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5日,小榄镇委书记黄标泉同志在小榄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2006年的工作任务,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就是人均生产总值净增1万元,税收达到20亿元,做好三件工作。三件工作,就是推进全面基础素质教育;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科技创新,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扶持一般收入家庭加快发展致富。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
两个“一号”文件。
改革开放以来,小榄镇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抓新城区建设,抓旧城区改造,抓工业区开发,并且在近几年又进行了村一级核算和村改居工作,推进了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小榄镇的经济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小榄人的日子过得宽裕了,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有句话说得好:“富裕不一定和谐。”很显然,小榄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在全镇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民基础素质教育,把对公民基础素质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2006年新春伊始,小榄镇党委、政府下发“榄委〔2006〕1号”文件,作出关于《推进全民基础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小榄镇党委、政府为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小榄的一项重大举措。
小榄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小榄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据调查,小榄镇17岁至40岁的户籍居民当中(不含在校学生),尚未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占有相当大比例,与小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小榄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推进全民基础素质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要求。通过党委组织,社区发动,部门配合,学校负责,全民参与,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效益社会建设,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其目标任务是:力争在几年内,让全镇17岁至40岁尚未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户籍居民,通过参加成人高中或成人中专的培训,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成人高中或成人中专文化程度。同时,鼓励40岁以上的同类人员积极参加培训,争取达到相应的文化程度。
让没有达到高中文化的居民参加培训班,进行培训补课,这在有些地方简直是“天方夜谭”。别说没有开展这种活动,就是开展,也不见得会有人响应、参加。而在小榄,我们看到的,则是十分火爆的场面。全镇现正参加培训人员已达4130人,分布于全镇的6所中学里,到课率达93.6%。每天晚上两节课程,每节课时为45分钟,并且个人要交学杂费,每学期380元。
小榄是个富裕镇,每年政府为社会公共事业投下的钱不是小数。可对百姓进行文化教育培训竟然还要个人交钱?镇领导对我们的疑惑不由得笑了。后来还是镇社区文化教育办公室主任辛群英给揭开了这个谜--在培训没开始前,有关人员曾作过一次问卷调查,征求群众的意见,其中有一条问到参加培训人员的学杂费是个人交好还是由政府出钱为好。问卷的结果,大出所料:多数人说应该由个人交。再往深里问:为什么?群众答:不是自己交钱,学文化的自觉性就不会强!听听,这就是小榄人的素质!镇党委、镇政府就顺水推舟采纳了群众意见。为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他们最后制定了一个奖励办法,即凡到课率在80%以上者,期终再把个人交的学杂费以奖励的方式返还给个人。
辛群英主任告诉我们,仅成人高中(中专)文化补习培训这一项活动,镇里每年将拿出100万元,作为培训经费。
辛群英主任说,目前参加培训的4130名同志,90%的人都是有工作岗位的。群众积极参加培训,与他们“切合实际”的课程设置,也是不无关系的。他们是本着“重基础,求实效”的指导思想来开展成人教育的。根据学习对象范围广、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和成年人的特点,注重“群众性,知识性,实用性”,分成人高中和成人中专两种,开设相关课程。比如成人高中,他们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同时适当地开设实用专业技术选修课程。文化基础课程有应用语文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应用电脑知识、综合课(时事、政治、公民道德、家庭教育等)。成人中专则以专业课为主,同时开设部分文化基础课程。比如专业设置有电工、数控机械加工、印刷、家电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美容美发、农业种养、农业园艺设计、会计、商贸英语、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文秘)等。学制为两年。全部科目考试合格者,成人高中由镇成人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及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成人中专由中山市财贸中专颁发毕业证书及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那天在小榄镇文化教育办公室采访,辛群英主任和文化教育办公室的几位同志争先恐后地向我们介绍文化班的“趣事”:开展成人教育培训班以来,有夫妻双双报名的,有父子同班同桌学习的,有一家几口人到课堂的。永宁社区有一个5口之家,60多岁的老人家带着他20多岁的小女儿,同进课堂学习的还有他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妇。
有位妇女,参加培训学习十分积极,每天晚上不到点就来了,并且从不请假,也没迟到或早退过。文化教育办公室的同志就问她为什么坚持得那么好?那位妇女说,由于她不会说普通话,学校开家长会,她的儿子都不让她去。她说连儿子都歧视她,她再不学习学习,还不早早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还有一位学生家长,他说他来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孩子。他不会电脑,儿子在那儿鼓捣电脑,儿子到底是在学习还是在打游戏或上网聊天,他看不懂,怎么监管儿子?
这只是其中几个有点儿“特别”的例子。更多走进文化补习班的人是为了学知识、学技术,提高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小榄镇党委、政府,一边在全镇推进公民基础素质教育,把小榄镇打造成学习型社会,使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一边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等。与《关于推进全民基础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样,2006年新春伊始,同样下发了一个“1号”文件。不过,这个“1号”文件是以小榄镇人民政府的文件下发的,叫“榄府〔2006〕1号”,主题为《小榄镇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环境的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对在小榄镇这片土地上,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各种突出贡献的人员,如何进行奖励和重奖,作出具体规定。
在2006年新春伊始,小榄镇党委、政府,分别出台了两个“1号”文件,一个号召学习,一个重奖突出贡献者,并已开始进行卓有成效的实施,在社会上树立起一种“比学习,比进步,比文明,比贡献”的良好风尚,这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一种唱响“文明、进步”主旋律的大和谐!
政府作担保--在小榄镇采访,我们听说了一件新鲜事--小榄镇有一个“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专司为企业和一般收入家庭担保贷款和创业贷款服务的机构,如今已扩展到帮助困难学生担保助学贷款等业务。
政府设置一个机构,为企业和困难群众担保贷款,我们不知其他地方有无这种事,起码稀罕。据小榄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经理李家浩说,像小榄镇这种以政府的名义专门设置一个担保公司,为企业和困难群众开展贷款和创业贷款担保业务的,在全国其他地方有没有我不敢说,但在广东省确是绝无仅有的独一家。
小榄镇政府的这家信用担保公司,建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把这笔钱存放在银行里,以此作为担保基金。截至2006年3月底,已累计为企业和创业群众以及困难学生担保资金11.14亿元,担保金额为3.13亿元。一批原本没有资金,又想干番事业的创业者,是这一担保基金的最大受益者。
小榄镇生产的“榄菊”蚊香,是广东省的名牌商标,同类产品在全国占有量为“老大”。但“榄菊”也曾发生过困境,一度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正在“榄菊”走投无路时,信用担保公司及时为他们担保了贷款,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像榄菊蚊香那么大的企业,为什么还要找镇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呢?我们不免产生疑问。
李家浩经理接过话茬说,因为在银行贷款,抵押要求多,办起手续来十分繁琐。像“榄菊”蚊香那样有实力的企业还算好些,费点事不通过担保公司,也许能办成。可银行贷款有时单靠企业运作时间也拖不起。而对于一些刚刚创业、起步的私营者来说,想完成一宗银行贷款几乎是“上天无路”。他们找到担保公司当然就方便多了。由公司来担保为他们贷款,就等于担保公司成了他们贷款的“抵押”。
原来如此!
当然,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企业担保贷款,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对什么企业都可以担保的。担保公司要视其情况“具体对待”的。比如,在采访中,李家浩经理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家五金企业的老板是小榄人。由于种种原因,前些年他到外地去发展了。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他的企业也没有发展很大。小榄工业区开发得火爆,于是他就一心想回家乡来发展。可他缺少发展资金,就找到镇政府担保公司,请求让担保公司为他担保贷款。像这种情况,担保公司采取一种“反向”的方式为他担保贷款,即:担保公司协助他在工业区置地办厂,以此作为抵押,担保公司先为他担保贷款,待他取得各种手续后,再返还担保公司。目前这家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中型企业。
据李家浩经理介绍,在小榄镇工业区落户的很多项目,都是采取上述“反向”方式,让企业获得贷款发展起来的。
小榄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常年为企业担保贷款,确保了企业的顺利、健康发展,让那些想致富又没有资金实力支持的中小企业有了致富的“梯子”,这自然是一种落在实处的“和谐”动力与机制。据介绍,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贷款最大的一笔高达千万元,一般是做500万元以下的担保,以50万至100万之间者居多。
近几年来,担保公司担保最多的,是对那些困难群众的“创业贷款”担保。
小榄镇政府副镇长董祖文、镇党委宣传办公室主任梁满坤,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近年来,小榄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困难,走出困境逐步致富,均收到显著效果。以此来推动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小榄。
镇领导介绍,在小榄,所谓一般收入家庭,是指本镇户籍人口中人均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家庭。镇党委、镇政府为鼓励一般收入家庭成员自立自强,勤奋努力,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对他们在创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其中有一项,就是政府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他们提供创业贷款担保。
为创业贷款担保,这句话的本身,就充满了对弱势群体、对一般收入家庭、对不安于“小富即安”而立志创业者、对立志于创业而又手头拮据者的一种关爱,一种支持,一种鼓励和鞭策。政府操心让群众致富,群众致富缺乏“启动”资金,政府担保为群众贷款--小榄镇政府的这一善举,实在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李家浩经理告诉我们,仅2005年一年,他们公司就为49名群众成功申请了创业贷款,总发放金额为210.5万元,同比办理人数增加33人,发放金额增加153.5万元。2005年,他们还为184人担保了助学贷款,总发放金额190.78万元。进入2006年,第一季度就发放创业贷款57人,发放金额245.5万元,为186人担保了助学贷款,发放金额200.8万元。
这何止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担保!它是一种阳光,一种温暖,一种社会的热心援助和党的温暖关怀。
我们不难想见,在那为创业群众担保的众多创业贷款户中,会有经营不错者,会有经营一般者,也肯定会有经营不善者,最后弄得血本无归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在谈到这一点时,小榄镇党委书记黄标泉同志坦然一笑说:“是的,真正出问题的很可能是在创业贷款上。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又无创办企业的经验。因此,我们还搞了一个帮贷后的跟踪服务,力争所有创业贷款户都能如政府所愿,如他们自己所愿,尽快发起来富起来。我们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起到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末后,黄标泉书记说:“为让更多的小榄镇人富裕起来,让社会真正和谐起来,我们赔点小本也值得!”
“三个一”民生工程--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小榄镇实行了三大改革。一是推进农村的股份合作制,即把原来的集体经济“固化”给每一位村民,使村民成为了股民,每年按股分红。二是实行村一级经济核算,有效减少了基层管理成本,提高了资源效益,同时也解决了村民小组之间发展不平衡及股民分红差异大等问题。三是村委会改制为社区居委会,促进了全镇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变,促使全镇农民从“洗脚上田”上升到“洗脑进城”,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20多年来,小榄镇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前进。
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小榄镇,并非没有贫富差异。虽然大多数家庭都过上了好日子,却难免有一部分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日子过得仍很紧巴。据2003年、2004年对全镇就业情况的调查,“零就业家庭”就有44户。有病医不起的现象也有。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为了减少或消除这样的不和谐之音。为此,镇党委、镇政府果断作出决定,在全镇实施“三个一”民生工程
“三个一”,即:让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小榄人(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让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让每一个适龄的小榄人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
民生工程之一:就业。
为让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小榄人都拥有一份工作,镇党委、镇政府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帮助本地群众就业办公室”。次年,镇党委又专门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组,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一名副镇长和一名党委委员具体负责。领导组下设办公室,配有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各社区也相继成立了就业办公室。全镇共有专职人员50多人。镇党委并且把就业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岗位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