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国立剧专办学宗旨的认识
国立剧专于1935年在南京创办时,原名为国立戏剧学校,初观其名,完全是一所中等戏剧学校,但从其办学宗旨看,"研究戏剧艺术,养成实用戏剧人才,辅助社会教育",显然又将学校定位在大学层次上。办学宗旨的定位,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影响着教师的创造和追求,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公众形象。
戏校的办学宗旨是根据时代需要而确定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后,需要大量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高层次的演出人员和研究人员,于是,国立戏剧学校便应运而生,它是中国唯一的培养话剧专业人才的学府。这种唯一性和时代性,就为戏校确定高起点的办学宗旨提供了成熟的客观依据。
戏剧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走向,与校长余上沅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办一所大学层次的戏剧院校是余上沅多年的愿望和追求。早在美国留学时期,他希望能在北京大学开设一个"戏剧传习所",或者自己单独开一个小练习所,达到培养戏剧人才的目的。1925年1月18日,他在美国致胡适的信中说:
"我们(指对戏剧艺术有研究的赵畸和闻一多--引者注)原来各有计划,想将来回国为戏剧艺术尽力","假使北大能有一个'戏剧传习所',大家都好去埋头做工了","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北大肯马上开设'戏剧传习所',我们能不能在里面服务都是小事,因为我们自己也想单独办一个小传习所"。后来这种愿望虽然没有实现,但他还是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校戏剧系讲授了戏剧课程。
1935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创办国立戏剧学校,聘余上沅为校长,他多年的追求终于有了希望。虽然名称是中等戏剧学校性质,但他仍以高等戏剧院校的层次为目标办学。据曾长期在国立剧专任教的阎折梧教授撰文称:"余上沅当年回国从事戏剧教育,原拟有一个规划。他在美国卡内基大学美术学院戏剧专科学戏,回国后,就把他的主任教授史蒂芬斯、副教授华拉斯的一套办学方针、制度、教学方法运用到创办北京国立艺专戏剧系和艺术学院戏剧系方面来,后因种种关系而未完全实现。当他就任剧校校长时原规划仍以他母校卡内基大学戏剧专科为模式,只因当时国民党梦想快出'为我所用'的戏剧人才,而限定学制为二年毕业,他便把原拟规划压缩在二年内完成,但仍未放弃逐步向'专科'学校迈进的步骤。
"我们在第五章《国立剧专开拓了中国高等戏剧教育之路》文中已指出,如何理解"余上沅出任国立戏剧学校校长时,以他的母校美国卡内基大学美术学院戏剧专科为办学模式"问题时,提及的"戏剧专科"问题。余上沅提及的卡内基大学戏剧专科并非办学层次或学制意义上的"专科",而是专业分工上的"专科"。1923年11月,他在美国卡内基大学留学时,曾在国内《晨报》副刊以《芹献》为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美国的戏剧艺术,戏剧教育和自己的感受。他在第二部分介绍"卡内基的戏剧专科"文中称,"大学共分四年......毕业时还给予戏剧学士学位。有了戏剧学士学位之后,还可继续在大学院研究;有了特别贡献时,学校颁给戏剧硕士学位"。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卡内基大学美术学院戏剧专科是培养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余上沅文中提及的"戏剧专科",仅仅是专业分工上的"专科"。
将某专业或某行业称为"某某专科",这是在表述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如在医院见到的"小儿专科"、"五官专科",对某单一专业院校,人们也常常称之为"专科园林院校"、"专科戏剧院校"。如剧作家过士行在文章中说:"成立于1950年代的专科戏剧教育机构,教的是过去的戏剧-主要是古典主义,顶多是自然主义。尽管那时候,贝克特和布莱希特已经出现了,但我们的专科戏剧教育体系里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石岩也曾在文章中说:"中小学阶段戏剧教育的缺位和专科戏剧学校单一的教学模式成为大会批评的焦点。"显然,文中提及的"专科戏剧学校"指的是专业分工,而不是学制意义上的专科学校。
戏剧学校的办学宗旨也完全符合民国以来历届政府颁布的对大学培养人才宗旨条例的要求。19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令》和《专门学校令》,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1924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重新制订并颁布了《国立大学条例》,同时宣布废除民国元年(1912年)颁布的《大学令》和民国2年(1913年)颁布的《大学规程》,但规定的大学宗旨仍与民国元年的《大学令》完全相同。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大学组织法》、《专科学校组织法》,关于教育宗旨,规定大学应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专科学校"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目标。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自1912年以来,历届政府均主张大学应该以科研教学并重,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专科学校属于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层次,它是为适应多样化、高层次职业岗位需要,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
从国立戏剧学校的办学宗旨看,"研究戏剧艺术,养成实用戏剧人才,辅助社会教育",既有研究功能,也有培养实用戏剧人才的目的。国立戏剧学校虽没有标明是高等戏剧院校,但它的办学宗旨,既参照了美国卡内基大学戏剧专科的办学模式要求,又完全符合中国政府教育部对大学办学宗旨的规定。
因此,国立戏剧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一个适应时代要求,起点高、且有专业特色的珍贵的办学宗旨,这个宗旨明确了戏剧学校的角色与定位,是戏剧学校发展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
办学宗旨与学校的目标定位后,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并通过教育活动来实践和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为培养高质量的戏剧人才服务。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声望,首赖教师的水平。国立戏剧学校既然定位在大学层次上,就必须聘用一大批学界名师和艺界名流执教,才能使学校知名度大增,成为有特色的戏剧院校。前已述及,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本身就是中国着名的戏剧家,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招聘教师任人唯贤,千方百计地网罗学识渊博、在社会极有声望的名家执教。
在南京办学期间,专职教师有曹禺、应云卫、焦菊隐、杨村彬、陈治策、阎折梧、应尚能、王家齐、陈瘦竹、刘静沅、李俊昌、马彦祥、吴祖光、谷剑尘、萧锡苓、金律声、唐君毅、郎醒石、海伊迪(女、外籍)等。客座教师有梁实秋、徐悲鸿、梅兰芳、程砚秋、田汉、赵元任、罗家伦、吴梅、谢寿康、宗白华、曾昭伦、储安平、熊式一、潘光旦、瞿菊农、杨仲子。
1939年4月,戏校迁到偏僻的江安县城后,除个别教师因各种客观原因不能同迁外,绝大部分教师都随校辗转跋涉到江安落脚。先后又有不少名流和名师加入到戏校的教师队伍。
如:吴晓邦、丁易、沙梅、陈鲤庭、王元美、章泯、张骏祥、盛婕、雷炽律等。
在上述名单中,有不少戏剧大师、艺术大师、着名剧作家、导演和在中国有影响的学者名流,即使放在一流的戏剧学院,也是第一流的师资队伍。国立戏剧学校因为有强大的教师阵容,使它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不少青年学子就是冲着这批名师而报考戏剧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