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上沅此次随梅兰芳出访苏联及欧洲各国,在访苏的一个半月中,特地到列宁墓前敬献了花圈,不仅荣幸见到了高尔基、阿·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梅耶荷德、爱森斯坦、泰伊罗夫、特里杰亚考夫、乌兰诺娃及同时在苏联的萧伯纳、戈登克雷、布莱希特、皮斯卡托、斯约堡等世界着名的艺术大师和戏剧家,还与他们就戏剧艺术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切磋。在苏方安排下参观了工厂、戏剧学校、电影学院和莫斯科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苏联十七年戏剧艺术展览,游览了名胜古迹;应各大剧院邀请,看了许多歌剧、话剧和芭蕾舞剧,如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鲍里斯·戈东诺夫》、《茶花女》、《胡桃夹子》,话剧《樱桃园》、《钟表匠和鸡》、《埃及之夜》、《理查三世》,芭蕾舞剧《天鹅湖》、《三个胖子》等。
在英国,他们拜见了萧伯纳、毛姆、杰·马·贝蕾、罗纳德·高、丹尼斯·约翰斯通等剧作家;与在英国演出的美国黑人歌唱家罗伯逊,好莱坞华裔明星黄柳霜,在伦敦讲学的熊式一合影留念;参观了莎士比亚故乡,拜谒了莎士比亚陵墓,观摩了不少名剧;观看了西方各国剧场、舞台演出,与各国戏剧界大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些使余上沅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和启发。
受了很大激励启发和产生了丰富联想的余上沅,再次满怀激情回到可爱的祖国时,难免浮想联翩,十年前他同好友赵太侔、闻一多等从美国回来登上祖国码头时的情景,他们要创建的那个"完美戏剧"又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国剧",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来演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十年了,闯了无数的木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遭受了不少的曲解。他渴望了十年的、能让他耕耘的那块园地终于浮现了,他不能不捕捉住这一实现自己终身夙愿的机遇,他没有办法远离那块可让他辛勤耕耘播种的园地。他不但没有考虑那块园地是否是坎坷崎岖、荆棘丛生,就连家人的感想也没有来得及顾及,就毅然抛弃了优厚待遇和可显赫的名声,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溶到这所将要创建的戏剧学府中去了。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华民族的戏剧,他要脚踏实地地去实验,去创造了。"我们以诚恳的态度,为着真善美用功","抛弃小我掬血诚,铸成唤起国魂的警钟",这是余上沅后来为国立戏剧学校写的校歌中的两句歌词,这不能不说是他自身的一种表白和写照。余上沅一回到祖国即到南京参加"国立戏剧学校"的筹建了,开始了他一生新的征程。
8月中旬,国立戏剧学校筹备委员会借香铺营公余联欢社的地址正式办公,开始筹备设立"国立戏剧学校",在南京报纸上登载学校的招生广告,9月6日,迁人择定的新校校址--南京鼓楼薛家巷8号。
校址择定后即开始招生工作,筹备委员会把考生报名时间定于9月10日至15日,考试时间定于9月27、28日两天;报名和招生考试分别在南京、上海、北平、武汉四个片区同时进行。招生工作由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为了统一和便于招生工作的开展,筹备委员会将预先聘定的导师陈治策、应云卫、马彦祥、王家齐分别派往南京、上海、北平、武汉,与筹备委员会聘请的招考委员共同负责招生事宜。具体安排是,南京招生事宜由筹备委员会及陈治策等具体负责办理;上海由应云卫和聘请的招考委员潘公展、陈大悲、徐卓呆、蒋树勋、徐公美、向培良、徐曼心、凌宪文等具体负责办理;北平由马彦祥和聘请的招考委员梁实秋、闻一多、叶公超、顾一樵等具体负责办理;武汉由王家齐和聘请的招考委员陈通伯、袁昌英、时昭沄、凌叔华、苏雪林等具体负责办理。
"国立戏剧学校"招考新生的消息传出后,由于学校是我国新建的第一所国立的戏剧专业学校,又择址于"国都",而且初中以上毕业生及有特殊话剧才能、经验者均可报名投考,学生被录取后,学习期间除膳食费自理外,学费、宿费、讲义费,学校都一概免收,这对于全国爱好戏剧的青年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全国各地爱好戏剧的青年踊跃报名,考试前全国报名者竟达千余人。按招生规定,9月底,在南京、上海、北平、武汉四个片区同时对全国正式参考的567名考生进行了国文、国语、声音表演、姿态表情的笔试、口试和体格检查。567名考生中,南京有271人,上海有120人,北平有85人,武昌有48人,各省市党部预试后选送到南京应试的有43人。10月4日,各地考生的成绩汇集完毕,由各主考人员开会集体评判,提出一批初选的优秀人员,第二天又将初选的优秀人员名单提交筹备委员会,最后经筹备委员会审查通过。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表演考试和主考人员、筹备委员会筛选审查,最后择优选录了正取生60名(其中男生36人、女生24人;实际到校的59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21人),备取生30名;10月6日招生揭晓。
在筹建学校、招生进行的同时,中央宣传委员会和教育部委派褚民谊、方治、闻亦有、雷震、张炯、余上沅及张道藩等7人为校务委员会委员,由这7位委员组成校务委员会,并指定张道藩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教育部聘定无党无派人士余上沅为校长。余上沅被聘为校长,是当时国民政府难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余上沅是美国留学回来的,朋友多,在国内国外都有影响,本人又流露过想搞戏剧;再加上胡适、梁实秋、叶公超等人向当时的教育部部长、他们原北大时的同学王世杰的竭力推荐,所以选中了他。余上沅校长聘定应云卫为教务主任,石蕴华为事务主任;聘定陈治策、马彦祥、王家齐等为专任导师。另外还聘有兼任导师郎醒石、储安平、尤端、喻忠权、刘桂真、胡韵华;特约讲师田汉、谢寿康、毛秋白;职员王勉之、徐毓英、萧福先、郑浩然、马文藻、汤心良、周淦等。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道藩、校长余上沅、教务主任应云卫都兼做教员。招生事毕,教职员聘定,学生即将来校,筹备委员会旋即准备开学。
1935年10月18日上午9时,国立戏剧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校长、各委员及中央、南京的机关代表、来宾、教职员、第一届全体新生聚集一堂,在南京鼓楼薛家巷8号国立戏剧学校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中国第一个由国家创建的正规培养戏剧专业人才的戏剧学校正式诞生。国民中央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事件,中央执行委员会和教育部特别委派了叶楚chuang到会致词,王世杰到场监誓。这一天校务委员会主任、各委员、校长都在王世杰监誓下宣誓就职,筹备委员会使命是时结束。教务、事务主任及各教职员也同日到校就位。开学典礼举行后,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准备开课。10月21日全校正式行课,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一届59名学生,在这一天开始了他们新的学业,向他们向往的戏剧艺术殿堂进发了。国立戏剧学校在南京的成立、招生及开学典礼引起了戏剧界的轰动,各地着名剧人纷纷趋集南京,全国剧运中心遂转至南京。中国第一个国立戏剧学校的诞生,使我国破天荒的有了第一所正规培养话剧专业人才的戏剧艺术学校;国立戏剧学校在中国戏剧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