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派使者诸葛瑾去和关羽联姻,要关羽把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以结秦晋之好,共同对付曹操。关羽不仅不答应,反而把诸葛瑾辱骂一通,说:“虎女安肯嫁犬子!不看汝弟(指诸葛亮)之面,应斩汝首!再休多言。”诸葛瑾回去报知孙权,孙权因此对关羽怀恨在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占领汉中,曹军退回长安。刘备称汉中王,并分封五虎将军,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赵云为中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关羽看不起老将黄忠,刘备派费诗将敕令送给关羽,关羽看后火冒三丈,不肯接受印绶,怒气冲冲地说:“张飞是我的结拜兄弟,马超出自世代将门,赵云久随吾兄刘备,他们与我同列,还算说得过去。那黄忠是什么人,竟敢与我同列?我大丈夫决不与这样一个老兵同列!”费诗只好劝关羽说:“成就大业的人,所任用的不能只是一方面的人才。过去萧何、曹参从一开始就辅佐汉高祖打天下,陈平、韩信是后来的,但韩信还是排在前边,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因此而抱怨。现在汉中王因一时之功,封黄忠为后将军。至于说到功劳大小,他哪能跟将军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将军犹如一体,休戚与共,祸福同享,将军不应该计较官爵的高下,俸禄的多少。”经过费诗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关羽也感到自己应该顾大局,识大体,于是接受了前将军的印绶,率军开赴襄樊前线。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关羽一直虎视襄樊。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因孙权进攻合肥,曹操调兵到淮南进攻孙权,关羽认为是夺取襄阳、樊城的有利时机。他派大将麋芳和傅士仁领兵驻守江陵和公安,并让他们负责供应粮草。关羽为了防止东吴偷袭荆州,又在沿江地段每隔二十里或三十里设立烽火台,随时报警,以便回师救援。一切准备妥当。关羽便率领大军北上,很快渡过襄江,直抵樊城。
当时曹军驻守襄、樊的是镇南将军曹仁,平寇将军徐晃屯军宛城(今河南南阳),与曹仁相呼应。襄、樊战争开始后,曹操又派左将军于禁、庞德将军前往助战,屯驻于樊城以北。关羽率军包围了樊城,曹仁和于禁两路夹击,但遭到关羽的痛击,于禁、庞德的军队损失惨重,狼狈逃回。曹仁也被打得大败,退回樊城不敢出战。这时樊城地区一连下了十多天大雨,汉水暴涨,溢出堤外,樊城被围于大水之中。关羽决定用水攻于禁,他下令赶制大小船只和木筏,并派人把水口处堵住。雨越下越大,水越积越深,江水暴涨,关羽下令扒开堵口,顿时洪水滔天,汹涌而下,驻在城外的于禁、庞德大军全被大水围困,于禁只得率领将士避到高处。关羽乘机命令将士驾驶战船向于禁军队发起猛攻,于禁被迫率众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军队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斗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将士有的战死,有的投降。最后庞德突出重围,乘小船向樊城逃去。船被巨浪掀翻,庞德落水,把着船木漂浮在水中,被关羽擒获。关羽爱惜庞德勇猛过人,原想劝降,但庞德宁死不降,关羽只好将他杀掉。
关羽又乘胜猛攻樊城,城墙在洪水冲击下不断崩坍,随时可能攻陷。曹仁在城内与诸将血为盟,决心与城共存亡。关羽团团围住樊城,又派出一支兵马将曹操的将军吕常围困于襄阳。樊城和襄阳已成了两座孤城。这时曹操的荆州刺吏胡修、南乡太守傅芳也投降了关羽,许都(今河南许昌)的豪强也纷纷投靠关羽。关羽声威一时震动了中原。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大为惊慌。他和大臣们商议,打算放弃许都迁到其他地区去,以避其兵锋。
这时,曹操的军司马司马懿等人向曹操献计道:“孙权与刘备虽然结盟,其实他们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必不乐意。只要派人给孙权送个信,让他去抄关羽的后路,事成之后,可把江南的土地封给孙权,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一面下令叫镇守宛城的徐晃发兵去救樊城,一面派使者去见孙权,叫孙权进攻荆州。其时,孙权内部早已有袭取荆州的计划,当关羽进攻樊城时,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西南)的吕蒙就向孙权提出过这项计划,并向孙权献计道:“关羽进攻樊城留下很多守备部队,那是因为怕我趁机抄他后路,我常有病,让我带一部分部队返回建业(今江苏南京)治病。关羽知道后,肯定会把守备部队调往襄樊前线。我们趁其后方空虚,发兵袭取荆州。”于是孙权便公开召回吕蒙,用没有名声但年轻多谋的陆逊代他镇守陆口。
陆逊到陆口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了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城濮之战和韩信背水破赵,还勉励关羽发挥威力,夺取彻底胜利。关羽被陆逊称颂之词所迷惑,觉得陆逊只不过是一介书生,便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下令从荆州抽调部分部队去增援襄、樊前线,打算趁着徐晃的兵马还未赶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亲自督战,加紧攻城,而曹仁照样坚守。关羽在襄樊的兵马越来越多,粮草成了大问题。他责备麋芳和傅士仁的粮草运送跟不上,大怒说:“等回师以后,非严惩他们不可!”
就在关羽攻城未下、粮草难济的时候,吕蒙率大军逆江而上,他让士兵隐藏在船舱中,把战船扮成商船,一路蒙混过关,通过关羽设在江边的岗哨,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公安,又一路向荆州进发,兵临荆州城下,荆州守军才发现。留守江陵和公安的麋芳、傅士仁平时就对关羽的傲慢心怀不满,又因粮草供应不足要受惩处,内心恐惧,于是在东吴大军兵临城下时,索性投降了吕蒙。吕蒙进驻江陵,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对他们优加抚慰,又传令军中不得扰民害民,对老百姓加以安抚。
此时的关羽正在加紧攻樊城,久攻不下。曹操调来的徐晃军马也已赶到,曹仁也从城中杀出,内外夹攻,关羽无法取胜,撤退到襄阳,途中得知公安、江陵相继失守,自知势孤,派人向上庸的刘封、孟达请求派兵救援,遭到拒绝。关羽只好带着大军从襄阳向南郡退去。关羽在撤退途中,几次派人到江陵探听情况。吕蒙十分热情地款待关羽的使者,让他们周游江陵全城,访问蜀军家属,有病的给药治疗,饥寒者则赐给衣裳粮食。使者回到关羽军中,把这些情况一讲,蜀军军心涣散,斗志锐减,不少人还离营逃归江陵。不久,孙权又亲自来到江陵,加紧对关羽的进攻部署。关羽不敢回夺江陵,只好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想在那里等候援兵,这时,陆逊乘胜西进,夺取了宜都。关羽看到麦城东、西、南三面全是敌人,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孙权派人招降。关羽假意表示愿降,暗中在麦城树立旗帜,假人,乘机北逃西川。吕蒙知道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面的那条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叫朱然带五千精兵埋伏在离麦城二十里的北边山坡上。吩咐他在关羽过来时不要交战,只在关羽兵马过去后再大喊大叫地追击。同时又叫潘璋带一千精兵埋伏在临沮(今湖北远安北)小路上。关羽一路逃奔,途中士卒失散,只剩下养子关平与贴身将士十余骑,顺着通向西川的小道,往临沮奔去。当走到漳乡(今湖北当阳东北),突然遭到东吴偏将军潘璋的截击。关羽的人马被伏兵四面围住。关羽寡不敌众,战马被绊倒,自己也跌进了陷坑,当即被潘璋部下擒获。潘璋十分小心地将关羽和他的养子关平送到了吕蒙的大营。吕蒙劝关羽投降,被关羽痛骂了一顿。他想将关羽父子押到孙权那边去,又担心路上出岔,就把他们杀了。从此,荆州各郡尽为孙权所有。
【作者点评】
毛泽东很喜欢读陈寿的《三国志》,在阅读过程中,对该书中的政策和策略,他都非常关注。1941年1月,我国历史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之后在如何对待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问题上,共产党内部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志主张从政治上、军事上立即全面反击,毛泽东认为:蒋介石既有抗战的一面,又有反共的一面。在反共方面也有两面性,既有对中共实行高压政策和军事进攻的一面,又有不愿在根本上破裂国共合作的一面。毛泽东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毛泽东援引和分析了关羽兵败身亡的教训,指出其原因在于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而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派不执行联吴为根本、以争夺荆州为要的关羽驻守荆州,关羽孤傲自大,大意失荆州,孙刘联盟瓦解。毛泽东以这段历史故事给大家以启示,特别忠告那些主张从政治上,军事上全面反击国民党的同志,千万不能像关羽那样,以匹夫之勇而破坏了当前国共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很快全党便统一了对皖南事变的认识。毛泽东从政策和策略的视角来分析和总结历史事件,用以来说明现实问题,体现了他超人的智慧。
张飞怀疑投降曹操的关羽,毛泽东认为他具有高度的原则性。因此在1943年4月,中央决定在整风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审查干部运动。由于某些具体负责人夸大敌情大搞“逼、供、信”,致使一大批来自国统区的干部和青年学生,也像对刘备赤胆忠心的关羽一样,受到怀疑,更有甚者,不少人冤死九泉之下。幸亏毛泽东后来发现,停止了过火的抢救运动,但还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毛泽东也非常赞赏关羽的骁勇,但他认为我们的彭老总比关羽更厉害。毛泽东和彭德怀在革命战争年代密切合作,互相尊重,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彭德怀是我军的著名军事指挥家,指挥了无数次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胜利。毛泽东曾写诗称赞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关羽一生“随先主(刘备)周旋,不避艰险”,不论是刘备寄人篱下,还是立足荆、益,关羽总是跟随其左右。下邳降曹后,关羽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辞别曹营,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在战场上,关羽更是一名骁将,他单刀斩颜良于众军之中,在襄樊,水淹七军,降于禁,擒庞德,威震华夏。被称为万人之敌,盖世虎将。他单刀赴会,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刮骨疗伤,更体现他惊人的毅力。关羽又以义称闻,被俘曹营,受曹操深情厚意,他知恩必报,为曹操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纵观关羽身世,不愧为一代人杰。
但关羽孤傲自大,以功自矜,老将黄忠位与之同列,关羽竟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诸葛亮信中称赞他“超群绝伦”,他便喜不自胜。当孙权派诸葛谨为自己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时,关羽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之语加以拒绝。关羽轻视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又为陆逊几句赞美之词所麻痹,对部下严责以罚,最后大意失荆州,兵败身亡,不亦憾乎?
关羽在我国古代被视为“忠”、“义”、“勇”的化身。他死后不久,当地人便在其死处玉泉山建庙奉祀。他的影响,随着岁月而不断增长。他的忠勇仁义,为后来统治者所称道。宋哲宗赵煦封他为“显烈王”,宋徽宗赵佶封他为“义勇武安王”,元朝皇帝又加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神宗朱翊钧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顺治帝给他加的封号更长达26字。尊奉关羽的庙宇,从京师遍布全国,关羽成为皇帝、臣民和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显赫大神。
伟哉,关云长!
惜哉,大刀关圣!
(卜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