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08400000014

第14章 内省之道 (8)

遇到一个问题或者状况,自己要静下来面对它,不要未经自己的努力探索就轻易向别人发问寻求帮助。要对自己的进步提升有信心。一般而言,遇到问题只不过意味着你有一个机会改变和成长,所以,即便是身边有高手,你亦不要轻易请教,要把握自己提高的机会。

反过来也一样,别人面临问题的时候,在未被邀请的情况下,我们不应提建议给别人。未经邀请就提建议意味着你自认为,在别人面临的这个问题上,你比对方更加具有能力。但这种无端的自认为的资格往往是居高临下的,会对其他人造成不尊重和冒犯。所以,要看看它是不是自己的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自我在无意中表现出来的。即便是别人需要我们的建议,也要看情况,很多时候鼓励他自己解决是恰当的。当对方的确需要我们的建议时,要从对方的角度、从爱心出发提供适当可行的提议,同时保持谦虚,无论对方是否采纳,我们都不应有什么反应。这是灵性修养的一部分。当我们到一定程度,就自然地因自知、自信而不再需要他人的建议,也会明了每个人均有深藏于内的智慧,从而尊重对方的自主能力而不给别人提建议。

因此,反观自身,我们自己在说话的问题上是否有发问求助与提供建议这两种不平衡的状况。说话并不是说话本身那么简单,能够由表及里,向内看清自己的言谈背后的实质,这就是深度。

7 内省的人,请这样问自己

刻意内省与自动内省

在初期,平静的程度不深,思维杂念较多,内在的盲区还很大,此时,我们需要刻意地进行内省,也就是经常有意识地停下来反问自己、反观自己,弄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内里发生了什么。一段时期后,到了一个较深的平静层面时,注意力不会再执著于任何的思想制约、自我和其他物质层面的东西,内里比较净洁了,对外的表现是你不再执著于任何人、事、物,你很简单、真实、自然,那时你便达到了随时自动地内省的程度。你随时随地可以看见自己,随时同步地知道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外部表现,不内省也在内省中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刻意的内省,达到自动内省或者说不必内省的程度。内省并不是目的,是一个人活出内在本质的手段。

下面这部分内容是用来内省的问题范例,只是些例子,你也可以以你的方式来问自己。给这些问题提供答案不是最主要的,别人不需要你的答案。目的在于通过它们你帮助自己有效地进行省察。

一个很大的可能是,有些问题会让你感觉不舒服,这是好事情。令你不舒服的问题就是对你很重要的问题,你必须面对它,通过面对、了解、释然的过程,你会发现自己有所突破和超越。

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个人人格的独立和完整均是从对自己负责任开始的。这责任在于我们要了解自己、关爱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接近“真我”的本质。在内在建立起这个责任感,你会自动地产生改善自己的愿望。

我的优先次序是怎样的?我的时间都是怎样用出去的?

我把什么放在了第一优先?什么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的生命质量如何?

我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责任吗?

我是否害怕了解我自己?我是否故意让自己这样忙碌,以便逃避自己?

我是否负起了责任,让自己活得更加平静,更如美好?

注意自己的注意力

对于内省的能力而言,注意自己的注意力是最基本的。因此,须时常看管自己的注意力。这样至少减少了盲目、被动,节约了注意力能量,这样你便可以将更多纯粹的注意力使用在对生命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

我的注意力在哪里?

我的注意力为何去到了那里?是受别人的影响和牵引,还是我自己随心所愿?

我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从外部世界转向我自己的内在了吗?

我是否愿意面对自己,静静地看看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感觉?

我是否将注意力浪费在了那些对我的心灵没有帮助的事情上?

在行动之前或之后

我们要省察行动、行为的动机、意图。一个纯粹的行为,它的本身就是其动机、意图,它就是自然地那么做,纯洁简单,无可解释,没有其他。但这并不表示他不与外界主动关联,他的关联是发自内心、真诚自然的关联。这种纯洁的行为,其外部行为表现和内在动机、意图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省察的是,一个行为是否有这个行为本身之外的目的、意图。这种不一致是后天人为的、不自然的。

我为何要这样做(这样说)?

我如此表现是出于“应该”或“必须”的教条吗?

为了我自己的什么好处,还是迎合别人的需要?

为了别人的关注、自己的名誉吗?

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吗?

我的行动是否给任何其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

我是否从心底里愿意这样去做,愿意为这个行动负起全部的责任?

我是否在意结果?我是否接受任何结果?

在说话之前或之后

说话的态度甚至比内容更加重要。有的人喋喋不休地说话,那是出自于活跃的大脑,而不是心灵。说话前要清楚,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是不是有必要、有意义。另有一些人相反,想表达、该表达的没有表达出来,压制了自己。这是两个极端。

我说话的态度通常是怎样的?

我是用心在说,还是用头脑思想在说?

我是否很真诚地、真实地表达自己?是否言行一致?

我是否向别人解释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进行辩解、辩护?

我能够管住自己的舌头吗?我是否只说必须说的话?

我是否有一些话想说而没有说?那些是什么话?

我到底担心、恐惧什么,而使想说、该说的话没有说出来?

如果不需要言语,我是否能享受与人默默相处的寂静?

面对“自我”

自我的目的是要吸引注意力,使自己存在,证明自己,并且渴求外界的认同。一个已然存在的东西不会再做什么事情使得自己存在;一个已经“是”的状态并不需要再被证明为“是”;一个已经明了自己是谁的人,会超越所有外界的眼光。所以,自我是不实的、虚弱的,在一些人身上它很隐蔽和狡猾。多数自我都是刻意地做出事情,或表演一番而已。甚至有些“自我”不惜用犯罪、自我毁灭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我是否觉得自己很特别,与众不同,比别人优秀?

我是否借助一些言行来突出自己的存在?

我想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吗?

我是否想证明或者说服别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是否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

别人批评我或者称赞我,我作反应了吗?作了什么反应?

我评价自己吗?依据什么标准评价?评价自己的那个“我”是谁?

我合群吗?能够享受和其他人平等地相处吗?

人际关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什么人在一起可以清楚地反映自己的程度和状况。当能深入内省到一定的程度,便知道别人是自己的镜子。只要看到外在、别人如何,可以立即反问自己是不是有相同的问题。通常出现在你周边的人、事情,没有任何的偶然,他们若和你的内在状况一点关系都没有,便不会出现在你的视野中。我们要去检视每日发生的人际关系互动,以及自己在其中所发生的反应,从而省察内在。

我怎么看待常和我在一起的人?我是不是也这样看待自己?

我把自己的生命和他们分享,是由于什么?

他们的什么特质吸引我,或者我的什么特质让我和他们在一起?

我和我周围的人彼此有所依赖和操控,还是彼此自由尊重?

我常看到他们的优点还是缺点?这些优点或者缺点也在我身上吗?

我对他们有多少宽容和谅解?

我和他们的关系是彼此欣赏,彼此友爱,彼此祝福的吗?

在困苦之中

在困苦中,是最需要平静下来内省的。这种情形往往是提高、成长的良机。待你通过内省转变之后,事情会发生变化,而你不光是从困苦之中出来,而且还会收获一个大大的礼物。就如同我们只盯着手背那样,只看到外在自己失去的、不能得到的,而当我们能够翻转而看到手心,发现我们因为所谓的失去而得到了内在的好处时,事情的全貌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看到了一只完整的手,看到了“得与失”是一体的两面。对于灵性成长来说,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为了我们的好处,在困境中,通过内省我们会得到转化、扩展、成长。

我能为自己这种处境负起责任吗?我埋怨其他人吗?

是由于我内在的什么弱点、盲点,导致我目前的处境吗?

这种境况告诉我关于我自己内在的什么缺失,什么样的自我,什么样的限制性信条?

这种境况带给我什么样的崭新机会?

8 锡吕·玛塔吉女士谈内省[1]

……要常常停住你们的注意力,要常常持守你们的注意力。比如你们到外边看见很多事情,但却不要让注意力随着事物而转。这种能力是经练习得来的,要把注意力收摄在内,这便是不执著于物。记着,与外界的联系都是通过注意力的,因此,要常常看管你们的注意力。你们可以时常问自己:“我的注意力在哪里?”

——讲于1987年2月,印度

……首先我们应要做的是内省,我们对自己是否关心?任何时候不要想我在受苦,我们有这问题那问题,或者要做这做那。若注意力是这样的话,你们只会终日担忧自己,你们便不能穿破思维上的自私、自我中心对你们设置的外壳。自我中心已经绝对妨碍了你的成长……

很多人告诉我:“……你是如何祝福了这些人,他们有什么权利得到这自觉,他们成就了什么?”我说就只是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愿望常在,这样他们应得到自觉,他们就是这样得到。但现在只是单有愿望并不够。你们要依靠自己,依靠你们永恒的灵的光,应看到自己有什么错,这十分重要。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要这个?为什么需要这个?有什么目的?正如你们看见整个世界都疯狂起来,因为人们都追求愚蠢的事情,他们喜欢的东西并没有灵性的意义。灵性是自我满足的,若你在灵性上得到赏赐,你便自我满足,这在你里面的自我满足会带你进入喜乐的海洋。

另一件事情你们尝试看看,你们的思维不作反应。有些人习惯作反应。你告诉他们什么,他们便会连自己的尾巴也踏进去,他们永远不会接受。若有人告诉你什么,你便作反应,什么会进入你的脑袋、什么会进入你的心,什么会进入你的注意力。这反应作用便是在你之内不正常发展的表征。这注意力要走进你思想的每一个范畴,你身体的每一处,但它不能进入。因为它正要进入,你便作出反应把它关起来。你不能单用观察的眼光看任何事情,你去作反应。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若我说现在是五时整,他们会说不是,现在是五时二分二秒。这是很可怕的积习,理应除去。你为什么要作反应?然后便开始理论,跟着打架,跟着战争便到来。若你告诉你的思维:“不作什么,那只是一个幻象,我不会作出反应。”99.99%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但这个自我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出于自己的愚蠢思想。若你想你已经很伟大,那样你会做什么?自我令你十分狂妄。若你是谦逊的,而不是像做生意的人失去尊严,你的谦逊是从你内里而来,从你的心里而来,享受这谦逊,跟着自我便会跑掉。你要问自己,你现在为什么发怒?再一次回到同一点,就是要内省。因为你不是在此负责什么工作,你要在此成为圣洁的人,这个自我要成为爱及喜乐的伟大工具,你可以做到,这并不困难。自我就是对事物作出反应。你可以用甜蜜的方法对事物作反应,或用死寂的方法对事物作反应。这样幽默感便会来到。同样你说话时就像鲜花般散发馨香,这样你任何的行动,做任何事都变得十分温柔和甜蜜,要有这个自我,就是我们要温柔、和善、甜蜜、宽恕、慈爱。让我们有这样的自我,以这个自我出发,你将惊奇你能征服整个世界。

——讲于1996年7月,意大利

[1]本节文字选自《锡吕·玛塔吉演讲译文汇编》,香港霎哈嘉瑜伽中心编译。

同类推荐
  • 释梦

    释梦

    本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释梦的方法论、释梦活动的意义、梦的心理学研究、释梦的预备、释梦的基本操作等。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本书以哈佛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为依托,运用心理咨询术对调整人们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生活的压力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 5分钟心理小游戏

    5分钟心理小游戏

    “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吗?”最初接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好笑。可是,当你静下来独自沉思时,当你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时,当你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你或许会思索良久,然后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真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吗?”实,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这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徘徊、开始迷茫,以致陷入困境,迷失自我,饱受心灵折磨。
  •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作为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全书客观地评价了中外近现代活跃在心理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现象,诸如意识的层面与要素、智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言语反映与表达等,作了系统的阐释;还就人类历史上争论数千年之久的所谓“神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催眠”、“灵感”、“意念”、“超感知觉”等,作了透彻的剖析。这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精神现象,转变陈旧理念,将会有所助益。
  • 一沙一世界:手把手教你箱庭疗法

    一沙一世界:手把手教你箱庭疗法

    实用性。本书所附的箱庭治疗个体案例、家庭案例及团体案例,均来自咨询中的真实案例,及箱庭培训教学中的案例,很注重理论和咨询实践的结合。可操作性。书中附有完整的个案实操过程,对于箱庭初学者可以起到手把手教之学箱庭的目的,对于箱庭研究者可以作为尝试性与探索性分析的资料。整合性。箱庭像一个容器,而箱庭疗法则整合了多种心理咨询技术。本书把多个理论学说综合运用于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魅力。科普性。本书展示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成长过程,在阅读体验的过程中,身心会得到升华。
热门推荐
  • 小老师和大老师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小老师和大老师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幼教老师和男大学老师不得不说的二三事。李斯汶和陆澜清不得说的二三事。
  • 再次成为公主殿下

    再次成为公主殿下

    第一世,她是不受宠的长公主,为了得到父皇的重视无所不用其极,最后还是没能赢过自己的妹妹,被冠上谋害皇族的罪名,赐下了毒酒。重新来过的第二世,她熟悉未来发生的所有事,为父皇出谋划策,最后还是没能赢过自己的妹妹,成了妹妹的替代品,远嫁他国病死途中。再次来过的第三世,她卯足了劲装乖巧装可爱,就是为了让父皇重新看到她,结果还是比不过妹妹,被囚禁在寝宫后绝望的了结了生命。又又又又重来的第四世,她学乖了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了,尤其是那个眼里只有妹妹的皇帝还有看上去纯洁善良的妹妹。然而……“伊芙琳,我的女儿,叫爸爸。”“我亲爱的伊芙,爸爸爱你。”“我会保护好你的,伊芙。”原本应该漠视他的父亲不知为什么忽然变的这样反常,满心满眼都在倾诉着对她的爱。这一次,她还能抱有希望吗?
  • 镇恶志

    镇恶志

    先镇江湖后镇天,镇罢妖魔镇神仙,三千世界听谁主?青衫笑傲红尘间。
  • 女人街(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女人街(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我去年夏天在姑妈家住了一个月,见到了一群昼伏夜出,鲜艳而疲惫的女人。姑妈是她们的房东。这群女人的身份多是遭人诟病的。《女人街》写的,便是她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状态。她们的起点大致是相同的,都是贫苦人家的打工妹,而来到这里之后,她们的身份却在情妇、公主、甚至是妓女之间切换,而她们的终点,大致也是相同的吧。人老色衰还很远,巨大的惊惧却已盘踞心头。
  • 超级无敌训妖师

    超级无敌训妖师

    “无敌也是一种寂寞。”苏扬领着他的亿万精怪大军,在万界战场上,装逼的叹了口气道。
  • 丑颜鬼妃:逆天二小姐

    丑颜鬼妃:逆天二小姐

    因调戏几位长老的弟子,长老们便与阡陌大战三百回合,阡陌不幸而亡,魂魄穿越到轩辕王朝,苏家二小姐的身上。苏若汐——既不能文又不能武,还因脸上的胎记,被世人称为鬼女,而结婚当晚,苏家二小姐却被活活的吓死。再次苏醒,她不再是那个人人可欺,人人可辱的苏若汐,害她的、欺她的、她要慢慢的奉还!凤凰逆磐,天下由她猖狂!
  • 冷情王妃:爱在身边

    冷情王妃:爱在身边

    某女默然接受了这一个事实,既然来了,就要混的风生水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娘子,天快黑了。”某男笑着诱拐自家王妃。“哦,你睡书房吧。”某女淡然,接着看书。某男绝美的脸庞上出现了一丝裂缝,突然站起。扛着自家王妃冲向了卧房。某女依然淡定,面不改色的把自家王爷踢出了门外。新手嫁到,多多关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喜勿喷哦。么么哒
  • 向黄昏

    向黄昏

    《向黄昏》是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三辑中的一种,收录了戴来的中短篇小说《向黄昏》《表态》《等待》《突然》《在澡堂》等。作者潜入都市生活底层,潜入那些被忽略了社会生存地位的人群,致力于展示他们各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作品中的主人公们的灵魂世界从不安份,总是喜欢不停地折腾,不停地寻找某些足以安顿自己焦灼心灵的目标,由此演绎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荒诞场景。
  • 圣牌

    圣牌

    小狄,一个很喜欢打牌的普通大学生,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一个修炼牌灵的世界。两个平庸命运的偶然结合,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天赋。在这里,魔法的规则与众不同,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又那么的熟悉。小狄,修炼出五十四张牌灵,华丽的战斗吧,让亿万人成为你的拥趸,让人们羡慕你,崇拜你,仰望你吧!因为你就是这个世界的神迹,也只有你才配得上这一切。----------新书很有趣,但绝不小众,只是会让人惊奇魔法小说还可以这么写,随着情节的拓展,内容也会逐步变的波澜壮阔。----------自勉:写出波澜壮阔的感觉并不难,难的是写出妙趣横生的韵味。-----------老作者,不太监,不烂尾,敬请收藏。《圣牌》书友群36055444
  • 混元神尊

    混元神尊

    他天生就不是平凡之人,居然赖在老娘肚子里整整18个月,出生之时更是天地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