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则有功,就是说一个人要敏锐聪明,有智慧,这样在工作中才能提升劳动效率,做出好的成绩来。一个优秀的员工,他不一定是专家,但是,他一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很多东西,善于用脑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树立目标,做发光的真金
【儒家箴言】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职场,一直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若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先树立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俗语有云:“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我们没有将自己当成一块金子,那么,即使我们再努力,也无法发出耀眼的光芒。反之,如果我们不是金子,但自己却一直以金子自视,并发奋图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真的会成为一块人人惊羡的真金。
纵观历史,由石头磨炼成金子的故事不胜枚举,范仲淹便是其中的一个。
范仲淹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五代时期,他的爷爷范赞时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环境的影响下,他从小便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场玩笑,当范仲淹刚两岁时,在朝为官的父亲便去世了。
随着家境的衰落,范仲淹的母亲谢氏,不得不带着他改嫁给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东)朱氏,而他也因此更改了自己的姓名。从此姓朱名说,直到他中了进士之后,才恢复了自己的本姓。虽然他的姓名改变了,但范仲淹小时候的志向却从未改变过。后来,他去了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南)醴泉寺读书,因家庭贫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等粥凉了凝结成块,再用刀划作四块,早晚各两块,切一点荠菜,加一点盐来吃,他就这样,整整苦学了三年。
后来,范件淹无意间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难过,哭着辞别了母亲,到了南都(今属商丘)学舍读书。这时,他学习更加刻苦了,常常夜以继日,有时甚至还通宵达旦,并且,五年都没有脱衣服睡过觉。由于勤奋学习,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为他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范仲淹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当他还是个秀才时,就“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后来他当了谏官,大胆揭发了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使其受到贬谪的处分。后来,他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宰相,并积极推行新政,却因触犯一部分权贵的利益而遭到排挤,被贬回到陕西防守边境,他推行的新政也废止了。
第二年,范仲淹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因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这时,他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生艰苦朴素,经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给乡亲,深得人民拥戴,他“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人民“哭之如父”。
孔子一直主张要修内,他认为,只有练好了内功,卫灵公才能够建立外功,孔子的这种思想在《论语》中出现过多次。在《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已也。”而在《学而》篇中,他又说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由此可见,孔子对修内的重视程度,只有苦练内功,增强自己的才干,才能够完成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其实,这也是孔子在暗示我们,在做事之初,应先给自己一个目标,再多积累知识和经验,以增强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而对于职场而言,它需要的是一个能面面俱到的人才。
目前,人才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让曾经的“金饭碗”不复存在。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了人才处于不断折旧的一种状态,社会的迅速发展,也让知识与人才的折旧成为了时代的必然所趋。也许,在一个竞争不太激烈的环境中,你可以为暂时地成功陶醉一年,而不怕被别人超越,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哪怕只陶醉一分钟,都有可能被远远甩在后面。
当然,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诸多的困难,此时,一颗恒心便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实生活中,以恒心获得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恒心的人呢?那么,就从现在起,请你每天比别人少睡一小时用来阅读,早起一小时提前行动,打电话拜访客户、做计划。
职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人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了很多年,始终都是在原地踏步,毫无发展。但有些人工作时间不长,却很快便得到了升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二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树立了目标。职场中的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促使我们抵抗激烈的竞争力,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现代职场中,很多人动不动就辞职,不是嫌活太多,就是嫌工资太少,这都是我们没有树立目标的体现。如果我们有志向,即使是烦闷、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如果我们仅仅只把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而不是站在事业的高度来对待它,并将其当成一种事业来经营,那么,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更不可能在事业的道路上获得长远的发展。
工作,坚定自己的信念
【儒家箴言】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论语·雍也》
在职场的道路上,我们都有着自己的鸿鹄之志,但也会有疲于奔命的时刻,当我们想就此退缩时,便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支撑自己。如果我们因一时的懒惰,而使自己的事业半途而废,当我们再次奋发前进时,就不会像刚开始那般简单了,反而会比第一次更加难上加难。因此,在我们最初启程的时候,便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相信,乐羊子成功求学的故事,一定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古时候,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娶了-位知书达礼、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她总是鼓励丈夫力求上进,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七尺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好做大事,天天待在家里,或只在乡里四邻转悠一下,开阔不了眼界,也长不了见识,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你不如带些盘缠,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一些本领来充实自己,也不枉活一世啊!”
日子一长,乐羊子被说动了,并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随后,他便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自从那天与乐羊子依依惜别后,妻子便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记挂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但她把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心思,好让乐羊子安心学习,不牵挂自己和家里。
这一天,妻子正织着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了门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坐下,可是惊喜了没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便疑惑地问:“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是出了什么事吗?”
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答:“没什么事,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对你朝思暮想,实在是忍受不了,于是,就回来了。”妻子听了这番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突然,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只听见“咔嚓咔嚓”几声,妻子辛辛苦苦织了一大半的布,就都被剪断了。
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妻子回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丝一丝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听了这番话后,才恍然大悟,并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没有将自己的求学信念坚持到底,不由得羞愧不已。随后,他再次离开家去求学。这一次,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学习,就这样,整整过了七年才学成而返,这时,他终于坚持了自己最初的志愿!
乐羊子由没有志向到坚定志向,从半途回家到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这一秘诀可以复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就能拥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做任何一件事,无论这件事多么平常,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旦碰壁便畏首畏尾,那么,这一生就只能碌碌无为了。
儒家思想中,对于坚定信念一说,尤为提倡。据说,冉求在听孔子讲课时,因有时候听不懂,便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于是,他向孔子报告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啊!”孔子听后,说:“能力不够的人,是到半路停下来,而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线,不想再前进了。”由此可见,孔子不但提倡坚定信念,还鼓励弟子要勇敢的战胜困难。
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何况是面对每天都周而复始的枯燥无味工作,然而惰性,却恰恰又是成功的天敌。每每惰性发作时,信念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信念是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且能帮助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即将成功的那一刻,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于是,便与成功失之交臂,很是遗憾,如我们能坚定信念前进,必会有一番作为!
在职场中遭遇困难在所难免,然而,我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却决定了我们应对困难的出路。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太渺小,那么,解决起困难来就会越难;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强大,那么,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了。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先磨炼自己的意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习,不断进步的捷径
【儒家箴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在职场中,如果我们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不断汲取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有时,职场就像一个小课堂,要想顺利毕业,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也许,一提起学习,我们会想到书本、课堂、学校,其实,学习并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工作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关键是看你是否需要这一知识,如果你需要,便会自觉地多读多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战国时期,赵国的武灵王,便是一个典型的好学之人。
公元前300年,秦国正在欺负楚国,而赵国却在武灵王的英明领导下,趁这个空当儿厉兵秣马,奋发图强,终于挤进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赵武灵王名雍,赵雍一生戎马倥偬,战果累累,先是在武灵王七年支持魏国五国合纵,把秦国打到了函谷关,教训了气焰张狂的秦国,使他们认识到在关东不能为所欲为;后是在武灵王十二年,齐宣王看到燕国内乱,于是趁火打劫发动武装干涉,占领了燕国,武灵王得此消息义愤填膺,拔刀相助,联合诸侯伐齐,把齐军赶出了燕国,大大提高了赵国的国家地位。
自五国联军战绩不佳之后,赵雍认识到了发展实力的重要性,于是,他打算改革军队、巩固后方,以应付取道韩国进犯赵境的秦军,以及被赵国三面包围、充当齐国打手隔断赵国两片领土的心腹大患—中山国。
这一天,赵雍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如果我们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他们灭了,因此,我们得好好改革一番,以发展自己的实力。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的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看怎么样?”
楼缓性子直,听后便兴高采烈地说:“咱们穿了胡人的衣服,也能学到他们打仗的本领,大王真是英明啊!”可赵雍还是有些担心,怕遭到老臣们的反对,他的另一个臣子肥义圆场道:“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赵雍等的就是这个台阶,于是,他很高兴地说:“我看讥笑我的都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的。”
第二天上朝时,赵雍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赵雍一身短装打扮,都吓了一跳,他趁势把改胡服的事告诉了大家,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跟赤膊上街遛弯儿的小农民没什么两样,于是,不愿意照办。赵雍的叔叔公子成—赵国一位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雍要改服装,干脆消极怠工,装病不上朝。
但赵雍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叔叔那样老臣的思想,于是,便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在他苦口婆心的说教之下,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随后,赵雍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大臣们一看,连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也就纷纷都穿起胡服来了。
赵雍看到条件成熟后,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紧接着,赵国人都穿起了胡服,刚开始,人们还有点不习惯,但后来却发现,胡服真的方便了很多。不仅如此,赵雍还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他就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短短几年的时间,赵雍亲自率领着骑兵,打败了临近的中山,收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
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复了,还扩大了很多土地,最后,终于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由此可见,孔子有多么注重学习之道,不仅如此,他还非常欣赏那些“学而不倦”的人,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够有半点的松懈,或者中途突然间断。所以,学习需要坚持、需要不知疲倦的精神。孔子的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并且,还显示出了他学习的决心与恒心。
学无止境,知无竭源,学习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若想学有所成,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职场中无数的成功人士,都在告诉我们,他们如此辉煌的成就,完全得益于自己坚持不懈的学习,就是这种良好的习惯,引导着他们在事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最后,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
生命有限,但知识却是无穷的。知识的海洋无比宽阔,不管是人类已有知识的博大精深,还是新学问的滔滔来势,唯有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用知识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才能拥有不一样的生命。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只有懂得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羽翼才能丰满,才能将职场之路越走越精彩,越走越辉煌!
俗语云“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在职场中,我们可以直接将这句话,变成“学习是进步的捷径”。也许,生活在职场中的我们,有时候,之所以会认认真真地学习,是为了能够得到生存或发展的机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进而寻求走向完美的理想道路!
培养敏锐的洞察能力
【儒家箴言】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