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泉、徐玉英的家居是个两居室的偏单元,一进门是客厅,左侧两间卧室。客厅迎面靠墙并排一大两小沙发,沙发对面是电视机,墙壁上悬挂的《锦绣前程》国画和王宝泉、王茜父女的照片,让不熟悉他们的人看不出多少职业氛围,倒是客厅角落摆着的几个不同时期的签名排球,彰显着主人公的身份符号。
此时,王宝泉习惯地倚靠在沙发上,电视开着,却无心去看,他的脑子里挺乱的,一会儿是未来的中国女排,一会儿是眼下的天津女排。务虚容易务实难,往实处琢磨中国女排的队员遴选和队伍建设,他感到头痛;往实处思考天津女排的两个主场和备战训练,他尝到苦涩。
一位熟知王宝泉的同志说过,宝泉是个举轻若重的人,他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认真,他追求每一场比赛都完美。眼前,他的待事认真和追求完美充分显露,两头都要抓,两边都不能耽误,王宝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伤脑筋……
徐玉英看到王宝泉疲惫地把头靠在沙发背上,像是在想什么。忽然,他用少有的郑重口气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没有退路,只有往前走了。我想好了,如果这次真批准我去国家队,干好了我就给国家露一把脸,干不好我就回来,但回来后再不带天津女排,好好陪陪你,补偿一下这些年对你的欠账,你不信,我给你录个音……”
让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男人说出这种柔情似水的话,徐玉英感到从没有过的震撼,丈夫在想着事业的时候,还懂得心疼妻子,有妻子的位置,她满足了。她含着眼泪,不让丈夫再说下去,故意轻描淡写地说:“别想那么多了,只要你心里痛快,我怎么都行。”
说完这个意思,王宝泉好像轻松了,眯起了眼睛,不一会儿,像是睡着了。徐玉英想让他歇会儿,就悄悄关闭了电视机,轻轻给丈夫身上披了件外衣,然后蹑手蹑脚地走进卧室,关上屋门,拨通了女儿王茜的手机。徐玉英想到,自打今天上午女儿跟着天津女排从上海回来,她因为陪丈夫到北京,一直没顾上与女儿联系,趁着丈夫暂时歇息的工夫,赶紧跟宝贝闺女说几句话。
电话拨通,那边传来的是王茜的唏嘘声。天津女排在上海的总决赛首场没打好,姑娘们都很郁闷,肩负一传重任的王茜更是深深地自责。队友们没有一个人责怪她,而她可能深受乃父的影响,总是对自己技术上高标准、严要求,一旦状态不理想,就陷入自责,似乎这样心情还好受一些。
徐玉英从王宝泉那里已经知道女排姑娘们的心态,顺势开导女儿,要向前看,不要背思想包袱,说你爸爸正在着手调整队员的心理,说女排的老队员都经历过失败的磨砺,你也要经历这种过程,经历了这种过程,你会迅速长大,成为成熟的运动员。听着妈妈的开导,王茜心情好多了,但她此时只知自己不知爸妈,一点也没想到爸妈正在经历的心灵煎熬。
那以后的事情就简明了,天津硬汉王宝泉闯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带着姑娘们成功卫冕全国女排联赛冠军,王宝泉向天津父老乡亲交上圆满的答卷,也向排管中心递上合格的入场券。
徐玉英想到了这些不太遥远的往事,心想:今晚,只要丈夫和女儿在庆功宴上高兴,自己孤寂就孤寂吧,谁让自己生为以奉献为天职的女人呢?
然而,一想到今晚庆功宴后,在不会太久的未来,丈夫又要到中国女排赴任(当然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前提),自己将要继续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她的心情蓦然又沉重起来。
回想起来,徐玉英与王宝泉相识于1987年的初春,24岁的徐玉英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天津男排的26岁的王宝泉。认识没多久,有人对徐玉英说,交朋友最好别找运动员,他们常年在外不着家。谁知,两个人有缘,互相都愿意与对方继续交往,鸿雁传书,一来二去,终成眷属。
1988年5月,两个人在红桥区关下的一间平房里喜结良缘。徐玉英与王宝泉结缘看似与排球无关,其实,从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时起,她就是忠实的女排球迷,她平时少看男排,但大概因为都是排球,让她对从事排球事业的王宝泉也多了一份好感。1988年底,徐玉英怀孕六个月时,王宝泉上调国家男排,从此她开始了独守空房的日子。
那时长,说时快,后来女儿出生,王宝泉退役,执教,援外,再执教,直到任中国女排陪打教练、助理教练,到接手天津女排,徐玉英觉得王宝泉对待上级和国家的召唤就像士兵对待命令一样。徐玉英是个体育迷,凡有转播的体育比赛她都不会放过。但自从王茜也成专业选手以后,再看天津女排的比赛,让她五味杂陈:“那儿有我家里两口人,一个在场边皱着眉头,一个在场上满地翻滚,我这球看得是什么滋味?感觉不到竞技体育的美和魅力,倒像是一种折磨。”
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连接他们的主要是电话。男儿有话不轻抛,常因未对亲人时。训练中的烦恼,前进中的挑战,生活中的难题,徐玉英都是王宝泉的忠实听众,而且还是丈夫郁闷时的撒气筒。徐玉英不但要听,还要兼任着“心理按摩师”的工作,尽自己所能,开导和放松丈夫紧绷的心理。
多少个夜晚,王宝泉在电话里说着说着,莫名地撒起火来,徐玉英就得听着,实在听不下去了,只好放下电话,她不忍心往丈夫的伤口上撒盐。妻子的忍让换来丈夫的歉疚,往往王宝泉又拨过来电话,诚恳地向妻子道歉,妻子顺势再把没有说完的话说完,夫妻间遂烟消云散,雨过天晴。若问徐玉英对中国排球事业的奉献么,那不计其数的电话语言就是证明!
徐玉英感到庆幸的是,好在有那么多的领导和同志理解自己,包括她敬重的海麟老市长,包括常指、陈指、胡指和他们的爱人——王肇初、谢冰、郝英这些姐妹们,大家碰到一起时常互相安慰。让几个姐妹挺自豪的是,有了咱们的支持,几个老爷们儿带领天津女排创造了辉煌,咱们的苦头没白吃,看见了成绩,看到了光明,咱们该唱《十五的月亮》:“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
在浮想联翩中,徐玉英结束了2010年3月21日晚上的散步,这是她多少次散步中的普通一次,也是她面临的人生新内涵的前奏。
以前,每逢人们夸徐玉英“命好”,“丈夫、闺女多露脸”时,她就爱跟王宝泉念叨:“下次谁跟我这么说,我跟谁急,我让他们试试我这种生活,这叫过日子吗?”
今晚,她从孤寂的回忆和思索中,慢慢释然了。
有志气的男人要做事,做事就要有付出和奉献。一个男人,能够有机会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的荣誉和人民的愉悦联系在一起,这是多么难得的机遇,而自己作为这个男人身边的女人,无疑也跟这个光荣的事业结了缘。
命运既然这样安排了,那就义无反顾地前行吧。前面不管是坦途还是泥淖,我都要和宝泉在一起,陪伴他走下去。老百姓的日子怎么都是过,困难中也有快乐,就看你怎么想、怎么过了……
今晚的心灵,苦涩而闪烁着人性美!
3.闺女好样的
送走了几位市领导同志,王宝泉和天津女排的成员最后离开天津市人民体育馆,要去今晚大厦出席庆功宴。
体育馆的走廊里、大厅里,还密密麻麻地聚集着许多球迷,大家等着看王宝泉,看女排教练和队员,哪怕再鼓鼓掌,叫叫好,也是个心意,也是个乐子。这就是“铁杆球迷”的心理。
王宝泉出来了,教练们出来了,姑娘们出来了。
顿时,球迷人群躁动起来,鼓掌的,叫好的,还有各式各样的呼喊:“王指导,我爱你!”“魏秋月,我爱你!”“李娟,我爱你!”“霍晶,我爱你!”反正每个明星都有自己的“粉丝”,在这人性张扬的年代,人们各有表达情感的方式,五花八门,五彩缤纷。
王宝泉费劲地走过球迷阵中的夹道,脚步踉跄,目不暇接,有举着本子让他签名的球迷,他还要迅速地划拉几笔。忽然,一个熟悉的面孔映进他的眼帘,是杨娅男的父亲杨军。
时间的短暂,容不得王宝泉多想,他扬起大手,冲着杨军的大手击掌相庆,脱口而出:“你们闺女好样的!”杨军也来不及反应,只是憨厚地大笑,一个劲儿地说:“好,好!”
说时迟,那时快,王宝泉走过去了,姑娘们走过来了。
杨娅男看见爸爸妈妈了,她忘了刚才还犯病的膝盖,高兴地喊着爸妈,杨军一把拉过女儿,对着女儿的耳朵大声说:“刚才王指对我说,你们闺女好样的!”
杨娅男问:“真的?”
杨军说:“真的,我听得清清楚楚。”
杨娅男顾不上与爸妈多说,说:“回家再说!”匆匆地跟着队伍走了。
坐上大巴,那句“你们闺女好样的”总在她的耳际回响,让她不由翻腾着往日的旧事,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眼泪悄悄地流下来了。
一句“你们闺女好样的”何以引起杨娅男这么大感情波澜?说来话长。
2002年3月进队的杨娅男,一开始并不理解天津女排的真谛。经历了那次与王宝泉的冲突风波以后,杨娅男慢慢懂得了主教练的苦心,知道主教练是在“练我们小孩儿的意志和品质”。杨娅男省悟到,打比赛的时候关键的就是意志和品质,小孩儿不这么练,成不了气候,大家技术都差不多,就是看临场发挥,靠心态。这些年,天津队身高条件不是特别好,弹跳力量也不理想,就是靠意志、品质和打不死的精神。
渐渐进入了角色,该为队里作贡献了,却开始受伤病的困扰。杨娅男属于力量型运动员,副攻位置频繁的起跳,加上她骨质稍差,时常发生掉碎骨的问题,用医学术语来说,骨质疏松造成的游离碎骨,随着膝盖的积液游动,说卡到哪处骨缝就卡到哪里,每逢出现卡骨,她就疼痛难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2008年、2009年,杨娅男先后到泰达医院做过三次手术,做第三次手术之前,主刀的泰达医院骨科韩慧主任准备给她彻底清理游离碎骨,但如果做了这个手术,她在短时间内就不能回到赛场了,杨娅男一句“队里缺人”,谢绝了彻底治疗的方案,做了简单手术后回到队里。
作为一个排球运动员,杨娅男头脑很清醒,她知道以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过国少队、国青队,但进国家队希望不大,能够以主力身份能打进全运会决赛就不错。所以,在杨娅男的梦想世界里,没有不切实际的奢望,只有现实主义的目标,她最大的目标是全运会。2009年,杨娅男作为主力,与队友们勇夺第十一届全运会女排冠军,这也是天津女排蝉联全运会冠军。她的梦圆了,也想退役了。王宝泉知道杨娅男的伤病,就说让她先跟着,别离队,队里需要老队员压一下阵。
十一运结束不久,2009—2010赛季全国女排联赛开始。天津女排杨洁、王莉、于静三名老将退役,杨娅男有伤,李娟患肺炎,阵容残缺不全。尽管王宝泉作出本赛季目标是进前四名的低调表示,但当天津队在第四、第五轮连败浙江队、八一队以后,他还是坐不住了,他骨子里是个责任感极强的人,他要为天津女排负责任。困顿之中,王宝泉找杨娅男谈话,希望杨娅男试试。他说得很坦率:“你上去试试,行了最好,要不行再想别的辙。再这么输,前四都没戏了。”
平时看似大大咧咧的杨娅男,其实是个富有责任感的运动员。有记者采访过她:“你平时伤病很重,为什么一到场上就像换了个人?”杨娅男回答很干脆:“责任感。你打到这个份上,不说对国家、对天津人民这些大的责任,就说对我们队的队员,对我们教练,我们一起拼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我不坚持的话,就把我们的队员和教练都耽误了。我们是集体项目,不能拖团队的后腿。”2008年7月入党以后,杨娅男心里更多了一份共产党员的责任。
本着朴素的责任感,杨娅男在第六轮比赛中披挂上阵,李娟也在那场复出。杨娅男复出之前,天津队两个副攻,霍晶打自己的位置,年轻队员张晓婷和孙铭健轮换打杨娅男的位置。两个年轻队员有朝气,但经验不丰富,发挥不是很稳定,上来直接打联赛,难度和压力挺大。杨娅男复出后,拿出自己惯用的背快、背错等妙招,与魏秋月配合默契,与霍晶联袂向对方出手,让联赛前几轮残缺的天津队副攻的网口好戏再度上演,天津队时来运转了。
从第六轮主场战胜四川女排开始,天津女排没再给对手机会,一路杀将过来,一直杀进决赛。然而,天津队兵败上海,陡然给自己的卫冕之路添加了险情。回到主场,背水一战,不容有失。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前的比赛中,王宝泉心里有数,但凡能用年轻队员时就用年轻队员,也算保护了杨娅男,因为她的腿确实吃不消。谁知风云变幻,总决赛天津队两个主场都成关键,一向稳健用兵的王宝泉,还得点将杨娅男,再打两场关键球。
赛前备战训练中,王宝泉不再苛求杨娅男,看她累了就让她过去,力量都是由她自己掌握着做。大家练防守,对杨娅男也网开一面。又谁知,上苍似乎觉得对杨娅男的磨砺还不够,让她在主场决战之前感冒发烧,嗓子疼得发不出声音,两场球她打的是“哑球”。排球比赛是需要场上呼应的,平时喜欢喊叫的杨娅男,那两天在场上只能微笑,打着手势,想喊但喊不出来。幸亏杨娅男和魏秋月配合默契,魏秋月了解杨娅男,所以很多话都在不言中。王宝泉、常良才看出了杨娅男的异常,却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