地势因为较低,而形成了大海;做人因为低调,而成为了王者。在生活中,低调者懂得“枪打出头鸟”的后果,他们不争名、不争利,不为取得一点点成绩而忘乎所以,同时他们也会因为谦虚而赢得他人的喜爱,继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低调谦虚中走向成功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是在他人的经验中或书本上,只要自己养成随时学习的习惯,就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永不骄傲自满,是最好的学习态度。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知识的不断充实与丰富,完全有赖于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谦虚谨慎的良好心态。想让自己在这无涯的学海中搏击风浪,拼搏进取吗?那好,从现在开始培养谦虚谨慎的良好品质吧!
凡是文明的民族、礼仪之邦,均注重培养做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的良好习惯。
着名相声演员牛群36岁得子,取名牛童。儿子4岁时,牛群就教他下棋。开始儿子老输,输了就哭,牛群高兴极了,说:“知道哭,说明儿子在乎输赢,孺子可教也!”每次下完棋,牛群等儿子哭完了,就耐心告诉他输在哪儿,然后爷儿俩再战。哭的次数和输的次数多了,儿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强了,就不再输一盘哭一次,明明心里很难受,却能强忍着不流泪。
妹妹的儿子比牛童大一岁,牛童叫他小哥哥。小哥哥语文成绩好,作文常在全校广播,因为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牛童不爱看书,更怕写文章,小哥哥就笑话他。牛童爱面子,不得不经常抢着书本看,时间一长,也看上瘾了。牛童数学成绩好,尤其电脑学得好,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就夺得三等奖。为了让两个孩子竞争,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在计算机大赛前,牛群买了一些黄白扣子,黄扣子当“金牌”,白扣子当“银牌”。
他又弄来两面小旗子,一面旗上画头牛,另一面旗画只鼠。因为两个孩子一个属鼠,一个属牛。牛群规定,谁赢了就升谁的旗,“鼠”哥哥得了“金牌”,升“鼠旗”;“牛”弟弟得了“金牌”,升“牛旗”。比赛前几天,不用大人催,小哥儿俩一个赛着一个地起早。有一天凌晨3点,两个孩子就起床摸黑练计算机。这一年,小哥儿俩双双夺得全国一等奖,一人抱回一台电脑。
牛群有意识地安排两个弦子一起学习,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收到良好的效果。牛群对自己的儿子和妹妹的儿子的培养教育是比较成功的,他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了谦虚地做人,谨慎地做事。
如果你的计划很远大,很难一下子达到,那么,在别人称赞你的时候,你就把现在的成功与你那远大的计划比较一下,相比将来的宏伟蓝图,你现在的成功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根本不值得去夸耀。这样一想,你就不会对此前的一点小成就沾沾自喜了。
洛克菲勒在谈到他早年从事煤油业时,曾这样说道:“等我的事业渐渐有些起色的时候”我每晚把头放在枕头上睡觉时,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你有了一点点成就,你一定不要因此自高自大,否则,你就会站不住,就会跌倒的。因为你有了一点开始,便俨然以为是一个大商人了。你要当心,要坚持着前进,否则你便会神志不清了。我觉得我对自己进行这样亲切的谈话,对于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恐怕我受不住我成功的冲击,便训练我自己不要为一些蠢思想所蛊惑,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正因为有了这种时刻保持清醒的理智心理,洛克菲勒的事业才得以稳步发展,日臻兴盛。
有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努力过,奋斗过,战胜过不知多少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后当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懒怠起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地下滑,最后跌倒了。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被荣誉和奖赏冲昏了头脑而从此懈怠懒散下去,终至一无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当迪普把议长之职让出来,以拥护林肯政府的时候,在一般人看来,由于他的贡献,不知该受到多么热烈的欢呼、称赞才好。然而,他说:“傍晚我当选为纽约州州长,一小时之后又被推选为上议院议员。不到第二天早晨,好像美国大总统的位置,便等不及让我的年纪足够后就落到我头上了。”他用这种调侃,善意地批评了别人对他的夸大赞扬。
虽然迪普那时很年轻,但是头脑却很清醒,并不因为别人对他的那种夸张的称赞而自高自大;不因为别人的奉承而趾高气扬。这也是他能在政坛上步步上升的原因。
心之感悟:
你能够承受得住突然的成功吗?要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能否有这种承受的能力。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什么奋斗的决心。”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要整天目中无人,而是要低调处世、谦虚对待周围的人!
低调是为了达成长远目标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低调意味着一种安于平淡,没有什么追求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生活态度是绝对不会取得成功的。其实,低调绝对不是意味着让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事实上,采取低调处世的人往往才最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对自己的目标已经深思熟虑,要用最快捷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谢安是晋朝人,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祖父谢衡以儒学而名满天下,官至国子祭酒。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安少年时就很有名气,东晋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导、桓彝等人都很器重他。谢安思想敏锐深刻,风度优雅,举止沉着镇定,而且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谢安从不想凭借出身和名望获得高官厚禄。朝廷先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着作郎,都被他以身体上有疾病给推辞掉了。
后来,谢安干脆隐居到了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支道林、许询等人游玩于山水之间,不愿当官。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好几次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应召。只过了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他仍一一回绝。这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纷纷上书要求永远不让谢安做官,朝廷考虑了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后,没有答应。
谢万是谢安的弟弟,也很有才气,仕途通达,颇有名气,只是器度不如谢安,经常自我炫耀。公元358年,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谢万却不善统兵作战,受命北征时仍然只知自命清高,不知抚慰部将。谢安对弟弟的做法很是忧虑,对他说:“你身为元帅,应该经常和各个将领交交心,来获得他们的拥护。像你这样傲慢,怎么能够做大事呢?”
谢万听了哥哥的话,召集了诸将,可是平时滔滔不绝的谢万竟连一句话都讲不出,最后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厉害的兵。”这样傲慢的话不仅没有起到抚慰将领的作用,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没有办法,只好代替谢万,亲自一个个拜访诸位将领,加以抚慰,请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贬为庶人。
谢奕病死,谢万被废,使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终于迫使谢安进入仕途。公元360年,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的司马一职,他接受了。这件事引起了朝野轰动,还有人嘲讽他此前不愿做官的意愿,而谢安毫不介意。桓温却十分兴奋,一次谢安去他家做客,告辞后,桓温竟然自豪地对手下人说:“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咸安二年(372),简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传给自己,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威。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却神情坦然地说:“晋的存亡,就在此次一行了。”王坦之只好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去。他们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王坦之十分紧张,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笏板也拿倒了。而谢安却从容不迫,就座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只是设守卫在四方,您又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兵呢?”桓温听后很尴尬,只好下令撤除了埋伏。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想要吞灭东晋,一统天下。建康城里一片恐慌,谢安还是那样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桓冲担心建康的安危,派三千精锐兵马前来协助保卫京师,被谢安拒绝了。谢玄也心中忐忑,临行前向谢安询问对策,谢安只答了一句:“我已经安排好了。”便绝口不谈军事。
淝水之战后,当晋军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谢安手中时,他正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随手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忍不住问他,他只是淡淡地说:“没什么,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后,谢安才抑不住心中的喜悦,进入内室,手舞足蹈起来,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弄断了。
谢安低调,并不是说没有自己的追求,而是为了达到长远目标的有效手段。这种低调的态度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拥护,对于他能登上高位很有帮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采取高调张扬的态度,只能得到一些眼前的好处,而低调的长远经营,才能达到一个重大的目标。
心之感悟:
低调处世,无疑会使人们在走向自己目标的路上减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真正成功的人,当他保持低调的平淡时,也肯定不同于一般庸碌之人的平庸,而是由此到达那些高调张扬的人所不能达到的巅峰位置。
有种境界叫低调和妥协
在基督教文化中,有一种不以恶抗恶的“境界”主张。《圣经 新约全书 马太福音》第六章上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不要与恶人作对,要爱你们的仇敌。
这些话看似简单、矛盾,但后面却蕴藏着十分精深的哲理思辨和境界主张。因为上帝都宽恕了罪犯和恶人,你又怎样不为呢?如果你像上帝那样宽宥了罪犯和恶人,你也把自己提升到了上帝一样的境界。又因为恶不能抗恶。以恶抗恶只会恶性循环,了无终止。世界必须由善来终止恶,人类才有最终的光明和希望。
退出政坛的丘吉尔,有一次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跑道上闲逛。这时,也有一位女士骑着自行车,从另一个方向急驶而来,由于没有刹住车,最后竟与丘吉尔相撞了。
“你这个糟老头没长眼睛吗?你到底会不会骑车?”这位女士恶人先告状地破口大骂。
丘吉尔对那位女士的恶语并不介意,只是不断地向对方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还不太会骑车。看来你已经学会很久了,不是吗?”
这位女士的气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看,他竟然是伟大的前任首相,她感到羞愧难当,喃喃地说道:“不,不,您知道吗?我是半分钟之前才学会的,教我学会骑车的就是阁下您。”
一个人在社会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敌人;一个人在生活中,也会事出有因或莫名其妙地遇上各种各样没有善意的事情。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人们便容易动怒、较真、较劲。
可见,人有一种天生的对抗情结。遇到敌对或敌意的事情便容易以死相争。如果针对生命攸关的事情,原则性事情,倒还情有可原,说得过去。若为那些非原则性问题,寻常小事而大动干戈,殊死相争,则就毫无意义。然而,一般人却偏偏难以悟得这种道理,常常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情,而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命归黄泉。其实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事情,也许还显得更省事、更少费事一些。比如放弃对抗,“向对手投降”,就是消除这些灾祸的一种优良方式。
向对手装个鬼脸:“我走了,不陪你玩了。”但是,这种单方面放弃对抗的行为也不容易做到,一方面你要超越自己狭隘的胸襟,另一方面你也必须具备单方面放弃对抗的能力和资格。只有势均力敌者,甚至比敌人强大者,才能这样潇洒而富有胸襟,弱小则没有“投降”的可能。这样看来,向对手投降,不是弱小和怯懦者所做的事情,向对手投降,更多是强者与对手斗争的另一种选择。消解敌人或敌意,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有主张,胜过打击敌人或消灭敌人。
从另个角度说,人生的实践太有限了,而一个人要做的事、要玩的地、要享乐的、玩物却太多了。何必在本来有限的时间内,和别人争着去做那种恼人和扫兴的事情?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小事是需要我们去适应的。比如过集体生活时难免要吃自己不爱吃的某,如果过于挑剔只会给人留下“此人婆婆妈妈”的印象,倒不如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口味,也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了。再比如,在工作中或许会遇到合不来的同事,可是工作上又必须要与之打交道,如果抱定不融洽的心态去合作,那么肯定会出问题,倒不如忍耐几分,大度一点,欣赏他的优点,找出交流的渠道,这样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先知穆罕默德带着他的40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
一位门徒对他说:“老师,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穆罕默德对他的门徒满怀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他连喊了三次,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声,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归于宁静。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可是山纹丝不动。这时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了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
有一位着名的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少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因为这位教授平时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分派作业既多且难,结果学生们不是选择逃学,就是浑水摸鱼,宁可被罚,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经济学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几名堂,首先得过了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名学生,二人有说有笑,惊煞了旁人。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你干吗对那种八股教授跟前跟后地巴结?你有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你们听说过穆罕默德唤山吗?穆罕默德向群众宣称,他可以叫山移至他的面前来,等呼唤了三次之后,山仍然屹立不动,丝毫没有向他靠近半寸;然后,穆罕默德又说,山既然不过来,那我们过去吧!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认同我想要的学习方式,那么只好我去适应教授的授课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
这名学生,果然出类拔萃,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那些骄傲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
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们就过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道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强硬的对手时,我们需要妥协,不要和他们硬拼、逞能。倘若我们硬拼的话,到头来吃亏的终究是我们自己。
心之感悟:
妥协的人不高傲,也可谓是一种低调,就像三喊山过来,而山不来,何必高傲的等一个物主动过来呢,为何不能放下身价去过去呢?只有有这种默契的人,才可能在人生中、事业中,获取成功!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缺陷:外貌上的,性格上的,经历上的……当一个人懂得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时,他也就真正地成熟起来。
卢女士已经37岁了,两年前丈夫不幸病故,家里人都执意让她再找一个意中人,热心的朋友也劝她早日结束独身生活。卢女士虽然也看过几个对象,但都没有成功。原来,卢女士和别人见面后,总是先把自己的缺陷和盘托出,暴露无遗,令一些人望而却步。
她的朋友数落她时,她却振振有词:“年轻时搞对象都没有装模作样过,老了更不用掩饰,我就是这样一个有瑕疵的女人,先让对方看清楚点不好吗?”后来卢女士还真找到了一位心心相印的意中人,据说对方在假货遍地、人也爱装假的今天,就是看中了卢女士毫不掩饰、勇于承认缺陷的优点,认为这人难得的实在。
由于卢女士事前把自己的缺陷毫无保留地告知对方,对方“扬长避短”,两人配合默契,生活得很美满。朋友们都说,实在人有实在命,这是卢女士用袒露缺陷换来的幸福。
人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刻意掩饰,自欺欺人。把自己的缺陷袒露人前,也就同时把自己的真诚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越是刻意掩饰自己的缺陷,自己活得越累,有时甚至还显得很尴尬。这是因为缺陷是客观存在的,掩饰往往会弄巧成拙。卢女士真诚袒露缺陷的结果,使对方理解她的缺陷,容纳她的缺陷,还有意识地弥补她的缺陷,这正是他们后来生活幸福和谐的基础。
台湾着名画家刘墉在教国画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极力掩饰自己作品上的缺点,有时画得差,干脆就不拿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刘墉会对他们说:“初学画总免不了有缺点,否则你们也就不必学了!这就好比去找医生看病,是因为身体有不适的地方,看医生时每个病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症状说出来,以便医生诊断。学画交给老师作业,则是希望老师发现错误,加以指正,你们又何必掩饰自己的缺点呢?”
还有一个男人,单身了半辈子,突然在43岁那年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纪差不多,但是她以前是个歌星,曾经结过两次婚,都离了,现在也不红了。在朋友看来,觉得他挺亏的,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
有一天,他跟朋友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望着能开宝马车,可是没钱,买不起;现在,买不起,买辆二手车。”
他的确开的是辆老宝马车,朋友左右看看说:“二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的!”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广州人,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20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有以前的娇气、浮华气了,却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得做家务。说老实话,现在正是她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我真是幸运!”
“你说得挺有道理的!”朋友陷入沉思。
他拍着方向盘,继续说:“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人都变得成熟、都懂得忍让,都彼此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正因为这位男士能够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他才不苛求爱人的完美,结果两个人才能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就是生活在对与错、善与恶、完美与缺陷的现实中,我们既然能从自己非常优秀与完美的现实中受益,为什么就不能从自己的缺陷中受益呢?
我们应该明白有缺陷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些自认为自身条件已经足够好以至于无可挑剔、不必改变现状的人往往缺乏进取心,缺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的意志;相反,承认自己的缺陷,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却可以使我们处在一种清醒的状态,遇事也容易做出最理智的判断。
心之感悟:
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种成熟,一种豁达,更是一种智慧。当别人用难听的语言攻击我们的弱点时候,我们往往会反击,可是有时候,诚然自己的不足,也是低调的一种表现,承认不足,找到优点,生活过得不就更完美了么?
淡泊名利,低调处世
人当有高远的理想,更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在人们看来,壮志凌云和淡泊名利似乎自相矛盾,其实不然。他们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完美结合。
古代先贤尚且可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那么我们现代人则更应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1999年,马祖光得知学校把为自己申报院士的材料寄出后,就十万火急地给中科院发出这样一封信。他的理由是很多比他优秀的学者还没有成为院士,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2001年,新的院士评审规则要求申报材料必须由申请者本人签字,马祖光却拒绝签字。申报期限最后一天,原校党委书记只好以校党委名义到他家做工作。“我年纪大了,评院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应该让年轻的同志评。我一生只求无愧于党就行了。”马祖光还是不同意签字。
“你评院士不是你个人的事,这关系到学校,是校党委作出的决定。你是一名党员,应该服从校党委安排。”书记的话激起了马祖光对入党以来的美好回忆:“我这一辈子都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迂回战术”奏效了,马祖光勉强签了字,可签字后他却半天没再吭声。申报后,马祖光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说:“第一是党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是依靠优秀的集体,第三是国内同行的厚爱。”
按规定评上院士后,学院给马祖光配了一间办公室,并要装修。马祖光急了:“要是装修,我就不进这个办公室。”最后不但没进去,他还把办公室改成了实验室。马祖光和六名同事们挤在一个办公室里,大伙说太挤,他却说:“挤点好,热闹!”
此时,中科院审阅马祖光的院士推荐材料时,产生了疑问:作为光学领域知名专家,马祖光的贡献有目共睹,可许多论文中他的署名却在最后,为什么?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正如马祖光所说:“事业重要,我的名不算什么!”
马老师从德国回来后,把自己在国外做的许多实验数据交给哈工大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月珠测试。测试后完成的论文他还要改上三四遍,并把他的名字排在最后。几乎每一篇论文的署名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别人把马祖光排在第一位,他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后,改过来勾过去,总要反复多次。马老师没有半点私心,他为别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他依据每个人的特点,把争取来的很多课题分出去,并让别人当课题组长。
马祖光的这种淡泊名利,为人低调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效仿。可以说,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自古有之的。宋朝的杨家将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杨业在面对外敌辽人入侵时,曾经对杨四郎说过一句话: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是呀,在执着的最高理想——保卫祖国面前,有什么比民族大义更为珍贵的呢?杨业最终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死在了李陵墓前,给后人留下了慷慨悲壮、充满民族气节的诗句:“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堪称典范。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推辞。
早在80年代,美国着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着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某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想要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达,壮志无边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触怒世俗和所谓的权威。所以,社会要求成大事者能够隐忍不发,正确对待名利。
心之感悟:
一个人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清醒地看到: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只在那些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国家和人们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最值得我们记住的人。
为人要能做到宠辱不惊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小人遇到事情不能保持心情的稳定,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事情顺畅时就傲慢,事情不顺时就懊丧;而君子碰到任何事情时都保持心情安定,宠辱不惊,处之泰然,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唐朝宰相李泌就是一个这样的君子。
李泌处在安史之乱及其以后的混乱时代,为唐王朝的安定上言上策,立下了殊功,但他贵而不骄,急流勇退,恰当地把握住了一个宠臣、功臣的应有分寸,善始善终,圆满地走完了自己从政的一生。
李泌少时聪慧,被张九龄视为“小友”。成年后,精于《易》,天宝年间,玄宗命其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李泌不肯接受,玄宗只好让他与太子为布衣之交。当时李泌年长于太子,其才学又深为太子钦服,因此,常称之为“先生”,两人私交甚笃。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肃宗皇帝。后来,李泌因赋诗讥讽杨国忠、安禄山等人,无法容身,遂归隐颍阳。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至蜀中,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宁夏永宁西南),统领平乱大计,李泌也赶到灵武。对于他的到来,肃宗十分欢喜,史称:“上大喜,出则联辔,寝则对榻,如为太子时。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至于进退将相亦与之议。”
这种宠遇实在是世人莫及,在这种情况下,李泌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低调处之。肃宗想任命他为右相时,他坚决辞让道:“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何必屈其志!”肃宗只好作罢。此后,李泌一直参与军国要务,协助肃宗处理朝政,军中朝中,众望所归。肃宗总想找个机会给予李泌一个名号。
肃宗每次与李泌巡视军队时,军士们便悄悄指点道:“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也。”肃宗听到后,即对李泌道:“艰难之际,不敢相屈以官,且衣紫袍以绝群疑。”李泌不得已,只好接受,当他身着紫袍上朝拜谢时,肃宗又笑道:“既服此,岂可无名称!”马上从怀中取出拟好的诏敕,任命李泌为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元帅府即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子李之府署。李泌不肯,肃宗劝道:“朕非敢相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这样,他才勉强接受下来。
肃宗将李俶的元帅府设在宫中,李泌与李俶总有一人在元帅府坐镇。李泌又建议道:“诸将畏惮天威,在陛下前敷陈军事,或不能尽所怀;万一小差,为害甚大。乞先令与臣及广平(即广平王李俶)熟议,臣与广平从容奏闻,可者行之,不可者已之。”肃宗采纳了这一建议,这实际上是赋予李泌朝政全权,其地位在诸位宰相之上。当时,军政繁忙,四方奏报自昏至晓接连不断,肃宗完全交付李泌,李泌开视后,分门别类,转呈肃宗。而且,宫禁钥匙,也完全委托李泌与李俶掌管。面对如此殊遇,李泌并不志满气骄,而是竭心尽力,辅助肃宗,在平定乱军,收复两京以及朝纲建设上,都建有不可替代之功,实际上是肃代两朝的开朝元勋。
平定安史之乱,肃宗返回长安后,李泌不贪恋恩宠与富贵,向肃宗提出要退隐山林,他说:“臣今报德足矣,复为闲人,何乐如之。”肃宗则言:“朕与先生累年同忧患,今方相同娱乐,奈何遽欲去乎!”李泌陈述道:“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听臣去,免臣于死。”肃宗问:“何谓也?”李泌答道:“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可以说,李泌的这五不可留,还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更是三项必去的理由。身受宠荣,能冷眼相对,不沉迷其中,这是难得的政治家气度。
肃宗听后,有些不以为然,劝道:“且眠矣,异日议之。”李泌则坚持道:“陛下今就臣榻卧,犹不得请,况异日香案之前乎!陛下不听臣去,是杀臣也。”说到这儿,肃宗有些不高兴了,反问道:“不意卿疑朕如此,岂有如朕而办杀卿邪!是直以朕为勾践也!”李泌还是坚持道:“陛下不办杀臣,故臣求归;若其既办,臣安敢复言!且杀臣者,非陛下也,乃‘五不可’也。陛下昔界日待臣如此,臣于事犹有不敢言者,况天下既安,臣敢言乎!”
肃宗无可奈何,只好听其归隐嵩山。代宗李俶即位后,又将他召至朝中,将他安置在蓬莱殿书阁中,依然恩宠有加。但此时,李泌却居安思危,感受到了他与代宗之间的微妙变化。当李俶为太子时,局势动荡,其皇储之位也不稳定,因此,他视李泌为师长,百般倚重,而李泌也尽心辅佐,几次救其于危颠。现在,他是一国之君,对于往昔的这位师长、勋旧固然有道不尽的恩宠,但也有种种道不明的不安与不自如。
这时,朝中有一位专权的宰相元载,这位宰相大人,与李泌是截然相反的人物。他凭借代宗的宠任,志气骄逸,洋洋自得,自认为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他专擅朝政,弄权舞弊,僭侈无度。曾有一位家乡远亲到元载这儿求取官职,元载见其人年老不堪,猥猥琐琐,便未许他官职,写了一封给河北道的信给他。老者走到河北境内后,将信拆开一看,上面一句话也没有,只是签了元载之名,老者十分不悦,但既已至此,只好持此信去拜谒节度使。僚属们一听有元载书信,大吃一惊,立即报告节度使。节度使派人将信恭恭敬敬地存到箱中,在上等馆舍招待老者,饮宴数日,临行时,又赠绢千匹,足可见元载的权威之重。
就是这位元载,见李泌如此被信用,十分忌妒,与其同党不断攻击李泌。在李泌重回朝中的第三年,也就是大历五年(770年),江西观察使魏少游到朝中寻求僚佑,代宗对李泌道:“元载不容卿,朕今匿卿于魏少游所,俟朕决意除载,当有信报卿,可束装来。”于是,代宗任命李泌为江西观察使的判官,这与李泌在朝中的地位可谓天上地下,太不相称,但李泌还是愉快地远赴江西。
客观地说,元载是不容李泌的,但元载虽为权臣,毕竟只是文人宰相,未握兵权,代宗若要除他,易如反掌,但值得玩味的是,在元载与李泌的天平上,代宗明显地偏向了前者,所以,要提出种种借口与许诺。
李泌到江西后七年,也就是大历十二年(777年),代宗方罢元载相,以图谋不轨诛元载及其全家。元载倚宠专权,下场可悲。一年以后,大历十三年年末,代宗方召李泌入朝。李泌到朝中后,君臣之间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代宗对李泌道:“与卿别八年,乃能诛此贼。幸赖太子发其阴谋,不然,几不见卿。”对这一解释,李泌似乎不能接受,他对答道:“臣昔日固尝言之,陛下知群臣有不善,则去之。含容太过,故至于此。”对此,代宗只好解释道:“事亦应十全,不可轻发。”
李泌到长安刚刚安顿下来,朝中新任宰相常衮即上言道:“陛下久欲用李泌,昔汉宣帝欲用人为公卿,必先试理人,请且以为刺史,使周知人间利病,俟报政而用之。”这一建议,可以说是十分荒唐。李泌自肃宗时即参与朝政机要,多次谢绝任相的旨意,而肃宗实际上也将他视为宰相。代宗即位,召其至朝中,也是要拜为宰相,但李泌又拒绝就任。如今常以代宗欲用李泌为由,要将他放为州刺史,应当是秉承了代宗的旨意。所以,第二年初,代宗便任命李泌为澧州刺史,澧州是偏远州郡,对于这一明显带有贬谪含义的任命,李泌未发一言,再次离开长安,走马上任。
以后,李泌又改任杭州刺史。就这样,这位多次拒任宰相的政治家,在疏远与排斥中,常年在外流连,远离朝政。但李泌从未心灰意冷,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在澧州、杭州,他都勤于政务,“皆有丰绩”。
至德宗在奉天(今沈阳)被围,又将李泌召至,不久,任命宰相,但李泌还是平心待物,淡泊自然,真正体现了宠辱不惊的宰相气度。
泰而不骄,方可宠辱不惊,平心待物,临危不乱,通达于时世,这就是所谓的大将风度,君子风范。
心之感悟: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而低调谦虚的人也正是将它视为人生的座右铭。
低头并不一定会“跌价”
有些过于“聪明”的人总想让自己才华毕露,所以只要遇到一展才华的机会,都不会放过。没人能一生一切顺利,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会把微小的才干也显露出来,使它成为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觉得自己的“卓着才能”显示出来时,才能够令人震惊,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没想到,他连连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没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
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祥,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
这个博士的做法是聪明的,他事先先低头,然后寻找机会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他刮目相看。可见,越是有涵养、稳重的成功人士,越懂得保持低调,放下自己的身价。古代人也同样如此。
张良的祖上是韩国人,他的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而父亲张平则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后来,秦灭韩之后,张良遣散三百家僮,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产,用来收买刺客,为韩国报仇。结果刺杀未遂,秦王大为震怒,命令在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无奈之下,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张良的流亡生活就开始了,这可能是张良人生的低谷。
张良在下邳,不敢让人知道行踪,心中的抑郁难以舒展,于是就喜欢去住所附近散散步。有一天,他闲逛漫步,走到一座桥上,迎面走来一个穿布短衣的老者。张良侧身让老者先过,谁知,那个老者走到张良跟前时,竟然故意将自己的鞋子丢到桥下。并且,还毫不客气地喝令张良:“小子,下桥去把我的鞋取上来。”
张良本来见老者故意将鞋扔到桥下,觉得好生诧异。现在又见他命令自己下去拾鞋,心里很是气愤,正想转头就走。后又一想,看在老者年纪很大的分上,就强压住心里的怒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正要递给老者,谁知那老者竟然不伸手去接,还毫不客气地对张良道:“既然捡上来了,就给我穿上吧。”
听了这样的话,张良更是怒气冲天,不过转念一想,既然都已经帮他捡了鞋,再帮他穿上也无所谓。于是,就跪着替老者将鞋穿好。老者也不客气,伸腿去穿。张良“低头”给老者穿鞋却连句谢谢都没有换来。老者只是笑了笑,抬腿就走了。没走多远,老者又背着手拐了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天后的早上,还在这里会面。”
张良虽然心里觉得有些蹊跷,但也没有多想,就满口答应了。
5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老者已经在那里了。见到张良,老者生气地指责他:“和长者相约,你小子却迟到了,太不像话了!现在回去,5天后,早点过来。”
第二次,鸡刚啼鸣,张良就前往赴约,可等他赶到桥上时,老者又已站在桥上等他。老者转身就走,生气地说:“你的架子好大啊,总要一个老人家等你。过5天再早点来。”
又过了5日,张良半夜就出发了,这一次终于赶在老者的前面到了桥上。
过了一会,老者来了,显得很高兴,笑眯眯地说:“这一次没有失约,这样做才对呀。如果你在长者面前都不能够做到谦卑,那么又怎么能够成大事呢?”说完,他拿出一册书,“你把这本书读透了,就可以胜任帝王的老师了,10年后一定会得到验证。13年后,我们会在济水再次会面,那济水之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老者扭头就走了。
天明以后,张良发现老者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此后,张良常常诵读这部兵书,后来终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6出奇计,为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他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
张良之前没有经过磨炼,行事鲁莽冲动,曾经去行刺秦王,根本谈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雄才伟略了。当韩国灭亡的时候,秦国正处在强盛时期,实力雄厚。而一个立法严厉、苛刻的政权,当它正露出锐利的锋芒时,即使有孟贲、夏育再世,也是不能逞强的,而当它的权势受到削弱,走到末路时就可以乘虚而入了。而此时的张良因为肯低头,尊敬老者,得到了《太公兵法》,成为了一代将才,之后为辅佐刘邦打下汉室江山奠定了基础。由于张良懂得适时地低头,以至于后来“封侯拜将”不但没有“跌价”,还极大地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所以,有时候人低头比不是“不如人”,相反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心之感悟:
处处显示自己的强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才会有“身价”——这是很多人的观点。其实,现实中往往是那些肯卑躬屈膝的人,“价码”却高于那些傲立于世的人。
谦虚做人,低调行事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影响了几代人,直至今日,这种影响不仅没有淡漠,反而日趋强烈。这不仅是家长教导孩子、老师教育学生、领导训导下属的常用语句,甚至成为一种企业训导词和鞭笞狂妄自大者的精神用语,很多企事业机构都在强调这句话的精神内涵。这句名言警句经过几代人相传一路演化到今都有好多版本,其中“谦虚做人,低调行事”是我们听的和用的最多的一句。
谦虚做人,如果你总是很谦虚,很尊敬他人,总是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你就会“收获许多,快乐许多”。当上司尊重你的时候,你会乐意与他沟通和汇报工作;当你尊敬上司或他人的时候,你会从中获得许多知识和快乐,因为你尊敬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乐意将自己的学识、经验传授给你,同时又对你友善,你在愉快中学习,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温暖。
低调行事,不管你是多么的大富大贵,也不论你地位有多高、掌控的权力多么大,你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收敛住日渐澎涨的心和抹去不耐烦的表情,更要收藏起那张狂妄自大的脸,想一想自己是平民百姓时的事情和心态。当你用平常心去很好的处理一件事情后,你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将发自内心的笑展现给你周围的人,将温暖的话语传递给你的朋友和同事们的时候,你的周围会形成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你的行为可以感染一批人,你的下属、同事或朋友会自觉的围绕在你的身边,人们会更加尊敬你,更加仰慕你,更加维护你。
不过,总有那么些人一旦做出了也就便不可一世,到处宣扬,唯恐别人不知道,认为自己能力非凡,飘飘然将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
某君十分信奉“业绩是成功的筹码”的信条,而且还坚信业绩只有上司看得见才有效。于是在做完一件工作后,大部分时间花在出各种报告上,报告做得很精美,还喜欢做成彩色的,然后汇报给上司以及公司各部门的高层,到处宣扬自己的功劳,等待公司的奖励和升迁。然而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上停留不动,上司交代给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少,并责备他:“有时间发这么多邮件,还不如多做点实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做了事!”
过于吹捧自己的业绩与能力,只会让别人感到反感;而如果真的希望得到同事的青睐和上司的器重,你应该学会“谦虚做人”,而不是“高调做人”。
业绩是一种很敏感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什么,但你应该知道,自己出色的业绩只会反映了同事的无能,你的升职与加薪会牺牲其他同事的升迁机会,会威胁到上司的地位。所以在高调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要低调处理你的业绩,谦虚做人。
“谦虚做人,低调行事”是职场中一种平和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同时也是职场“根基稳健”的第一步。而如果你在敏感场合张扬你的业绩与能力,这可能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
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被卖给了一个新的老板。老板上任的那天,首先召集各部门管理人员,问他们公司走下坡路的原因,以及如何把公司整顿起来。别的人都不敢吭声,而唯独一位年轻人拿出一本自己编写的策划书,总结了公司失败的八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条措施。没想到老板看了一脸的不高兴,把年轻人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这些问题你以为只有你知道,别的人就不知道了?这么多老同事都不开口,就你懂?”年轻人受了一肚子委屈。然而晚上加班时,老板又单独将那位年轻人叫到办公室开导说:“以后公司的兴旺就靠你了,我今天在会上批评你,那是为了救你,否则在你以后工作中,会有很多人向你出刀。”
所谓“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平时的办公室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是暗潮汹涌。谁都在期盼升职、追逐利益,同时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出色,正如一句很俗的话所说:人人都希望自己吃肉,别人喝粥。职场间,大家相互盯得很紧,一旦你表现得比较出色,你就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了众矢之的。成熟的职场人士都知道“韬光养晦”,在取得业绩之后,很善于低调处之,并及时去消除同事的抵触情绪。所以,对待工作我们要以十二分的热情去完成它;而对于取得的成绩,要低调处理,不要刻意去宣扬,因为这样只会引起同事们的反感,甚至是敌意。
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就像尺与寸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当你与人相处时,总是谦虚地说着话,总是以请教的姿态出现的时候,那人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说着他们的处事经验,告诫你的不足,你从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效果。
心之感悟:
谦虚做人,低调行事,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是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修炼”来的,这要看修炼者本身是不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是不是一个风格高尚的人,是不是一个有人格魄力的人!
低调是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纵观历史,看历代功臣,能够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妒,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实在是少而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懂得低调做人,不明白放低姿态才是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深谙低调行事之道的人,不管位有多高,权有多重,周围有多少妒贤嫉能的人,都能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郭子仪是晚唐时期的重臣,他屡立战功,被封为汾阳王之后,王府建在长安。自从王府落成之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
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特地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两人正在梳妆打扮,而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要王爷递手巾,一会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使唤仆人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回去后,不免要把这情景讲给他的家人听。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们都把这件事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来谈。
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听了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相约,一起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
儿子跪在郭子仪的面前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敬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出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收敛笑容,叫儿子们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
儿子们一个个都十分惊讶,忙问这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地位和声势,没有看到这声势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要懂得放低姿态以自我保护,这是一个真理。在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在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想立于不败少地,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之外,还要注意处世方式,而且,低调做人还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保罗是一个工厂的老板。有一次,生产线上有一个工人喝得酩酊大醉后来上班,吐得到处都是。厂里立刻发生了骚动:一个工人跑过去拿走他的酒瓶,领班又接着把他护送出去。
保罗在外面看到这个人昏昏沉沉地靠墙坐着,便把他扶进自己的汽车送他回家。这个员工的妻子吓坏了,保罗再三向她表示什么事都没有。“不!史蒂夫不知道。”她说,“老板不许工人在工作时喝醉酒。史蒂夫要失业了。”保罗当时告诉她:“我就是老板,史蒂夫不会失业的。”
回到工厂,保罗对史蒂夫那一组的工人说:“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不愉快,你们要统统忘掉。史蒂夫明天回来,请你们好好对待他。长期以来他一直是个好工人,我们最好再给他一次机会!”
史蒂夫第二天果真上班了。他酗酒的坏习惯也从此改过来了。
一年后,地区性工会总部派人到保罗的工厂协商有关本地的各种合同时,居然提出一些令人惊讶、很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时,沉默寡言,脾气温和的史蒂夫立刻领头号召大家反对。他开始努力奔走,并提醒所有的同事说:“我们从保罗先生那里获得的待遇向来很公平,用不着那些外来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就这样,他们把那些外来的人打发走了,并且仍像往常一样和气地签订合同。
保罗的低调处理获得了成功,他给了史蒂夫一次机会,史蒂夫回馈了保罗一份事业上的“保险”。这就是低调做人的魅力。
心之感悟:
要求得发展,首先应该保全自己,自我保护是立足于世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人都不懂得自我保护,尤其是一些位高权重、才华横溢、富可敌国之人,被自身耀眼的光芒所迷惑,没有意识到这正是祸害的起始。
做人低调会减少很多阻力
一个人如果非常强势,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这样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同样强势的人则不会为你所用。低调去求这些人才是让强者为你所用的解决之道。
众所周知,基辛格是名噪一时的前美国国务卿。曾为尼克松访华等重大国际事件多次出谋划策。然而,在一开始,基辛格却是尼克松的对头洛克菲勒的人。
在1968年美国大选中,美国纽约州州长、东部财团的代表人物——纳尔逊?洛克菲勒,在与尼克松争夺共和党候选人提名。当时作为哈佛大学教授的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超级智囊”,在对外政策方面,洛克菲勒特别倚重基辛格的观点。
在大选开始后,基辛格不遗余力地吹捧洛克菲勒,放肆攻击尼克松。他在纽约电台说:“洛克菲勒是能使全国团结的唯一候选人。”他向十几个州的共和党代表呼吁:“在所有的候选人中,尼克松当总统最危险。”“如果他当选,就意味着共和党的完结。”还挖苦地说:“建议尼克松去做副总统的候选人,因为他当副总统的经验比洛克菲勒丰富多了。”
基辛格把尼克松骂绝了。但是,不知道是尼克松的魅力太大,还是洛克菲勒的威望太差,基辛格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发生了:尼克松不仅获得了共和党人的提名,还当选为第37届美国总统。
尽管基辛格攻击尼克松,但尼克松还是捐弃前嫌,多次派手下人力邀基辛格加入他的幕僚班子。他的手下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甚至给基辛格的报酬翻了数番。一开始,基辛格还不为所动,他说:“我对于那些认为我可以被金钱收买的想法感到耻辱和气愤。”即便如此,尼克松仍没有放弃。
当尼克松竞选上总统以后,曾两次亲自约见基辛格,第一次会见进行了三个小时,第二次会见进行了四个小时。尤其是第二次会见,两人竟然都忘记了吃午饭。第二次会见后,尼克松便开始邀请基辛格进入政府班子了。
通过这两次成功约见,基辛格看到尼克松绝非平庸之辈,甚至认为尼克松的坏名声是不应该有的。他后来回忆说:“在对外政策上,尼克松比1956年以来的所有总统候选人都要好。”当然他对这个被自己骂得狗血淋头的总统放下架子来请自己出山也抱有万分感激之情。
基辛格对尼克松的宽宏大量和宽厚无私心怀好感。同时认为尼克松认识人的眼力的确高人一筹。因为他得到了向往已久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一职务。
基辛格进入尼克松的政府内阁的消息传开,政界、知识界和新闻界都对尼克松这个大胆新颖的举动给予了肯定。《国民评论》说:“基辛格当众蔑视总统,尼克松却捐弃前嫌,这自然使人震惊,但这也是值得称许的。”《商业周刊》说:“这有助于总统与学术界的沟通。”哈佛一名教授说:“有基辛格在那里,我们每晚睡得都踏实。”在政界,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右派还是左派,都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事实。
尼克松这步棋下得确实令人叫绝,被称为是“出奇制胜的一招”,新政府一开局,就赢得了喝彩,尼克松起用基辛格不仅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更向外界树立了他低调求贤的良好形象。
事实证明,尼克松的这次低调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后来,在尼克松上任期间,国际关系发生了显着变化,美国的战略部署被打破,“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同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出现了“越战综合症”。国内各种反战运动,各种社会运动此起彼伏,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美元地位下跌,失业严重。国内危机集中在对待越南问题的态度上。擅长于外交战略谋划的基辛格,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强者都是有点自命不凡的人,他们一般都自视甚高,不容易低头求人,所以,要想得到强者为自己所用,就必须先低下自己的头,历史上的刘备,周文王等人求贤时莫不如此。
花花公子公司的女总裁休?海芙纳,在1982年从父亲手中接下的是一家问题之多的公司,每年亏损五千万美元,利润丰厚的赌场事业已成过去,花花公子杂志本身也仿佛与时代脱节。
刚接手花花公子企业时,海芙纳并不像一般人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表现自己的能耐,而是刻意地网络了一群顾问。正如她所说:“聪明的人才永远不嫌多。”
海芙纳对巴菲特担任贝克夏?哈塞威企业董事长所创下的惊人业绩早有耳闻。巴菲特是公认的投资奇才,长于发掘有价值的特许权,然后进行长期开发。
她写信给巴菲特,表示有意对某家公司的特许权作长期开发,并且愿意在他到芝加哥、纽约或洛杉矶来时,请他吃午餐。
不到一周,巴菲特即回信说,他很少到那些大都市去,但如果海芙纳造访奥玛哈,他倒很愿意碰个面。要不然,新年期间他与家人会到圣地亚哥北边的加州海滨去度假,顺便也欢迎她来访。海芙纳没有介意巴菲特的拒绝,而是加紧赶到加州,与巴菲特谈了一下午,获益颇多。日后她又两度亲往奥玛哈造访巴菲特。谈话的结果是,巴菲特同意做她安排的财务主管角色。这样降低自己的姿态求人的做法正是许多管理者的长处。
得到巴菲特作顾问,恐怕是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海芙纳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与其低调行事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心之感悟:
低调做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做人的最佳姿态。一个谦虚谨慎、为人低调者,必能获得成功的青睐,在他们办事的时候也会减少许多阻碍。
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妙方
谦虚不是故意贬低自己,也不是虚伪的应付。谦虚的态度是基于对自己深刻的认识,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只要你谦虚、不傲慢,低调行事,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沙皇亚历山大常常到俄国四处巡访。一天,他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当他穿着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哪条是回客栈的路了。
这时,业历山大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军人叼着一支大烟斗,高傲地把这身着平纹布农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了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谢谢!”亚历山大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一俄里。”那军人傲慢地说,并瞥了他一眼。
亚历山大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来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如果你允许的话,能告诉我你的军衔是什么吗?”
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你猜。”
亚历山大风趣地说:“中尉?”
那烟鬼轻蔑地瞥了亚历山大一眼,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上尉?”
烟鬼摆出一副根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于是,亚历山大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少校摆出对下级说话的高贵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军衔?”
亚历山大乐呵呵地回答说:“你猜!”
“中尉!”
亚历山大摇头说:“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细看了看说:“没想到你也是少校!”
亚历山大镇静地说:“继续猜!”
少校取下烟斗,那副高贵的神气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语气低声说:“那么,你是部长或将军!”
“快猜着了。”亚历山大说。
“殿……殿下是陆军元帅吗?”少校结结巴巴地说。
亚历山大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恕你什么?朋友。”亚历山大笑着说,“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感谢你呢!”
亚历山大的谦虚态度,赢得了下级更深的敬佩。低调的人,即使身份显赫也能谦虚地对待周围的朋友。他们平易近人,把自己融入民众当中,也因此得到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
威尔逊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后,他励精图治,在州长的位置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次,在纽约出席一个午餐会,主持人在介绍他时,称他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这自然是对他的刻意恭维,可是威尔逊却不喜欢这样的恭维,因为这样一来,其他在座的人免有相形见绌之感。
威尔逊是个很低调的人,他懂得低姿态处世的重要性,因此,他起立致辞,在几句开场白之后,他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加拿大喝过了头,结果在乘火车时,原该坐往北的火车,却乘了往南的火车。大伙发现这一情况,急忙给往南开的列车长打电话。请他把名叫约翰逊的人叫下来,送上往北的火车,因为他喝醉了。很快,他们接到列车长的回电:‘请详示约翰逊的姓,车上有好几名醉汉,既不知自己的名字,也不知该到哪去。”
大家不禁笑了起来,威尔逊意味深长地说:“我自己感到我在某方面很像这个故事里的人物。自然,我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我却不能像主持人一样,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哪里。”
听众大笑,威尔逊幽默的谦逊,使众人感觉有了面子,因此,消除了敌对不服的恶意。
真正明白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成为众矢之的。懂得低姿态处世的人,总是在危机开始时,就掐灭了苗头。因此,他们的人生会显得顺畅一些。
心之感悟:
胜利者在取得伟大成就后仍然保持谦虚,这是最大的英明,也是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一个真正懂得低调的人,必然是一个谦虚的人,这样的人终将大有作为。
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
民间有句谚语:“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意思是说,稻穗越成熟果实越饱满,头便垂得越低;而稗子总是整天抬高头颅,显示自己。人生一辈子,当肩上承担的负荷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要学会低头。
富兰克林年轻时才华横溢,但同时也很骄傲轻狂。有一天,富兰克林去拜访一位长者。到长者住所时,他准备昂首阔步地进门,但是因为房门太小了,他的头被门框狠狠地撞了一下,奇痛无比。
出门迎接的前辈看着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此行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想立足于世间,想要过得平安顺利,就得常常低头,放下身段。记得要吸取这个痛的教训,这也是我要教给你的道理。”
富兰克林猛然醒悟,并且找到了自己许多社交失败的真正原因。从此,时时刻刻不忘低头成为富兰克林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他从此改掉了骄傲的毛病,决心做一个谦逊的人。也就是因为具有了这一美德,他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态度很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当你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如果行事能低头,那么事情会变得更顺畅。
同样的启发,孟买佛学院也极力广泛地传播了这一点。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着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着名,除了它的建院历史悠久,培养出了许多着名的学者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到过这里的人,当他再从佛学院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这个细节使他顿悟人生,也让他受益无穷。
原来,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半高,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就必须低下头,否则,就只能碰头了。这是孟买佛学院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来的人,教师都会引导他从这个小门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低头弯腰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却可以使人有所领悟。教师说,大门出入当然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有着壮观的大门。这个时候,只有那些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很多时候,如果不会屈身,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
大海之所以能够汇合最多的水,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最低。低处,并不是看不到光明;低处,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反之,低处,是考验,是功到自然成;低处,是锻炼,顽铁百炼可成钢。
秦汉时期,匈奴冒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顺利地登上了单于的宝位。东胡当时强盛,前派使者对冒顿说,希望能得到头曼单于生前的一匹千里马。冒顿召集了身边的各路大臣商量此事,大臣们一致认为不能把千里马给他们,这可是匈奴的宝马。冒顿不然,说怎么能和人家做邻居却舍不得一匹马呢?而后便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
东胡人以为冒顿害怕自己,一段时间过后,便又派使者前去对冒顿要求献上一名妻子。冒顿而后召来大臣商量,说了这件事,愤怒地大臣们说东胡得寸进尺,竟敢索要阏氏,请您允许我们率兵讨伐他们。然而冒顿却说怎么能和人家做邻居而吝惜一个女人呢?结果把阏氏送给了东胡。
狂妄的东胡以为冒顿害怕他们,竟向西发动侵略。在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片荒芜地带,没有人居住,两国本来都各自在自己的边缘地带设立守望哨所,东胡想要独自霸占它。而后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边界哨所相接壤的荒弃地区,匈奴人不能到达那里,所以想要拥有它。
冒顿与大臣们商量,有大臣说这块地方没有多大用处,让给他们也没有关系。但这却惹怒了冒顿,便生气地说道,土地是一国之本,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之后便把凡是主张将土地让给东胡的人全部杀掉了。然后自己上战马率军攻打东胡,并命令后退者斩。由于东胡过于骄傲而没有多加防备,冒顿率兵直奔东胡时,东胡很快就被击溃了,就这样冒顿很顺利地打败东胡军队,杀死东胡王,掠走了东胡的人民和牲畜。
所以说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途会走得更精彩。在浩瀚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是那么的渺小。若一个有志青年把奋斗目标看得更高时,那么千万要在生活中保持低调,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
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嬗变经营。一次善意的低头,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境界。现实生活中,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所以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吸取教训,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自得,才会在挫折面前心安理得。
心之感悟:
懂得低头,一个人就会放下身段,仔细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的缺点;就会卸去重担,抛下一些没必要的负担,从而放松自己,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