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如果说许多中国人会因为这一年中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将它收藏在心中的话,那么对于本丛书组委会和作者们而言,记住2008,则因为它注定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2008年上半年,中国的网民数量突破了2.5亿,跃升为世界第一。中国网民数量之巨大,他们的意愿、诉求、行为,乃至他们的网络生活本身已不容忽视。同时,尚不及20%的网民普及率,30岁以下占2/3以上的网民年龄结构,又昭示出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潜力。
2008年以来,从互联网上的反藏独、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组织护卫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爱国红心签名、呼吁抵制家乐福,到“5·12”大地震灾情披露、救灾动员、民意表达与决策的互动、志愿者组织,以及由某些机构和个人的行为引发的公共道德大讨论……在这一系列令人高度关注的重大事件和领域中,互联网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明确肯定互联网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这是自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公开回复网络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党政领导与网民对话、问策以来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国最高层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肯定网络民主,网络民意已俨然成为主流民意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2008年的这些重大事件让人们看得更为清楚:除了巨大的技术工具效应、市场财富效应之外,互联网还正在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社会转型的重要载体!我们今天的社会需要跳出原有狭隘视角所限,更加全面、立体、多维度地了解和认识互联网。
不过,历史地看,互联网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相融毕竟时间不长,互联网对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置身其中的人们已不自觉地在历史巨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对互联网的研究,对互联网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还远远滞后于实践。
这套丛书是“思想@网络·中国”项目第一批的三大选题之一。“思想@网络·中国”,是企业界与学术界联手于2008年初启动的中国互联网研究项目:由田溯宁、沈南鹏、邓锋的三家公司资助,张树新联络组织相关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承担,开展系列化、长期滚动的互联网研究。该项目的总负责人为张树新、汪向东。项目研究选择从三项具体任务来启动:一是开展专题研究,并编撰《中国网情报告》;二是出版《互联网文化与思想丛书》;三是“中国互联网口述史工程”。为编辑出版本套丛书,“思想@网络·中国”特意组建了丛书编委会。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为中国互联网的思考者们提供一个发表与交流的载体。第一批入选的书目将分别由中信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的作者们研究中国互联网的切入视角各异:哲学、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传媒、国际关系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有参与十年前《中国网络文化丛书》撰写的一些知名作者,将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跟踪观察与思考集结成书;也有一些互联网领域的新锐作家,拿出了自己潜心研究形成的精彩观点与大家分享。
在我们看来,《互联网文化与思想丛书》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大,这是由互联网广阔的渗透性决定的。我们这套丛书的选题是开放的,既不拘泥于特定的学科领域,又不限定某一类研究方法,我们看重的是,是否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当然,思想性与悦读性兼具的著作更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们希望和欢迎一切以中国互联网发展为研究对象的人们,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借助《互联网文化与思想丛书》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互联网文化与思想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