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西宫新主(二)
终于,她放心地点了点头。
就在她即将离去的时刻,皇上忍不住冒出一句:“回去嘱咐你的舅舅!告诉他,要一心一意地为朝廷效力,不要盘算着利用后宫裙带往上爬!”
顿时,刚刚放下的心,又一次提了起来。
“请陛下放心!臣妾一定好言相劝,令其痛改前非,不敢妄为!”她又一次诚惶诚恐地跪下,信誓旦旦地保证着。
事实上,皇上并不想为难她。只不过,她的舅舅工部尚书柳治,着实令他失望。
就这样,经过德妃的苦劝,柳治明白了其中道理。于是,不由得冒出一身冷汗,连连向外甥女致歉。
第二天散朝之后,柳治便赶忙前往政事殿,跪求请罪。
尽管他态度虔诚,但为了警示众臣,皇上故意令其跪在门外,长达一个时辰之久。不过,见好就收的他,还是召见了柳治。一番恩威并施,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当然,整个过程的前前后后,雪雁均了如指掌。
只不过,德妃向来与世无争,无论王婕妤多么善于挑拨离间,她都不接招。如此一来,既然她们对绿珠尚无威胁,雪雁也就不会暗下圈套,置之死地。
再说太后,由于柳治乃朝廷重臣,便在他哀求之时,尽量敷衍。既不明确表示支持,也没有出言驳斥。事实上,她并不喜欢许德妃。但是,假如要在德妃与绿珠之间选择,她宁可支持前者。极为传统的她,绝对不愿接受,一个出身卑微的宫女,一步登天,入主西宫!何况,她是雪雁门里出来的。
一天清晨,早朝过后,皇上前来请安,顺便提及此事。
只见,太后一边与儿子闲聊,一边摆弄着花草,样子很是惬意。
终于,皇上扯入了正题:“朕听闻,无论是后宫,还是朝廷,近来都在为新贵妃的人选,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曾为此叨扰母后!”
话音刚落,太后的双手,稍微颤抖了一下。这一细小举动,皇上看得一清二楚,不禁叹气。
听到儿子的叹息,她默然地回过头来,轻声问道:“那么,皇上总该有自己的主见吧?”说着,她又扭过头去,继续摆弄着花草:“本宫听闻,你给了柳治一个下马威,难道不愿立许氏为贵妃吗?要说后宫资历及地位,应该非她莫属啊!”
皇上轻声笑道:“但是,她的娘家势力,实在不可小视!”紧接着,他站了起来,正色道:“朕的新贵妃,既不能朝中有人,也不能恃宠而骄。”
“可是,你看看那些娘娘,除了几个美人、才人,哪个身后无人?”太后冷笑道。
听罢,他一抬眼皮,郑重其事地说道:“如此说来,只有刘昭容最为合适!”
此话一出口,不要说是太后,众侍从也惊讶不已。如若没有顾忌,他们势必大声惊呼。
霎那间,太后惊呆了。一不小心,被玫瑰花刺儿扎伤了手。
此时,她才回过神来,疼痛使之本能地大叫一声:“哎呦!”
众人见状,立刻围了上来。有人拿药,有人端来冷水。一时间,忙乱异常。
当然,身为人子,皇上也不免担心,便上前关心一番。
谁知,没说几句,便被太后斥责:“刘昭容家境贫寒,仅有的年迈父母,也早已入土。何况,她是宫女出身!如若由其入主西宫,辅助皇后,执掌家法,谁会心服?”说罢,一把将儿子推开。
“母后!正因为她家境贫寒,孤身一人,朕才决意立她!朕不愿因宫闱之事,搞得朝廷上下,不得安宁!再说,绿珠性情温婉,待人宽厚,确是上佳之选!”皇上没有计较,而是苦口婆心地解释着。
“母后觉得,你太过草率!”说着,她想到雪雁,又一次怒火中烧,顿时无法控制情绪,便脱口而出:“你实话告诉本宫,是不是雪雁进了谗言,加之绿珠狐媚可人,你就忘乎所以了!快说,是不是这样?”只见,她怒不可遏地拉住儿子,叫嚣道:“你告诉她们,若想后宫成为她们的天下,除非本宫死了!否则,想都别想!”
“母后!”他没有想到,母亲依旧不可理喻。加之,此时此刻,眼见她的嚣张嘴脸,便不由得回想当年。想着想着,龙颜大怒。
“归根到底,母后还想着外戚专权!退一万步讲,即使朕册立别人,也没有寇家的好处!又不是立寇家的女人,您何必如此呢?”失望之余,他愤怒地责问道。
没等她回应,皇上拿出了帝王威严,犹如下发通牒一般:“寇太尉的党羽遍布朝堂,朕心如明镜!但朕从未撕破脸,就已经相当大度了!今日,朕要告知母后,无论遭遇多大阻力,刘昭容都会成为新贵妃的!”说罢,他痛心地摇着头,拂袖而去。
皇上离开后,为了挽救“危局”,她以维护朝纲为名,联系了包括寇太尉在内的众多大臣。
因此,后果可想而知。很快,众大臣齐聚政事殿门外,跪求皇上收回成命。
要知道,由于年幼时期的阴影,皇上讨厌群臣干涉后宫,更讨厌他们要挟自己。然而,又不得不顾忌他们。
但是,老家伙们都跪在殿外,该如何是好呢?
雪雁闻讯,便开始了反击。一方面,她密令高哲说服皇后,求助于同为国舅之尊的戚征,嘱咐其在次日早朝之上,语出惊人,以求压住群臣。
另一方面,御林军统领戚光掌握兵权,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只要他出面维护圣驾,任凭寇太尉及群臣,如何地倚老卖老,也要有所畏惧。毕竟,兵权赛过三寸不烂之舌。如果皇上迫不得已,随时可能一举灭之。当然,皇后出面,兄长自然全力相助。
就这样,在皇上默许的前提下,一切都在秘密进行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番运作,仅半天便顺利完成。
不过,没有人知道,一切都是雪雁的主意。
太子倒是想到了一点,便进言道:“父皇,母后!他们还在政事殿外跪着,如何驱散呢?”
皇上沉思片刻,大笔一挥,写下一道圣旨,令高哲前去宣旨。
原来,表面上,他认输了,声称放弃册立绿珠的想法。
果然,众大臣以为达到了目的,便齐刷刷地叩头告退。而实际上,皇上已经做好准备,要给他们当头一棒。
常延庆也在其中,毕竟所谓“为官之道”,讲究的是人云亦云,方可平安无事。
然而,他刚刚回到家中,尚未坐稳。只见,高哲手下的一位小太监,跟随而至。
得知事情的因果之后,常延庆斩钉截铁地表示:“请你转告高公公,老朽已然了解圣意。明日早朝之上,定会全力以赴,以慰圣心!”
入夜,雪雁造访玉仙阁,与绿珠闲聊之时,暗示她即将大喜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