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100000011

第11章 读书有得(2)

自强观点,是克难制胜的法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铁先得自身硬。做任何事情,都需主体自身先要适应,这也是围棋这门艺术给我们的启迪。“与其无事而强攻,不若因之而自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自强的基础,就有了干事、成事的前提条件,汲取养份,强身健体固本自补,尔后才可挥戈出征,大展宏图。正如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围棋,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然而自己的认识,也不过仅限于皮毛。面对深奥、精辟的棋理,仍需进一步领悟,或许可以说,棋手可以从围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而从棋品中也可以看到人品,从棋风中窥见作风。钻研进去,我相信,可以更好的明哲理、查微变、理相生、辩相克、析相形。做到安而不泰、存而不骄,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学习古体格律诗词随感

古体诗词,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可以说是汉语言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从幼年背诵“床前明月光”时,古体诗词就深深地铭刻在心目中。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和对诗词的理解加深,那高度浓缩的内容,简练形象的文字,严谨精确的形式,如痴如醉,似真似幻,萦绕心头,更加使人难以忘怀、舍弃。

故此,我的案头放着翻阅频率最高的书籍就是诗经、唐诗、宋词,至今一本已经卷了边角的《唐诗三百首》依然放在书柜中。打开它,重读那些熟悉的诗句,就仿佛回到了当初阅读时的岁月中,往事又会历历浮现在眼前。

阅读之余,情不自禁地学习起写作。习作的过程也是对古体诗词进一步研悟的过程,在此期间,自己学习了北大王力教授撰写的《诗词格律》,方知古体格律诗还有那么多的规矩,那么深奥、玄妙。此后又先后学习了《中华新韵》《诗韵新篇》等著作,对古体格律诗词有了更深的领悟。从在边疆的知青岁月,到返城后的从业生涯,先后结识了一批喜好古体格律诗词的爱好者。朋友之间吟诵、唱和、交流、切磋,不断地提高了写作的质量,也更加深了对诗词的喜爱。

作为公务人员,只能是业余时间从事写作。没能力,也没精力加入专业群体或是与专业的人员接触。尽管如此,自己还是十分注意当今诗界,尤其是古体诗词界的一些理论观点与动向。了解到专家学者们对当今社会的古体诗词写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论。其中引用最多的,莫过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所说的,对旧体诗,历来不愿发表,因“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同时又说,“诗应以新诗为主,旧体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以此为据,多少年来,诗词界对当今的写作,尤其是对后生晚辈的写作,贬多褒少,封多疏少。其焦点主要表现在对古体格律诗词的形式上,包括音律、格律、韵律等方面不依规矩,不合法度。但却很少在内容上提出问题。据我阅读的很多诗词具有很高的意境,不乏警句,富于哲理,甚至可做经典名句,只要能够规范指教,加以引导,是完全可以更上一层楼的。

试想,自古以来,成千上万的民众吟咏传颂着的唐诗宋词,其中大多数人或许并不懂,或许不精通格律、音韵的学问及理论,但他们依然能从那些绝妙诗句中得到美的享受、智的启迪。但如果今天的古体诗词的写作者,依然使用当今已不存在的语言、语音,严格地依照旧体的格律反映今天的生活,还能写出脍炙人口,反映现实的优秀篇章吗?

那么,古体诗词还是否应提倡,用什么样的原则去指导古体诗词的创作,是应首先明确的问题。对前一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如果当今深谙格律、韵律的老一辈专家们仙逝后,上千年来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的形式,岂不是也随之消失,留下许多不伦不类的“夹生”作品。在当今全球都兴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兴办“孔子学院”,充分抢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怎能既对得起祖先,又无愧于后世?

至于应该用什么样的原则提倡、指导古体格律诗词的创作、发展,个人从业余爱好者的角度认为应做到“两从两为”。

韵律与语音应从宽。应大力提倡使用标准的现代汉语拼音的词语,作为写作时韵律的基础。批评家的焦点之一就是今天的创作没有使用“平水韵”,在音律上,也不符合古代平、上、去、入四声的要求。仿佛不如此,便不可称之为格律诗词。笔者认为此言大谬。历史演变,时代发展,任何事物都须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上古时代没有韵书而产生了《诗经》,中古时代(唐以后)产生的平水韵,也是把上古后期分为二百零六韵的《广韵》精简归纳为一百零六韵。作为语言,在现代汉语中,入声已经消失,平声则分成了阴、阳两类,形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新四声。倘若今天的创作仍旧抱残守缺,沿袭大多数人已经不知道的旧音、旧韵,怎样能使古体格律诗词拥有更大的读者群,如何能将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三、五十年以后,这些故纸堆注定是要随着时代新风吹拂而去,灰飞烟灭的。可喜的是,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已经有一批甚至是一大批敢于探索者,坚持使用汉语拼音作为韵律,创作古体格律诗词,有些颇有意境,同样受到了社会上部分读者的青睐,使我们看到了古体诗词发展的希望所在。

格律形式应从严。所谓格律,即包括诗词的平仄和对仗等基本要求。古体格律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是音律之美、平仄相间,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如不在此从严要求,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古体诗词的传统美。当然对平仄的要求,同样应是以现代汉语语言为基础,否则,还是缺乏广大的读者群。阳春白雪,和者寡,也同样是没有生命力的。至于对仗,更是汉语语言魅力的集中表现。包括工对、宽对、正对、反对、自对、它对、动静对、虚实对等等,千变万化,演绎无穷。因此,不仅要从严掌握,更要作为初学者重点习作之所在。

现代语言应为主。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一体化速度加快,信息化、数字化、纳米化,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思维、新观念、新语言不断产生。在这种形势下,再用古代的言词,怎能表达出现代人的感情。明明是在明亮的电灯下读书,何苦要说“秉烛”;本来是乘坐现代化交通工具,怎能言为“策马”;更何况手持电话,面对电脑,却非得写为“鸿雁传书”,如此岂非让人有种见到堂吉诃德之感。可见,学古不泥古,进得去,出得来,推陈出新实在是现代人习诗的必要原则。

诗情达志应为重。写诗讲究诗意实为第一要义。遗憾的是,当今一些诗人,仅仅注重了格律,甚至不乏对平水韵有一定造诣的中青年,写出东西却毫无意境,过于直白,缺乏形象,没有哲理。写诗,定要讲究形象思维,使用艺术的方法来反映和认识世界与社会,不论豪放与婉约,都不可须臾分割开。试想当年毛泽东面对巍巍昆仑,要“把汝裁为三截”,那是何等的豪放和富于想象;“凭割断愁思恨缕”又把与杨开慧的离愁别恨,那么细腻婉转的表达出来。唯此,才能将古体格律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格律诗词,应从五言、七言的律、绝正体开始,循序渐进,进而至排律、歌行体以至于填词。在此基础上,使用拗救体、多变体、仄韵体等形式也就能如履平川,游刃有余了。如是,古体格律诗将会在现今社会大有作为,借用一句诗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若许年”的时期不远了。

书法艺术随感

书法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包含了众多流派的传统文化艺术。

既然是文化,是艺术,那就是具备了极大的观赏性。被称为“书圣”的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人们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天灾人祸,至今我们已无缘见其真面目了,今人只能从以后的书法大家的摹本中,瞻仰其壮美的容颜。一次在故宫,见到了被称为“上上神品”的唐初大家储遂良临摹的手迹,那历经了一千多年的真迹,仍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难怪后人评说《兰亭序》: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也有古人将其喻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更有人对此定论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可见王羲之其作品影响之深,魅力之大,功力之强,被誉为“天下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流派。仅从汉字的形体上,就有篆、隶、楷、行、草这五大类,在历史文华的进展中,又形成了不同年代的不同艺术流派。其中唐朝是公认的中国书法的第二个高峰,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艺术大师的作品,如初唐时,有虞世南、欧阳洵、褚遂良,中唐时又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孙过庭等大家名世,对后代的影响深远。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不同的朝代、时期总是甄选出最具特色的代表人物。自唐开始,沿革下来都有“四大家”或“五大家”之说,“唐四家”为: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欧(阳洵);“宋四家”为: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蔡(襄);“元四家”为: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四家”为:邓(不如)、董(其昌)、何(绍基)、祝(允明):“清四家”为: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也有翁(方纲)、刘(墉)、成亲王和铁保之说等。直至民国,仍有吴(昌硕)、康(有为)、郑(孝胥)、李(瑞卿)、于(右任)“五家”之说。当今的书法界,更为繁荣,可谓是百花齐放,多种流派并存,诸如行为派、墨象派、古典派、学院派等等,不一而足。

综观这些流派,都是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奇,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在不变中力求有变,在规范中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古老的符号中融入时代的元素,在时代的发展中达到与时俱进。

由此,又联想起也是在故宫,曾参观过一次历代帝王的诏书展。看到那些一笔不苟,密密麻麻地写在黄绫缎质地的圣旨上的字体,从心底佩服那些御用笔吏们的书法功力,几十个甚至成百上千个文字,大小统一,字体规整,撇捺勾顿之间,都可以想象出当时运笔的艰辛。这种为皇家、为官家公文书写的文字被后人们称之为“馆阁体”。那些隽秀工整的楷体字,真与当今在电脑字库中的楷体无异。然而那些笔吏们的名字至今却荡然无存,那些诏书的价值也主要是体现在史料上,而非书法上。其中的原由,初思时不解,甚至很为那些书写者鸣不平,后来才悟出,不论是哪个领域,都需要个性、特色,都需要创新发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被时光所湮灭。

胡杨精神

在塞北茫茫荒漠之中,生长着一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树木——胡杨。查资料得知,胡杨,落叶乔木,通常高十五到三十米,耐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根可扎到十米深的地下吸收水分。胡杨原为古地中海成分,为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六千多万年以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到第四纪逐步演变为荒漠河岸的物种。现大部分生长在中国的南疆、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一带,而在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塔里木河是最典型的季节性河流,夏日冰雪消融,河里才有了涓涓细流。而夏季一过,天气干燥,少雨,塔里木河也成为一条干枯的河道。这种状况要经过漫漫的寒秋与严冬,直到来年的春天,才能逐步缓解。因此很多植物都耐不住这种寂寞,相继死去。唯有胡杨,却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且繁衍至今。或者说,是在南疆大地中,这种荒漠莽原的环境,造就了胡杨不屈的性格和顽强的精神。

初见胡杨,很不以为然,全然没有那种挺拔伟岸的气质。它的枝杈上生满了绒毛,开着紫红色针状的花,既说不上美丽,更谈不上动人,浑如芸芸众生中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然而就是这种貌似平常的乔木,却是洪荒般沙漠中仅有的绿色之一,在夏季,满目赫黄的色彩中,偶见一丝苍翠,才更觉得它的娇艳,宛如在茫茫尘世间少见的一丝纯朴之情。而到了冬季,北风骤起的时候,整个大漠中,好像全然没有了生气,伴着呼啸的沙尘,荒漠上一片迷茫,飞沙走石中,万物皆不见了踪影,只有胡杨树,依然屹立在狂风萧瑟中。这时,才能感觉到胡杨树的坚强不屈,傲对艰险的性格。

一次看摄影,蓝天白云下,绵延不尽的黄色沙漠,而中心是几株枯萎了的灰暗色的胡杨树,那干涩的树枝,盘根错节,依然耸立在天地之间。不知为何,突然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我知道,都说胡杨树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是一种何等的坚韧刚毅啊l由此,我联想到,面对着这样严酷的环境,不死是一腔豪气,不倒是一座丰碑,不朽是一缕灵魂。

这就是一种胡杨精神。

同类推荐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幽微灵秀地:试评红楼

    幽微灵秀地:试评红楼

    《幽微灵秀地----试评红楼》第一篇试笔之作《意淫》在2005年第一期《红楼梦学刊》登出第一部分(因期刊字数局限未能登出全搞),后此书稿在“国学网”全部刊出,点击率高居榜首,被“中国期刊网”转载,后又被“红学品茗”、“红学馆”等红学研究专业网站、院校网站及艺术类网站转载。
  • 万物有灵

    万物有灵

    贾平凹老师四十年散文创作全新精选,收录自1981年至2019年的随笔六十六篇,共二十万字。着眼于自然的林中一花、河中一沙,通过对自然深情的抒写,还原生命的纯粹和本真,以及对万物生灵的思索这是一份对万事万物由衷的热情与好奇,对生命有所追求,并在追求中展现出浓烈的个人风格。更难得的是,横跨四十年,始终尊重生命的灵气,保持质朴与纯粹。这样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 江上抗倭

    江上抗倭

    这本绘图本《江上抗倭》(江上,江阴别称),描绘明朝江南(以江阴为主)抗倭的历史,着重描述嘉靖江阴知县钱錞率领兵民抗击倭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本书分主体和附属两部分内容,主体内容图文并茂,适合所有读者阅读;附属内容(褐色文字)是抗倭历史资料,和主体内容基本对应,适合爱好、研究明朝抗倭历史的读者阅读。这是一本老少咸宜、俗雅兼备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读物。
热门推荐
  • 天道有神曲

    天道有神曲

    一曲荡气回肠的“升仙曲”群豪修为遽然提升一节,一曲婉转哀伤的“降仙令”让群敌修行犹如入了魔障,一曲欢快的“小夜曲”,精力旺盛的天骄们,彻夜狂欢。天道之下,有神曲,且看叶寻如何笑傲修仙江湖,奏响这惶惶大世。警告,警告!本故事适合在音乐的氛围下欣赏!!!
  • 新编税收优惠政策读本

    新编税收优惠政策读本

    税收优惠政策颁布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制定了大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对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吸引外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发挥了巨大的历史性的积极作用。
  • 往生煞

    往生煞

    今之所往,心一而生。真如动念,轮回处归。
  • 我成了龙妈

    我成了龙妈

    看过《权游》大结局后感到暴躁,感到憋屈,可以看看这篇龙妈的同人文。(群号:928781376)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道修之旅

    道修之旅

    一次意外使小灰家破人亡,被无名小派所救,收为平凡弟子!后经高人不良教唆,使其略带三分正气,几分猥琐!他重情重义,执拗呆滞,几番奇遇,一身坎坷,终于登上强者巅峰,开启了全新的道修之旅。
  • 始于终结的幻想

    始于终结的幻想

    丢弃节操前进,糅合属性进化,致敬记忆里的故事
  • 世间行系列之明心卷

    世间行系列之明心卷

    她是上古神兽一族,机缘巧合得天机一心修仙。奈何红尘世间,前缘难断,百般辗转,终究明心,却已成殇。尘世一遭,终究明白,众仙高高在上却冷情冰心,红尘万世沧桑却暖情明心,世间明心者才是逍遥身。“到头来,你为她受劫,替她受刑,你为她落得万年道行一朝丧,值得么?”“一切没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一切是前世今生注定好的劫,就算相忆难,便是相见相守也足够了……主角:风青月,云翱配角:风芷芸,萧肃帝,南陆,萧莺歌郡主,萧老王爷,萧远(王端),云惘,澹台越,华金长公主,暗卫等……
  • 剑道争锋

    剑道争锋

    天明意外的重生到神州大陆这个刀、剑纵横的大陆。没有灵根,却得到一部《剑典》,于是,踏足剑道,群雄争锋的故事也从此展开,刀修者聚刀魄,控刀纵横;剑修者凝剑胆,御剑飞行,在神州大陆上演绎一场刀与剑的极限争锋。==========重生傲立天地间,星辰孤影伴我行。仗剑纵横千万里,此生无悔炎黄血。
  • 三生梦回

    三生梦回

    两枚菩提子,引来三世结。一结解门当户对,二结解前仇今灭,三结解今世浮尘。三世历练,可换携手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