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屋宴
晋国权臣赵简子临死前,把几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天帝昨晚托梦给我,让我把中山国和代国兼并了。天帝把一件宝物留在了常山(今恒山),你们去找找看。
几个儿子跑到常山上,看了一遭,就回来了。有儿子说,山太大了,找一件宝物实在不容易,不如明天多带些人一起去。还有儿子说,找了很久,什么都没有发现。只有最后回来的赵无恤,激动万分地对父亲说,我发现了宝物。
赵简子抬头看了看他,问是什么。赵无恤大手一挥说,如果我们从常山进攻代国,代国便可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
赵简子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就把位子传给了赵无恤,史称赵襄子。
赵襄子深知,赵国想要强大,必须攻灭代国,得到他们上好的马匹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赵简子在世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女儿、赵襄子的姐姐嫁给了代国国王,一方面是可以买到便宜的马,一方面是稳住代国,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而歼灭之。赵襄子一上台,就开始了谋攻代国的步伐。
他给姐夫发了一封邀请函,大意是,您的岳父已经上天了,我很悲痛。我知道您也很悲痛,但由于您是外国人,不能到我爹爹坟前祭拜,您一定很失望。我想就在咱们两国边境的夏屋山上摆个饭局,我们共同怀念一下您的岳父。
代王很快就给了答复:好的,不见不散。
赵襄子非常兴奋,赶紧让人准备整个饭局。饭菜不重要,代国人什么都能吃,重要的是,派谁去刺杀代王,怎么杀。
挑选刺客是一件很难的事,赵襄子明白,姐夫力大无穷,刺客必须一击就中,只要给了姐夫反击的机会,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襄子花了好些天时间来找刺客,但都没有合适的。正在他苦恼时,有个厨子来找他说:“我愿意一试。”
赵襄子一看,这人身不满三尺,眼里无光,头发稀疏,还有些驼背。赵襄子很失望,但看在厨子主动为主子分忧的热情劲上,还是让他当场试了一下。厨子就拿起自己的工具——一把方形铜勺——在赵襄子面前挥舞起来。舞到后来,几乎和风车一样了。赵襄子很满意,特意找人给他铸造了一把很重的铜勺。赵襄子又与厨子制订了刺杀计划,只等着那场饭局的到来。
约定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一切都准备得妥妥当当。代王带着五十名士兵来了。
宴会以赵襄子微微的笑和音乐开始。宴会期间,觥筹交错,宾客尽欢,赵襄子和代王举杯共饮。酒色尚温,氛围十足。
而那个刺客就在代王和赵襄子中间,用他的铜勺盛酒给两位喝。
代王正吃得很爽的时候,突然听到赵襄子大叫一声:好!
代王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那个厨子突然就挥舞起了铜勺。据说,代王的脸马上成了一堆血肉。
代王一毙命,他带来的五十位士兵也被赵襄子布置的人杀掉,整个夏屋山上鬼哭狼嚎。赵襄子看着自己姐夫的脑袋被砸成肉泥,慢慢地站起来,望向代地,打了个漂亮的手势给手下道:开始!
进攻开始了!
代国人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国王脑袋被人拍成了肉泥,整个代国陷入了绝望的混乱之中,没有了权力中心的朝廷乱哄哄一团,大臣们有的主张死战到底,有的主张暂时投降隐忍,有的要出使晋国讨个说法,有的力争投靠东北的燕国,甚至有人高呼赵简子之名号啕大哭,对赵襄子的诅咒痛斥更是不绝于耳。
但辱骂与抱怨不是战斗,当然就解决不了危机,赵襄子率领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了代国,见人就杀,逢人便砍,屠杀进行了一天,代国便宣告灭亡。
赵襄子杀死代王,他那位姐姐悲痛万分,仰天长叹:“弟弟杀姐夫,我都不知道该偏向谁,我的祖国代国已经灭亡,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她找来了插头发的笄,走到王城东南二十里的马头山上,寻了一块石头,把笄磨锋利了,从自己的咽喉插入,死掉了。
赵襄子似乎对自己姐姐的死没有感觉,在把代国并入自家版图后,代国改称代郡,始为赵国藩属。
【阿龙看热闹】
吃饭也是一件危险活
民国时有个故事:一帮军阀老粗们在喝酒打麻将吹牛皮,一个个搂腰搭背称兄道弟的,突然,屋子里停电了,几秒钟后,电灯恢复光明,这时再一看,每个人手里都拎着手枪,如临大敌……虽然刚才还在称兄道弟,可老粗们心里都明白得很,自己的这条命,别人都在惦记着呢。所以说,特殊时期,吃饭是个危险活,代王明白,但赵襄子比他更明白,所以代王输了。
2、 智伯之死
战国初期,晋国的国家大权掌握在智、范、中行、韩、赵、魏六卿手里。后来,智氏与赵、韩、魏氏联手,把范氏和中行氏灭掉。到了智氏的掌门人智瑶(智伯)时期,智氏坐大,韩、赵、魏的实力不足以与其抗争,所以这三家的掌门人总受智伯的欺负,特别是赵家的赵襄子。
智伯这个人很自大,又不懂得尊重人,经常喜欢扫人家的面子。有一次,他与赵襄子追击敌人到了敌人城门下,他问赵襄子,谁先进。赵襄子出于礼貌,请他先进。他就很轻蔑地说赵襄子,你这样的懦夫也能出来打仗吗?还有一次,大家在一起饮酒,智伯看着不喝酒的赵襄子说,你长得这么丑,的确是没有资格喝酒!赵襄子愤怒地看了他一眼。智伯大怒,拿起酒壶朝着赵襄子的脸就淋了下去,赵襄子险些没有被呛死。
智伯经常这样搞别人,他的谋士就劝他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您在大庭广众之下得罪卿士大臣,这太不明智了。
智伯置若罔闻,因为他觉得自己姓智,就是个有智慧的人。智伯智慧的有无是另一回事,但他的确是很有野心。为了让智氏的实力更强,他对韩、赵、魏的掌门人说,晋国曾是中原霸主,如今却被吴、越夺去了霸主的地位,为了重振晋国,每家应该拿出万户居民的领地归还公室,其实就是归他所有。
他先向韩氏索要土地。掌门人韩康子本想拒绝,可有人劝他说:“势不可做尽,他会有报应的。而且我们也打不过他啊!”于是韩康子给了。
智伯又向魏氏索要。掌门人魏桓子不想给,有人劝他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我们不与他一般见识。”于是魏桓子也给了。
智伯两次得手,大有唯我独尊的架势,趁着索要的热情,他又跟赵襄子伸出了大手。
赵襄子不给,还说:“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业,凭什么要拱手相让?想要,去坟墓里找我祖宗要。”没有人劝他应该给。
智伯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他联合了韩、魏,向赵襄子开战。
赵襄子当然不是三家军队的对手,几天后,就被打得退到了晋阳(今山西蒲州附近)。
智伯与韩、魏两家立即围攻晋阳,联军攻打了三个月,晋阳城仍在。智伯不能瓮中捉鳖,就决定在晋阳城里养鳖,他引晋水灌进了晋阳。一年多以后,晋阳城里真的可以养鳖了。
智伯认为,不出一个月,赵襄子肯定就从晋阳城里湿漉漉地出来,跪在他面前,请求他的宽恕。一想到这儿,智伯就心花怒放,他指着晋阳城对韩康子、魏桓子说:“水这个东西还真好,居然可以让人亡国。”二人心头一惊,因为魏桓子的都城安邑在汾水边,而韩康子的都城平阳在绛水边。两人互相望了一眼,点了点头。
正如智伯所预料的那样,晋阳城最多只能支撑一个月。赵襄子决定派人出去说服韩康子和魏桓子,让他们背叛智伯。派去的使者见到两人后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攻我们,我们是保不住了,但接下去就要轮到你们了。”韩康子和魏桓子比这个使者想得要清楚,于是,三人约定好日子,共同对付智伯。
在约定的这天夜里,赵襄子派兵杀死了智伯守堤的士兵,决开河堤,将水引向智伯的军营。智伯从睡梦中惊醒,“啊呀”叫道:“水真是好东西啊!”他急忙叫救兵,但只有他的人来了,那两位早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他冲出帐篷,看到赵襄子的军队正迎面冲来,两边分别是韩军和魏军,智伯现在就仿佛是馅,被三家包成了饺子。
智伯死在乱军中,赵襄子专门成立了一个机动小组,找他的尸体。大家都不明白赵襄子要做什么,以为他要对仇人鞭尸。可赵襄子没有对智伯的尸体动一指头,只是把智伯的脑袋拿走了。后来大家才知道,智伯的脑袋有了很好的归处——在赵襄子的床边。每当赵襄子起夜时,它就有了用处。
阿龙辞典 三家分晋
通常所称的“战国七雄”里,没有了春秋时代的强国晋国,而出现了赵、魏、韩三国,其实这三个国家都是从晋国而来。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智氏领地后,三家共掌晋国权柄。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发挥余热,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这就是“三家分晋”。
【阿龙看热闹】
让人畏惧不如让人亲近
人际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当一个人让其他人都感觉到威胁时,那么这个人的地位就很危险了。因为,没有人愿意长久地活在恐惧之中,没有人乐意身边总是有一个庞然大物或者说太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是更乐意生活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中:相互接近的社会地位、财富基础、审美趣味……而像智瑶那样,为了证明或显示自己的强大,特意作出威吓人的态势,无疑是极为不明智的举动。
3、 豫让击衣
赵襄子灭掉对手智伯后,把智伯的头骨做成了尿壶。这一行为艺术彻底把一个叫豫让的人惹火了。
豫让是智伯的门客,智伯后来四处招惹是非,豫让劝谏过,智伯不听,还让豫让给他倒马桶。豫让悲愤之下,就跑到山林里当起了隐士。智伯被灭族的消息传到他耳朵后,他从山林里走出来,决定为主人报仇。
他费了好大劲,才混进了赵襄子家里。但赵襄子这个人太谨慎了,平时吃饭,身边有甲士里外三层地包围着,晚上从来不上厕所,因为他床边有智伯的头骨。豫让找不到机会,只好决定在赵襄子去外面办事的时候刺杀他。
有一次,赵襄子与人喝酒,喝多后,去上公共厕所。豫让在那里已经蹲守了一天一夜,赵襄子一进厕所,突然打个机灵了,感觉厕所里有杀气,急忙退了出去,叫人来搜查,结果把豫让搜了出来。赵襄子认识他,很惊讶:“你小子为什么要刺杀我?”
豫让说:“我是智伯的门客,我要为他报仇。”赵襄子赞叹道:“果然是国士,为了报答主人,在厕所里呆这么久,我放了你,赶紧去洗澡。下次别让我再见到你。”
豫让也不言谢,转身就跑了。
这次之后,赵襄子加强了警戒,侍卫们看到和豫让长得差不多的人,就立即捉住。豫让就把漆涂在身上,让皮肤烂得像癞疮,然后又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最后把自己化装成乞丐,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等着赵襄子。
有一天,他终于在一座桥下等到了赵襄子。当时赵襄子骑着马正要上桥,马突然不走了,而且嘶叫起来。赵襄子立即让人搜查,豫让又被人从桥底下拎了上来。
赵襄子仔细辨认了半天,才认出了豫让。他叹息了几声,然后让士兵走开,把豫让的刀还给他,说:“来,杀我!”豫让大叫了一声,声音很恐怖。他已经出手,可惜刀还没有碰到赵襄子,身子已被赵襄子踢飞了。
豫让趴在地上,直喘粗气。赵襄子走过来,把他拎起来,说:“你这个人,怎么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啊?”
豫让坚定地回答:“为了杀你。”
赵襄子很无奈:“算上这次,我已经放了你两次了,你怎么还要杀我?”
豫让回答:“士为知己者死。”
赵襄子觉得豫让是信口雌黄:“我记得你以前是中行氏的人,中行氏被智伯和我们联合干掉后,你怎么不杀智伯,反而投靠他呢?”
豫让回答:“因为中行氏待我如狗,我就以狗道还他,智伯待我如士,我则以士风还他。”
赵襄子皱眉:“我这次放了你,你还杀我吗?”
豫让点点头。
赵襄子挠了挠头,对这种屡败屡战的作风有点欣赏了。他想了一想,脱下自己的外衣,扔到桥中间,说:“就当你把我杀掉了。”
豫让很感动,拿起刀,先做了个漂亮的亮门式,然后对着赵襄子的衣服飞快地砍出数刀,衣服转眼成了碎片,豫让长叹一声,自己抹了脖子。
赵襄子让人厚葬了豫让。多年以后,有人把豫让的名字列在了战国刺客里,不是因为他蹩脚的武功,而是因为他那持之以恒的精神。
阿龙辞典 赵家发迹史
赵家的发迹史可以追溯到春秋霸主晋文公时期的重臣赵衰,《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就是赵简子的爷爷。而赵国的真正创始人、奠基者,就是这位赵襄子(赵简子之子),他先是领导赵家在晋国“六卿”之争中站稳脚跟,这是晋国权力的第一轮洗牌;又在智、韩、魏三家进攻中反败为胜,除掉了最强大的智氏,这是第二轮洗牌。到赵武灵王改革后,赵国一跃而成为超级强国。
【阿龙看热闹】
刺客的职业伦理
做刺客,一种是明码标价收钱的,一种就是像豫让这样的,出于义气或报恩心理。但就春秋战国时代来看,刺客是一个并不丢人或可耻的职业,他们最主要的职业伦理就是:一诺千金,答应的事一定要办到,不是刺杀目标死,就是自己死。如今,做刺客不好,但这种职业伦理还是应该继承下来,守信重诺是一种稀缺的美德。
4、 乐羊吃儿
魏文侯想要讨伐中山国,让下面的人举荐贤能。有人举荐了一个叫乐羊的人,魏文侯没有听说过。大臣就告诉他,乐羊这个人为了学习知识,七年不回家;因为不屑于做小官,所以现在流浪街头。魏文侯觉得这人很神,就找人去请。有大臣立即反对说,若是别的事,找这个无业游民还可以。若是讨伐中山,就不能找他,因为他的儿子乐舒就在中山国做官,乐羊即使不被策反,也不会尽全力的。
魏文侯想,这我得和他好好谈谈。见到乐羊时,魏文侯就对他说:“本来想让你带兵讨伐中山国,可你儿子在那里做官。”
乐羊觉得这不是问题:“我是个公私分明的人,请给我军队,若灭不了中山,我就不回来见你。”
魏文侯大为高兴,很痛快地把军队交给了乐羊。
乐羊更痛快,很快就打到了中山国都城下。
乐舒来到城上,见到父亲,乐羊先是责骂儿子贪图富贵,入异族的国家当官,然后让他赶紧投降。乐舒告诉父亲,国家不是他的,投降也是君王说了算。希望父亲能给一个月时间让他们考虑一下。
中山国国王大为惊恐。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乐舒到城上去见乐羊,希望能让儿子说服老子。
一个月过去后,乐舒又跑到城上,说再给一个月时间,乐羊又答应了。一个月后,乐舒又出现在城上,说再给一个月时间,乐羊还是答应了。
乐羊围而不攻,让手下人很怀疑,先锋官劝他说,您儿子可能在用缓兵之计。乐羊展现了他谋略家的一面,他告诉先锋官,中山国的百姓现在还能与国家共存亡,我们一旦进攻,会损失很多士兵。我再三答应他们的要求,是为了让中山百姓知道我是守信之人。
三个月后,乐羊对中山国都开始进行猛烈的攻击,国都很快就要陷落了,中山国国王急得抓耳挠腮。有大臣对他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乐羊退兵,就是把他儿子绑在城上,让他儿子呼喊救命,乐羊碍于父子之情,肯定会退兵。
中山国国王认为很好,就和乐舒商量了一下,乐舒就被绑在了城墙上,向着魏军大喊:“父亲救命!”
乐羊大骂:“你这个混蛋,不能为你的君王谋划如何击退我们,又不能审时度势投降,现在又在这儿跟个娘们似的哭!”骂完,他就向乐舒射出一箭,乐舒挣脱绳索,跑下了城墙,对中山国国王说,我父亲真是冷血动物,我看,只有您把我杀了,他才有可能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