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迅速败亡虽然说有其必然性,但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荆轲能够成功刺杀掉秦王上,实在是有一点赌博的意味,一般来说,十赌九输,所以燕国输得连裤衩都没了。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同样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赌上,成功的道路上容不得这种侥幸,就算你一时得意了,随后你可能摔得更狠,只有脚踏实地地增强自身的实力才是通往成功的王道之路。
4、 魏国的灭亡
秦与魏之间的恩怨也是由来已久了,为了能够消灭魏国,秦国处心积虑,勤勤恳恳,采用逐步蚕食的手段,慢慢地将魏国吃进肚子里。
早在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时期,一场雕阴之战,秦军就干掉了魏军八万人。魏国无奈求和,割让河西之地给了秦国。公元前328年,一代铁嘴张仪任秦国相国,凭着如簧巧舌,他硬是成功游说魏王,使其成功割让上郡十五县给了秦国,至此,黄河以西的魏国疆土尽数落入秦国之手。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翻开史书,尽是秦攻取魏地的记载。前322年,秦攻魏,取曲沃、平周。前292年,秦攻魏,取恒。前290年,魏国再次献上河东之地四百里于秦。前289年,秦将白起大举攻魏,取大小城池共六十一座。前268年,秦取魏怀。前266年,秦取魏邢丘。前254年,秦攻魏河东取吴。前247年,秦取魏高都、波。前245年,秦攻魏,攻取卷。前241年,秦攻魏,拔魏城朝歌。前238年,秦攻魏,取长恒、蒲、衍氏。
阿龙记事贴
魏国的历史
魏国也是分晋而来,前403年建国,前225年灭亡,立国不足二百年。但相比韩、赵,魏国的历史就要辉煌灿烂得多。魏国是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等名臣进行改革,起用吴起等大将带兵,国富兵强,以至秦、齐、楚等都不是对手。后来秦国用商鞅变法,就是偷学了魏国的经验。魏国的名人还有庞涓、信陵君等。
多年征战下来,魏国几乎被啃得只剩下都城大梁,实在是凄惨无比。
公元前225年,秦在攻占了燕都,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之时,认为向南进兵,彻底吃掉魏国的时机到了。不过为了防止楚国趁自己攻打魏国之时打秋风占便宜,先行派王贲在楚北地区和楚军干了一架,最终还是王贲足够犀利,将楚军揍得鼻青脸肿的同时还占了其十余座城,这一仗也让楚军老实了很多,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秦军便放心大胆地流着口水、摩拳擦掌向弱不禁风的可怜魏国紧逼过去。公元前224年,又是“犀利哥”王贲率军将魏都大梁团团包围起来。
尽管魏国就剩下皮包骨头了,但就是这最后一点骨头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啃。魏国被别人欺负了十几年,早就作好了被人打到都城下面的准备,这大梁城修得又高又厚,而且更过分的是,在这层让人看了就直翻白眼的高大城墙外,居然还有一道又一道纵横交错的水网,既可以作为城内的补给大动脉,又可以成为有效阻挡敌人前进的天堑。
秦军偏偏不信这个邪,心想反正现在也没人来救你,我用人海战术推也能推下你这座大梁城。结果事实证明不信邪的一方最后也不得不信邪了,几个月的强攻,秦军愣是没能把大梁城怎么样,原本设想中的想搓圆便搓圆、想捏扁就捏扁的美好愿望也泡汤了。城里的魏国守军见如狼似虎的秦军在自己这水陆空一体化的防御面前怂了下去,各个精神焕发,天天唱“我得意地笑”。
被一句又一句“得意地笑”“又得意地笑”给奚落了的秦军恼羞成怒了:啊,你得意地笑是吧?真以为我们没办法了吗?等着,看我们怎么治你!于是秦军分兵将魏都城大梁周围的水系网挨个儿地控制住,然后将黄河、鸿沟之水引了过来,搞了一出“水漫金山”。
可惜魏都大梁里没有法海那样的高人,三个月后,铁桶般的大梁城被泡成了“浮肿”的大梁城,城里的守军各个都成了“水母”,眼见大势已去,魏王只能划着小船,流着眼泪,出城投降了,魏国就此灭亡。
阿龙辞典 大梁城
战国时,为争霸中原,魏国的第三位君主魏惠王于公元前339年将都城从安邑迁往大梁,在此建城筑宫,从此魏也称梁。惠王又称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的这段历史就是发生在这里。大梁地处天下中心,西距东周王都洛阳很近,经过六代君王一百三十多年的修葺经营,规模宏大,壮丽雄伟。而且由于战争的需要,大梁城修得如同铁铸的一样,史书中称其为“十仞之城”。
【阿龙看热闹】
不能过于依靠外在力量
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是不可靠的,比如“水”“火”这些自然力量,既可能成为你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埋葬你的罪魁祸首。大梁城就是这样,纵横交错的水系网是其强大的保护伞,但是一旦被秦军反过来利用,却也成为引黄河水灌城的帮凶。归根结底,外在的东西总是不长久的,内在的强大才应该是执著追求的。
5、 楚国伏首
秦国在攻打魏国之前,和楚国打了一次接触战,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这也让秦国得出了楚国外强中干的结论。于是,在灭亡魏国后,秦国将视线转向了这位将入暮年、身体虚弱的“大叔”。
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军事策略,秦王找来了老将王翦和军事新秀李信,询问了一番。王翦老成持重,他认为,楚国虽然虚弱,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次的战争是决战,是奔着抄家、挖祖坟去的,要是把“大叔”惹急了,指不定会出什么意外,所以最好是带六十万大军过去,用人海战术,不给对方一点机会。
而李信则持不同看法。李信正是年轻有朝气的时候,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很自信甚至有些自傲,他认为之前的接触战已经充分说明,楚军的战斗力不过尔尔,只要给他二十万兵马,就能将楚军打得彻底找不着北。
秦王听完两员大将的说法后,拿出居家过日子的态度,将两份计划反复比较了一番,最后还是倒向了新秀李信一边,毕竟之前有过一连串的胜利。秦王觉得二十万大军干什么都是足够的了,王翦居然说要六十万,莫不是要拥兵自重?
王翦也感受到了秦王不信任的眼光,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为了能有个安详的晚年,王翦便向秦王请辞,回老家频阳养老去了。
手握兵权的李信意气风发,和蒙武一起,带领集结在中原一带的秦军主力二十万人,兵分两路,向着他们眼中如同待宰羔羊的楚国进发。
一开始倒是挺顺利,一连几座城池都轻松地打了下来,可是,很多事情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就在李信开始考虑灭掉楚国后的庆功宴该摆多大规模时,意外发生了——原本答应给秦军提供过道服务的昌平君突然反水了,跟着郢陈、新郑等地突然冒出来一支游击队,四处破坏交通线,袭击秦军营地,前线秦军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
正做着美梦的李信见到这种混乱的局面,十分恼怒,太可恨了,男人大丈夫居然说话不算话,下辈子做女人去吧。他一边诅咒着昌平君,一边掉头去消灭“跳蚤”,在收复了郢陈后,和蒙武会师于城父,本以为两军合一军,便天下无敌了,谁知楚国派出了大名鼎鼎的猛人项燕,带着楚国最后的家当,与李信在城父这个地方展开了决战。
项燕果然不负他猛人的名号,当然了,他可是后来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项羽的祖宗。总之,一场大战下来,李信与蒙武被打得头破血流,仓皇逃跑。项燕则挟着胜利之势,把秦军追了三天三夜。
经此一役,秦军连胜的势头被当头打了一棒。秦王也终于认识到,这打硬仗的事还是得让老将出马。但是老将王翦已经准了他回家养老去了,要想让他再带兵可不容易。
秦王于是放下姿态,穿戴整齐,像个道歉的小媳妇一样亲自到频阳请王翦出山。王翦也不是小气的人,见秦王亲自来请了,便也答应再当一回“定海神针”,为了避免一些不愉快的后果,王翦还是提了几个要求。
首先他就说:“要俺老王出马,就得准备给我六十万兵马。”这一点,吃过亏的秦王自然爽快地答应了。其次是请求领导封赏大批的宅院田地。这个要求就是老谋深算的王翦耍的一个心眼了:秦王不是个好惹的主,心眼小得很,把这么多的兵马放到我手里,他铁定睡不好觉,日夜担心我造反,所以,我就多要好处费,表现得像个贪财的小地主,看,我的志向是有好多的田,种一块荒一块,以及好多的屋宅,住一间空一间,绝对不会造反,这样,秦王您也就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吧?对于这样贴心的要求,秦王自然也是不会拒绝的。
于是,这回秦国便改由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对付楚国猛人项燕了。双方一对上,王翦就摆出了一副养精蓄锐,避而不战的架势,在平舆这个地方搞起了军队练习,时而各营之间互相打打比赛,跳跳远,投投石,时而搞搞文艺汇演,各营操起公鸭嗓子此起彼伏地唱,劳逸结合,士气上升得很快。而项燕一边就逊色多了,士兵生活相比之下单调了很多,这也导致楚军士气委靡不振。
项燕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心中也十分上火,好几次派人去挑衅秦军。可惜王翦老成了精,对于挑衅理也不理,仍然每天叫各营人马扯着公鸭嗓子给对面的楚军添堵。最后楚军这边被搞得都有些神经衰弱了,项燕只好率军东撤。这时,王翦来劲了,他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追上了撤退中的项燕,双方在蕲这个地方大战了一场,结果秦军大败士气低落的楚军,猛人项燕也在乱军中被干掉了。
失掉了项燕,又赔掉了最后的一点老本,楚国再无反抗能力。公元前223年,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了楚都寿春,俘获了楚王,楚国灭亡。
阿龙辞典 楚国的历史
楚国是当时中国南方的一座重城,拥有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楚文化。楚国的历史一般从前740年第一代楚王算起,到前223年灭亡,立国五百多年。楚地人才辈出,俗话常说“唯楚有材”,即使楚亡后,还有人宣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楚国人才之杰出。但楚材晋用,屈原、伍子胥、范蠡、李斯等或不得重用,或被迫流落他国。
【阿龙看热闹】
做事须全力以赴
对付楚国这样的大块头,非全力以赴不能成功,李信之败和王翦之胜,原因就在这里。苍鹰捕兔,尚需全力以赴,何况我们的人生大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能成功的事,任何事情都可能有意外的出现,要想在意外出现的时候能够从容地面对它并解决它,在做事之初就必须要尽自己的全力,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意外出现的时候慌了手脚。
6、 齐国之死
在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中,齐国作为最后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它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像吞服了慢性毒药一般,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深渊。
一开始那会儿,秦国用了最狠的一招“远交近攻”,跟离家门口近的韩国和魏国打架,跟离家门口最远的齐国做好朋友。为了落实这个政策,秦国最聪明的头脑人物、宰相范雎向秦王建议说:“咱在跟韩、魏打架的时候,也不能对齐放松警惕啊,那家伙春秋时期称过霸,战国时期称过雄,绝对是咱统一路上的巨大绊脚石;虽说现在暂时跟他们交好,但是必要的试探还是要的,我听说他们的王后十分了得,不如让我试试她的斤两吧。”
于是,范雎设计了一个复杂无比的玉连环,派人送到齐国去,并放出消息说,这个玉连环呀,至今为止还无人能解,谁要是把它解开了,谁毫无疑问就是当今世界上最聪明的牛人哇。齐国王后接过来看了看,也不客气,捡起一把锤子,就把玉连环给敲碎了,然后对来人说:“你看,我这不是把玉连环解开了吗,回去跟你家秦王汇报汇报,问问他服不服。”秦王接到消息,嘴巴半天没合上:齐国有猛女啊,那大家就继续做好朋友吧。
但是再猛的女人也顶不住命呀,几年后,猛女王后去世了,齐国新当家的是齐王田建。田建是个傻小子,能力不强,智商不高,被宰相后胜给耍得团团转。秦国一看,有机可乘呀,就本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原则,赶紧派了一批高级公关人员,来给宰相后胜下迷魂汤,三来两往之后,后胜就向秦国的糖衣炮弹投降了,十分无耻地玩起了“无间道”。隔三差五就派人去秦国出差,这些出差的回来时,个个都红光满面,大包小包的礼物往家拿,见人就夸友邦秦国如何繁荣富强,人民群众如何热情好客,对齐王又是如何仰慕爱戴。一句话,齐国真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呀!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这么多人得了秦国的好处,自然要有所回报。某年秦国跟魏国掐架,魏国吃不消了,派人来向好哥们儿齐国求救。宰相后胜一看,咱可不能给好朋友秦国添乱呀,便忽悠齐王田建说:“别介,千万别答应魏国,咱正跟秦国在蜜月期呢,万一要是惹恼了秦国,引火烧身,那就麻烦了。”齐王田建本来就胆小怕事,又一向很听宰相的话,魏国的鸡毛信就落空了。很快,秦国人砍瓜切菜一样了结了魏国。
过了两年,秦国又看上了赵国,又是一顿猛掐。赵国吃不消了,也跑来齐国求救,这次,齐国勉为其难地出了一些兵,和楚国一起去助战。救火救到一半时,赵国没粮了,问齐国能不能先借点粮,以渡过眼下的难关先啊。齐国摆出很为难的样子,说咱家也不富裕,地主家里余粮也不多了啊,对不起,没得借。结果,赵国也一败涂地了。
就这样,当秦国不断地跟韩、魏、赵、燕、楚五国掐架的时候,齐国就摇着鹅毛扇子在一边看热闹,一心一意把秦国当好朋友。秦每灭一国,齐王就派人去祝贺,真心实意为好哥们儿高兴。
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王贲彻底解决了赵国,又往东北挺进,一边扫荡燕赵残余势力,一边顺手解决了代国。好消息传到首都咸阳,秦王十分高兴,表扬王贲说:“好同志啊,不错不错,你这荡平燕、代两国,横扫两千余里的功绩,快赶上你老子王翦了,强!正好,你回来的时候,顺路把齐王也给我带回来吧,这样,咱秦国就能和其他的六个兄弟永远在一起不分离了。”
于是,公元前221年,秦国终于要吃掉齐国这最后一块肉了。按惯例,不能无缘无故打人,打之前都得找个好借口,秦国找的借口是:你齐国不地道,我派个使者去你那公费旅游,你竟然敢不办签证,真是婶婶可以忍,舅舅不能忍。没说的,打吧。
齐王田建听说后,慌了,这怎么打呢?咱这上任以来,太平日子已经享了三四十年了,打仗那门功课咱没学过,就算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那也打不过人家啊。再说了,自家军队主力都放在西边了,可这秦老大不讲究啊,他不按套路出牌,他避开了西边不打,打北边,从燕国以南打了进来,如狼似虎地就把临淄给破了,齐王田建无奈——再听一次好相国后胜的话吧——投降了。
阿龙记事贴
齐国的历史
齐国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据传从吕尚(姜子牙)起开始立国,称吕齐,后来田氏代之而起,称田齐。战国时期齐国的历史主要就是田氏齐国的历史。齐国重文化,人才辈出,地理位置也很优越,所以在“七雄”的称号之外,齐和秦又堪称“战国双雄”,一东一西,两大霸主。战国时代齐国的名人有邹忌、田忌、孙膑、田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