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文会?”周寒心中不由地一动。
“是啊!郦城文会!”这个机灵的小男孩再次重复了一遍:“东齐稷下学宫的那群文人骚客打着‘以文会友’的名号,挑战诸国!而我们郦城将会是他们的一站……为此城主大人特意举办这场文会,打算从中选拔饱学之士,用以应对东齐的挑战。”
“是这样啊!”周寒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大哥,我一看你这身蓝衫,就敢肯定你必定是名童生!”小男孩一脸得意之色,“而在这个时候来到郦城,也必定是来参加文会的!”
周寒笑着摇了摇头:“小家伙,这回你可是猜错了!大哥可不是来参加文会的……而是囊中羞涩,前来做工的!”
“啊?”男孩张大了嘴,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大哥!你不知道吗?去参加文会,如果能被选中的话可是由赏金的……”
“真的?”
“真的!”
“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就去碰碰运气吧!”周寒沉吟半刻,便做出了决定。
“大哥,你要去城主府的话,能不能带上我?”男孩一脸的祈求,“我也想长长见识!”
“呵呵,想必这就是你拦住我的目地吧?”周寒一脸笑意地看着男孩。
男孩不好意思地点了点脚尖:“嗯,小唯我可以给你当做书童,给你撑撑门面!”
“哦?我一个人去就没有门面了吗?”周寒挑了挑眉头。
“啊!不是,不是的!”小唯急的团团转,“你看我这张臭嘴!该打!”
说着男孩小唯就要掌自己的嘴巴,周寒抬头制止了他的行为。
“书童!前面带路!”
“啊?大哥您这是同意了?”小唯转眼间就喜笑颜开,“您跟我走,报名的时间快要截止了!”
之后,两人一前一后匆匆赶往位于郦城中心的城主府。
当他们来到城主府门前的时候,大门正要缓缓关闭。小唯冲上前去,大声叫喊:“等一等!等一等!我家公子也要报名!”
“嗯?来者何人?”一个管家模样的人从门口探出了头,询问道。
“我家公子名叫周寒,乃郦城人士,上次县试的童生!”小唯气喘吁吁地回答说。
“好吧!登记一下,就随小厮前往后花园吧!”管家扫了一眼周寒,淡淡地说道。
在去往后花园文会的路上,小唯自我夸赞着说:“公子,要不是我小唯,这文会可就要错过了……”
“好好!我这里先行谢过小唯了!”周寒一边说着,一边向着男孩拱手。
小唯连忙跳到一旁,躲过了周寒之礼,“公子,你这可是折煞我了!”
两人说说笑笑,在城主府小厮的引导之下来到了后花园中。
在走过一条幽静的小径之后,周寒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绿草如茵、沐风林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蜿蜒流过这个园子。
此时,已经来到此处的文人雅士们正坐在一个飞檐顶的方亭之中,高声纵论。周寒领着小唯坐在亭子边缘的一个角落之中,欣赏起这园中的美景。
“这位兄台,看起来面生的很!不知来自何处啊?”一个温和的声音在周寒的耳边响起。
抬眼看去,只见一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儒雅青年在好奇地向他询问。
周寒连忙一拱手,客气地说道:“乡野小民,不值得一提。”
“哦?难道说你是寒门子弟吗?在下柳明,为朔北柳氏一族的子弟,就读于五德书院。不知阁下如何称呼?”青年继续问道。
“呵呵,在下周寒,郦城人士。”
看到周寒有意敷衍,但这柳明却是不以为意,他自来熟地与周寒攀谈了起来:
“不知周兄对此次文会有何见解?既然前来参加,想来周兄必定是胸有成竹啊!”
“哪里,在下只不过是慕名而来!开开眼界罢了……并没有争胜之心!”周寒客气地回答说。
正在周寒和柳明寒暄之际,一个傲慢的声音穿了过来。
“主人家何在?文会怎么还不开始?我等前来,可不是为了吃喝玩乐的!”
闻声望去,只见一名锦衣貂裘的官宦子弟旁若无人地高声质问。
“张衙内,还望见谅!文会马上就会开始!城主大人临时有事,便令他的女儿婉如小姐前来主持……小姐她马上便到!”
城主府的管家急忙上前解释。
“嗯,这还差不多!”被成为张衙内的傲慢青年撇了撇嘴。
“这位是?”周寒不解地低声问道。
柳明也小声地解释:“他啊……是河东张家的嫡系子弟,仗着有个身居高位的父亲,向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据说这位张衙内是个小心眼儿、一个睚眦必报的家伙!不过他还算有些文才……”
正说着,一声钟响,所有的丝竹之声戛然而止。
一名面带白纱,仪态大方的女子缓缓走到方亭中的正中央。
“诸位青年才俊,小女婉如,特代表家父主持这次郦城文会!”女子声音柔和,字字珠玑。“本次文会,有幸请来郦城之中的各界名流做为评判!”
女子一一介绍道:
“理学学派的山长、大儒王明阳!”
“非攻学院的院长、翰林墨羽叹!”
“成亲王宋远!”
……
“好家伙!这次城主可算是下了大气力……居然请到如此之多德高望重的老家伙!”柳明咂舌道。
周寒听到柳明的话,不禁笑了笑。
“这柳明居然毫不见外,他这的些话如果传了出去,肯定受人非议!最起码,‘貌无尊长’这个黑锅可是跑不掉的……”
“如果诸位没有异议,那么文会就要开始了!”婉如小姐柔和的声音在亭中回荡。
见到无人异议,她开口继续说道:“那么,现在进行文会的第一项——策论!”
“请听题目!”
“试论当今局势之下,我大宋该如何看待君王与子民之间的关系?”
“限时三炷香,现在开始作答!”
说着,婉如小姐一挥素手。立刻便有一众下人为亭中诸人端上了笔墨纸砚,与此同时,城主府的管家在方亭中的前方香案之上点燃了一柱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