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黎华再次醒来时,天已经黑了。
躺在软床上,黎华微微翻个身,刚好看见不远处坐在小凳子上打盹的静澜。或许是累了,她一手撑着脑袋另一只手还拿着布帕。
黎华有些口渴,到又不想大费周折地去叫醒静澜。
轻轻撩开褥子,黎华穿了鞋轻手轻脚走到放水的桌子旁,提起水壶往茶杯里倒水。等喝够了水,黎华又轻手轻脚地上了床。
“姑娘?”静澜醒的倒是快,她睁开眼睛看见黎华醒过来,立即从小板凳上起身,向床边凑去,“姑娘醒了?要不要喝水?还是吃个糕点垫垫肚子?”
“有饭吗?”黎华知道院子里以前负责她饮食的丫鬟婆子已经被扣了起来,但是她现在饿的慌,习惯性的想吃饭。
“这……”静澜一脸为难,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这个位子,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嗯?那你就出去找母亲祖母身边的丫鬟,告诉她们我醒来,饿了想吃饭。”黎华脸色还是有些苍白,说起话来声音有点嘶哑。
“是。奴婢这就去。”有了准话,静澜知道该怎么做了。
门又被人带上,房间里只剩黎华一个人倚坐在床上。
静澜效率很快,没多少时间,热乎乎的饭菜被人端了上来,是几个年岁不大的丫鬟但样貌看着挺讨喜,她们对着黎华福了福身便下去了。这几个丫鬟黎华一个也不认识,不可能是她院子里的人,应该是替换老人的新人……
“姑娘?”静澜看着想事想出神的黎华,轻声道。
“嗯?”黎华缓过神,看着立在桌旁拿着筷子的静澜,摇摇头道,“我不喜别人替我布菜。你还未吃饭吧?快下去吃饭去。”
静澜一愣。
“快下去吧。”黎华再道。
“多谢姑娘。”静澜说完行礼下去了。愣住的那点时间,静澜没注意到黎华不愿意别人替她布菜的前言,只想到了黎华此举有可能是为她着想,她心里有点激动,说话时也掩藏不住激动欣喜。
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这下可不止是一滴水了,可别到时候……黎华想。
“风来将挡,土来水淹,吃饭要紧!”黎华两手合一,撩了被子下了床,悉悉窣窣穿起来放在衣架上的衣服。
黎华刚穿了外衣,坐到桌边的椅子上准备进餐,黎氏带着贴身丫鬟就来了。
“房里怎么没个丫鬟伺候着!”黎氏看着黎华,话却是针对后面跟着的华容。可这种问题让华容怎么回答呢?
“母亲,您来了。”黎华没给华容开口的机会,椅子还没坐热就起身了。凑到黎氏身边,黎华又对后面的华容笑道,“华容姐姐跟在母亲身边整天站着,腿脚定是酸了,快下去歇歇脚了。”
既然主子直接之间有话要说,华容也不逗留福了身就下去了。
“华容又不是多嘴的人。”黎氏看着黎华还是苍白的脸但见她又强笑了起来,像一朵在风雨里绽放的小花,她又想起来了什么心里有些苦涩,可又无话可说。
“女儿想和母亲独处说些贴心话。”黎华这么说,心里却是巴不得黎氏早早离开。
黎氏看着桌子上还未动的饭食,一张年轻的面上皱起了眉头,“怎么厨房只做了这么点饭菜?”
这还少吗?这可是我两天的菜。黎华默默吐槽。
桌子上,摆的菜有五荤三素,两汤一粥。
“女儿只是想吃一点垫垫肚子罢了,哪里需要那么多的饭菜,不用太麻烦。”您老一餐得吃多少啊。
“话是这么说,可也不能这样做。华儿你是相府的嫡小姐,这事传出去被有心人知道了,在背地里我们不知晓的时候怎么说……宅子大,人多嘴杂,哪里都是一张张严实的嘴?”
“那传出去那是夸您女儿,持家有道呢!”您也知道能说不能做,宅子深人多嘴杂?
坐在椅子上,黎氏又扯到了另一件事情。
“今天老夫人让人去大姑娘的外祖家报信,明天大姑娘许是回来了。”
黎华对黎萱的印象就只有见了几面,只知道是个很爱笑的姑娘,多才多艺至今未订亲……“大姐姐怎么早就回来了?”是因为她吗?
黎氏似乎猜到了黎华的想法,但又是另一番说法,“都是及笄的大姑娘哪里能在外面多呆?”
“大姐姐是要订亲了吗?”黎华突然一问。
黎萱不是黎氏亲生的,想回外祖家由于黎氏身份尴尬所以不能陪同。
“哪能说定就定了?”黎氏也不避讳这个话题。
这话什么意思?“母亲?”
“其实是……华儿你也不小了,这件事是这样的。”黎氏想到了什么,眼里飘过一丝焦虑,但她纠结了几秒又道,“五年一次全国选秀,二十五到十五岁的清白未婚女子皆可参加。今年刚刚好。”
“十五岁到二十五岁!”黎华脱口而出。这么一说来黎萱刚刚好踩到录取线咯,黎萱想当妃子可以理解,可是这个年龄段是怎么回事?
“母亲,这个二十五岁是怎么回事?”在这里二十五岁都是老女人,难道皇帝喜欢老女人?
黎氏脸有些红,干咳了一声,却没有正面回答,“大姑娘虽然不是母亲亲生的,可母亲也是从小看着她长大……你姐姐想进宫,做母亲的哪有什么不同意。”
末了,她还道“相府里出了一位娘娘,这可是件好事。”
黎华对进宫当妃子不感冒,送死的机会她可不想要,幸好她还没有达到送死资格。“母亲,女儿院子里的丫鬟。嗯。什么时候可以让她们出来伺候女儿?”
听完黎华的话黎氏心里不愉快了起来,可当着女儿的面也不能把一层薄纸捅破了去,“华儿你就是太善良了。”
“都是伺候女儿不少年的老人了。”黎华这样说自然有她的想法。
“你身子还虚着,院子里的事太繁杂了,这几天母亲就替你打理打理,你在屋里好好养着身子。”黎氏丝毫不提放人,看来是铁了心要收拾那群“老人”,当然这对黎华只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