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进入空前物质资源丰盛的时代,肥胖现象越来越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难题。这个越来越困扰全球人民的问题,是100年以前的人类无法想像的。毕竟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物质资源功匮乏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
现在有不少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是针对招高管的招聘之时,对体重超标的求职者就会有点儿偏见,可能不会把面试的机会给到这些人,因为他们认为一个连自己的体重都没法管好的人,是意志力、自控力比较薄弱的,是没法做好管理公司工作的。
糖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调味原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种饮料中。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等这些全球销量前几名的饮料,一直是很多人的最爱。没办法,我们的大脑就是对寡淡无味的白开水,产生不了任何感觉,就是对这些加了糖了的水产生甜蜜兴奋感,就是会让我们忍不住要多喝到停不下来。而糖份的过量摄入,让多余的糖转成了脂肪堆积在了我们的身上。
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食品研发行业的权威霍华德·莫斯科维茨,他曾经参与过卡夫和百事等知名食品公司的研发。霍华德博士所属的研发团队,调配了近4000种原浆饮料,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从美国各地请来的大量测试者,需要从感官的各个方面对这些原浆进行评估。分析出了最关键的变量,得出了最优的味型和相应的甜度配比。
我们的印象中只有这些饮料、甜品这类食品才会被加入糖份。但是,当我们随意走进一家超市走到食品或是调味品货架专区,就会看到很多肉类罐头、香肠、火腿肠,甚至是一些调味品像是:咖喱酱、意面酱、花生酱、蕃茄酱、蚝油等等。我们稍微看一下这些调味品的配料成分表一看,就有约十分一是糖。而且糖被证实用来添加在我们亲自烹饪的菜肴里,色香味都变得更好了,即便是平常不喜欢甜食的人,也同样认为在这些美味佳肴里加适量的糖会让菜品更加鲜香美味。酱油的甜味让煎肉的香味更加浓郁;红烧肉里的炒糖则能让菜品呈现漂亮的色泽和口感。当然让我们对某些食物特别上瘾除了糖份之外,还有脂肪和盐以及其它香料,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食品工业的研发就是利用心理学和神经学的原理,控制好这些变量,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找到让人的味觉感觉到爆爽的那个临界峰值。
在我们成人的刻板印象之中,小孩子们对那些大人们眼中的毫无营养价值的垃圾食品最感兴趣,孩子们对那些食品的外包装酷炫的图案最感兴趣,都是孩子喜欢的一些动画片中卡通人物,商家最喜欢利用这一点来吸引孩子们对这类食品的注意力,也许孩子要吃的是这些包装上的图画给他们的美好感受,而非食物本身。这一点就让很多成年人大为不解,成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儿时开始认知世界也是从图画、图片开始,并不是从文字开始的。
而现在年轻人的某些消费行为也让有些上了年纪的人看不惯,经常有什么网红奶茶呀,甜品等等爆出来,居然还要排队几小时长买得到。在如今这个物质产品过度发达的年代,又有如此发达的商业物流体系,很多商品似乎触手可达,竟然还有这么多人还要浪费几小时排队去买。事实上呢,这些所谓的网红食物味道跟其它的同类商品差异并不大,差异的就是商品的外形和包装,就如同一个长得好看的人穿着一身好看的服装,那么吸人眼球,好看的外形和包装让人更有了消费欲望,愿意为这些商品多花时间多花钱。看看那些蛋糕和饼干呢,就是做出来的样子越来越可爱,我同学自己在家为了刺激食欲也买了很多不同的模具来制作。无形之中,你的大脑又让你产生抑制不住要多吃的欲望,长胖的机率又变大。
为什么我们就是戒不掉多吃糖的毛病,有人说它不能给人们提供饱腹感,且会让人体给大脑释放储存能量的信号。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糖份,摄入之后都会导致人体血糖上升和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则会阻断另一种激素——脂肪所分泌的“瘦素”的工作,相当于屏蔽了大脑对于脂肪的感知,告诉大脑“这个人还需要更多脂肪”。吃了过多糖的人,可能会也会更多地摄入脂肪,而这个人自己却没什么感觉,,身体发胖的节奏也变快了。
如今快速地工作生活节奏在适应着社会的飞速度发展,现代人工作的时间在增长,还要经常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自己做饭,很多时候只能选择这些方便的工业品食物。而要保持一个健康苗条的身材,就意味着要告别大量的工业品食物,吃新鲜的蔬果、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运动、每日食物营养的搭配及食量控制、持续的意志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