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无事生非
寇太尉面对这一切,完全愣住了,似乎没有听到他的问话。
“听清楚了吗?”皇上见状,气不打一处来,再次厉声问道。
“臣听清楚了!臣遵旨!”只见他瑟瑟发抖,跪伏于地。
“滚!给朕滚!”
寇太尉回到家中,满腹怨气。可是,又能怎样呢?
在众家人倍感失望的时候,只有洛华想得开:“皇上最近,接连失去亲人,势必低落异常!选择此时提及此事,实在是最坏的时机!”
此时,太后还躺在床上,幻想着不久的大喜之日。她认为,宫中悲剧不断,如果借冲喜为名,提前册立太子妃,皇上一定同意。
正当她得意之时,门外传来一阵慌乱的喊声:“陛下!请陛下留步,太后正在休息!请容奴才先行禀告!”
与此同时,儿子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不知为何,她的心慌乱了起来。
只见,皇上一路“过关斩将”,将侍从们推开,飞快地走进屋。
太后惊慌之余,也猜到了儿子的来意。虽心中不快,但仍旧保持着威仪,淡淡地说:“皇上深夜前来,必有要事。”话锋一转,命令道:“你们这些奴才,怎敢阻拦皇上呢?都退下!”
郭覆察言观色,但不敢多言,只好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带着众人离开。不过,私下里,却躲在墙根下偷听。
“到底怎么啦?有事请讲!”太后深知,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历经风雨的她,还算镇定。
龙颜不悦,脸色犹如冰雕一般,凝重而愤慨。他直勾勾地看着太后,难以置信地打量着她,不禁流下了失望的眼泪。
太后毕竟是他的母亲,见其如此面容,不由得心软了几分,便轻声问道:“皇上,你我母子,还有不能说的话吗?”
过了好一阵儿,屋内安静异常,即使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声响。气氛寂静到了冰点,死一般的寂静。
终于,皇上吐出一口气,几下子擦干眼泪,强压怒火地问道:“请问母后!寇太尉是否向您奏请,为了冲淡后宫阴云,要提前侧立太子妃?”
“是!”太后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那么,您答应了?”他咬着牙,继续问道。
老太太望着儿子的怒容,挤出一句:“本宫赞同他的想法!”
“儿子今日,索性跟您说个明白!”皇上憋着一口气,厉声警告道:“也请您转告舅舅!不要以为历事两朝,曾经功不可没,就可以为所欲为!”
“你!”太后听罢,猛地瞪了他一眼,但一时间,又不知如何反击。
“你们商议过的事情,不代表朕的意思!朕清清楚楚地告诉您,朕是一国之君,他是臣子。告诉他,不要插手宫闱之事!”皇上怒吼道。
太后气得哭了出来,嚷嚷着:“他是你的舅舅!你年幼登基,他辅佐幼主,长达六年之久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怎么能,怎么能”她指着他的鼻子,痛心疾首地数落着。
听到这里,皇上气不打一出来,回击道:“母后!朕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也不再是你们摆布的木偶!朕平生最恨,臣子们不安心国事,插手宫闱!还有,请母后不要再翻老皇历,更不要纵容舅舅,以功劳要挟朕!寇家得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不要盛极而衰才是!”说完,他长舒一口气,拂袖而去。
她望着儿子的背影,默默垂泪。
此时,她方才明白,难怪儿子当年,非要忤逆自己,改立戚氏为后。如今,无论娘家势力多么大,也不能凌驾于帝王之上,只能恪守臣责,唯君命是从。因为,他们没有兵权。否则今日,儿子绝对不敢如此大发雷霆!要知道,御林军统领,并非出自寇家,而是出自戚家。只要寇家没有兵权,儿子就能安枕。
想到这里,她仰天长叹:“真不愧为一国之君!原来,当初你就想得那么周到!哈哈哈哈!”说着,她自嘲地大笑着。
郭覆心中纳闷:老太太病了吧?好端端地,为何大笑不止?
第二天清早,小福子奉命传话,雪雁便知道了昨夜之事。
“父皇当年,着实英明!”说罢,她艰难地站起身来,翠玉赶忙上前扶住她。
紧接着,她长舒一口气:“可见,后宫的权力布局,与朝廷息息相关啊!”
话音刚落,只见麦苗冲了进来。瞧她心急火燎的样子,似乎太后寝宫中,又出了变故。
原来,大清早的,太后在梳妆之时,发现一根珠钗不见了,便大发雷霆,责问众侍从。见没有任何结果,又想起近些天来,宫中的几位娘娘,曾登门请安。因此,她便计上心来,急召那几位娘娘,想要审问她们,存心将此事闹大。
“娘娘,您快想想办法吧!昭容娘娘就在其中!现在,修仪娘娘、昭华娘娘以及昭容娘娘,都在前厅跪着呢!”麦苗一口气地说完。
“依我看,太后是在故意找茬,无事生非吧?”雪雁听罢,眼珠一转,立刻想到昨夜之事。
“这样吧!”说着,她揉搓了一下手绢,交待道:“麦苗,你即刻前往政事殿,将所见的一切,禀告父皇!记住,不要提及我!我想,后宫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母后定然已经知道,说不定正赶往太后寝宫呢!一会儿,我也去!”
麦苗领命离开。
随后,她密令坠儿,要她秘密前往掖庭,将陈枫、宝婵和小柳子接出来。
“坠儿,你马上去找高公公,请他将三人的姓名改掉。”她思索片刻,便继续说道:“陈枫更名为余叶,宝婵更名为玉娟,小柳子改姓顾!就让高公公想办法,使之改头换面,犹如新进宫人一般!”
只见,坠儿用毛笔一一记下,追问一句:“请问娘娘!事情办妥之后,将他们安置在何处呢?”
“问得好!”雪雁摇了几下扇子,说道:“先将他们安置在御花园!那里是郭公公的地方!”
此时此刻,太后寝宫内,弥漫着一股衰老的怨气。
太后死死地盯着她们,而她们,平日里虽然贵为嫔妃主子,风光无限。但是,一旦遇到太后找茬,也无可奈何,只能逆来顺受。
不久,皇后来了。无论她如何好言相劝,太后始终不肯松口。
转眼间,已经跪了一炷香的时间了。
然而,却不见她们招认“罪状”,于是,她气急败坏地猛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大叫道:“是谁偷了本宫的珠钗?说!”
只见,她们四人委屈地望着太后,几乎齐声叩头说道:“臣妾冤枉!请太后明察!”
“好了!都给本宫抬起头来!”她不耐烦地甩出一句。
看着眼前的一片大好年华,太后不由得心中一酸,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然而,岁月流逝,而立之年守寡,又逢儿子颇有主见,不愿任其摆布,由此加速了她的衰老。看着看着,她的哀怨,又一次转化为怒气,甚至是报复心。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闹个惊天动地,让所有人都知道她的厉害,包括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