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洛华
这下,寇太尉得意了。
事实上,让洛华时常进宫的主意,其心中酝酿已久。只不过,由于太后的鲁莽,加之寇冲贪墨,被皇上抓住把柄,这个主意才被暂时搁置起来。
然而,太后凤体欠安,外出静养,正好给了其充足的理由和机会。他认为,只要能让洛华经常进宫,就能多多接触太子。凭她的美貌与才气,定会博得太子的喜爱。
至于雪雁的存在,他从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一个没有朝廷背景的孤女,无论如何,都成不了气候。何况,他并不了解,太子对雪雁的感情之深。
再说雪雁,听闻此事之后,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妒火中烧。而是平静地作画,缓缓地落款。最后,心满意足地端详着画卷。
翠玉见状,急得差点跳脚:“娘娘!您赶紧拿个主意吧!”
话音刚落,她轻轻地放下画卷,心平气和地说道:“好啊!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这,这”翠玉支支吾吾地,似乎有话说不出。
她一口气追问着:“依你之见,我是不是该跑到父皇面前,撒娇生事?或者,夜深人静之时,向太子诉苦,任由自己掉进醋缸吗?”
翠玉平静下来,低着头,不再多话了。
只见,她慢慢地走近一个花盆,摘下一朵小花,闻了闻香气,转身说道:“看见这朵花了吗?”
她接着说:“这朵小花端庄素雅,毫不张扬!我就要像它一样,永远不能外露心思,永远都要心如止水。只有这样,才能赢到最后!”说着,她又走到另一个花盆边,摘下一朵,说道:“看见这朵了吗?那么艳丽,那么招摇!花无百日红,早晚开也匆匆,谢也匆匆!”话音刚落,她狠劲地将其摔在地上,并用脚碾碎。
此时的翠玉,对于主子的心思,依旧无法完全揣透。只能愣愣地看着她,同时,心疼着那朵娇花。
第二天,洛华进宫了。
太后的寝宫里安静极了。除了麦苗领着宫女们干活,几乎没人光顾这里。
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但还要摆出一副诵经祈福的样子。于是,在宫人们的引导下,她默默地走进祠堂,为太后祷告。
就这样,一整天过去了。洛华的心思,根本就不在祠堂里,早已飞到东宫去了。
想到一家人及太后的厚望,她觉得喘不过气来。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如此重担?她表面上念经,心里却埋怨家人摆布自己的命运。更怨恨早年夭折的姐姐,倘若她还在世,与雪雁同年,完全可以当太子妃。然而,天意弄人,姐姐早夭,家人的注意力便转移到她的身上。
于是,念着念着,她心中的杂念,始终挥之不去。何况,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姑娘,怎么可能像太后那样,一心念经呢?
不过,除了压力,她也保持着一颗少女的心。毕竟,作为一个姑娘,她也在满怀憧憬地想象着,自己与太子谈笑风生的情景。想到这里,内心的苦闷才能减轻一些。
正在她悲喜交加,思绪杂乱之时,突然,高哲进门,传达了圣上口谕。
只见,高哲笑盈盈地走来,高声说道:“寇氏洛华,年纪虽轻,但孝心可嘉!据此,召洛华赴政事殿,与皇后、太子及良娣一起,伴朕共进晚膳!”
听到“太子”二字,洛华的心,犹如揣着小兔子一般,跳动不已。不知是紧张,还是喜悦,机会来到眼前,她竟不知如何应付。
然而,“良娣”二字,又令她略感沉重。家人及太后口中的她,似乎是个“以色侍夫”的红颜祸水。但凭借她先前的记忆,想必雪雁并非他们所言。
可是,毕竟要面对未来的夫君,以及与自己争夺床第的女人,心中可谓五味杂陈。
高哲见她愣着神,便和蔼地提醒道:“洛华姑娘,请您不要紧张!奴才领着您进去,好不好?”说着,恭敬地将她扶起。
她只好笑着点了点头:“好,多谢公公!”
步入政事殿,她才知道,少女的心被冷水浇灌后,是何等滋味!
从前虽然见过几次,但在她的印象中,太子从不与自己攀谈,他的眼中只有雪雁。从小到大,一直如此。
只见,太子的态度,不冷不热。犹如一个主人在招呼客人,除了必要的客套,对自己没有多余的话。相反地,他与雪雁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还亲自喂她吃菜。看到这里,她不禁自哀自怜起来。
帝后一边用膳,一边观察着三个孩子。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尤其是皇后,儿子看雪雁的眼神,活像年轻时皇上看自己的眼神。她不禁为雪雁高兴,但又为她担忧。洛华身负太后的重任,能受得了如此冷落吗?即使现在没有怨恨,将来大婚之后呢?洛华有太后撑腰,娘家又权倾朝野,到时候,雪雁该如何存活呢?
想着想着,皇后失手,筷子掉在地上。
“臣妾惊驾了!”说着,她便跪下请罪。
“不碍的!家人相聚,不必如此拘谨!”皇上怎么会与发妻计较这等小事,便和蔼地示意道。
皇后起身,行礼道:“谢陛下!”
紧接着,皇上为了安抚住洛华的情绪,淡化她内心的失落,便笑声朗朗地说道:“今日既然是家人相聚,咱们就聊些家长里短,暂时收起繁文缛节吧!你们觉得呢?”说着,他瞟了洛华一眼,观察着她的表情变化。
顿时,洛华的情绪稍有缓和,但依旧保持着贵族的拘谨,低着头应道:“陛下圣明!”随后,抬眼望着太子,那目光充满了期许。
然而,太子的眼中,根本就没有她。所以,除了赞同父皇的提议,他没有回应那期许的目光。
洛华的心一沉,其中难言的滋味,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凭借女人的敏感,雪雁看得出来,洛华心中不悦。
于是,她看了看太子,又观察了一下帝后的脸色,眼珠一转,笑脸相迎道:“父皇英明!诚如父皇所言,一家人确实无须拘礼!刚才,儿臣赴宴之前,雨澜还在咯咯地笑呢!”说着,她转而对皇后笑着说:“母后,您猜猜看,后来怎样啦?”
就这样,三言两语便打破僵局,缓和了气氛。
皇后微笑地摇了摇头:“本宫猜不出来!”
“儿臣抱起她,笑呵呵地问:宝贝,你是不是也想去呀?”说着,她用手绢捂着嘴笑道:“这孩子大概听得懂大人的话,立刻点着头,笑得更开心了!”
太子听着,纳闷不已,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爱人竟能脱口而出!不过,他没有揭穿她,只是在旁陪笑。
帝后信以为真,皇上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日子过得真快啊!转眼间,雨澜都半岁多了,下次再来,可别忘了带上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