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值六月,金陕西及河南诸州大饥,斗米有至万者,致百姓流徙,遍野饿殍,一时饥民走襄阳、均州、金州间者甚众,金主先置不问,后左丞完颜承晖奏报,有司出储米赈民计二十万,金主乃优诏褒美之。
是日边军来报,言有金国边民入境,其中多有聚众剽掠邀索居民者,典吏系治之。皇甫斌闻报,亟延陆登至,引众人入衙中,问计于前,或曰:“金又遇灾变乎,是何贫民之众也?”皇甫斌答曰:“金今纲纪变乱,民每避之如遄水,此不入我朝,则北走蒙古也,此谓德薄而势弱,非唯灾异有加,国势亦蹙也。”
陆登闻言,乃以薛信封蜡书进呈,皇甫斌发书始知所以,其一,金封册李遵顼为夏国主,夏兵进袭葭州,胜,复以兵扰金境,金兵却避,乃与之通好如前。其二,契丹遗民耶律留哥与耶的引众起于隆安韩州,拥兵十万反,众推耶律留哥为帅,耶的副之。其三,金累战皆败,致民田萧条,耕作久废,会是岁大旱,河北以西诸路大饥。
俟已阅毕,皇甫斌问及薛信封,陆登答曰:“薛公信封,其人虽在蒙古,而心不忘宋,乃以蜡书密报不一事,至今已逾载也。”皇甫斌闻之,乃喟然叹曰:“真国之义士也。”言毕,即下令所部州县,金民有流入大宋者,出廪米赈之,陆登捐米千斛,皇甫斌令僚从亲往边县抚慰,自是,金流民之乱悉平矣。皇甫斌复又为书上表以陈军情,荐擢陆登及府中有政绩者。
表至临安,宁宗览之甚喜,诏命京西南及利州两路边庭各自为备,时值史弥远同荐,宁宗乃亲擢陆登以功升儒林郎,其余官吏亦皆进秩有差。数日后诏至襄阳,皇甫斌承旨,即召陆登及一应僚属至,领众赞拜谢恩。拜讫,时近酉时,皇甫斌与众官宴于府中,延陆登坐于旁侧,席间与之相语甚欢。
少顷,陆登告皇甫斌以元和求学事,皇甫斌闻之甚悦,且嘱之曰:“学道浩无涯岸,惟愿元和公子励志笃学,勤勉操修,他日可为彰着之功,庶几以济国用之切也。”陆登闻言欣然,辄应之曰:“府君所言甚是,孺子虽则不才,亦当字字谨记。”至亥时,陆登始辞归。
翌晨,陆登修书一纸,其中尽以皇甫斌策励之语相告谕,后召乔如山至,欲其返归绍兴,且将己意有所付授。小乔听说消息,遂亲为笔书,加之赋词《水调歌头》一阙。如山乃受两书,未稍怠慢,随即收拾行装,于即日租船启程。小乔词云:
凭高须纵饮,临晓莫贪欢。
流年风雨应驻,渐落几更前。
百里千家明月,春宵剪烛妙语,清婉照红颜。
巧手轻题扇,佩玉舞鸣鸾。
今夕永,知谁似,若无眠。
何夕为问,因多殊色枉华年。
春水浓花淡柳,疏影横斜窗下,风致与谁言。
愿与云争好,夜夜舞蹁跹。
十日后,乔如山复归绍兴。当是时,林卫教习愈益严毅,元和读书每至达旦。林夫人闻之,心竟有所不忍,劝曰:“夫君明鉴,此子年尚未及弱冠,其初学也用功如是,夫君所亲见,伏望勿以学业而忘其劳顿也。”林卫答曰:“怠学,一时之逸也,强学,一时之劳也,为师则必使学有所成,故宜早加约束乃可论质成才,何为不可?”
玉儿闻之颇不悦,说之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师之所以诲人不倦者,徒以求乐学者尔。而乐学者自好,奈何以常理固强之?”林卫闻言,一时无由解说。少时,元和携乔如山归,二人再见,如山以次出书信示之,元和拜读陆登信笺既毕,详问其所嘱。其后,又见小乔所书,念及往日逍遥时日,不由潸然泪下,旋即赋词《木兰花》以寄心思,其词曰:
醉景如茵香带雨,私语流年风共雾。
今又绿,漫江水,屈指尚斑斓几度。
着眼万般皆静好,偏有宿怀春妙处。
纷纭荏苒若先声,灯火欲流因卿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