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59400000013

第13章 你能做到一心多用吗?(1)

在被其他事情(比如接电话)分神之后,人们平均需要15分钟,才能回到严谨的脑力工作中,并且年龄越大,越难消除分神带来的影响。而且,不是说非要老到什么样子,反应能力下降才会出现:年龄一超过40岁,这种能力就已经显著下降了。

你下一次飞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罗伯特·洛夫特(Robent Loft)机长的教训。洛夫特是美国东方航空401航班的机长。他的最后一次飞行是飞往迈阿密国际机场。在这次飞行途中,他觉察到自己的飞机好像出了点儿问题。他打开飞机的着陆装置,发现指示灯并没有闪亮。于是他继续让飞机盘旋,飞机在2000英尺高处平稳飞行后,他决定检查一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他还是没能搞清楚怎么回事,于是请副驾驶员一同检查,然而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们又把值班的机械师叫了过来。碰巧的是,一个波音公司的机修工那天就坐在驾驶员座舱。于是大家也请这位机修工过来帮着一起检查。很快,飞机就成为无人驾驶状态。飞机飞得越来越低。突然,机长意识到了这一情况。

“嘿!”他大声喊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5秒钟之后,飞机俯冲向埃弗格来,升腾起一团火焰。机上99人,包括机长洛夫特本人,全部罹难。对坠毁事件的调查表明,机组人员全神贯注地做着他们的工作,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时的境况--而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只是一个价值12美元的指示灯。

这次空难并不是一次倒霉的意外事件。驾驶着一架状况良好的飞机直接撞向地面,是经常会出现的事情。一位霍尼韦尔公司的机械师特意为它专门起了一个名称,就叫“可控飞行撞地”,简称CFIT。除了部分技术革新之外,“可控飞行撞地”一直是飞行安全的一个最为致命的威胁。有47%的空中事故和超过一半的空难事件和“可控飞行撞地”有关。20世纪80年代之后,没有其他任何原因的飞行事故比它夺去过更多人的生命。

当然,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是什么原因导致飞行员会做出这种愚蠢之极的举动呢?几年前,美国空军就此专门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同样是美国空军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1987~1988年间,“可控飞行撞地”事故造成了美国空军190人的伤亡,98架飞机坠毁,总损失金额达到17亿美元。当美国空军仔细审查这些事故背后的原因时,他们发现,这些原因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在超过一半的事件中,飞行中的机组人员失去了意识,在驾驶舱内忘记了自己所处的情况。他们是如此认真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上,以致失去了驾驶飞机的能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太想同时兼顾所有的事情,美国空军把这称之为“工作过度投入症”。

我们并不怎么擅长一心多用

不是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可控飞行撞地”事件,但是我们确实都体验过类似的一种情形--“多任务处理”,或者说是“一心多用”。无论我们是在行走还是在开车,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洛夫特机长一样,会为同时要做的几件事情而分神:听iPod、用手机打电话、利用黑莓无线通信装置来减缓压力和舒缓情绪。

“多任务处理”是从计算机领域借用的一个术语:它本来是描述一项技术,通过这项技术,计算机可以把一项工作分成许多程序或任务。正因为有了这项技术,我们既可以运行微软的文字操作系统,同时又能够从互联网上下载各项内容。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大脑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运行。确实,多任务处理几乎成了现代工作场所的代名词。格洛丽亚·马克(Gloria Mark)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的一位教授,就专门研究多任务处理问题。她和同事们对美国西岸的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做了实地调研,观察到办公室里每个人每天都在忙来忙去。他们发现,员工们总是在从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活动--比如说,从阅读收件箱里新到的一封电子邮件,到去打一个电话,然后再在记事本上草草记录下一些什么。研究人员发现,工作人员所做的事情,总是会不断地被其他事情打断--平均来说,每小时要被打断20多次。这也就意味着,一般而言,员工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情上的平均时间不会超过3分钟。但是,多任务处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巨大谜团。尽管我们认为,我们同时可以集中精力于几件不同的工作,可实际上,我们的注意力只是在几件活动之间不断地换来换去。即使是计算机也不能真正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计算机也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换来换去,只不过它转换的速度很快,每秒钟高达几千次,这样就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那些事情好像是同时发生、同时处理的。

我们的大脑给了我们同样的幻觉,但不幸的是,并未给我们带来相同的结果。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清醒地同时认识到两件事,但是并不能同时对这两件事作出决定--无论它们有多么简单。确实,有时候你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你也能做到一边开车,一边和乘客说话--但只有经过多次的锻炼,你才能在这样做的时候做得很自然。然而,我们并不能对生活中所有需要同时完成的多项任务都有足够多的练习。比如,下一次你在酒会或晚宴上与客人谈话的时候,可以试着算一下,根据账单消费金额应该给的小费是多少。

一心多用=遗忘

确实,我们通过一心多用获得的工作效果经常并不可靠。这是因为,大脑在勉强维持工作平衡的时候,运转速度也大为下降。就像我们在上楼的时候那样,尽管一步迈两个台阶看似节省时间,但是每迈一步所耗费的时间却增加了。结果是,上楼的速度并不比一步一个台阶要来得更快--或者说我们这样做,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得到。大体上,我们的大脑在运转时老试图“一心多用”,最终的效果和上楼梯的例子是一样的。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学生确认出两幅图像:五颜六色的十字形状和一些几何图形,比如三角形之类的。看起来很简单,对吧?当学生们同时看到五颜六色的十字形状和几何图形的时候,他们需要差不多整整一秒钟的时间,才能作出反应再去按选择按钮--即使这样,他们也总是会发生错误。但是,如果学生们每次只需要辨认一种图形--就是说,先出现十字形状,然后出现几何图形--作出判断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几乎可以缩短一倍。

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外一项工作,还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会忘掉自己刚才到底是在做什么--或者计划要做什么。我们大脑中想要做的事情的清单,被称做“内存记忆”;这种记忆会跟踪我们短期之内需要记住的所有东西--比如,有人刚刚告诉你的一个电子邮箱地址。但是,内存记忆的内容会像沙漠里的水那样很快“蒸发掉”:大约两秒钟之后,内存记忆里的东西就消失了。研究显示,在思考一个新问题15秒钟后,我们就会把原来的问题忘掉。在一些案例中,前一个问题被忘掉的比率,可以高达40%。这里显然存在发生错误的很大隐患,尤其是在那些负责控制空中交通的管理人员身上。

在不同任务之间转换的另外一个成本是“停工期”。当处理一项工作时被打断,然后去做另外一项工作,我们需要有一段时间用来把注意力从原来的事情调整到新的事情上来。对一些工作场所的研究发现,在被其他事情(比如接一个电话)打断之后,人们平均需要15分钟的时间才能重新回到那种聚精会神处理工作的状态。这些发现与其他研究者在观察微软公司雇员的工作习惯时的发现是一致的。在那项研究中,微软公司的一组工作人员在回复一封电子邮件之后,平均而言需要15分钟,才能回到严谨的脑力工作任务中,例如写报告或者编写程序代码。在此之前,他们通常都需要闲逛一下,回复一些其他的信息,或者是在网上浏览一下新闻、体育或娱乐资讯。大脑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来做恢复调整呢?

这样的分神如果发生在自家的小书房或卧室里,那对我们个人可能没有多大的危害。但是研究人员正逐步发现,在真实的世界中,这样一心多用的工作状态会是非常危险的。比如开车的时候拨打或接听手机这类看似简单的举动,美国陆军于1999年就打电话对驾驶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任何方式的对移动电话的使用,都会导致驾驶者在高速公路上处理交通状况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来自美国陆军的研究还提及,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驾驶者,一心多用的影响效果尤其明显。研究发现,驾驶中使用手机带来的分神导致的影响,驾驶者的年龄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年龄越大,越难消除分神带来的影响。并非一定要等到进入老年,反应能力的这种下降才会出现--年龄一超过40岁,这种能力就已经显著下降了。

桥?什么桥啊?

更让人担心的是,注意力分散还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后果,我们称之为“无意的失明”。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甚至可以眼睁睁地盯着一样东西,但就是看不到它。20世纪90年代初,对于这类现象的研究其实早已为人熟知。在许多单独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纷纷发现,大量参与实验的人对实验中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东西完全是视而不见。这种倾向不仅在视线中出现的东西很小的时候如此,在东西很大,而且本来应该是非常明显的情况下,也是同样如此。

这种情况的一个活生生的事例出现在2004年,地点就在离华盛顿不远处。这一年12月14日早晨,詹姆士·安东尼·琼斯,一个44岁的巴士车司机,从华盛顿国际机场接送一群学生去已故前总统乔治·华盛顿的故乡芒特弗农参观。据大家说,琼斯那天的情绪很糟。车队最前端的车子里坐的是访问队伍的随从人员,那些车子的司机的态度让琼斯很是心烦气躁。他们不仅在离开机场的时候没有和他打招呼,把他扔在后面,而且没有清楚地告诉他旅程的一些具体细节--最终的结果是,他被丢在路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琼斯打电话向他的老板抱怨,但是很显然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他拿出手机打给自己的妹妹,然后开始发泄自己的不满。

他们那天的路线是沿着乔治·华盛顿纪念专用道一直开下去。这个专用道要穿过偶尔有碎石滚落的小山丘,以及一个拱形的桥洞,然后穿过坐落在亚历山大大街上的一座风景秀美的石桥--该桥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在到达亚历山大大街石桥之前的1/4英里的路边,有一个很大的黄色标志--用来提示司机,前面的过道桥在通过时,右车道的限高是10英尺。

对于普通轿车,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巴士车就有问题了。琼斯的巴士车的高度是12英尺--比限高多出了近2英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把车子并线到靠近桥梁拱形中心的车道,这里可以安全通过的高度超过13英尺。在车队最前面的车子就是这么开过去的。

然而,琼斯并没有转换车道,也没有踩刹车或是停车,而且根本就没有松开油门。他只是继续在和电话另一端的妹妹聊天。几分钟之后,车子撞向过道桥。砰的一声,巨大的摩擦力把右侧车顶彻底掀掉,玻璃碎片像雨点一样落向坐在车厢里的学生,车顶出现了一个大洞。

“这太超现实了!”大卫·古谢勒,乘车的一位学生说道:“当你朝右手边看过去的时候,你直接看到的是公路--没有车顶,没有车窗,什么也没有。”

难以置信的是,车上27名学生没有一个丧命,只有一个受了重伤。事故发生后,美国交通安全委员会派出调查人员来调查此事。琼斯在接受质询时的回答,就是对这种“无意的失明”情况的一个很好证明。琼斯告诉调查人员,他不仅没有看到黄色的警告标志--他根本就没有看到有桥。

睁大眼睛,警惕路况

现在,驾驶时分神导致的机动车事故,远远要比安全官员曾经估计的要频繁得多。实际上,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最近对与分神导致的交通事故的状况重新做了调查。在这项研究中,司机的座位前方都装有摄像头,研究人员就可以据此观察,司机在开车的时候到底是怎样操作的。查理·克劳尔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对司机操作行为的录像研究,他说:

“我们发现,在机动车撞毁事件中有78%左右,在擦碰事故中有65%,事发当时司机不是转脸看别处,就是在做和驾驶无关的其他事情”,比如说摆弄自己的手机,或者是在捣弄黑莓无线信息传递系统。出现这种情形的状况,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高很多。以前的研究中,人们都是听司机自己的叙述,说自己在驾车的时候是在做什么,而不是通过实际的录像资料来观察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因此以往的研究中只有大约25%的撞车事故,是由司机的不在意或分神导致的。

同类推荐
  • 乌合之众?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逻辑

    乌合之众?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逻辑

    从人类历史中的一次次金融危机,到2015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股灾,再到2016年以来中国楼市的突然暴涨;从令人咋舌的顶级豪宅汤臣一品的定价策略,到《秘密花园》的突然爆红;从38元青岛大虾的横空出世,到互联网时代免费战略的盛行,我们看到了一连串很难用理性来解释的社会现象,但其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各种复杂的大众非理性选择的身影。本书尝试通过一连串大家熟知的现实案例,借助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思路,将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玄妙之处向读者娓娓道来,让大家在闲暇时认知一个经济学新世界。
  • 中国新基民必备全书

    中国新基民必备全书

    详细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承受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您想获得更优越的生活,就必须学会经营自己的财产,也就是要学会投资理财。如今,“投资理财”再也不是专属于专家的名词,而成为了街头小巷老百姓常用词汇。理财要有大局观,首先要在战略上选对投资方向。我国家庭理财渠道少,老百姓的储蓄如何通过理财产品升值是一个老问题。股票市场去年以来的人暴,让基金净值大幅上升,聚集了无数眼球。2006年基金三季度季报显示,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98%,一直领先于上证指数,给持有人奉献了丰厚的回报。这些极具诱惑力的数据让很多人纷纷加人基民行列,基金正在备受市场恩宠。
  •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经济科学。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和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物资经济学一样,是研究国民经济中某一部门的经济学科。旅游经济学区别于旅游饭店管理学、旅游市场学、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是以旅游业中某一具体业务做为研究对象,而旅游经济学是从整个旅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有诸多该学科教材及论著。
  •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也曾经像这代人一样心怀一个简单而淳朴的梦想:只要努力打拼,就能“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为此,你“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企业倒闭,百业萧条,更可怕的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 有温度的资本论

    有温度的资本论

    《有温度的资本论》重点讨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财富越来越不平等是其一。作者指出,财富的无限制继承是不应当的,而这竟然被几乎所有人视若无睹。其二是劳动的负效用,也就是我们好像天然的认为工作是痛苦的。劳动虽然是经济学现象,但背后是心理学现象,而最终又可以被归因为爱和被爱的形而上学。其三是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鄙视和物化。鄙视和物化正是不道德的根源,而且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甚至经济生活。
热门推荐
  • 白云深处有仙家

    白云深处有仙家

    仙者:悟天地之变幻,参日月之玄机。武者:铸自身之体魄,碎虚空之苍穹。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仙武两立,一者炼体,一者炼心。古云:道不同不相与谋。两大势力间时有摩擦冲突,千百年来自是纠纷不断。然,时过境迁,在千年后的今天,被仙家奉为玄女和被武盟尊为圣才的两人,在一次偶遇中相恋相知。多年后,玄女孕出一子,此子亦正亦邪,行事随性,命中奇遇无数,追美寻芳间,大有搅动风云之势……
  • 王牌经理

    王牌经理

    穿越后的刘光机成为了火箭队经理莫雷,在经过运作组建了一套理想阵容,在莫雷的慧眼识珠之下,还在发展联盟毒蛇队的李阳被带到了火箭队,李阳逐渐的显露出了自己的明星风范,入选了全明星阵容,当选全明星赛MVP,还在赛季结束后获得了常规赛MVP,联盟最佳阵容等一系列的殊荣,李阳凭借自己过硬的实力和休斯顿火箭队强悍的整体实力在当个赛季就杀入总决赛...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 网游之超级军火商

    网游之超级军火商

    话说,全世界一共有5亿5千多万支枪,也就是平均每12个人就有1把枪。(停顿了一秒左右)而现在,我唯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另外11人也有枪?——康三(盗用凯哥,嘿嘿)康三,一个玩游戏都玩得不专业的职业玩家,前世,他就是个最底层的小角色,没怎么接触过大型事件,更不用说什么隐藏任务,隐藏物品之类的了,他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系统的每一次更新,以及那些从不会停止的战争、
  • 蒙田随笔全集上卷(英文版)

    蒙田随笔全集上卷(英文版)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100余万字,于1580—1588年分三卷先后在法国出版。此后,该书再没有绝版过。《蒙田随笔全集》卷帙浩繁,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娓娓动人,与培根的《人生论》和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已经收录于“最经典英语文库”),并称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作。从此,随笔(essay)作为一种文体确立下来。《蒙田随笔全集》创作的背景正是法国内战期间,宗教战争的残酷深深刺痛蒙田的心,家国离乱的悲哀与痛楚,贯穿随笔创作的过程中。然而,思想者的身份使他在创作中尽量保持一种理性和深沉,他将愤懑之情化作清新激扬的文字,通过谈自己而谈人类、谈世界,侃侃而谈中,引导人们去体会文字间蕴含的人生真谛。
  • 拯救之初能量

    拯救之初能量

    由四位青年组成的小队,在一次陨石坠落后,受到感染,成为超能力者,从惩奸除恶,到拯救世界的故事!
  • 罪妃倾城

    罪妃倾城

    “既然没有死,今晚,就尽你王妃的职责吧!”第一次,他竟用手指破去她的……她饮泪泣血,穿越成妃,却成他的代罪弃妃,被他禁府中,百般折磨。也曾给过她万千宠爱,而折磨她,他亦是挖空心计。当她怀胎三月,他撬开她的嘴,亲自为她灌下堕胎药,看着她身下流淌着艳红的血,却连眼也不眨一下……她已体无完肤,却毅然闯过他致命的阻挠,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在肆虐的暴风雪中毅然离开。三年后,她艳冠群芳,身着华服,在他面前傲然瞥过,“王爷,这只是个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好胆来追我!

    好胆来追我!

    想不到“死神”会是这么个小不隆冬的斯文帅哥,看起来俊秀过分、浑身脂粉味,大咧咧在酒吧泡妞的行径令他当场黑了半边脸,连名字都很怪,温若男……啧!娘娘腔到不行!对付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软脚虾,他赢定了!猎人既出,使命必达;他胸有成竹、势在必得,完全没意料到这次他将会踢到铁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玄位

    天玄位

    玄位之地,诞生无数拥有玄位的武者,玄位种类多则十多个,但有一个凌驾于所有玄位的天玄位,天玄位一千年出现一次,每次天玄位都是玄位之主,然后被下一任天玄位取而代之。八千年前,一个天玄位逆天改命,以无上神通,不断击败后来者,成为第一个统治玄位之地超过一千年的天玄位。林落,因为自小得到的一部颇为神秘的功法,自月阳城脱颖而出,之后更是前往誉为强者舞台的玄位之地。
  • 若是为君,卿亦无悔

    若是为君,卿亦无悔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次是合还是分??妖皇颜氏一族的诅咒,神帝的兄长复生夺位,魔族的战乱不休…(何时才是个头啊~)
  • 斗罗之无限抽卡

    斗罗之无限抽卡

    当《斗罗大陆》撞上《炉石传说》,会摩擦怎样的化学反应?凌笑嘿嘿一笑,把手放在了牌堆。“武魂外放!我的回合,抽卡!”“出来吧,死亡之翼!出来吧,玛里苟斯!出来吧,巫妖王!”“什么?召唤太赖皮?好吧,那吃我一计火球术!陨石术!炎爆术!”“讲道理?谁特么跟你讲道理!扭曲虚空,末日降临!”召唤无尽,法术无双!无限抽卡,书写传奇!“我的回合,抽卡!”“心灵视界!思维窃取!吞噬意志!精神控制!”“哇哦!(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