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说:“他背叛了自己的父母来迎合君主,不近人情,也不能用。”
齐桓公又问:“那竖刁怎么样?”
管仲说:“他为了君主而阉割了自己,不近人情,更难以信任。”
管仲的话,每一句都有千钧分量,用心良苦啊,可齐桓公现在听来,却很不顺耳,因为此时此刻,齐桓公只想赶快找个人来代替管仲。而对于管仲的话,齐桓公早已无心倾听了,这时,齐桓公已经变成了一个听不进意见的人。
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还是亲近、重用这三人,于是,渐渐地,这三人包揽了朝政大权。
齐桓公一共有三个正夫人,但都没有儿子,但齐桓公还有许多宠爱的妾,这些妾室,给他生了十多个儿子,其中有公子姜无诡、公子姜昭等。管仲在世的时候,齐桓公把公子姜昭立为太子,并将他托付给宋国国君宋襄公照顾。管仲死后,齐桓公的儿子们,便开始了互相钩心斗角的行动,因为他们都想继承齐国国君的位置。
冬季里的一天,齐桓公去世,随后,他的宠臣易牙带兵冲入宫中,与竖刁一起杀死了许多大臣,并拥立公子姜无诡做国君,太子姜昭逃奔宋国。齐桓公生病的时候,他的儿子们就开始拉帮结派争夺君位。现在齐桓公去世了,他们更是互相攻打,闹得不可开交,而齐桓公的尸体,也没有人敢装入棺材。结果,尸体在床上竞停放了六十七天,腐烂生蛆,蛆虫甚至爬出了门外,直到姜无诡登位,才装尸入棺,发出报丧的讣告,举行追悼仪式。
太子姜昭在宋国获得了宋襄公的同情,宋襄公号召诸侯联合出兵,平定了齐国的内乱,并护送太子昭回国即位。诸侯的联军直逼齐国,齐国人很害怕,于是,杀死了他们的国君姜无诡,同意拥立太子姜昭做国君,这就是后来的齐孝公。由于政局混乱的缘故,齐桓公的尸体,在他死后十个月才得以安葬。
儒家思想从不古板,一直都主张要谦虚、好学,而引言中孔子的这句话,也是颇有深意的。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颜回却拿孔子的话当成了圣旨,这便失去了他自己的思想。孔子并不赞成这种死板的学习态度,这也表达了孔子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能够独立地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发表不同的意见,才是对他有帮助的学生。
就职场而言,很多人都认为,不说自己坏话的人,就是对自己好,而认为说了自己坏话的人,就一定是对自己坏。殊不知,这种思想是非常愚蠢的。其实,一味顺从自己的人,也许,他的心里不一定认可自己;而敢于反驳自己的人,也许,他才是真心希望自己好的人,好与坏的关键,并不在他们说了些什么,而在于他们的出发点是否真心善意。
在职场生活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不听忠言,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有不少人在未成名成家之前,总能够做到虚怀若谷,虚心接受大家的谏言、诤言。然而,一旦自己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后,便开始狂妄自大、唯我独尊了,并且,还把朋友的金玉良言都当成了毒药,最后,以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相信,故事中齐桓公的悲剧,便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在职场之中,我们要做到从谏如流,的确很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的谏言,听起来都不会太顺耳。因此,纳谏是需要胆识,也需要勇气的。俗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相信,但凡有点智慧的领导,都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反对之声,进而在别人的质疑声中,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激励自己,使自己越来越趋近于完美!
也许,作为领导的我们,时常能听见别人的赞美声,因此,我们会非常有优越感。然而,在这些优越感的背后,却隐藏着一颗不思进取的心,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对别人的反对之声厌恶至极的原因之所在。有反驳,才会有改变的需要;有改变,才能使我们不断地进步;有进步,我们才可以达成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果没有了开始,便不会有最后的结果!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儒家箴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职场中的管理者,其实,就相当于一个组织者,即将自己手下的员工们,都团结在一起工作。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并不见得明白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因为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一幕:一位领导,非常器重一位或几位很有能力的下属,或者是非常会拍马屁的属下。于是,羡慕、嫉妒、忌恨弥漫了整个办公室,如此一来,还有何团结可言!
在我国的古代,人们便知道了团结的力量,不信,那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有一个非常富足的部落,而部落的首领,有二十个儿子。他这二十个儿子,个个都有独特的本领,并且,难分上下。然而,他们却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还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日里,二十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其他的坏话,首领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
首领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部落的安危便会悬于一线了。基于此,首领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而应多学习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却并没放在心上,依然还是我行我素。
就这样,首领开始一天天地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已经不会很久了。然而,在自己死后,他的儿子们该怎么办呢?到那时,便再也没有人能教诲他们了,那部落岂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那么,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团结的重要性呢?关于这个问题,首领想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想到办法。
这一天,久病在床的首领,似乎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也许,是回光返照吧,他终于有了主意。只见他将儿子们,都召集到自己的病榻跟前,并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随后,首领又叫过自己的弟弟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
紧接着,首领又对弟弟说道:“现在,你把剩下的十九支箭全都拾起来,并将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此时,首领缓缓地转向儿子们,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看明白了吗?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合在一起时,却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二十人亦是如此,如果你们互相斗气,进而单独行动的话,很容易遭到敌人的偷袭,只有二十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才能够战胜一切,保障我们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此时此刻,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当首领听到这句话后,便欣慰地点了下头,随后,他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引言中孔子所说的“周”,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就是要求人们能够与大多数人进行合作的意思。对于“合作”一词,相信,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是否在这样做呢?那些能成大事的人,都善于在各种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可能成功的条件和因素,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而这种合作的结果,往往都能够达到双赢的局面。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便知道了团结的力量,于是,他们选择了群居,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如同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如果它们不能相互配合,那么,身体必然会遭病魔的侵袭。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团体不和睦,必定会迅速瓦解,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进而克服一切困难。
而在职场之中,只有团队才能助我们完成目标,团结,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因为在任何一个团体内,都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拆台。这样才能达到共赢,正如俗语所云:“捧场都上场,拆台都下台”。同理,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同事遇到困难时,也应该热心地为同事提供帮助,因为,只有热心帮助别人的人,才能使大家都感受到浓浓的团队力量。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请牢牢地记住以下两点。
1.在企业中,作为一名员工,只有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之中,凭借集体的力量,才能把自己单独不能完成的棘手问题解决好。要想在公司里站稳脚跟,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因为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2.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你最大的成功。记住,职场中,只有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就一定能取得卓越的成效。
在职场中,一名管理者的任务,说白了,其实就是将手下的员工团结起来,然后,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当然,这也可以叫做合作,职场中合作的重要性,我们都不言而喻。很显然,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只有一个人的力量,但如果大家都能相互合作的话,那么,就是无数人的力量了,如此一来,任何事情便都能够事半功倍了!
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儒家箴言】
临之以庄则敬,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职场之中,领导就是一个榜样,如果榜样不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下属们便会有样学样了。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都喜欢树立自己的威信,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严于律己,这一个重要因素。试问,一件连领导自己都不愿意去做的事,又怎么能要求下属做的好呢?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一定要学会以身作则,才能将自己的团队,变成一个强大的集体。
孔子的弟子之一曾子,便有一个以身作则的故事。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他还深知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于是,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耍,他都拒绝了。这一天,孩子就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傍晚十分,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于是,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还一个劲地喊着:“娘,快杀猪,快杀猪啊,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猪呢?”听完娘的话,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这时,曾子闻声而来,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他二话没说,便转身回到了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一看这情景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她以为曾子只要教训孩子,便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了自家的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什么?”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你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已经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罢了,和小孩子说话,又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后来,夫妻俩真的杀了一头猪给孩子吃,并且,还宴请了乡亲们,此外,还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在孔子的治国之道中,曾经反复强调过“严以律己”这个词,他认为,将帅的威信,就是来自于严格的要求自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对于想雄霸天下的人而言,一旦树立了这种威信,便有了感召天下的力量源泉,又何愁自己不能够成就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