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
一、管理情绪的必要性
很多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持续十年的特洛伊战争、美国明尼苏达州校园枪击案、中国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等,无不是决策者不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某种特殊情绪状态下作出的疯狂决策。而很多人在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时,也常常不能正确面对,不能及时调整、管理自身的情绪,或者颓废绝望一蹶不振,或者一时气愤作出令自己终生后悔的事情。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都需要妥善地管理、疏解自己的情绪。
希腊有一个寓言叫做"仇恨袋":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叫海格力斯的大英雄。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旅途中,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请在愤怒的情绪来临的时候,正确地对待,妥善地处理并及时地解决。这样我们才会在前进的路上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的机遇。
这则寓言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愤怒情绪的合理方式。其实不仅仅是愤怒的情绪,我们所有的情绪,都需要被合理地表达和控制。否则这种愤怒的情绪会对个人健康不利,甚至产生重大威胁。
在前文我们也已经论述了情绪与健康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使人长寿并且增强身体抵抗力,相反,消极的不良情绪状态,如恐怖、焦虑、愤怒等会使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内分泌激素增加,因而造成人的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深、胃肠蠕动减慢等,对于身体健康非常有害。《说岳》中最精彩的"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的故事便是很好的反例。南宋抗金将领牛皋是位性格豪爽的名将,在岳飞被害后,他成了第二代岳家军的长辈。他在率军打败了金兵,直捣黄龙府,完成了岳武穆的遗愿后,高兴之情无以言表。而且更让自己得意的是能活捉金兀术,骑在自己的终身之敌的身上,其情其景可以想象,所以仰天哈哈大笑,一口气接不上,歪头而亡。而被他骑压的金兀术则气得吐血而死。这便是不能妥善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悲剧的极端的例子。由此看来,个人学习如何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因此,当我们的情绪产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认清情绪的源头,才谈得上管理情绪。
二、认清情绪的源头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评价以及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四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是信念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情绪走向!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结论: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案例分析:
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
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
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
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专家,我帮你治治吧。"
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
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过来,然后我就告诉你。"
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
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过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
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
三、处理负面情绪的三种传统途径及其误区
传统上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三种途径:①忍藏在心里;②发泄出来;③使自己忙碌不去想有关的事情。但是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如果处理不当,这三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身体里面仿佛都有一座情绪水库,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就会存放在情绪水库之中,如果情绪水位累积到所谓的警戒线,个体就会开始出现脾气暴躁,无法适当控制情绪的情形,而导致容易发脾气。如果再一直恶化下去,情绪水库崩溃的结果就是出现心理方面的毛病。
不恰当的发泄方式(如乱发脾气、暴饮暴食、滥用酒精或疯狂购物等行为)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而且会损害自己的健康。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逃避压力而采取的某些不恰当发泄方式,如滥用酒精或毒品,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经常需要重复发泄,因此产生酒瘾或毒瘾,造成很大的恶果。
使自己忙碌不去想起有关的事情,可能当时有点效果,但这其实和忍藏在心里没有多大区别,每当夜阑人静,独自一人,或者睡前的一刻,事情和情绪便又再涌出来,这往往又形成失眠的问题。
为什么这些传统处理情绪的途径是误区呢?其原因就是处理的方法是把诱发事件本身(A),当作情绪和结果(C)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A)直接作用于(C)。当事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思维、信念(B)的存在和重要性,因此选择了忍耐、隐藏、发泄、忽略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方式。
既然这三种传统的处理负面情绪的途径都是治标不治本,并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那么什么才是解决情绪的根本途径呢?
四、疏解情绪的内在因素--解决情绪的途径与根本方法
从艾利斯情绪ABC理论,我们知道导致情绪结果(C)决定性的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我们的信念、思维模式(B)。站在哲学思维方法立场看待ABC理论,外因只是通过内因起作用,(A)作为外因只是一个诱发因素,对结果(C)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因素(B),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出,解决情绪途径的根本是解决我们的信念和思维模式的问题。也就是说聚焦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是自己要为情绪负责,而不是让别人负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模式,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负面情绪的发生呢?以下是笔者认可的观点:
(一)做情绪的观察者
所有的坏情绪和好情绪一样,会来也就会离开,它是伴随着我们生命流动的波浪曲线。我们之所以会因为某些事情产生好的情绪,是因为我们认定这个事实并接纳它了;反之,我们的坏情绪,是因为我们抗拒这个事实。
我们很多人有过堵车的经历,看着长长的蜗牛一样移动的车流,我们的无名火莫名其妙就上来了。如果,在这时我们尝试着作一个情绪的观察者,会发现这股无名火来源于自己对堵车这个事实的抗拒。
那么,我们继续观察自己的情绪,会发现抗拒并不能改变堵车这个事实,于是,我们可以选择接纳堵车的事实,在自我意识接纳的瞬间,心里的无名火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平静的心情。
(二)审视信念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