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1日,因武汉告急,华中动荡,长沙也不能成为戏校的办学基地,戏剧学校奉教育部令,迁往重庆办学。当天,戏剧学校包乘5只木船沿湘江,人洞庭,到宜昌,然后再换乘江轮去重庆。戏校师生在余上沅、曹禺等老师带领下,沿途演出宣传抗日的节目。
2月16日,余上沅等集体创作的街头剧《流亡者之歌》在《抗战戏剧》杂志第1卷6、7期合刊上发表。
2月中旬,戏剧学校师生到达重庆,租用重庆上清寺140号的一幢楼房作为办学用房。
2月28日,戏剧学校在重庆正式开学。
▲在重庆期间,戏剧学校教务主任曹禺聘请有影响力的导演与学者来校讲学:有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黄佐临、金韵之夫妇,还有陈鲤庭、梁实秋、方令孺、张平群、戈宝权、陈白尘、孙增爵等,一时间,戏校人才济济,被师生们誉为戏剧学校的"黄金时代"。
▲金韵之(丹尼)来校后,主持表演基本训练课程,在上课中,引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训练方法。洪深先生曾在《抗战十年来中国戏剧运动与教育》一书中说:"我国最早介绍斯坦尼的为金韵之(黄佐临夫人)"。
春,吴祖光完成《凤凰城》剧本的创作。
4月,从本月开始,在表演课教材中,决定恢复采用中外名家剧作。首先,采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为表演课教材。在此之前的抗战初期,为配合形势,表演课教材完全采用抗战剧本。
5月,吴祖光的处女作《凤凰城》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首次演出,轰动山城,重庆一度出现"《凤凰城》热",吴祖光将演出所得款项6千余元全部捐助抗战。
▲由曹禺、贺孟斧发起,在戏剧学校开展"红五月抗战宣传演出月"活动,全校学生分成3个小型抗战宣传队,前往工厂、农村、街头和公园演出抗战短剧。
7月1-4日,戏剧学校第二届毕业生在重庆国泰大戏院举行公演(英)莎士比亚剧作《奥赛罗》,采用梁实秋译本,余上沅导演,贺孟斧布景设计。演出收入之款全部用于慰劳前线将士。重庆《国民公报·星期增刊》于7月3日辟出第2版专门介绍有关《奥赛罗》及莎士比亚的文章。余上沅撰写《关于奥赛罗的演出》一文刊于当日该报,文章提出了办戏剧学校"为国储才"的思想。
7月25日一8月上旬,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培养更多的戏剧工作者,剧校在暑假期间举办为期两周的夜间"战时戏剧讲座",邀请戏剧界知名人士来校讲课。主要有:曹禺《编剧术》、余上沅《导演术》、杨村彬《新演出法》、宋之的《创作前的准备》、贺孟斧《舞台装置》、吴祖光《演员的语音训练与困难补救》等共12讲。
8月2日,戏剧学校举行追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大会。金韵之作了"史氏的演员的训练方法"的专题演讲,曹禺和余上沅分别作了"史氏逝世感想"和"纪念史坦尼"的简短发言,来宾梁实秋也讲了话。
8月11日,重庆《国民日报》出版星期增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追悼专页》,余上沉在上面发表了纪念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成就的文章,阎折梧和郭蓝田也在追悼专页上发表悼念文章。
9月,戏剧学校成立"战时戏剧辅导委员会",专门指导戏剧社团有关导演、化装、舞台装置等演出技艺。
夏秋之间,曹禺与宋之的合作,赶写四幕话剧《全民总动员》(又名《黑字二十八》)。该剧是在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一年前集体创作的四幕剧《总动员》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剧本原拟根据《总动员》改编,后考虑到这样难与原作精神统一,才决定重新创作。宋之的负责第一、二、四幕的写作,曹禺执笔第三幕。
10月10日,第一届中国戏剧节在重庆举行。庆祝活动22天,1500多名专业和业余的戏剧工作者聚会,盛况空前。
余上沅为第一届戏剧节演出委员会委员,兼任委员会下设的话剧部副主任委员,阎折梧为副主任委员,曹禺、陈永惊等为话剧部领导成员。
戏剧节的压轴戏是话剧界联合演出的《全民总动员》,该剧由张道藩、余上沅、曹禺、宋之的、应云卫组成导演团,应云卫担任执行导演。陈永倞任舞台设计,任德耀负责布景,朱今明负责灯光。白杨、舒绣文、赵丹、顾而已等戏剧明星参加演出。剧校师生余上沅、曹禺、阎折梧、李乃忱、何治安、刘厚生、沈蔚德、江村、余师龙、耿震、杨育英、寇嘉弼、蔡骧、张世骝等都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或群众演员,前后台的工作人员有不少戏校师生参加,该戏的演职人员多达200余人。
据称,全剧演出堪称第一流的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空前壮举。也有人认为,这早一次愉快的戏校师生大协作的成功演出。
10月18日,余上沅校长主持举行建校三周年庆祝会。再次筹建校友会并创办《校友通讯》月刊。
10月,中国共产党戏剧学校地下支部成立。方琯德(第四届学生)任书记。党员有刘厚生、刘承清(陈青)、李帕文、蔡松龄等。
冬,曹禺应周恩来邀请到重庆曾家岩做客。两人系南开老校友,相见如故。周恩来向曹禺了解许多情况,话题转到戏剧时,周恩来对曹禺说:"你是写戏的,你懂得戏对人有大影响。
我很喜欢你的《雷雨》和《日出》......你应该拿起笔,多写戏,写好戏,鼓励人们抗击日寇,讨伐汉奸,建设新中华。"(转引自刘艳《二十世纪文学泰斗-曹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49页)这年,教育部批示,国立戏剧学校学制由二年改为三年,自第三届起执行。同时告知,该校不再由国民党中宣部和教育部共管,而直接由教育部(所辖社会教育司)直接管辖。
1939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同意戏剧学校为躲避日机空袭重庆,迁往江安办学。从本月起,全校师生坐木船西去江安。
迁校缘由:从1938年10月起,日本侵略者开始不断地轰炸重庆市区,妄图以此"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戏校所在地上清寺,地处市中区,且离国民政府不远,属于日军轰炸的范围之一,动荡的环境无法保证戏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由曹禺、黄佐临、阎折梧、吴祖光联合重排《凤凰城》,在国泰大戏院作为戏校告别重庆的演出。
4月8日,戏剧学校迁到远离重庆300多里的长江上游川南小城江安县。县上将文庙借给戏校办学。
4月,中共江安县委以"江安各界抗敌后援会"名义在江安公园召开戏剧学校来江安办学的欢迎会。江安戏剧协社在欢迎会上用四川方言演出了曹禺创作的《原野》,在此前后,戏剧协社积极为戏校觅租校舍和教职员住宅。
▲中共戏剧学校党支部的关系转到江安县委。这是中共川东特委书记廖志高在沪州检查沪县中心县委工作时,亲自将戏剧学校党支部的关系转到中心县委,后来再由中心县委转到江安县委,由江安县委统一领导。
中共江安地方组织为戏剧学校落脚江安作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时任江安县委代理书记张安国说服江安其他人将文庙借给戏校。
戏剧学校学生方琯德任中共江安县委青年委员,同时任戏校党支部书记,支委有刘厚生、高衡等,有蔡松龄、邓宛生等10多名党员。
▲迁江安后,校务委员会自行消失,全校皆由校长领导。
行政机构: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社教推行委员会、战时戏剧辅导委员会、演出委员会、出版委员会、图书委员会、战区学生贷金委员会等。
▲戏校为江安代募体育经费在文庙本校剧场公演《凤凰城》,由曹禺、阎折梧、黄佐临、吴祖光导演。
▲为了酬答江安各界对戏剧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推动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戏校主动提出在江安举办"战时戏剧人员训练班",招收江安一批热爱戏剧的各方人士,每天晚上由曹禺、阎折梧、吴祖光、蔡松龄、陈永倞、郭兰田等讲课。培训一月后,结业时排演了章泯编写的独幕剧《东北之家》。后来,训练班的一些学员考人戏剧学校,成为第五届学生。
6月,余上沅、王思曾合着多幕剧《从军乐》完成。夏,曹禺创作完成四幕话剧《蜕变》。
10月10日-19日,由戏剧学校负责,以江安县戏剧界名义主办"中华民国第二届戏剧节"。巴金、宋之的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发来贺电、贺信。余上沅任演出委员会主任,演出委员由曹禺、黄佐临、阎折梧、杨村彬、郭兰田、蔡松龄等戏剧学校教师,以及江安戏剧协社社长冯泽生、副社长高彦卿等组成。剧务部主任为戏校教师阎折梧,副主任为江安戏剧协社副社长席明真。
演员以戏剧学校师生为主,江安戏剧协社也以强大的演出阵容参加。演出剧目既有抗战以来的优秀剧目,如《重整战袍》、《一年间》等,也有"五四"以来的剧作,如胡适的《一生大事》、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宋春舫的《一幅喜神》等。
江安戏剧协社演出了话剧《三江好》、川剧《围炉斩邈》以及街头剧《谁使我们流浪》和杂技节目。
票房收入,全部充作前方抗战将士寒衣之费,"算是在宣传效果之余,在物质上对我们的神圣抗战,再尽一点微力"。
10月,吴祖光的独幕剧《孩子军》在《抗战文艺》上发表。
▲曹禺改编的话剧《正在想》,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1月,戏剧学校第二届毕业生王大化到延安,在《马门教授》中扮演马门教授。1941年春,他被调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戏剧系教师,他与在延安的原戏校第一、第二届毕业生凌子风、赵鸿模(牧虹)等演出了苏联名剧《前线》。
1940年6月,奉教育部令,国立戏剧学校升格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招收初中毕业以上程度学生,学制5年。
设话剧专科、乐剧科,以及高级职业科。计划本年度三科各招收新生40名,共招120名。
《本校二十九年校务行政计划》称,增设乐剧科目的,意在训练乐剧人才,"采用冶中西乐剧于一炉,以期建立吾国民族新乐剧"。
夏,昊祖光完成《正气歌》话剧剧本创作。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取材历史的剧本。
秋,曹禺完成《北京人》话剧剧本创作。后来,评论家认为,《北京人》是曹禺写得最好的剧本,的确是一部传世的杰作。
▲建立"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剧团",焦菊隐兼团长。
10月1。日,余上沉在《抗敌戏剧》第2卷第12期发表《纪念戏剧节的意见:我的期望,凭物看戏》。
余上沅提出"凭物看戏"主张的缘由是,剧专落脚江安后不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逐步进人极端困难的阶段,物价上涨,老百姓因生活困难看不起戏,艺术家生活清寒,剧专学生生活成了大问题。于是,余上沅在媒体上提出了"凭物看戏"的主张。
余上沅曾在此前后,实践着自己提出的"凭物看戏"的主张,江安老百姓非常理解流亡学生的艰苦,热情地扶持这一活动,有的拿几个热馒头或几个萝卜、几棵白菜,有的拿鸡、拿肉或几个人合伙宰只羊,大大超过了票价。这样,每次演出后,都可改善一下学生们的生活。
11月初,巴金从重庆专程到江安看望曹禺,停留6天。
他们从文学创作谈到战时离乱,又从战时离乱谈到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曹禺谈到这次同巴金的会面时说:"巴金这次来江安,我们谈得太投机了,每天都谈得很晚很晚,虽然是冬天,小屋里只有清油灯的微光,但是每次想起来,总觉得那小屋很暖很暖,也很光亮。"(转引自田本相、刘一军着《名家简传书系·曹禺》,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页)。
曹禺向巴金表示,要亲自将巴金的着名小说《家》,改编成话剧。(1942年夏完成改编巴金的《家》)。
11月29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向教育部呈报《本校二十九年度校务行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