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有一小部分人已经不愿意结婚,只保持一种同居状态;还有一小部分人就是完全的单身主义,就是习惯一个人生活。出现像今天这样的状况,其实在几百年前是根本无法想像得到的。
几百年以前,一个人要单独一个人生活是很难的,所以几百年以前几乎没有几个人是不结婚的人,除了僧侣、神职人员等等。那个时代物资是如此匮乏,要获得也很不容易,只有依赖群体的组织合作个人才能得以生存。而在那个时代流行的集体主义,强调为了自己身处的组织,如家庭、家族牺牲自我,来换取组织的成长。
所谓的个人主义,也是随着工业革命社会产能大幅提高之后才产生的吧。当技术革命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出巨量的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产品,个人想要获取任何他想要的东西都如此容易的时候。显然一方面个人对于家庭家族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个人意识的觉醒也使得他们不愿意成为家族家庭的牺牲品。
显然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婚姻成为现代人的人生过程中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就一点儿也不稀奇了。现代社会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人生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发达国家,未婚同居者、单身无伴侣、已离婚或丧偶的人几乎已占了成年人口的一半。在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单身人口占比还比较小,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增长率一直不断攀升。特别是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的提高,这个比例也大幅上升。
再则婚姻生活虽然比一个人生活更省钱,更能抗击生活里不确定的风险,让感觉孤独的人有人常伴左右。但是要得到这些,却是以牺牲自我的一部分自由为代价,并不是没有成本的。婚姻更像是两个家族的联盟,亲戚一下子变多,需要联系的亲属关系大大增多。在当代追求个人主义的时代,每个人用于提升自我的时间增多,也是不太想多花太多时间用于这些无效的社会活动之中。没有婚姻关系只是同居在一起的两个人,就不用去维护亲戚关系了,只用维护两个的关系就简单得多。而喜欢独居不喜欢热闹的人,可以一个人逛超市、商场,甚至旅行,可以自己做饭或点外卖,可以网购所需要的物品。现代发达的商业、移动互联网络,给人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的生活方式和安全保障,使得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相应的技术配套设施的话,一个人单独生活是非常艰难的。
对于那些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们,由于经济落后,先进商业社会的思想理念也难以快速传播到这些地方,而这些地方的物资也显得比发达地区获得更难一些,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落后的农耕时代,因此他们还秉持着结婚生子是人生标配的传统思想。而这些老人的子女却一直生活在发达的大城市,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思想理念,有一部分人开始只同居不结婚或是做一个独身者,他们也过得非常幸福。但是他们的父母--这些老人却要逼迫他们结婚生子,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冲突,结果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弄得非常僵。有些子女为了缓和与父母的关系,勉强接受了一个父母想要的婚姻,到后来弄得不欢而散的离婚的结局。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听取,但是不能被左右。自己独立思考做决定,结果自己承担。不去接受一个被别人安排的人生,别人不为你的人生结局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