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和亲风波(一)
听着听着,她终于忍无可忍,满腹委屈地辩解了一句,就惹来姑奶奶的狠话。只见,老太太突然停下脚步,不顾侍从们在场,丝毫不给洛华脸面,恨铁不成钢地数落着:“亏你贵为皇后,一国之母,六宫之主,为何就抓不住皇上的心呢?”说着,便越发地恼怒,指着她的小脸:“白生得一副好模样,白白端庄贤淑了!”
洛华不敢多言,更不敢抬头,只好木然地站着,聆听训示。郭覆等人在旁,耳闻目睹了一切,不由得同情这位皇后;桂花虽讨厌主子的傲气,此时也生出一丝心酸。
“哦,对了!”老太太不肯善罢甘休,打量着洛华:“你还那么年轻,为何久久不见喜信呢?”见其默然不语,便言明利害轻重:“不要忘了!中宫有子,储君之位便唾手可得,此事亦关乎你的地位,乃至咱们寇家的地位稳固,非同小可!洛琳不识大体,常生祸端。想来,你父亲也无颜再提翔儿的事。如此一来,就要指望你了,明白吗?”
“臣妾明白,臣妾定会尽心竭力,讨皇上欢心!”洛华用余光扫视四周,顿觉脸上无光,便羞愧地回答着。
太皇太后长叹一声,自己回宫去了。洛华望着她的背影,险些哭出声来,含泪抱怨道:“原以为她老人家能整治淑妃,但还是拗不过皇上!自己怒气无处发,就拿本宫煞性子!”
桂花试图规劝,却被当成出气筒,一把甩开。不善于笼络下人的主子,往往无意中得罪人,甚至日后没落,都不知道症结所在。
“原来如此,皇后娘娘真有心!”雪雁早已心中有数,却故作恍然大悟。
桂花得到了奖赏,感恩戴德地溜走了。雪雁独自站在院子里,心中空落落地。坠儿端着药罐走来,见她愣在这里,疑惑不解道:“娘娘,您不舒服吗?”
听到这里,她才回过神来,简述了方才得知的事实。坠儿一边安慰着她,一边陪伴她进屋。
就这样,一连三日,皇上在锦仪宫养病。毕竟是年轻人,身体恢复得极快,第四日便能上朝理政。
朝堂之上,主要讨论战后事宜。滨余国答应岁岁称臣,年年纳贡,且不敢再攻击渔民。不仅如此,还希望与皇上联姻,以示友好。
“如此说来,人家想将公主嫁过来,朕不要都不行喽?”病症痊愈之后的他,神采奕奕地俯视着群臣,苦笑道:“而且还要远嫁一位公主,和亲滨余国储君。哎,此事需从长计议啊!”想到众多的异母妹妹,除了已经嫁人的公主,待字闺中的只有藤玉,确实有些为难。
为了争取时间,他下达了一份国书,愿接纳滨余国公主为妃,并请滨余国使节亲自送亲,以便临行带走自家公主。
走到锦仪宫门口,他便不由自主地进去了。雪雁一边体贴地奉茶,一边耐心地倾听。原来,皇上不知该选何人远嫁,意欲与己商议。她知道此为国事,便百般推辞,请他移驾中宫。
“皇后娘娘贵为国母!此等要事,陛下不与她商量,反倒问及臣妾,岂不越矩?若传扬出去,臣妾是要背负骂名的呀!”
听到这里,皇上的内心五味杂陈。由于爱人的提醒,适才恍然大悟。幸亏她深明大义,不骄不躁,否则自己会害苦她的。
然而,回想太皇太后的气焰,他着实不愿去找皇后。雪雁只好进言,劝他去找太后,再将洛华请至长安宫,一起商议人选。不过,皇上临走时,她巧言暗示,藤玉若为和亲人选,未尝不可。
于是,长安宫前厅,太后考虑良久,洛华也没有主意。沉默了片刻,皇上便提到了藤玉,着实语惊四座。
藤玉幽禁善乐堂多年,先帝临终前都不肯见她。虽然身份说得过去,但自从萧氏惨死,其公主之位便被罢黜,众人皆称之为“藤玉姑娘”。何况,如果藤玉劣性不改,嫁过去横生事端,岂不有损国家颜面?
太后想起当年,不禁长吁短叹,洛华除了好言相劝,也说不出所以然。皇上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如果雪雁坐镇中宫,何至于此?
过了好一会儿,绿珠款款走来,向太后请安。由于贵太妃的身份,她可以时常回宫。听闻此事,她委婉地表达了看法,觉得藤玉已经长大,应该懂事了。再说,她都十九岁了,倘若仍不出阁,岂不是耽误了青春年华?
“妹妹能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本宫感佩不已!”绿珠的一番话,着实感动了太后,她转而告诉儿子:“明日,你去看看藤玉,问问她意下如何。”
不久,皇上母子与贵太妃携洛华,一并前往安乐宫。
“朝廷上的风吹草动,后宫早已沸沸扬扬!其实,本宫一直在等你们呢。”老太太一边摆弄花草,一边使性子:“谁知,此刻才到!想必你们已经商议好了,来这里例行礼节,告诉本宫一声而已吧?”
“母后言重了!”太后强颜欢笑:“正要与您商议呢!”说着,她看了看左右,绿珠连忙帮腔。皇上却仿佛雕像一般,一言不发。
“选藤玉?”老太太心中不悦,立刻想到绿珠身上,便不讲理地责问道:“是贵太妃的意思吧?想当年,她为母妃抱不平,没少伤着你。如今,你要报仇了,是不是?”
绿珠痛心不已,深切明白了“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正要开口辩解,却被皇上拦住:“回皇祖母!藤玉年纪不小了,朕不想耽误她。因此,这是朕的意思,与贵太妃无关!”
见孙子一言九鼎,洛华却像个哑巴,不由得更加恼怒,但也无话可说。
但是,众人走后不久,她便传寇冲进宫,谋划着改选她人。从内心上讲,她有些舍不得藤玉,更想借此事强化寇氏外戚派的权威。
与此同时,皇上与太后走进了善乐堂,藤玉虽衣衫褴褛,傲气全无,但听到放她出去的消息,便喜极而泣,难掩兴奋之情。
“谢陛下!”只见,藤玉确实改变了许多,感激万分地跪下:“臣妹能获赦免,并有幸远嫁番邦,为我朝社稷出力,实属造化啊!”
看她如此表现,母子二人松了一口气,一边安慰她暂忍几日,一边吩咐侍从们准备嫁妆。藤玉得到了许诺,心里乐开了花,只要能飞出牢笼,说不定另有一番天地。
就这样,她的日常开销增加了许多,膳食恢复到公主的待遇,并穿上了阔别多年的华服。然而,她无论如何想不到,自私的祖母正在破坏她的美梦。
至于雪雁,着实为了藤玉考虑。以往的恩恩怨怨,毕竟是过往云烟,一个可怜的女孩,能具备何等威胁呢?倒不如顺水推舟,为她指一条路。谁知,太皇太后却要从中作梗。
第二天早朝,郭元爽被推到人前,替寇冲说了想法,认定藤玉不宜和亲。因此,君臣之间,不免引发了争执。一来二去,皇上坚持己见,问众臣同意与否。戚征等人表示附议,但郭元爽死活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