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身边不少人,办事干脆利落很有效率,吃起东西来却慢慢吞吞;有些人做起事来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换了个人似的,速度一下变快,吃得又快又多。
《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谈到自己儿时几岁大的时候,大概是在上世纪60年末70年代初之时,父母有次带着他外出,父母要办点事花五分钟左右,要他站在一边等,一再地叮嘱他如果有陌生人拿着好吃给他,千万不要拿不要吃。过了一会儿父母办完事后来找他,他仍站在原地不动,但是却在哭泣,父母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说,站这么久就没一个人过来说要给他好吃的东西。估计是那个时候,拐带小孩的骗子很少吧,本来也物质也不充裕,骗子手头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而那个时代一般父母也都有好几个小孩。
在这种状态下长大的人,好吃的东西少,一旦有点儿就会吃得很快,养成了吃东西速度很快的习惯。即便在如今生活条件提高了这么多,食物极其丰富的年代,也很难将吃的速度降下来。00后、10后这一代就是成长在这样的年代,在几岁的时候,照顾他们的父母祖父母为他们的吃饭问题操碎了心,吃一口饭都要追着他们屁股后面跑着喂。小朋友意识得到,父母们会给他们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不会饿到,没人来争抢,就不必着急吃,可以慢慢玩,慢慢吃。
难道说,那种很多人欣赏的大口喝酒吃肉的豪爽只是匮乏时代人们为了能在有酒有肉时多吃,来抵抗食物短缺时可以多饿几顿的一种方式吗?
以前大家庭时代,子女们长大结婚生子都不分家,几代人同堂可能是十几口人以上围坐在一起吃饭,与现在的三四口人的小家庭相比,好像挺热闹的,吃饭也特别香似的,大家的胃口好像都很好,特别是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你追我赶地吃饭吃菜,大口咀嚼大口吞咽。
上班族们为了节约时间很多人都在外面吃早饭和中饭,为了赶时间吃饭也是在争分夺秒,只管把肚子撑饱没有饥饿感,就吃得太快都没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了消化系统,并且有人喜欢吃宵夜吃得较多且很油腻,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胃肠等脏器的负担。于是这些器官发病率就增加了,像肠胃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糖尿病等都跟个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吃得快就可能会吃超过身体可吸收的量,吃得多了又不运动,怎么会不产生毛病呢?
儿时生长在不富裕的家庭里,也让自己“得”了吃得快的毛病,直到近些年一个人生活以来,才意识到,慢慢地将吃饭速度减了下来。食物经过充分咀嚼,在同等的时间内吃的食物变少,大脑同样会释放出饱腹感,想要减肥,管住嘴少吃是比迈开腿更重要的。
把大块的肉切成细小的块儿,米饭也是进入口中一小团,每次送入口中咀嚼十五次以上,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无意义的咀嚼,在就餐过程中,请不要看电视或挂念着其他的事情。在边咀嚼某种食物时可同时一边想想,它的生长过程,烹饪过程是怎么样的,这样就不会觉得无聊了。
有人会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是胃口那么好,吃得有点多,而小时候却不会发胖,现在30多岁了,食量没变化,体重仍然控制不住要往上长。其实呢,人在未成年之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是多过于成年人的需求量的。成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细胞脂质周转能力,尤其是脂质的消耗速度,大幅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减少热量摄入的人,平均体重可能会增加20%。等到中老年阶段,食量更加会减少,身体对热量的摄入水平还会降低一些。
细嚼慢咽少进食,就餐是专注是减肥要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