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也许并不奇怪。一个人要爱上另一个城市就不那么简单了。
广东省中山市能让许多去过的人都爱上她,足以说明这个城市的魅力。
我来自北京,从小在江南的苏州长大,似乎让我再去钟情哪个城市并不容易,但我竟然也爱上了中山!这说明了什么?我自己都有些诧异。然而,中山确实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她。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去了四五次,这或许是一种说明。到中山,并非休闲,虽肩负紧张的采访但仍感惬意。
这个小城,很美。7月,太阳向地球狂热地表达着她的激情!在中山小城随处可闻的花木香气和满眼的翠绿,似乎让你忘记了这是炎热的夏季,空气中总掺杂着海滨城市独有的湿湿淡淡,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张开灵感的翅膀,欲吟欲诗……漫步于静穆的夏夜,温情的晚风轻拂着一张张友善的面庞,好客勤劳的小城人此刻也放下了紧张的工作,或散步或随着音乐在灯光如幻的公园广场上翩翩起舞……怎能不爱小城?!
一位年轻人和我攀谈起来。一问,他说他是刚来中山的,并且意外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太可能的事。单位的主管告诉我:只要我定下到这儿落户,就会得到市政府、镇政府和所在单位的几十万元的各种补贴,还可以每年有10万至20多万元的创业基金和每月1500元的生活津贴,另外还能有一套房子……这样的好事哪儿去找?”一位年轻的博士说。他不慷慨激昂才怪呢!
另一位满口广东话的小伙子抿抿嘴,笑着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甚至连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不给:“对不起,我今天要赶去巴黎的航班,那儿的一个国际博览会需要我去签约……”他来自号称“中国灯都”的古镇。中山古镇的灯饰市场名扬全球,每年有200多亿产品销售海内外。
感受一个城市的优雅与美,用不着别人指点和介绍,只要你去体味便是。
在当今中国,尤其是被称之为“世界工厂”的珠江三角洲,你想感受哪一个城市还具有优雅和美,怕不容易。或许中山不是唯一的,但极少有谁可与中山相比!
在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今天,我们往往在看待和衡量一个城市与地区时,总会首先询问一下它的经济发展指标。毫无疑问这并没有多少错。但询问之后人们再去感受一下当地的社会形态时,就会有另一种并不舒服的感受,常常是GDP很高了,城市和环境却无法叫人忍受……然而中山不是。中山的GDP同样高速增长,2005年达到880.20亿元,人均为36207元。一个人口不到140万人的微型地级市,每年创下的财政和国民生产总值却超过中西部地区不少省区的水平!关键是,百姓口袋里的钱更多,生活的质量更是滋润无比……
城市的优雅与美,是可以转化为产生一种令人舒服的心境。而中山的优雅与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建筑物与生态环境,更是这儿的政通人和与人们的精神世界。
那是一个公休的假日。由市民成为“嘉宾”的“城市论坛”上,一位小学生在看到众多大人们的一个个建言献策,被市领导们接纳后,忍不住也将自己的小手高高举起:叔叔阿姨,我可以提个意见吗?当然可以!论坛主持人笑着回答:你也是我们中山市的小公民,有什么好建议、好意见,尽管说来听听。受到鼓励的小朋友说:“以后建新公园,能不能也考虑一下我们小朋友,给我们建一些又好玩、又刺激的体育、游泳设施!”“好嘛,这意见好!”事后,决策者欣然接纳了这位小朋友的建言。
这是中山“政通人和”的小小一隅。
每年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元宵节。这一天,中山有个与众不同的传统:全市人民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会自觉地加入一个特别的盛会,那便是他们持续了20年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富而向善,富而行善。”4个多亿由百姓自愿募捐的钱,表达了富裕起来的中山和那些在中山创业与打工的“新中山人”,一次次重新演绎着先哲孙中山先生的“博爱”精神的深刻与伟大。
文脉殷殷,城郭彰显。
今天的中山人精神除了“博爱”两字,还有“创新”、“包容”与“和谐”六字。毫无疑问,“博爱”是中山精神的魂与核,有了它,“创新”、“包容”与“和谐”将是自然和必然的。博爱,会使创新更具明确的价值取向;博爱,使包容变得更加温馨与细腻;博爱,产生人性与和谐。
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我想人类进入21世纪了,在这话后面应加上一句:“今有中山”。中山之美,当与苏杭相比,更胜人间天堂。
但中山人并不满足。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山人……
中山不是她的原名。中山原名香山。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时,辖现今的中山、珠海和澳门等的区域叫香山县。香山建县850余年,历史变迁几度,现今的中山市则是香山的根基。
香山更名为中山,是因为20世纪的香山大地上出了个伟人--孙中山。1925年,在香山的另一位名士唐绍仪先生的提议下,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将香山更名为中山,以志对已故中山先生之永久纪念。中山,因此成为全中国唯一以伟人的名字命名的地级市。
孙文何以起名中山,是件非常偶然的事:1897年,在日本流亡的孙文先生因投宿一家旅馆,取名为中山樵。后革命党人便称他为中山先生。“中山”二字,冠于一个伟大人物的身上,从此变得不凡。
中山先生生前并没有对自己名字作过任何解释。但从字义而解,可谓“中国之山”,这也许是笔者的浅见。然而中山确实显示的是一种力量,一种端庄的力量,一种充满正气感的端庄之美与力感。
难道不是吗?中山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的革命先行者,他的全部伟大功绩,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他关闭了几千年的封建之门,他开启了“四万万人”的新纪元。
他一生奉行的“天下为公”的博爱理念,正是中山精神的端庄之美的最高境界。
他矢志坚守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正是他从博爱理念,延伸至自由与平等,使人类的端庄之美向崇高之美升华的一种永恒的追求。
他自行设计的“中山服”,也已成为人类服饰中最为经典的百年时尚。
中山先生留给中国和人类的遗产本身就如同中国的山一样巍峨、浩荡。同样,中山先生留给故乡人民的则更无法形容。中山的每寸土地,荡漾和滋润着这位先哲的浩浩恩泽……但在中山大地上,孙中山先生的伟人之气还不是唯一和绝后的。
在现今的中山市孙文西路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份毛泽东所写的借书条:“泳昌先生:书十一本,内《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丛报》损去首页。抱歉之至,尚希原谅,泽东敬白,正月十一日。”有史记载,毛泽东父亲在一场诉讼中,由于对手在法庭上巧妙地引用了一句经书语而败诉,由此深刻教训,少年毛泽东要苦读经书。一日,毛泽东从表兄处借得《盛世危言》一书,从此爱不释手,并成为终身挚爱。《盛世危言》作者正是中山人士,名曰:郑观应。此人比孙中山先生年长24岁,他的这部《盛世危言》竟然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两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
在喊出“盛世危言”和“振兴中华”的郑观应与孙中山之前,香山还出过另一位高扬“西风东渐”的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这位1854年就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文学学士的香山人,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才使中国在19世纪就有了四批幼童出洋留学的历史,也才有了后来的詹天佑、唐绍仪、蔡廷干、唐国安等民族英雄和民主先驱……
中山因革命先驱中山先生而得名。但中山绝非因一代伟人而失淹自己特有的本色。
站在珠江之口,遥望苍茫海域,再回首中山这片临洋之地,你会有种全新的感受,这感受源于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作为著名的中国门户之一,中山从16世纪中叶开始,就成为华夏儿女了解世界和向外开拓的一个桥头堡。而身处这个桥头堡的中山人,怀着“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带着冒险的冲动和致富的梦想,远涉重洋,将东方的文化与陶瓷带到异国他乡,同时又将西方的文化与洋货带回香山。无论是“叶落归根”,还是“落地生根”,中山人勤俭淳厚、敢为人先的印记,永远地铭刻在历史的传承之中。
侨乡的中山,交融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买办与买办阶级的产生,平衡着两个不同世界里的物质和科技的进步与落后。从上世纪初始,中山人就已经习惯了那些拖着长辫、说着洋文的“老乡”串巷走户。在翠亨村,我们能看到孙中山自己设计的那幢欧式洋楼,与周边充满岭南风情的民居如此和谐地牵手,便是中山侨乡文化最典型的例证。
今日之中国,我们言必市场经济,其实说的就是商道。而中国的近代,最重商贸之道、最精于商贸之术的即是中山人士。且不说像郑观应和孙中山这样的名士所倡导的“商战”、“商务”之道,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单说当年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四大百货公司的开办者竟皆为中山人。他们是:先施公司的马应彪,永安公司的郭泉、郭乐兄弟,新新公司的刘锡基、李敏周和大新公司的蔡兴与蔡昌。现今街头我们仍能经常听到的什么“明码标价”、“顾客永远是对的”、“有奖销售”等等,都是中山商人在百年前就发明了的东西。
开放务实,中西融会,与时俱进,中山人就是靠这样的精气神,凝炼出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气质,并最终将“中山”两字陶冶得金光灿烂。
中山的人文历史充满着无限魅力,她让旁人无法比拟。但这不是中山的根本。中山的真正魅力,只有在你一步步深入了解她的时候,才更有味道,更知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