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生,一念死。
“那么如果有一天,身体老去,应该会无限怀念此刻年轻而美好的身体吧,无关胖瘦美丑,只是因为,鲜活而健康。”
如果生老病死是寻常,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活下去,直到有一天,微微含笑,回忆一生,从容而去。
如果你留心看了新闻,或许你会发现这样一条,女大学生在宿舍自缢身亡。
我比新闻知道得还要早,因为那个女生就是我的同校同学。我是在当天下午知道这个消息的,那时的天空很凉,我还记得我看见麻雀在枯叶间跳跃,一切都是如常。然后我的室友告诉我,有个法学院的女生在宿舍自杀了。
风还在吹,是否是曾吹拂她发梢的微凉,回旋在离开的路上。
还记得上次写下体育测试那篇随笔时,不过一周前,虽然并不熟识那个已经离开的女生,但更有可能,我早已见过她很多次,很多次。
虽然事不关己,不是家人亲朋,不是好友故旧,但是这样的年龄,花般时节,却选择与叶归,多少还是嗟叹。叶落无情却归根,落红化泥更护花。然而这样的人啊,美好的时节,鲜活的年纪,却自毁在自己的手中,用最痛苦的方式,结束与尘世最直接的联系。是怎样的苦痛,怎样的压力,怎样的悲伤呢?
活下去,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们没办法选择生,生在哪里,在什么样的家庭。在生命最初不能做出选择的时间,我们被培养,被养育。当我们慢慢长大,我们看到了世界新的一角,或许是幼儿园里的滑梯,或许是爸爸工作出发去外地时带回来的零食,也或许是发现自己开始有了同龄的小伙伴好朋友。慢慢地,我们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父母给我们的安排,我们也开始思考,宇宙和人生,或者游戏和鸡腿。
只是从来没想过,生,和死。死亡,那本就是太遥远的事。
成长慢慢把我们从儿童变成少年,从校园推向社会。幼年时父母的安排好像越来越少,成年的孩子发现自己拥有了自己,这好像就是一切。然而我们拥有了自己,却没有同时拥有一颗能够掌控自己的心。习惯了依赖和顺遂,习惯了被保护被宠爱,当有一天突然成了站在人生岔路的孤家寡人,身上背负着独自前行的沉重负囊,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所谓坚强的内心,来完全拥有自己的躯体。多么想找一个地方,完全释放自己所有的压力,完全解脱,完全抛弃这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可是我们真的已经完全拥有自己了吗?是否忘了,从何处来,向何处去。那双牵着我们学步的手,父亲的大手,从未真正离开你的身旁。纵使生活的压力如山如海,精神上几近窒息,可是求你不要忘记,曾经挚爱你的那双眼睛,母亲的眼睛,从未在你身上移开。
我们是独立的人,却也从未真的完全属于过自己。我们是父母的孩子,是这个人类社会的组成,是一切美好的创造者。当生活给你一片阴影,但光就在你身后,因为世界不会没有光,没有光的黑暗,是不存在于宇宙之间的。然而一叶障目,黑暗的可怕不是不见五指的迷茫,而是失去自我的反视。我们害怕的往往只是恐惧本身,如果静下心来好好看清那些让我们失控、悲伤、冲动等等情绪出现的那件事,哪怕是从头想一遍,把自己的角色放的轻一些远一些,也不会陷入无尽无望的泥淖,失去自我,终结一切。
瞬时的了却的确是件很爽的事,死亡的躯壳,再也不用追逐打拼,飘荡的灵魂,终于自由满溢于天地之间。死亡使自我完全拥有了自我,同时在那结束的一瞬间,完全放弃了自我。活着的躯体,以及无限可能的灵魂创造,无穷未知的情感体验,都是比那瞬间的解脱更令人感到兴奋的事情。哪怕是再苦痛的悲伤,也不过是万千情绪里最普通的一种。体味了悲伤,才懂得喜悦,知道失去的痛苦,想来也才知道珍惜的可贵。
如果,她能在离开前拥抱自己的灵魂,不要回忆一切的过去,哪怕是快乐的,只去想想自己,用手触摸自己温暖的肌肤、黑色的头发,转动双眼,自视肉体本身,你就会发现,身体本身的存在,这种存在,不是压力的寄宿体,不是一切外物的寄宿体,它只属于你自己。纵然思想的边界被血缘亲情社会责任所限制,但身体的美好永远是自我的存在。
下意识的抬手或眨眼,微笑或流泪,但是否留意过,这一切都是自我的心神在控制。我们可以拿起一把刀,割破自己的喉咙,但我们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一件不能被下意识控制的事,这是非常理的,我们每个人都能察觉。但当负面情绪积累,或是突然打击纷至沓来,表意识的控制就很微末了,似乎结束这种痛苦的感觉,是生理的正常需要,于是自杀,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这种情况无疑是可怕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来控制自我的躯体,放纵在生理的愉悦上,很有可能在一些极端甚至不很极端的情况中失去自我。有的人爱睡懒觉,有的人嗜好抽烟,有的人不爱运动,有的人贪吃,有的人厌食……这一切非常态的行为,不都是失去自我控制的表现吗,屈从于短暂的生理愉悦,然后做出一些并不利于自我本身发展的事情。很多心理学的书也都介绍过这种情况,只是理论往往离生活太远,人们也意识不到这种习惯的危害。
话说回来,人的思维再发达,也无法摆脱动物性的本能,所以一颗强大的内心,终究是无法与本能对抗的,只是说,在下决定做一件事前,多少再多思考三秒钟,别让本能替你做了决定。
冬季悄然已至,春暖花开就在前方。命途轮回,兴衰更迭,没有一成不变的失落,也没有永世不衰的繁盛。总是要在平淡里体味世事艰辛,在苦难中坚强意志,这才是成长的道路。岁月年纪,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心智的标准。躯壳生死,也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活着的准绳。
千年前的圣哲,百年前的先烈,要死,也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