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9300000015

第15章 辛酉政变(4)

这个谣言不会不传到咸丰帝的耳朵里。在热河的鲁莽的惇亲王奕就对咸丰帝说道:“恭王要造反了!” 肃顺集团也不会不进谗言。这样,本有嫌隙的奕奕两兄弟之间的隔膜愈益加深了。奕当然听到了这些谣言,作为政治家,他开始是不予理睬,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忠心。后来谣言太盛了,他也不得不做些剖白。咸丰十一年五月十日(1861年6月17日),奕奏道:“迨至大局甫定,而局外者未免谣诼纷来。近来人情好为事后议论,往往如此,虽委曲之隐,固不必求谅于人言,而专擅之讥,则不敢不预防于众口。” 字里行间渗透着难言之苦衷。既不能把谣言挑明,又要表示出自己的忠心。奕委实是不容易的。

为了探视咸丰帝的病情,也为了打破肃顺集团对咸丰帝的包围,奕屡次奏请亲赴热河行在。但咸丰帝此时对奕已经抱有较深的偏见,不想见他。文宗奕在他的奏折上朱批道:“去秋别后,时思握手而谈。惟朕近日身体违和,红痰(即吐血,时肺病已严重)有时而见。见面时回思往事,岂能无感于怀,实于病体未宜。” 这是恽宝惠根据前人的口述所作的回忆,没有说明时间。王闿运的另一记载可互为参证:“八[七]月初,王具奏请省视,帝疾笃,已不能坐起,强起倚枕,手批王奏曰:相见徒增伤感,不必来觐。其猜防如此。” 他们说的大概是一回事。咸丰帝对奕怀有很深的猜忌心理,因此连见都不愿见了。

朝野上下都知道咸丰帝病情严重,已不久于人世。因此,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即咸丰帝一旦宾天,将采取怎样的政治格局才能稳定人心。敏感的朝臣们从六岁的载淳联想到了他的先祖六岁的顺治帝。皇太极无疾而崩后,就是他的第九位皇子福临继位,是谓顺治帝,而由他的叔辈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任辅政王的。

他们由此而想到了恭亲王奕。由奕任辅政王不是很合适吗?一是奕是咸丰帝的同父异母弟。他们从小在一起读书,而且咸丰帝就是奕的生母抚养成人的。在现有诸王中,不仅他们的血缘关系最近,而且先帝道光对他们也是最为器重的,一匣二谕便是明证。二是奕有从政经验,且政声很好。他胸有韬略,善于用人,敢于任事,贤明豁达,是不可多得的相才。三是奕娴于外交。与英法谈判虽然签订了屈辱的和约,但终使英法侵略军撤退,把国家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其功不可没。因此,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几乎都以为恭亲王奕堪当辅政之重任,对他寄予满腔的期望,“多拥附之” ,都集中在他的周围。但是,出乎意料,遗诏下来,顾命八位王大臣,竟然没有恭亲王奕。这简直不可思议。更有甚者,肃顺集团又借幼帝载淳的名义发下上谕,命奕等“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无庸前赴行在” 。连恭理丧仪也把奕排斥在最高领导层之外,既借以贬低奕的政治威信,并割断奕同两宫皇太后的联系,以便从中控制。与此相对照,反而命载垣等的心腹吏部尚书陈孚恩前往热河奔丧。一抑一扬,爱谁恨谁,十分明显。京内外的高官显宦们对咸丰帝的遗诏大失所望,极为不满。

这真的是咸丰帝的遗诏吗?人们不由得不发出正当的疑问。当时任户部郎中,为周祖培和潘祖荫座上客,以诗句名于时的李慈铭在日记里写道:“大行末命懿亲,如惠邸之尊属,恭邸之重任,皆不得与聆玉几之言,受付金瓯之证,中外骇惑,谓非圣意。” 这是一位政治观察家对当时朝野上下听到遗诏后反映的真实写照。咸丰帝的遗诏,有两人没有提及,人们不能理解。第一是惠亲王绵愉。他是嘉庆帝的第五子,道光帝的五弟,是咸丰帝的王叔,辈分最尊,所谓“惠邸之尊属”;第二是恭亲王奕。他身担重任。其功甚伟,人所共见。这两位重要的亲王没有亲自聆听到咸丰帝的遗言,没有列入顾命八位王大臣之中,使京内外的满汉官员们“骇惑”,他们产生种种疑虑,“谓非圣意”,认为肯定不是咸丰帝的本意。李慈铭的记载很有代表性,反映了当时京内外文武大员对咸丰帝遗诏的普遍的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事实上成为辛酉政变的成功的内在动因。

恭亲王奕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排斥在顾命八大臣之外而灰心丧气。他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并懂韬晦之策的政治人物。他在密切地注视着热河方面的政治动向,他想了解热河方面的一切情况,尤其是与自己没有正面接触,但却利害攸关的两宫皇太后的真实想法。

稗史记载,正当此时,由两宫太后派来的密使悄悄地抵达北京,传来了两宫太后密召奕速赴热河行在的手谕。

这位密使是谁呢?有三种说法。

第一说是太监安德海。《慈禧外纪》记道:“太后有一太监,名安德海,最为信任,每日遽信于恭王,能直达都中无碍者,皆安之力也。” 这个记载含混不清,是说安德海每天亲自赴北京送信,还是他派人每天往北京送信呢?原意似乎是安本人“每日遽信于恭王”。这是办不到的。热河距北京600余里,加急驿递的谕旨也需一日左右方可送达。一个太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同时,清代祖制家法极严,不准太监干预政事。两宫太后刚刚涉足政坛,也不会为自己找麻烦。此书是两位外国人所写。有些说法是得自传闻。恽宝惠说:“当不至借一内监安德海传递信息;且亦从未闻有此一说,所记不知何据。”

第二说是侍卫恒起。《晚清宫廷实纪》记道:“因以密旨传侍卫恒起赍京授慈安弟广科,令其问计于王。王正久希用事,遂不惜违反家法及文宗委任辅政禁遏牝朝之旨,欣然同意。适王再奏请赴行在谒梓宫,得允,遂即日起程。” 吴相湘是现代清史学者,采用此说似应有可靠的依据。但他并没说明出处。这就不能使人信服。当时两宫太后处在肃顺集团的包围之中,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单派一侍卫怀揣密旨进京是极为冒险的举动。以懿贵妃的机巧,她不应这么做的。

第三说是醇郡王奕。《祺祥故事》记道:两宫太后召见醇王,“王既对,孝贞诉如前。醇王言:‘此非恭王不办。’后即令往召恭王。醇王受命,驰还京,三日,与恭王至。军机前辈也,至则递牌入。谒梓宫,因见后,后诉如前。” 台湾清史学者庄练用商讨的口吻说:“如果王闿运《祺祥故事》所记不差,则慈禧因为顾命八人发生政争而召来恭王谋行政变,此往召之人,即是恭王之弟醇郡王奕了。” 也认为是奕进京往召恭王的。其实,《祺祥故事》的此段记载,疑窦颇多。600里之遥醇王三日往返是不可能的。恭王和他用一天半的时间由京城至热河也不近情理。同时,《热河密札》第七札所记八月一日恭王到达热河 ,没有提到恭王和醇王一起来。《热河密札》也从未提到醇王赴京这件任何人也瞒不过的大事。而且,自醇王随咸丰帝到达热河后,醇王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热河。王闿运虽是肃顺的高级幕僚,又是肃顺器重的有见解有知识的“通儒”,且是当时人,照理说其所记应是可信的。然而,终因他当时不在热河,也不在北京,某些核心机密他也无从了解。他甚至把董无醇上疏这件人人皆知的事误记为高延祜,就是明证。当然关于高延祜上书,清史学家孟森认为确有其事,但《热河密札》的发现,使孟说不攻自破了。台湾的燕公撰《肃顺被杀和慈禧夺权考证》一文,认为“两宫令醇王赴京密召恭王三日而同至热河,决不可信” 。是有道理的。这说明醇郡王奕也不是密使。

综上三说,太监安德海、侍卫恒起和醇郡王奕,都不是密使。那么,谁是密使呢?派没派密使呢?我认为两宫太后根本没有向北京派密使。理由如次:

第一,没有必要派密使。两宫太后派密使的目的是为了让恭亲王奕尽快来热河,以便当面谋划铲除顾命八大臣的步骤和方法。两宫太后钤印旨准肃顺等代拟的于七月十七日发出的命变奕“无庸前赴行在”的谕令。她们知道,这是意在割断奕同她们的联系。据翁同龢日记载,这道谕旨于七月十九日到达北京。《翁文恭公日记》:“十九日……恭王以办夷务,豫王、周(祖培)、全(庆)以留京,均无庸前赴热河。” 奕见到这道谕旨,完全洞悉了肃顺们的真正意图。咸丰帝在时,肃顺可以利用咸丰帝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阻止奕赴行在。但现在咸丰帝已宾天,奕就不会俯首帖耳,听命于肃顺了。因此,他当即“奏请前赴热河叩谒梓宫”。大约二十一二日,即在咸丰帝死后四五天时,这道奏折已驰送到热河,两宫太后必然亲见,因此七月二十三日正式批准。这道谕旨于七月二十五日送达北京。《翁文恭公日记》二十六日记:“闻恭邸昨日奉旨,准赴热河叩谒梓宫。” 也就是说,在咸丰帝死后六天的二十三日(28日),两宫太后就已确切地知道奕会很快地到达热河。她们只要耐心地等待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冒险派什么密使。奕赴热河的目的是运用合法的手段、通过正当的渠道而达到的。能用公开、合法而安全的方法达到的目的,为什么要采取秘密、非法和冒险的手段呢?

第二,某些史料记载不同。固然某些稗史有派密使的记载,但一些其他史料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如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记道:“然恭亲王遂得于此时奔赴热河,叩谒梓宫。” 薛福成自称:“史料一类,涉笔谨严。”他曾任曾国藩的高级幕僚,对当时情况是了解的。他在笔记中没有两宫派密使的记载。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记道:“奕奏请面陈议和始末,拜折随赴行在。” 这里是说通过正当的渠道而赴行在的,也没有说派密使。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热河密札》。《热河密札》的前十一札是属于奕集团的在热河的军机章京密报热河情况的秘信。那里根本无一处提到两宫太后派密使的事。当然,就已发现的十二通密札来看,这些密札远非札文的全部。也许在未发现的札文里记有派密使的笔墨。但是,从现有的密札来看,从咸丰帝死到离热返京,热河行在的重大活动与核心机密都有所反映。像派密使这种事关大局的举动是不应没有反映的。反复读《密札》,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也只能认为两宫确实没有派过密使。

第三,密札代替了密使。从《热河密札》和《翁文恭公日记》来看,奕于八月一日(9月5日)抵达热河,八月七日(9月11日)离热返京,八月十二日(9月16日)到京。既然热河和北京之间没有频繁的密使往来,那么,恭王在到热河之前和离开热河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两宫太后和恭王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持联系的呢?其实,联系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密札。秘密的信函往返是他们互通情报的基本方法。

发信之地是方略馆,所用印封是方略馆公家印封。方略馆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档案馆。军机处的档案一律存放于方略馆。方略馆总裁必须是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一般均兼方略馆纂修。他们负责把国内军政大事分类纂辑成书。军机大臣等候召见,或吃饭休息都在方略馆。军机章京也在方略馆休息。这样,方略馆便成为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经常见面的地方。 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利用方略馆公家印封,在发公函的同时装进私信便成为热河和北京邮递往返的最佳通道。方略馆的信函传递是保密而且快速的,通过驿站传递。有这样一个保险而可靠的信息传递方式,就不必派密使了。可以说,密札代替了密使。

这种传递方式曾经引起肃顺党人的警觉。其中有一个被称作“伯克”的军机章京为了向肃顺党人献媚,想出了一个限制奕一派人利用方略馆印封进行联络的方法。《热河密札》第九札记道:“前日要稽查印封,不准人于方略馆发信。立印封簿,遇该班用若干,随时登记。他人皆不能遵,唯其独写而已。” 即在方略馆设立印封簿,用方略馆印封发信都必须登记,以便稽查。这显然是针对奕党人的。不过,这就触怒了除“伯克”类的军机章京外的所有军机章京,大家都不照办,只有他一人“独写而已”。这是一种不露声色、不着痕迹的反抗方式。因此,印封簿形同虚设,没能起到限制奕与两宫太后秘密联系的作用。

奕集团在热河的军机章京往往是在发公函的同时夹带私信,有时用套格密写法书写,只有收信人可读懂。如《热河密札》第六札:“家言内另有小函,系弟近作习套语,尚祈投到时透于与可,因中有关键也。” 这是说的密语,不大好懂。此函是署名守墨道人(?)的奕党人军机章京寄给北京的军机章京朱修伯的。他说“另有小函”,就是密报肃顺集团情况的情报信。因怕被人截获,用的是“习套语”,即套格法密信。告诉他把此信交给与可,这与可就是留京军机大臣、奕集团的文祥。由文祥再转交奕。因为信中谈到了关系重大的情报,即所谓“关键”。通过文祥把信转交奕是热河奕党人密报情况的必经之路,一般是不直交奕的。当时军机处的汉领班军机章京曹毓瑛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他把热河情况“以札驰告奕” 。由此,引起了“伯克”的注意,“伯克”“欲以此大功,超擢打拉密” 。打拉密是满语,领班军机章京之意。他同别人说:“查出私用印封,系革职罪名。” 他的目标就是“子建”。子建是曹毓瑛的代称。汉代诗人,曹植,字子建。“非意在子建而何” 。曹毓瑛是汉领班军机章京,伯克为了当领班,就设立印封簿,想查出曹毓瑛的过错,然后取而代之。其实,他的真实意图在于向肃顺集团邀功,以建非常之勋。

因之,两宫太后通过西太后之妹、醇王奕的福晋,把欲速见奕的想法告诉奕。奕再把这个信息转达给其亲信某军机章京。这位某军机章京用密札方式将此信息传递给在京的奕党人军机章京朱修伯,朱修伯转给文祥,文祥直秉奕。奕在赴热之前已完全了解了两宫太后的真实意图。

奕已作好了赴热一搏的思想准备。他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

第六、密谋政变

七月二十六日(8月31日),恭亲王奕怀着复杂的心情急切地踏上了北赴热河的行程。他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只用了四天的时间便到了热河。

八月一日(9月5日),晨曦微露,心事重重的奕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行在。这一天,正是幼帝载淳为其宾天不久的父皇咸丰帝举行殷奠之礼的日子。奕顾不得休息,直扑祭礼的灵堂。他们分别近一年。奕见到的竟是亲哥哥的灵柩。他回忆起他们的手足参商之情,抑制不住满腔的悲伤,一下子扑倒在地,失声痛哭,“声彻殿陛” 。参加祭奠的人也都为之流下了热泪。自七月十七日(8月22日)咸丰帝死,真还没有看到一个人像恭亲王奕这么伤心,这么悲痛!

此时此刻,奕想到了什么呢?他怀着怎样的情愫呢?他也许想到了作为皇子的哥哥对他的挚爱,也许想到了作为皇帝的哥哥对他的信任,也许想到了被肃顺集团包围的哥哥对他的误解。他百感交集,痛不欲生。他既悲伤,又委屈。但奕是明理而宽厚的。他不恨他的哥哥,他恨那些包围他哥哥的群小。奕同咸丰帝毕竟是亲兄弟,虽然因封皇太后事产生嫌隙,但在危难之时咸丰帝又对他委以重任。奕对咸丰帝遗命固然不无遗憾,但他认为,这不是咸丰帝的本意,而是肃顺集团进谗言的结果。因此,在分别了近一载而见到的是离他而去的哥哥时,他怎能不大动感情,怎能不伏地痛哭?

同类推荐
  •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全面讲述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短暂却又精彩一生的人物传记。纳兰容若的诗词近年来不断升温,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因此他的诗集或者对他的诗词进行解读的图书种类不少,而且大都畅销。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像本书这样人物传记却少之又少。本书作者晓梦斜阳光是研究与纳兰容若相关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就花了五年。本书所展现的纳兰容若,真实、全面,许多故事闻所未闻。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笔触去体会、描写纳兰容若,文辞优美,读来美不胜收。绝对媲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 李煜

    李煜

    本书全面评说了南唐后主李煜秉性任意纵情声色、以亡国的措施图存、落魄投降的故事。
  • 权谋曾国藩

    权谋曾国藩

    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让他游刃有余。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
  •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本书介绍了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四大南宋诗人的文学生涯。
  •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热门推荐
  • 好玩就够了

    好玩就够了

    【多男主,可能无cp】依夏转着狡黠的葡萄大眼,轻启红唇:“为了好玩,没有我做不到的。”暂时的想法是全书无cp,男主可能会喜欢上女主,但女主不一定会喜欢男主。作为单身人士,不想给自己撒狗粮。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长生轮回决

    长生轮回决

    濒死少年得大道传承,在修仙之路上不断轮回往复,厚积薄发,终得大道。
  • 我的滥情老公

    我的滥情老公

    人前,她是美术系的校花;人后,她是他冷落的妻子……骄傲如他,商业界中的领纵之王;俊美如他,一个眼神迷倒全世界;滥情如他,万千花蕾为他而绽放……只是重伤之下,她的爱已经灰飞烟灭。
  • 曲尽落花情

    曲尽落花情

    初见时她一袭红衣,惨遭灭门他落魄皇子,流落民间使命牵起了他们的命运“我求你,放过我吧”她教他武功助他登上皇位可他……终究还是负了她“你可是不信我”他断她武功经脉伤她至亲骨肉将她囚禁冷宫另一个人的陪伴成了她活下去的缘由却也被他毁去“别离开朕”那天她身着白衣跳下城墙他才意识到她有多重要可那又怎样呢?江山如画,却不及你眉间一笔朱砂终是一曲尽,落花情……
  • 魔临三千

    魔临三千

    魔帝转生,踏破三千!一直以来都是以平凡人跟你们相处,换来的只是疏远,摊牌了,我就是……平凡人……。这是一个科技与修真同时发展的世界,修为不够科技来凑。这一世,不想为尊,只求一物,但都有……意外。
  • 开局一血

    开局一血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陈唐,人称大唐剑仙。当然你们也可以叫他野区之王、辅助之神、中单法王、上单一霸以及狙击之神。他高居官方一血率榜首;他曾终结某主播299连胜;他拥有单排全胜上王者、全MVP、全超神的惊人战绩;陈唐,意外陨落国际赛场之后之后归隐江湖,却不料一个巧合让他接触到了王者荣耀!书友群:646619674(我不会告诉你群里有79星荣耀王者大佬带飞)
  •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盜墓青年的日常中二生活

    男人要征服女人,首先要征服这天下。纵观历史,那个征服世界的男人不是为了女人,埃及献出了艳后给凯撒大帝,换得了二十年的和平;军事奇才吴三桂为了一女子,就把快要稳坐江山的李自成从燕京追杀到了缅甸;鲁迅说:我们的汗--成吉思汗一生征服世界,最后被女人征服,到底成吉思汗征服了多少女人;还有拿破仑,没有看过《拿破仑传》你也许只知道三个,这些有惊天地才华的征服欲望的男人,背后到底有多少女人...
  • 太古霸主

    太古霸主

    剑中王者,刀中霸主。一剑横扫天下,一刀斩尽苍穹。身怀绝技,纵横于正邪之间,踏遍太古之地,铸就太古盛世。
  • 文武双帝

    文武双帝

    预言记载着:“太古时期的大灾难结束了当时武者鼎盛的地球,史称武者之殇;在灾难过后地球上出现了和武者时期相媲美的文者文明,文者的强大丝毫不弱于武者,然不幸的是文者也同样经历一场灭顶之灾,史称文者之殇。”“文者之殇之后并未意味着灾难已过去,迎接地球的将是最终的危机,一个未知的灾难!”当第三次未知灾难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能做的只有变强,苏宇,一个华夏平凡少年,和无数少年一样,为自己,为家人,踏上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