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展开决战。项羽率领几十万大军不断攻击荥阳,令汉军在战场上陷入困境。这时,陈平便向刘邦献计说,可以利用项羽“意忌信谗”的弱点,施行离间计。刘邦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就拨给陈平铜钱四万斤,让他去收买楚军的将领,离间项羽与诸将之间的关系。
于是,陈平便通过贿赂楚将和散布谣言,说楚国的钟离昧等大将由于屡建大功而不能封王,准备联合汉王刘邦歼灭项羽。
项羽听到这些传言后,果然起了疑心,派使者到汉营来探听虚实。而这时刘邦早已设下圈套,让人先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当楚使来到后,陈平便故作惊诧地说:“我以为是亚父范曾的使者呢,原来你是项王的使者呀!”说完,他急忙命人撤了宴席,换上了一桌很差的饭菜。
楚使回去向项羽汇报,项羽果然怀疑范曾暗地私通刘邦。这时范曾建议项羽应该速攻荥阳,而项羽却拒不采纳。范曾也看出项羽开始怀疑自己了,对项羽说:“天下大局已定,您自己好自为之吧,还是让我留着这把老骨头回老家去吧!”项羽也没有挽留,范曾拂袖而去。
这样,项羽便失去了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的重要谋士。
公元前209年,刘邦进军高阳(今河南杞县西)期间,儒生郦食其找到了刘邦身边的一名骑兵,对他说:“我听说沛公为人傲慢,但很有韬略,正是我很敬慕的人物。我很想跟随他,请您先给我介绍一下。”
骑兵说:“沛公十分讨厌儒生,见面时,你千万不要说自己是儒生。”
第二天,郦食其便拜见刘邦,这时刘邦正让两个侍女洗脚,其实是对郦食其表示轻蔑之意。郦食其见状,便故意慢腾腾地走到刘邦面前,不行大礼,只是长揖不拜,大声问道:“您带兵来到这里,不知道是帮助暴秦攻打起义的诸侯,还是帮助起义的诸侯讨伐暴秦呢?”
刘邦一听郦食其这样说,大怒,大声地骂道:“你这个可恶的儒生,暴秦无道,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攻打它,为什么还要说我助秦的话呢?”
郦食其却并不害怕,而是沉着从容地说:“如果您真的想推翻暴秦,为什么对长者这样无礼?您应该好好想想,行军打仗是要有良谋的。如果您对贤人智士都这样傲慢,谁还会愿意为您献计献策呢?”
刘邦一听,马上起身行礼,恭恭敬敬地向郦食其道歉,并请教治国的方策。
郦食其说:“您的兵马不到万人,又缺乏训练,要去攻打关中就像虎口探险一样,不如先去攻取陈留。陈留是天下的要道,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而且城中粮食充足。如果能占据陈留,再招兵买马扩充军队,等到兵强马壮时就能够横扫天下了。”
刘邦此时正在为军粮不足而发愁呢,听了郦食其,急忙问道:“如果攻取陈留,先生有什么妙计吗?”
郦食其说:“我与陈留的县令是旧识,可以劝他投降献城。如果他不投降,您就率师攻城。”刘邦听后,十分高兴。
于是,郦食其连夜赶到陈留城,劝说陈留县令降刘反秦。但是县令不愿起义,还挽留郦食其住了下来。夜半时分,郦食其出其不意地杀掉了县令,回到了刘邦大营。
第二天,刘邦便带兵攻打陈留,并将县令的脑袋高高地悬在竹竿上示众。陈留城里的守军一见,立即打开城门投降了。就这样,刘邦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在陈留城获得了大量的粮草、兵器,为西进关中奠定了基础。
刘邦对萧何一直很器重,因为萧何具有杰出的政治和理财才能。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在前线指挥作战,萧何在关中独当一面,主持后方的治理工作。
萧何主管法令、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和一切大小杂务,权力很大。但是,刘邦对他一直都深信不疑,凡是萧何送来的报告,他也都一一批准实行;一时来不及上报的,他也允许萧何“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使萧何可以放手大胆地办事,在关中安抚百姓,颁布法令,保证兵源,供给军粮。
楚汉战争初期,形势对刘邦很不利。但由于萧何不断为汉军提供兵力、物力的支持,最终刘邦才得以重振军威,打败项羽,统一天下。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论功行赏时,将萧何的功劳排在第一位。
韩信是一位具有杰出军事指挥才能的大将,但他有时会不顾大局,太看重个人的权位。刘邦针对韩信的这些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韩信早年曾参加项梁的起义军,却一直未得到重用,于是又投奔汉军。但是,初期刘邦也没有重用他,韩信便准备从汉营逃亡。萧何知道后,来不及同刘邦商量,就披星戴月地追回韩信,并建议刘邦封韩信为大将。
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设置将坛,为韩信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任命韩信为三军将领。
在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问韩信:“丞相极力推荐你,那么你将给我提供什么作战良策呢?”
韩信清晰精辟地分析了项羽虽强亦弱、刘邦虽弱亦强的原因,提出了“定三秦、灭项羽”的战略部署,让刘邦心服口服,只恨自己太晚重用韩信了。
韩信拜将后,便屡建奇功,但也滋长了骄傲的情绪。在灭掉齐国后,韩信就想自立为齐王,派人向刘邦求封。
刘邦此时正与项羽激战,日夜盼望着韩信的救兵前来支援,没想到传来的却是韩信要求封王的消息,不禁怒火中烧,破口大骂。后来经过张良和陈平的提醒,他才恍然大悟,立即慨然允诺了韩信的请求,让韩信反叛刘邦的计划破产,从而赢得了楚汉战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在楚汉战争当中,才能平平的刘邦之所以能够从弱变强,最终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知人善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刘邦的基本用人政策是:凡是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出力献策的,不管其出身经历如何,都要量才录用,并按功劳大小封爵授官。
比如,彭越出身渔民,以后又曾为“盗”;英布因犯秦法,被处以面上刺字的黥刑。两个人都因战功卓著而被刘邦封王。
此外,以屠狗为业的樊哙封舞阳侯;马车夫夏侯婴官至太仆;曾以编织谋生的周勃,后来担任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布贩子出身的灌婴做了御史大夫;农民起义领袖郦商封曲周侯;等等。这些都足以表明刘邦的知人善任。
刘邦在称帝后不久,便在洛阳南宫的一次宴会上问群臣:“我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而项羽为什么失去天下呢?”
文臣武将都纷纷发言,各抒己见,但刘邦认为大家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稳定后方,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供给军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今豪杰,天下奇才,我能重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得到天下的缘故。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且不能重用,这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大家听了刘邦的分析,都心悦诚服。
◎故事感悟
刘邦知人善任,最终走向成功。中国人历来提倡这种情操,认为这是前进的动力和阶梯。人要有自知之明,承认别人的才能,不嫉贤妒能,并善于利用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才能走向成功。
◎史海撷英
陈平盗嫂受金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记载,有人指陈平早年曾与自己的嫂子通奸,被流放。
通奸一事出自于《史记·陈丞相列传》,原文为: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复乱臣也,愿王察之。”
据史书上记载,周勃、灌婴二人与陈平早年并不相识,而通奸一事也只是“臣闻”,所以后来司马迁用了“谗”字来将这个传闻载入了《史记》。
◎文苑拾萃
鸿鹄歌
(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星有缯缴,将安所施!
萧何慧眼识韩信
◎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刘向
萧何(前257—前193),秦朝沛县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汉朝初年的丞相,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曾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高祖死后,他又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卒,谥号“文终侯”。
韩信本来是项羽的部下,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家。然而在项羽那里,韩信一直得不到重用,于是便投靠了刘邦。
开始时,刘邦只让韩信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很失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认识了韩信,发现韩信很有将才,便多次向刘邦推荐,可是刘邦并没有因此而重用韩信。
韩信见自己这么长时间在汉营中仍然得不到重用,就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
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未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也没来得及向刘邦打招呼,便亲自策马去追赶韩信。
追赶了好久,萧何才看到韩信的影子,于是更加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
他策马赶到韩信身边,气喘吁吁地问韩信说:“韩将军,我们总算一见如故,算得上是朋友。而现在你怎么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这么走了呢?”
韩信一声不吭。萧何拉住韩信,让他跟自己回去。韩信不肯,萧何便极力劝说,并说因自己尚未向汉王保荐,才致使都尉受委屈。
韩信见萧何言辞恳切,才与他一起回到了南郑。
第二天,萧何就去见刘邦,再一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很不以为然地说:“一个韩信值得你这么极力推荐吗?还亲自跑去追他回来!”
萧何说:“韩信是当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做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就算了;但如果大王要夺取天下,那就必须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
刘邦说:“我当然是想打出去了!”
萧何说:“既然大王决定出汉中,就应该重用韩信,这样他自然也会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终究会离开的。”
“那么,”刘邦下决心说,“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
“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
萧何说:“很好。”
刘邦随即便让萧何去召开韩信,马上拜他为大将军。
萧何直率地说:“大王平时太不注重礼仪了。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似的叫他来就来。大王真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坛,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才能让全体将士都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
刘邦说:“好吧,我都听你的,请你去办吧。”
几天以后,萧何命人筑好了拜将坛。汉王刘邦择了吉日,带领文武百官来至坛前,亲自当着众将领和士兵的面,拜韩信为大将军。
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也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暗度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感悟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运用,帮助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分不开的。
◎史海撷英
萧何得点拨获恩宠
萧何在用计策帮助刘邦除掉韩信后,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除了加封萧何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领500名兵士作为相国的护卫。众宾客见状,都纷纷向萧何道贺。萧何自己也十分得意。
这一天,萧何的府上又在摆酒席庆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突然,有一位名叫召平的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来到萧何的府上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难道是喝醉了吗?”
召平本来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就隐居在城外的家中种瓜。由于他种的瓜味道甘美,人们都称他为东陵瓜。
萧何入关后,也听说过他的贤名,将其招至幕下。每有行事,都会找他商量,获益匪浅。今天,召平见萧何仍然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就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
萧何不解,忙问道:“我现在进位丞相,宠眷逾分,况且我行事一向小心谨慎,不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
召平说:“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怕是在怀疑您呀。您难道没看到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
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一早,萧何便匆匆入朝面见刘邦,力辞封邑,并拿出自己的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刘邦果然十分高兴,对萧何更是奖励有加。
◎文苑拾萃
咏史上·萧何
(宋)陈普
三人断尽楚关梁,一诎雄吞十七王。
高帝功臣总功狗,汉家无爵赏萧张。
萧何临死荐曹参
◎非真无人也,但求之不勤不至耳。——欧阳修
萧何在西汉刘邦统治时期任丞相,刘邦死后,他又事奉惠帝。
萧何生病时,惠帝曾亲自前往探视,表示慰问,并借机向萧何询问:“您百年后,有谁可以替代您呢?”
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只有君王。”
惠帝接着问:“曹参怎么样?”
萧何急忙叩头,高兴地回答说:“君王您说对了,您已经选到最合适的人了。我萧何死后,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曹参在地位微贱的时候曾经和萧何交好,但后来萧何升任宰相后,两人的关系就有了隔阂。
曹参战功卓绝,而封赏却在萧何后,所以对萧何有怨气。但到萧何临死的时候,他所举荐的贤才,只有曹参一人。
◎故事感悟
萧何慧眼识人!后来曹参的功绩也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识人不能只看表面的现象,而要看对方是否真有才能,是否能够胜任其担当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