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解禅
阿薰这次醒来,又是口水满地。见四下无人,它赶紧擦擦嘴,有些不好意思。每一次做梦吃好东西的时候,它都会流口水。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阿薰知道老人家在熬粥。
早上,老人家把施主们供来的大米淘洗后,加水上炉,再把炉火下的风门合成虚掩。这样,用极小的文火慢慢熬,慢慢地,大米的清香就会四下飘逸,这是嗅觉灵敏的阿薰最喜欢闻的味道之一了。每次,老人家煮粥远胜于??前那个铁匠。记得那个铁匠忙着挣钱,每一次都是草草做饭,吃饭更是狼吞虎咽,根本不会这样磨着工夫好好熬粥。
老人家看粥熟还有些时间,就先给阿薰讲故事。
“有一天,有个开悟了的和尚问赵州从谂禅师:‘哪个是我自己?我到底在哪里?’”看阿薰小眉头皱起来没懂,老人家解释:“这位开悟了的僧人当然不是问自己的色身,而是问自己真正的自性是什么。‘你说要明心即可见性,那我怎么不认识我的自性呢?’”
“怎么开悟了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一般来说,一个开悟了的人并不是马上能洞见自性的,开启离启悟还很遥远。六祖开悟前狠下工夫,在厨房舂米。他个子矮,力量不够,就绑个石头在身上舂米。三个月内他就开悟了,但却不是证悟,然后六祖就混在猎人队伍里面去,人家不知道他是谁,他只是在猎人队伍中修行。从开悟到证悟十五年,他才正式出来弘法。”
“那么久啊!我还以为开悟就是最高境界了。”阿薰一皱眉头。
“境界本无高下,不过,悟者,误也,很多人以为自己开悟了,一说‘了’,自以为是,反而停了下来,这样对自己不好。这也是开悟之人应该避免说自己开悟了的原因。”
“那该说什么呢?”
“对于证悟之人,没有什么该说不该说,那样又陷入因缘法界。”老人家指了一下门,说:“你看,如果我说,门开过和门开着,两者你感觉有何不同?”
这次阿薰犹如醍醐灌顶:“怪不得你总说开启,而不说开悟了。”
老人家颔首一笑。
“那,怎样才算是证悟呢?”
“证悟的功课很多,包括要了解清净的体空是怎样的。光了解到空还不行,等懂了一切法的真实以后,才能够起作用,到这个境界,就是真圆满了。”
“哦。”阿薰想,好麻烦,算了,我还是好好吃香睡觉吧。阿薰饿了,它眼巴巴看着老人家。
老人家给它燃了一支香,接着讲故事:“赵州从谂禅师听到僧人问他自性是什么,他没有回答,反问僧人:‘你吃粥了没有?’”
“嘿嘿,看来赵州禅师也饿了。呵呵!”阿薰吃着香笑出声来,差点呛着。
老人家一笑:“以前,对得道的修行者而言,‘开悟’这个词汇要避讳,谈论开悟事会犯戒,所以,才用一些变通的词汇来讲。‘你吃粥了没有?’其实是反问僧人,要认识自己本来的面目。”
“哦,我还以为赵州从谂禅师饿了呢。”阿薰吐了吐小舌头。
“僧人说:‘吃粥了。我自觉已经开悟了,但是却看不到我体空本来是什么样子。’禅师听罢,一句话回他:‘洗碗去。’”
阿薰瞪大眼睛:“什么意思啊?”
“你还记得每一次你脏了之后,都需要洗一洗吗?吃完了粥,碗是不是也脏了?把碗洗干净,不就能见清净的碗了?”
阿薰似懂非懂。“那僧人听完禅师的话,明白了吗?”
老人家一笑,说道:“他当下就醒悟了,你呢?”
也不等阿薰回答,老人家说完就起身去盛粥了。
一心接茬
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何感悟?
结合自己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贝壳,贝壳的外表不一定都漂亮,里面却都藏着闪光的珍珠。
这一次,你在自己的经历中发现的珍珠是什么呢?它带给“今天的你”的智慧提醒又是什么呢?
回到书中的故事,你的禅心获得了哪些开启的顿悟?
来,再随便听听浑噩阿薰的胡话,解解馋好不好?
无心解馋
在尘世间修行养性,
不是求某一个开悟的时刻,而是开悟之后,保持开启的一段旅程。
有的时候有所悟,饭钵靓丽明净。明心见性,清清静静,是好事。
有的时候心乱了,饭钵又染上灰尘,有些不净,没关系,也是好事。
洗洗接着吃粥去。
开启证悟是一个过程,
认识自心本性也是一个过程。
六祖说,只问见性,不问禅定而解脱。
能够见性,就能够做到禅定,解脱也会一起得到。
智慧是现出来的,不是求来的。
智慧早已如来,
只是看你自己知不知。
香粥早就熟过,
只是看你自己吃不吃。
你想不想吃香粥啊?
只为分明极,
翻令所得迟。
早知灯是火,
饭熟已多时。
--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