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托钵僧名叫阿布·纳达尔。有一年,他云游到巴士拉城,借宿在一位寡妇家里,得到了寡妇的热情招待。这使得托钵僧非常过意不去,决心报答这位寡妇。于是,他提议由自己收养寡妇的儿子阿卜杜拉,并且保证让阿卜杜拉接受最好的教育。因为托钵僧是远近闻名的圣人,寡妇欣然答应了。
自此之后,托钵僧便带着年幼的阿卜杜拉去四方远游。许多年来,托钵僧像父亲一样照顾阿卜杜拉,毫不吝啬地向他传授知识,可是阿卜杜拉却从没有真正去爱过这位老人,只会花言巧语地欺骗自己的养父。
多年后的一天,托钵僧带着已成人的阿卜杜拉来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前。托钵僧和蔼地对阿卜杜拉说:“孩子,你已跟了我许多年,你是真的爱我吗?”
阿卜杜拉马上拍着胸膛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托钵僧叹了一口气说:“哎!我教育了你多次,不要总是将感激和爱停留在嘴边,从心中流露出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今天,我给你一次机会,你就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我的忠心吧!”
阿卜杜拉一听托钵僧让他用行动表示,不禁皱起了眉头。可是,他不敢反驳养父,只好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那么,你听我说,其实这件事情并不危险。你看到的这块巨石其实是一个藏宝的洞口,一会儿我念咒语打开它,你便进入洞中,替我去取一盏镀银的烛台。记住,在洞中会有很多金银珠宝,你千万不可起贪念,只要将烛台拿到,就立刻出来,我在洞口等着你。”
说完,托钵僧便闭上眼睛念了一长段咒语,然后拿着手杖在巨石上轻轻叩了三下,巨石立刻轰隆隆地打开了,一条狭长幽暗的通道出现在两人面前。
阿卜杜拉非常不情愿地进入洞中。在洞中的最深处,他顺利地取到了烛台。但在出洞时,阿卜杜拉被金光闪闪的宝贝所吸引了,他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我不应该拿些宝贝吗?这样我就不需要再跟着那个老家伙四处漂泊了!”说着,他用双手捧了些金银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正在这时,忽然听得一声巨响,原本敞开着的洞门刹那间被关闭了,洞内一片漆黑。
阿卜杜拉吓得手足无措,他一手抱着烛台,一手捂着自己装满金银的口袋,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在洞内转来转去。最后他终于在一缕微弱光线的指引下,勉强爬到了洞外。
这时,巨石不见了,老托钵僧也不见了,只剩下一片空旷的原野。阿卜杜拉认出这竟然是巴士拉城附近,于是,他大声诅咒着托钵僧,回家去了。
他的母亲见自己的儿子已经长成了英俊的小伙子,还带回那么多珠宝,不禁连连感谢真主和老托钵僧。可阿卜杜拉听了却皱着眉头说:“母亲,你不要感谢那老家伙了,就在昨天,他还扔下我一个人自己溜了呢!”
“不要那么说,孩子,他抚养了你。”
寡妇虽然这么说,但很快也就将托钵僧的恩情忘记了。她开心地坐下来,和儿子一个个地数着从山洞里偷回来的金币。
忽然,一阵风吹来,家里的蜡烛熄灭了,等他们再点燃蜡烛时,桌子上堆积的金银竟然不见了。
“这肯定是圣人在惩罚我们。儿子,你该诚心地去向托钵僧道歉,以求得原谅。”寡妇心中有些后悔,她带着哭腔对阿卜杜拉说。
阿卜杜拉却不像母亲那样良心未泯,他恶狠狠地说:“这老家伙,我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他取烛台,他却背叛了我!”
说到这里,这个忘恩负义的人想起了那盏沾满灰尘的镀银烛台。他对着烛台又诅咒了一番托钵僧后,顺手将重新点燃的蜡烛放在了烛台的一个分支上。
没想到一个身着深色长袍的托钵僧出现了,他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最后扔下一个铜板,消失了。阿卜杜拉看着这令人惊奇的一幕,心想这烛台里一定藏有秘密。
第二天晚上,他取了十二支蜡烛,分别安放在烛台的十二个分支上。果然不出所料,立刻又出现了十二个托钵僧,他们飞快地旋转着,然后扔下了十二个铜板,又消失了。
贪婪的阿卜杜拉并不满足于每天十二个铜板。他冷静下来想一想,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自己的养父本领很大,若将这烛台归还他,说不定自己还能得到更大的收益。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母亲听,母亲听了欣然同意。
阿卜杜拉带着烛台,一路打听来到了老托钵僧阿布·纳达尔的家。
“亲爱的少爷,您是阿卜杜拉吗?我家主人等了您很久啦!”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屋子外面,两位身着蓝色长袍的仆人毕恭毕敬地对阿卜杜拉说。
“这难道就是那老托钵僧的家吗?他怎么会住在这么豪华的地方?”阿卜杜拉惊讶地说。
两位仆人不再说话,他们面无表情地将阿卜杜拉送到了老托钵僧面前。
“我的儿啊,你是来向我道歉的吗?”老托钵僧虽然坐在镶满翡翠珠玉的床上,却穿着寻常的旧袍子。
“是的,请您老人家原谅我的无知和愚昧吧!我是来还您烛台的!”阿卜杜拉装作忏悔的样子,还假装挤出了几滴眼泪。
养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若是你知道了烛台的秘密还能这样真心诚意地对待我,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托钵僧将十二支蜡烛燃起放在烛台上,那十二个托钵僧果然又出现了。正当他们像陀螺一样转动时,老托钵僧拿着手杖朝每个僧人狠狠打了一下,这些僧人立刻倒在地上变成了金银。
阿卜杜拉一看,立刻后悔了。老托钵僧像看穿了他的心思一般,说:“孩子,在这世上,财富远比不上亲情可贵。本来,我想把我的家业都留给你,可是你仍是这般执迷不悟,我就改变了主意。”
阿卜杜拉涨红了脸争辩说:“那是您老眼昏花看不清,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你不要多说了,我心意已决。你帮我送回了烛台,作为报答,我送你三匹驮满金银的骆驼,足够你一生的花费。现在,你可以自己去宝库取金银了。”老托钵僧说完,便伤心地离开了。
阿卜杜拉心想:我千里迢迢来为这老家伙送烛台,他才吝啬地送给我三匹骆驼和一点点金银,这烛台一天吐出的金银都不止这个数目,我一定要将烛台偷回去!
于是,阿卜杜拉又将送去的烛台偷了回来,带着那三匹骆驼回家乡去了。
一到家,阿卜杜拉就迫不及待地找了间黑屋子,将烛台点满蜡烛,十二个托钵僧果然出现了。
阿卜杜拉拿着一根大棍拼命地砸下去,期待会出现金银。真是活该他倒霉,他没有注意到养父是用左手拿的棍子,而自己则是用右手拿的棍子。那些被打倒的托钵僧从地上爬起来,每人拿一根棍子,狠狠地揍了阿卜杜拉一顿。
等母亲回来时,阿卜杜拉已经遍体鳞伤了。他看见自己带回来的骆驼和金银都不见了,烛台也不翼而飞,不禁和母亲抱头痛哭。最糟糕的是,他的故事很快便传遍全城,人们轻蔑地称他是“忘恩负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