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的无能自然阻止不了这场兵变,德宗吓得再也维持不住身为天子的威仪。最后,他在茫然无望中让身边的官员侍从作好准备,仓皇逃出了长安城。这一天,唐德宗成了大唐历史上第三个逃出长安城的皇帝。
德宗逃走后,泾原的将士们就冲进宫中抢劫金银珠宝,后来又找到留在长安城中的曾经的泾原节度使朱,请他出来领导叛军。朱就顺势在长安城中建立了一个新朝廷,自称大秦皇帝。
阿龙看热闹
要荣誉的给他荣誉,要实惠的给他实惠
有一个故事,说是一家请客,一般来说,在筵席上安排座位时,乡里有地位的人、乡里有钱的人,这两类人要安排在主桌,穷人就安排在靠边的桌子。可是这次,主人要改革一下,把穷人安排在主桌,把那两类人安排在边桌。结果,这顿饭吃完后,穷人也骂娘,富人也骂娘。为什么呢?别人给他分析:有地位的人和富人,来这不是要吃喝的,坐主桌对他们是一种荣誉,让他坐边桌,他当然要生气;穷人呢,主要是想大吃一顿,让他坐主桌,在主人眼皮子底下,不好意思放开吃,光对着饭菜流口水,所以也生气。因此,事情应该是:要荣誉的给他荣誉,要实惠的给他实惠。唐德宗正犯了这错误,他自己提倡俭省,竟然对远道而来帮他去拼命的士兵们也俭省起来,这自然要犯众怒-知道客户要什么,然后给他,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5、 奉天保卫战
泾原兵马一愤怒,德宗只好出逃,在逃亡路上,跟随的士兵只有几百人,风驰电掣地逃到奉天后,一看士兵才几千人。德宗在奉天屁股都没坐热,在长安城中自立为大秦皇帝的朱已领兵杀到。唐德宗还想逃,被浑身忠贞之气的亲军司令浑拦住。浑许诺,可以让奉天城固若金汤。这人曾是郭子仪手下的骁勇干将,治军有道,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在他的领导下,奉天城果真固若金汤,弄得朱如鲠在喉,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奉天城内逐渐弹尽粮绝,德宗皇帝也只能天天吃粗粮了。但朱为了早日达成心愿,还是日日紧逼,屡率大军全力攻城,为此他还让人造了先进武器-巨大的云梯。这些云梯高九丈,下面装着巨轮-便于士兵们操作。云梯仿佛是一个移动的城池,攻城时一个梯子就能容纳几百个士兵,一旦用于实战,那么梯子架上奉天城的时候,就意味着离城破不远了。
浑应对自如,他采用的是地道战。因为云梯很重,如果在敌人来袭的地方挖掘地道,再在里面放上易燃松油、木柴等,那些耗时耗力造出来的梯子就无用武之地了。果然,当朱率军再次攻来的时候,巨大的云梯就出现在了战场上。
城外,敌军的脚步声、马蹄声,还有推着云梯前进的轰隆声,让城内的士兵和百姓们汗流浃背。浑站在城楼上,目光如炬,注视着叛军越来越近的身影。云梯终于架上了城门,城上城下乱箭齐飞,唐军本来就势单力薄,伤亡更加惨重。
云梯的周围挂满了水囊,所以唐军射出的火箭统统不起作用。叛军的连日激战终于起作用了,越来越多的人登上了城楼,和守城的士兵白刃相见。嘶喊声、打斗声、哀号声混成一片,城上的景象凄厉而悲壮。浑也不幸被箭射中,他眉都不皱一下地把箭拔出,继续指挥作战。士兵们见了,既感动又振奋,都用力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奋勇拼杀。待在城中的李氏皇族们心中惶恐不安,德宗的心中更是绝望无比,泪流满面。
突然,城下传来一声轰天巨响,紧接着,尘沙漫天,城上的唐军隐隐约约地看到敌军经过的地方出现了地陷,无数的叛军掉进了唐军事先挖好的大坑中。众人一阵欢呼,然后迅速地往城下投火炬、干柴。此时风势正猛,城外的叛军本来就惊魂未定,转眼间又陷入了一片火海中。他们互相踩踏,呼天喊地地争相逃跑。
浑在城上见了,就急召将士,让军队兵分三路,出城围击敌军。唐军士气高昂,勇猛地冲出城外,把朱的叛军打得七零八落。
没多久,在奉天城中时时胆战心惊的德宗终于等来了勤王之师,前来救援的是皇帝近卫军司令(神策大将军)李晟和朔方战区司令(节度使)李怀光。朱见大势已去,只得匆匆撤离奉天,李唐皇朝在风雨飘摇中又一次幸存了下来。
阿龙看热闹
路遥知马力,患难见人心
从前都问大哥好,一到了大哥有难的时候,谁死心塌地跟着你,谁首鼠两端,谁趁火打劫,就看得很清楚了。浑本是郭子仪的部将,779年,郭子仪功高震主,被拜为尚父,实际上明升暗降,被夺了兵权。浑也因此过了一阵闲散日子,如今皇帝有难,他赶来护驾,以弱小兵力死守奉天城。经历了这些生死大难后,浑的忠心感动了德宗,从此,德宗对任何将领都不放心,唯独对浑一百个信任。正是:患难之交见真情啊!
6、 卢杞阴出颜真卿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一路打到汝州。这里离洛阳很近,朝廷的局势变得十分危险。德宗为此忧心忡忡,就向当时的宰相卢杞询问应对之策。
卢杞是个计策百出的人,他曾推荐儒雅敦厚的关播为宰相,但不让关播说话。有一次,德宗和大臣们商议朝政。关播听得兴起,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就在这时,卢杞阴森森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他不准说话。关播看他神色狰狞,险些屎尿齐出。事后,卢杞警告他:“当初我就是看中大人你沉默寡言,才向皇上举荐你的。关大人可要识时务啊!”关播汗流浃背,连声允诺,从那之后,他在朝中果真不再多说一句话了。
卢杞这样一个嫉贤妒能的人,在听到德宗问他应对方法后,心中窃喜不已。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天赐的好机会。当时在朝堂上敢与他作对的人少之又少,这其中就包括皇家教师(太子太师)颜真卿。颜真卿的书法一直为人称道,他对朝廷更是忠心耿耿,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威望的老臣。卢杞一直都很嫉恨他,可是一直找不到机会下手。
此时,机会从天而降,卢杞兴奋地抓住了。他当时就回答德宗说:“陛下,微臣有一个办法可以不费一兵一卒。”
德宗一听,来了兴致,忙问是什么办法。卢杞成竹在胸地一笑:“李希烈不过是叛军,名不正言不顺,怎么能成大事呢?微臣觉得,您不如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去劝说,相信李希烈一定能看清时局,迷途知返。”
德宗本来就不愿意打仗,听他这么说,便觉得很有道理,又问他:“那爱卿觉得派谁去合适呢?”
“颜老太师就很合适,”卢杞恭敬地回道,“他在朝廷内外声誉一向很好。如果陛下派他去的话,李希烈一方面能感受到陛下的诚意,一方面他也比较信服颜老太师。”
德宗微微点头,当时就同意了这个建议。消息一传开,群臣大惊失色-这是把颜真卿送进老虎嘴巴里啊。他们一直很敬重颜真卿,为此有人还上书,请求德宗收回成命。然而事情已成定局,任凭他们在德宗面前怎么说,德宗都拒绝采纳。
颜真卿自从领命后,就一直为离开作准备。官员们都劝他不要走,让他等事情缓缓再去向皇上求情。颜真卿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从容地笑道:“生死有命。老夫已经七十多岁了,一生为大唐竭心尽力,还差这一次吗?况且这是皇上的旨意,老夫怎可违背?”
官员们边摇头边叹息,他们都明白颜真卿这一次多半是有去无回了。到了临行那一天,颜真卿只带了几个随从就匆匆上路了。
李希烈事先已经知道颜真卿前来劝和的事,就安排好人给他一个下马威。颜真卿一见到李希烈,便二话不说直接拿出诏书,要他马上结束叛乱之事。
这时候,李希烈的养子和部下等纷纷抽出刀剑,一拥而上,对颜真卿又是威吓又是谩骂。颜真卿沉着应对,毫不惧怕,并正色道:“大唐天子的诏书在此,你等便是现在杀了老夫,老夫又何惧之有?你等小人不尽忠报国,却意图谋反,这才真正是当诛之人啊!”
李希烈看他不卑不亢,一时也拿他没辙,只好自己上前来假意护住他,将他送到了驿馆。颜真卿威望甚高,李希烈其实更想策反他封为宰相。颜真卿知道后不仅不答应,还大声斥责李希烈大逆不道。他正义凛然,在场的很多人听到他的话后,都有些羞愧。
最终,李希烈没有放他回大唐,而是将他囚禁起来。过了一年多,颜真卿就被李希烈缢杀,终年七十六岁。
卢杞杀人,很少自己动手,颜真卿就是一例。
阿龙辞典 颜真卿辞官学书法
中国古代是“学而优则仕”,所以很多文化人都当过大官,大书法家颜真卿便是其一。他二十多岁就做了官,因为喜欢书法,便辞了官去找大书法家张旭学习,但张旭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肯收他,只告诉他努力练就行了,还劝他多为国家做实事,少琢磨书法这种闲事。颜真卿失望而返,后来,他还是不死心,又一次辞了官去拜师,这次张旭收下了他。经过名师指点和自己努力,颜真卿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人称颜体。
阿龙看热闹
任劳任怨是一种过时的美德
无论是在古代的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的职场、商场中,有一种现象很奇怪:坏人算计好人,往往一算一个准,极少失手。怎么回事呢?颜真卿这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明眼人都知道,你颜真卿不是郭子仪,李希烈更不是当年的回纥兵,人家既然公开造反了,就自然不是靠“大义”这种东西拉得回来的。所以颜真卿此去,必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奇怪的是,受了这种极不公平的待遇后,颜真卿竟一点也不反抗,就算要深入虎穴,那也得想个招儿反击一下使坏的人卢杞啊。在今天,任劳任怨尤其是一种过时的美德,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公司里总是做窝囊蛋,那就永远只能被压迫,领导也会觉得你没个性、不值得提拔。
7、 陆贽被黜
大唐永远都不缺治国之才,遗憾的是统治者们未曾予以重用,这其中就包括智慧的化身陆贽。
唐德宗削藩失败导致国家动荡,唐王朝的统治也岌岌可危。784年,德宗听取陆贽的建议,让他为自己起草罪己诏。这篇罪己诏鼎鼎有名,在中国历史上,颁布罪己诏的皇帝不在少数,但德宗的这一篇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罪己诏中,他深刻反省了即位以来的种种过失,陆贽起草的这篇文字,将德宗心中的歉疚和忏悔展露无遗,其恳切言辞如今读来,仍然真挚感人。
削藩的失败在德宗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因此变得越来越消沉。有一次,他跟陆贽又说到削藩失败的事,非常自责。
陆贽见状,连忙劝慰道:“陛下乃一国之君,有如此反省的精神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这中间之所以有这么多波折,并不全是陛下的过错啊。群臣辅佐陛下治理国家,结果国家动乱,那么群臣也是难辞其咎的。”那时候,卢杞等人排挤贤臣,祸乱朝纲,陆贽正是想趁此机会给德宗敲警钟。
可惜的是,德宗并没有听他的忠告,反而叹息道:“朕也曾雄心勃勃,为江山社稷殚精竭虑,但无奈世事变化,难以捉摸。我大唐时至今日,恐怕也是天意如此吧。”他有心维护卢杞,竟将过错推给天命。
陆贽看出他的本意,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事后,他就专门向德宗上书,告诉皇帝事在人为,千万不能消极对待。
他在奏折中说,朝廷之所以动乱不堪,是因为人力所为。多年以来朝纲混乱、藩镇割据,才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战乱不断。如果德宗将国家的兴衰和天命联系起来,这无疑是荒谬的。如果国家治理得好,那么,即使上天降下祸乱也不能动摇根本;如果国家治理得不好,那么,上天就是降下康宁也无济于事。治理国家并不是依靠天命,而在人为。
陆贽在奏折中切中时弊,分析过往的得失,力图让德宗重拾治国的信心,但自暴自弃的德宗终究没有听进去。这位遭逢战乱的皇帝已如积重难返的大唐一般,逐渐丧失了整顿河山的兴趣。
长安的战乱平定以后,德宗就急急忙忙地让浑去寻访逃亡的宫女,并赠给她们物资让她们直接到皇上的所在地。陆贽知道后就去阻止德宗,说:“现在时局动荡,人心还不稳。陛下应该以安抚民心为重,寻访宫女这些事本来就无关社稷,不过是玩赏娱乐之事,怎么能因小失大呢?”
德宗听后觉得有理,但最终他还是派人去告诉浑瑊,让他出钱遣送找到的宫女。
陆贽为官清廉,他当宰相的时候,每一次来长安的官员都会备上好礼,送给京城的官员。群臣都一一收受,只有陆贽拒绝接受礼物。德宗知道这件事后,不仅不加以赞赏,反而让人去开导他,说收受贿赂的确不对,但一些无伤大雅的礼物就不应该拒绝,否则那样会显得不懂人情世故。陆贽听到皇帝的指示真是哭笑不得。
由于德宗的昏庸和当时朝中激烈的党争,陆贽最终难逃其害。他在当了两年宰相后就被贬官,五十二岁就早早离世。而他那一身的治国之才,直到死也没能真正为重整大唐而发挥出来。
阿龙看热闹
好干部没遇上好制度
德宗皇帝掏心窝子教下属做官要贪,这可真是千古奇闻,德宗的“可爱”暂且不论,其实这件事反映出一个事实:现实就是如此,做官不收礼,反而不好做。也因此,在那样一种社会条件下,陆贽这样清明廉正、有干才的好官,反而得不到重用-一个好干部,却没遇上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好制度,这是干部陆贽的不幸,也是领导德宗皇帝的不幸。
与初唐的辉煌、向上相对照,晚唐的历史简直不堪入目。
皇帝无能,臣子们只好奋起一搏,这奋起最终在宦官的干预下化为泡影。于是,太多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这一段时期,政府最高首脑被刺杀、草民跑进皇宫喝酒、宦官屠杀朝廷大员。虽然有唐宪宗与唐宣宗这两位唐朝历史上很聪明也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积重难返的藩镇和宦官问题让他们无从下手,他们所有的励精图治都好比一个大限已到的人的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