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我总得说服习惯用左脑思考的你!
有位具有大智慧的心理学家说:“人类很可能因为有了彩色电视机的出现,而开始出现彩色的梦。”
不管现在你在哪里,我想请你试着做一件事:
找个不太吵闹的地方,调整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想象你正被一大片浓绿色的叶子包裹着,空气间传来温暖浓郁的松果香……忽地,荫翳的墨色间闪入一道金橙色的光束,空气里同时散发着清新可人的水果香……
你感觉到什么了吗?感受到身心细微的变化了吗?
如果没有,如果你不是那么神经兮兮、纤细敏感的人。那么,好吧!我们来换个方式。
你还记得妈妈做的拿手好菜吗?是红烧狮子头?爆炒肉末茄丁?还是清凉爽口的香茅柠檬鱼?如果我请你闭上眼睛,“看见”这盘让你食指大动的美味,你能闻得见它的香味吗?
如果,如果你还是觉得这个小小的实验有些做作矫情,因为你是个实事求是的人,只相信科学的证据。那么,好吧!我们放弃感性的诉求,来看看理性的证据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和色彩有关的科学实验证据:
200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生科特尼·乔·艾芝(Kortney Jo Edge)做了一项针对佛罗里达医学院所属杉德思医院(Shands Hospital)心脏科病房慢性病人的研究。研究主题为《病房墙壁的颜色是否会影响病人康复的速度》。研究人员将医院的10个心脏科病房里,面对病床的墙面分别漆成4种不同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米色。并观察分别住在不同颜色病房内的39位26岁至89岁病人的焦虑指数、需接受住院治疗的天数,以及需求药物来减缓疼痛的次数有无明显的区别。
科特尼选择将病房墙面漆成紫色的原因是,紫色能减轻焦虑、帮助睡眠、降低体温,以及减缓对疼痛的敏感度。漆成绿色的原因是,绿色有镇定、舒缓焦躁、恢复元气的能力。漆成橙色的原因是,橙色是宇宙的疗愈者,具有释放压力和对抗忧郁沮丧的神奇效能。至于米色,则是杉德思医院病房墙面原来的颜色。
结果经过了四个星期,对39位(男女各半)住院病人的观察实验显示,橙色的墙面不论对降低病人的焦虑指数、减少住院天数还是缓解疼痛,都是最理想的选择;住在橙色病房里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对缓解疼痛的药物已不具依赖性;而住在米色病房里的病人则还需要与以往相同的剂量。实验显示,紫色则是最不理想的病房颜色。此外,“正确的”病房颜色不仅仅对病人有益,对每天频繁进出病房的护理人员也都有舒缓情绪的效果。
另一个研究来自台湾。2002年台湾中央大学企管研究所研究生张东贺,以许多前辈科学家的实验文献资料为基础,假设卖场的颜色和气味会影响顾客的消费意愿和行为模式。经过对180个有效受试者测试的结果,发现气味(芳香气味、异样气味、一般气味)和颜色(前进色卖场——浅蓝色、后退色卖场——深蓝色、一般色系卖场——米白色),确实会造成顾客在卖场消费时显著的情绪差异和消???意愿差异。
在更早之前,1982年,位于美国加州的圣迭戈州立大学护理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暴露在蓝色灯光下可以大大减轻罹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妇女的痛苦。而1990年,美国的一项研究也揭示,闪烁的红色灯光可以在1小时内让剧烈的偏头痛得到缓解。美国佛罗里达健康与和谐中心的色彩治疗师艾丽娜(Elena)说,在她的治疗室里,色彩疗法还经常被用于治疗阅读困难症、阿兹海默症以及注意力缺陷等和神经医学有关的问题。
事实上,色彩不仅确知对生理功能有帮助,在工业设计中,色彩设计也在产品设计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色彩运用的高明与否强烈地左右了产品的品位、销售定位,以及人们的消费欲望。在现代行销学中,产品使用一定的装饰色彩,往往有增强产品形象的感染力、加强识别记忆、影响消费心理和传递产品概念的作用。给不同职业、地区、年龄的人设计产品时,在色调上必须考虑他们的接受心理和审美取向。例如:给老年人设计产品时不能使用太强烈的色彩,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头晕眼花而降低购买的动机,此外也会降低他们在使用该产品时愉快的经验,因此,给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大多以宁静、安定的色调为主;但是,给小孩设计玩具产品时就恰恰相反,玩具应该色彩缤纷、鲜艳夺目,才能让孩子维持对这些玩具的好奇和新鲜感。
我们再来看看芳香疗法(嗅觉治疗)有没有什么科学的实验证据。
二十几年前当我还在医院的精神科工作时,我们常会接收因为脑伤而罹患严重的忧郁症甚至精神分裂的病人。这些病人原本生活得好好的,可是由于不幸遭遇重大车祸或因脑部肿瘤等疾病而必须做脑部某些部位的切除手术,当他们受创而必须切除的部位扩及了负责接收并分辨气味的嗅脑时,这些原来能欣赏生活中美好气味的人,在几个月之后就因无法再享受气味所带来的情绪刺激,而开始出现沮丧、焦虑、抑郁,甚至精神异常的症状。
在脑神经科的实验室中,针对嗅脑切除所带来的情绪影响也有许多严谨的实验证明。当实验人员将小白鼠的嗅脑切除之后(在此向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小白鼠致敬并致以诚挚的感谢),小白鼠在短短的几天之后,就开始表现出不吃、不动、不玩的忧郁症状,就连平常最喜欢的玩具也无法让它提起兴致来。
以色列科学家说,女性过量喷涂香水可能是患抑郁症的征兆,因为抑郁症患者嗅觉会受到一定损伤,容易忽略已经涂抹过量的香水,而另外一项实验也证明,抑郁者病情好转时,嗅觉也随之增强。此外,特拉维夫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某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嗅觉受损,因此,嗅觉不灵可能是患上严重疾病的征兆。
还有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嗅觉实验。英国伦敦大学让一个有50名学生的班级成为受试的对象。首先,他们让受试者在光线良好、温度适宜的教室内回答10道极为艰深、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高等数学题。大部分学生在回答至第4、第5题时,已经出现十分焦虑烦躁的情绪现象,这时,实验人员从教室的通风口里释放出香浓的杏仁气味,然后让这些受试学生继续在教室里面对艰深的数学题挣扎了30分钟。
一个星期之后,这50名受试学生又被召集回同一间教室,教室的光线和温度也和上次完全相同,只是这次发给他们的10道数学题比上次简单了些,而且是在他们能力所能解答的范围之内。
起初,这50名学生以十分正常的速度回答问题,没有表现出和上次相同的焦虑症状。可就在大部分学生进入第4、第5题的解题时,研究人员开始在通风孔内释放和上次完全相同的杏仁气味。这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学生们原本安定的情绪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出现咬手指、挠头、旋转圆珠笔等焦虑反应,解题的速度也明显地慢了下来。最后有些学生甚至像上次一样,无法回答完所有的问题就交卷离开了教室。
这个有名的实验说明了人类的情绪和记忆有关,而记忆又直接受到嗅觉刺激的影响。
几年前,位于纽约的杜克大学在圣诞节前拥挤不堪的纽约地铁里也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上下班以及购物人潮最密集的纽约地铁运输高峰期间,选择了一个受试的车厢,从车厢的通风口里分别交替释放了香草和巧克力的气味。结果发现,当其他车厢里因为人太多而出现推挤、吵架的情况时,这个受试的车厢尽管也是人潮汹涌,可是却完全没有发生推挤或吵架的情形。
更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一般而言女性对气味的敏锐程度远超过男性,而且气味对女性情绪的抚慰作用也强于男性。一位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奥勒,对208名卡塞尔市的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80%的女大学生都承认当自己的男友不在身边时她们会闻男友穿过的衣服,而其中还有三分之二的女大学生甚至在男友不在身边时穿着男友的睡衣或运动服睡觉。这一现象表明,心爱的人身上的气味对女性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哈拉尔德-奥勒表示,上述这种现象和女性的天性有关。女性天生就是母亲,她们需要拥有更加敏感的嗅觉来分辨到底哪些食物的气味对自己的孩子不利。对于女性来说,爱抚和温柔与爱情和性的关系远比男性想象中的更加密切。哈拉尔德-奥勒还说,女性总是通过嗅觉将爱人的印象留在自己的意识中,并在需要时通过思维来唤起与爱人的亲密记忆。不过,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女性和男性也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爱人的气味总是能给他或她带来幸福、满足和亲密的感觉。
好了,看完这些科学的实验证据之后,现在你愿意继续往下看这本书了吗?
理论——有些枯燥,不过建议你还是读读!
研究色彩理论时,得同时研究许多其他诸如哲学、美学、光学、心理学、民俗学等等科学,其中,心理学与色彩的关系又是近代科学家们最有兴趣的话题。
认识色彩
色彩的种类
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捕捉到的色彩不下百万种,而且每一种颜色间又有许多细微的变化。在这么多的色彩中,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无彩色 白、灰、黑。(它们只是对光线反射或吸收。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关于这3个无彩色的详细介绍。)
有彩色 纯色,和其他一般色彩。
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像音乐一样,是一种感觉。音乐需要依赖音阶来保持秩序,形成一个体系。同样的,色彩的三个属性也就像音阶一样,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多色彩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
色彩的三个属性又称为色彩的三个要素。第一个属性是区别色彩所必要的名称,叫做“色相”;第二个属性是色彩明暗的性质,称为“明度”;第三个属性是色彩的纯度,也就是色彩的饱和状态,我们称它为“彩度”。
□□色相
就是指颜色的名称,如:红、橙、黄等,和色彩的明暗和强弱无关。
□□明度
明度相当于色彩的强度,是指色光明暗的量而言。色彩的明亮度和物体表面的光量反射率有密切的关系。凡物体反射光线量较多时,看起来较明亮;吸收光线较多时,则看起来较暗淡。
明度的表现方法是在明与暗之间,分白、灰、黑三种色调。白色最明,黑色最暗,在白黑之间则有许多不同明度的灰。接近白的灰是明灰,靠近黑的灰是暗灰,其他居中的则是中灰。这些由白、灰至黑的灰色调,按明暗顺序加以分配,就叫做“明度阶段”。
□□彩度
是指色彩的鲜明或浑浊程度,说明色彩的纯粹与否,所以又称之为“色度”、“纯粹度”或“饱和度”。如果再具体一点来说明,就是指某个颜色中是否含着黑色或白色在里面,黑、白含量越多,其彩度就越低;含量越少,则彩度就越高。如果完全不含黑、白,就是纯粹色,例如正红、正黄就是纯度非常高的纯色。当然,在纯色中加入不同程度的白、灰、黑,也会得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彩度,我们称之为“彩度阶段”。
色彩的心理反应
有人说,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学家近年提出了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信号,立即产生联想并做出身心反应。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对于人类的知觉来说,任何感官刺激在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反之,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获得温暖的感觉。但如果长时间接受红光的刺激,在脉搏、血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需要相对的冷色来镇定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但色彩心理学家也留意到,一种颜色通常不会只含有一个象征的意义,正如上述的红色,既象征了热情,却也象征了危险,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的接收密码,会根据年龄、成长环境、人格特质、当下的情绪状况,甚至所处的文化背景,而有截然不同的诠释。因此:
□□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
人类由于年龄的增长,不仅影响了生理的结构,也同时影响了心理的认知结构。因此,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对色彩的喜好程度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极明显的差异。例如,大部分婴儿喜爱鲜艳而单纯的红色和黄色;4~9岁的儿童最喜欢红色和绿色;7~15岁男孩的色彩喜好依次是绿、红、靛青、黄、白、黑;女孩的喜好则依次是绿、红、白、靛青、黄、黑。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非单一的繁复色彩逐渐受到重视,不论在明度和彩度上都有变化。
□□色彩心理与成长经验有关
在成长过程中,与大自然接触较多的人喜欢比较单纯而色泽饱满的色彩;而成长在都市水泥丛林的人则喜欢彩度与明度相对适中的复色色彩。
□□色彩心理与职业内容有关
一般来说,体力劳动者比较喜欢鲜艳的色彩,脑力劳动者则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非常纯粹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添加了黑色等的明度较低、较成熟的色彩。
□□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
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以往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成了时尚配色。一个时期的色彩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社群的色彩心理发生作用。
共同的色彩感情[1]
科学家歌德(Goethe)在1801年出版的《颜色论》一书中,发现各种色彩都是由红、黄、蓝三种基本纯色混合而成,其中,红黄两色混合成橙色;黄蓝两色混合成绿色;蓝红两色混合成紫色。而这六种颜色之间又彼此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红绿两色互补;黄紫两色互补;蓝橙两色互补。
虽然色彩引起的复杂感情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于人类在生理构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单一色,或者是几种颜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的感情。根据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色彩的冷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