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趋向于给自己或他人来贴上一些标签,让别人或自己相互之间可以迅速的相互认识对方,并且由于运用了这种简单的方式,我们想要把自己变成标签上的样子成为了可能。
近几年在大陆比较火的一个综艺节目叫做《奇葩说》,相信很多人看过的人都知道,奇葩说里的辩手像陈铭、马薇薇、肖骁都被冠以名像“鸡汤王”“毒舌女王”“蛇精男”的标签。无可否认,正在由于这些标签的作用,让大家快速认识了他们,标签起到了快速传播的效果。标签语言在时下的网络时代特别流行,什么“白富美、圣母婊、地暖男”描述外貌、价值取向、品行,甚至连星座和属相也可以成为标签的一种。标签语言从年轻人群使用的网络平台扩散到其它媒体,再扩散到更加广泛的群体里。
标签并不是当下这个时代独有的产物,而是从古至今都有,标签化的语言也是在不断升级换代,而处于如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成倍地放大了广泛流行的可能性。
好莱坞知名编剧查理.考夫曼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渴望成为某个人物,希望别人叫他编剧。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模仿一位著名编剧的风格来写作剧本。正是由于这个贴标签的效用,他就努力成为一位知名的编剧。人们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就非常有可能让自己努力活成标签上的样子。
而如果你让一个习惯说谎的人变得诚实起来,就给他们贴上“真诚”或“勇敢”的标签,经过一段时间,那么他们也很有可能真的变得真诚和勇敢起来。
利用贴标签,可以对别人施加影响,操作简单--如果你想让他人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就可以多给他们贴正向积极的标签,多多表扬他们往正在朝向标签的途中努力的过程之中,这样就会激发出你想要别人变成的那样特质。
比如你可以称赞你的爱人或孩子富有爱心,即使他们真的没什么爱心。又或者,身边的人为你做了一件好事,你不仅仅是说一声谢谢,并且同时夸奖他们善良和勇敢。渐渐地,他们身上“善”的一面可以会激发出更多来。
尽管“好标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也标签本身也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即使一个人的行为在长期来看,由于标签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改善,但促使人们改善的动机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我们只注重结果,而不关心动机,在这个行为改变的背后,很可能是以爱的名义,给对方施以心理暴行,自己却不知道。
由于你给对方贴了好的标签,对方后来变成了标签上的样子。很有可能对方只是专注于给你留下好印象,伪装成标签上的那个样子,不让你失望。而如果是经常受到称赞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旦他们发现称赞不是事实,就会立刻感到沮丧和挫败。从此对表扬他的人失去信任。不实的表扬还会让孩子迷失自我,爱慕虚荣,一点点的小挫败,就会让他们走向自卑,甚至可能自我毁灭。
另一种情况是,他们害怕他人发现自己并没有他们表扬的那么好,于是永远只会选择他们擅长的事,而逃避去做新的尝试。因为他们害怕失败而让他人失望,而自己也会失去被表扬的机会。这些所谓的好标签就给他们带上了一副精神枷锁,让他们生活在固步自封、循规蹈矩里,长大之后就变得无所作为。
生活中我们不要随意给别人贴标签,不管是好是坏。看看这些贴上标签的名人,最终都难以洗去这些标签对他们个人的影响,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当然适度地利用标签给别人以赞美,还是可以激励他人的。只是不能太浮夸,要不然人家以为你是马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