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来改变改变这种讨厌的工作吗?办法总归会有的,关键在于你肯不肯动脑子去思考。当萨姆尔想到这一点时,他立刻想出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可以使这种单调乏味的工作变成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他要把它变成一种游戏。他转过头来对他的同伴说:“让我们来比赛比赛吧,荷维德。你在你的旋机上磨钉子,把外面一层粗糙的东西磨下来。然后,我再把它们旋成一定的尺寸。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快。过一会如果你磨钉子磨烦了,我们再换着做。”
荷维德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他们俩之间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这样一来,果不其然,工作起来并不像以前那么烦闷啦,而且工作效率还比以前提高了。不久,工头便给他们调换了一个较好的工作。
这位聪明的年轻人萨姆尔就是后来鲍耳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你看,萨姆尔并不是咬紧他的牙齿,像受酷刑一样去从事自己所痛恨的工作,而是把工作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自己做起来饶有趣味。后来他说:“如果你不能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中闯一条路出来,你就应该换一个工作试一试。”
这是一个很好的忠告,但是秘诀便在寻求的方法上,一味地埋怨和厌烦是无法找到的,而是要通过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做到这一点。
尽情地享受生活还是以生活为苦役,这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选择。就算你昨天失败过,那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新升的太阳又会给你带来一个崭新的机会,你一样可以重新开始。这时,你会发现工作是生活中多么有趣的事,不断挑战自己,并促使自身成长。
因此,我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当多一些热情,积极乐观的对待它,这样,你才可以做得更好。只有比别人做得更好,你才能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的工作,不错过每一个机会,这样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胜利总会在某个地方拥抱你的。
不只为薪水而工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还有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工作中成长的机会和学习环境。工作固然也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仅是为了工资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他注定是一个平庸的人,也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
盛夏的一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的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传了出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工人的主管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其中一个下属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年代,这名员工能够忍受10年的低薪和持续的内心郁闷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其他公司的认可,换句话说,他的现任老板对他的评价基本上是客观的。
尤其是对那些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更不应该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来的报酬。譬如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与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工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老板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终生受益的无价之宝。
一位纽约的百万富翁在回顾自己的成功历程时说,当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后来一下子就涨到了每年一万美元,而这之间竟然没有任何的过渡,没过多久,他还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
刚去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了五年的工作合约,约定这五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低微薪水,绝不能就此不思进取。他一定要让老板们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最优秀的人。
他工作的质量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三年之后,他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三千美元的年薪,聘用他为海外采购员。但他并没有向老板们提及此事,在五年的期限结束之前,他甚至从未向他们暗示过要终止工作协定,尽管那只是一个口头的约定。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不接受如此优厚的条件,他实在是太愚蠢了。
但是,在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后,他所在的公司给予了他每年一万美元的高薪,后来他还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老板们都很清楚,这五年来他所付出的劳动要比他所领的薪水高出数倍,理所当然,他成为一个获利者。
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过程中,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假如文中这位富翁当时对自己说:“每既然我只领着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那么我何必去考虑五十美元之外的业绩呢!”如果那样,恐怕他也就成不了百万富翁了。
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就有失偏颇,他们一边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公司报以冷嘲热讽,频繁跳槽,蔑视敬业精神,消极懒惰,一边却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因为老板所付不多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与成功绝缘。
钢铁大王查尔斯·施瓦布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很可能既赚不到钱,也找不到人生的乐趣。”薪水仅仅是对个人回报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除了薪水,工作给予的报酬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用金钱表现出来的薪水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一个懂得对工作感恩的人,不仅感谢工作能换来薪水,他们还会感谢在工作中的成长机会。成长比薪水更重要,这一点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这样你会得到更多。如果人们将工作视为积极地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了个人成长的机遇。与其只想着工作可以为你带来多少钱,还不如想着自己的工作多么有成就感。当你在工作时,内心淡化薪水对你的影响,你才更容易取得卓越的成绩。
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
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烦恼,有痛苦,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想躲也躲不过去,你叹息、焦急也好,忧虑、恐惧也好,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那里唉声叹气抱怨工作,莫如拿起心理调节武器,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使情绪由“阴”转“晴”,摆脱烦恼。
我们应该明白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所以,如果你不愿意拿自己的人生开玩笑,就应该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
林建文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机械厂工作,跟他一同分配来的还有四五个大学生。他们几乎都没经过什么技术培训,就被分到各个部门,担任基层管理人员。
由于他们不懂生产,不熟悉工艺流程,所学专业与实际操作又相差太远,在管理上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有些工人也欺他们是外行,工作中总是偷奸耍滑、偷工减料,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头疼。为此,林建文主动向厂长提出申请:下车间当个三班倒的工人。这个消息一传出,全厂哗然,大家都说他是个怪人,连那几个大学生对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林建文对各种议论根本就不加以理会,到了制造车间安安心心做了一名工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努力钻研各项技术,熟悉每个工种。由于他勤学好问,那些生产能手们都爱教他,把自己多年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很快他就全面掌握了生产工艺,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两年后,他升任车间主任。面对成功,他并不骄傲自满,始终严把产品质量关,所以,他所在车间的产品质量一直是最好的。
几年后,工厂经营不太景气,厂里决定试行承包制。林建文承包了一个车间,由于他技术过硬,又勤奋好学,工人们也都乐意跟他干。这时,他又拿出钻研业务的劲头投入到营销中去,成立了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由于产品质量过硬,营销自然得力,很快就打开了市场销路,在全行业中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到了年底,其他车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唯有林建文承包的车间赢得了巨额利润。因此,厂里决定把车间全部都承包给他。在厂部对科室人员进行精简时,当年和他一同进厂的大学生因为技术不过关,有的甚至下岗了。
对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不论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开辟一条找到答案的道路。与积极心态相反的是消极心态。积极心态的人怀有信仰,消极心态的人没有信仰;前者满怀信心,后者缺乏信心;前者直面困难,后者放弃困难。
消极心态的人由于绝望,阻挠创造力的流动;积极心态的人因为信赖自己,开辟出美好的未来。积极的人生总是会有更多的惊喜出现,积极地去工作,你会得到比你想象的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收获。
大卫·戴维斯毕业后在一家印刷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这与他当初的理想与目标相距甚远。但他没有消极丧气,他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现实处境,便满怀热情并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把热情与活力带到了公司,传递给客户,使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都能感受他的活力。正因为如此,尽管他才工作了一年,就被破格提升为销售部领导。
而同样很年轻的约翰·布朗,也在短期内被提升到公司的管理层工作。有人问到他成功的诀窍时,他答道:“在试用期内,我发现每天下班后其他人都回家了,而老板却常常工作到深夜。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一些业务上的东西,就留在办公室里,同时给老板提供一些帮助,尽管没人这么要求我,而且我的行为还受到一些同事的议论,但我相信我是对的,并坚持下来,长时间下来,我和老板配合得很好,他也渐渐习惯要我负责一些事……”
在很长一段时间,布朗并未因积极主动的工作而获取任何酬劳,可他学到了很多技术并获得了老板的赏识与信任,赢得了升职的机会。
要使消极的人积极起来,首先必须从积极的方向思考任何小事情。要以“我能做到”、“一定做到”、“面向好的方向走”等肯定语言强力冲击长期养成的消极心态。
只要在心里存着这种积极的思想,必能在内心强行开拓出一条道路,每天坚持不懈,采取更强烈的思考法则,心里的道路终会越来越宽,最终冲破消极思维的藩篱。于是在你的心里,积极思维便占据了优势地位。积极挑战自己,寻找工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