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绾当初为上皇制置天下,以永王为江南节度,颍王为剑南节度,盛王为淮南节度,太子在朔方,诸王分守重镇。房绾这是让其他皇子得到大的藩镇,而皇储却被派在朔方这样的偏僻地区,这的确是忠于太上皇,但对陛下,恐怕不是忠诚吧。”
光是这些话就把李亨给惊呆了,不过贺兰进明的重头戏还在后面,他又接着说:“房绾这么做,不论哪个皇子最后得到天下,他都不会失去恩宠,而且,他平日结党营私,甚至给刘秩等人授予军权,这哪里是效忠于陛下?为臣正要去御史台弹劾房绾,不敢不先启奏陛下。”
到此为止,贺兰进明的工作算是圆满完成了。他这次回到小朝廷主要就是办两件事。一个是让皇帝把他御史大夫前面的那个“摄”字去了,第二个就是报仇。可以说,贺兰进明这两件事办得都很到位。现在他可以安心回家打仗了,剩下的事就交给李亨去处理吧。
从表面上看,贺兰进明的这几句谗言水平实在不高。首先,当初命大唐的诸位皇子各领藩镇,那是上皇李隆基的算盘;其次,命令房绾的亲信在军队把持大权,也是李亨亲口同意了的。按理说,这些决策都跟房绾没什么关系。但是贺兰进明非要把它们当成扳倒房绾的证据,要是放在以前,李亨可能会判他残害忠良的罪。
房绾从一个心怀天下的宰相,变成了讨好各个皇子、苦心经营个人势力的小人。
这么明显的诬陷,李亨难道听不出来?
李亨听不出来,他只听到贺兰进明最关键的那句话:“房绾忠于的是太上皇而不是陛下。”
李亨冷汗直冒。原以为父亲出于帮忙的心理才让宰相们到灵武,原来只是想在他身边安插自己的心腹。好你个李隆基,好你个房绾!
李亨气得头疼,对房绾的好印象立刻变成负值。事实上,李亨太小看他父亲了,李隆基正在四川检讨自己的用人失误,就算他真要在儿子身边安插人手,又怎么会安插一个冒冒失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房绾?
冷静下来的李亨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了不冤枉父亲和房绾,他决定多多观察一下。刚决心观察,又有人来进言。
这次前来进言的人不像贺兰进明那么语重心长,御史大夫颜真卿大义凛然、怒气冲冲。他弹劾的对象不是房绾,而是一个叫李何忌的官员。因为什么弹劾?
不孝。
李亨哭笑不得,这个时候弹劾“不孝”,颜真卿管的事也真多。幸好李亨不是个多心的人,不然还以为颜真卿在借机讽刺灵武自立是“不孝”呢。很快,李何忌被处罚。
李亨以为这件事会到此为止,没想到这个李何忌是房绾的好友,房绾亲自来到李亨面前求情。
“还真是结党营私!”李亨心里想。从此,李亨便不大理会这个不知是何居心的宰相了。
房绾突然被皇帝冷落,心里不好受,再加上战场上的失败,他心灰意懒,索性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
典型的外强中干。
房绾在家里做什么呢?和人谈佛、谈老庄哲学,要么就是听人弹琵琶。当时有个琵琶高手叫董庭兰,弹得一手好曲子,房绾听上了瘾。同是琵琶高手,这个董庭兰和上一本书说过的雷海清可差了几个档次。他仗着房绾的权势开始行贿受贿。
这件事也被御史台上报到李亨那里,李亨正在气头上,突然看到多日不见的房绾上朝了。难道是来叙旧的?房绾颤巍巍地跪下,开口就说:“陛下,董庭兰是冤枉的!”
李亨气得眼睛都花了。他到底任命了一个什么宰相?平日高谈阔论,到了战场上却一筹莫展、败兵丢人。正事没做,倒在朝廷上拉帮派搞小团体,还不止一次地跑到他跟前护短。李亨现在已经懒得去分辨房绾到底是不是李隆基派来当卧底的,他只想房绾这个人永远都别出现在他面前。
“滚!”
一向好脾气的李亨大喝一声。
“陛下!”
房绾惊叫着被侍卫拉下朝堂。
朝廷上的其他大臣沉默着,其实,他们都想放下象牙笏鼓掌。
从此,人们在朝堂上再也听不到房大宰相的念念有词。外强中干的房大宰相经不起这个打击,在那天之后,再也没对朝政发过一句议论。
这件事的另一结果是李亨彻底消除了李隆基对他的影响,李隆基派来的大臣,什么韦见素、崔涣、崔圆,他再也不敢用了。
房绾是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的庸才,又被李亨误用,但他的确不是一个坏人,反感他的人虽多,但没人想过要置他于死地。为了国家,为了安史之乱尽快平定,他还是速速退场,不必再占用篇幅了。
“外援”的出场费
自己的私人部队出征失败,李亨的士气也很受打击,为了这事操心上火,人都瘦了一圈,气色更是不好。看得张良娣和李辅国担心不已,又说了广平王不少坏话,跟建宁王吵了几架。李亨任由他们互相骂,仍在思索收复长安的方法。
看来还是要指望做事稳妥的郭子仪。
郭子仪被派到了前线,不过面对如此情景,纵然是诸葛亮真的活了过来,也不会有什么奇思妙计。因为不论谁来,想要拿下长安,就必须攻破潼关。你可以把这当成一条真理来看。
想想此前哥舒翰二十万军队在潼关前的惨败,李亨心有余悸,郭子仪也是加了一百二十分的小心。
双方在潼关摆开阵势,这次唐军与叛军攻守易势,唐军成了要进攻潼关的一方。现在变为防守者的崔乾祐曾经大败哥舒翰,在潼关威风得不得了。不过,郭子仪的到来,预示着他的好运就要结束。
崔乾祐在潼关毫无争议地被郭子仪打得东逃西窜,而这才是崔乾祐噩梦的开始。之后他又跑到了蒲州,谁知唐军早就在蒲州城安插了内应,当郭子仪一路追来的时候,蒲州城的城门早已敞开,锦旗飘飘迎接郭子仪入城。无奈之下,崔乾祐又逃到了安邑,安邑的县令比较老实,看到大军前来,赶忙开城门放他们入城。可是,崔乾祐的士兵刚进去了一半,沉重的城门突然被关闭,门里传来杀猪一样的哀号声,不用说,那些放进去的士兵是再也出不来了。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崔乾祐吓出了一身白毛汗,幸亏自己慢了一步,不然进了这个鬼门关的话,这条命就算送给这个小县令了。
就在前守关大将崔乾祐忙着逃命的时候,郭子仪早已领着部队进入了潼关。长安门户已失,安禄山不敢怠慢,连忙集结了大批军队前来援助,经过数番鏖战,唐军死伤过万。
双方就这样开始僵持下去,先是叛军调来两万军队前来夺关,被郭子仪击退。
然后郭子仪的军队又中了敌军骑兵的埋伏,再次大败。
这次失败之后,郭子仪必须感谢的是李亨的好脾气。郭子仪吃了败仗,他只是稍微削了郭子仪的官职,但仍将他留在前线军中,主持大局。
长安城久攻不下,李亨愁得整夜睡不着觉,他不明白攻个长安怎么就这么困难。
能不困难吗?怎么说长安也是全国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是李亨的祖宗李渊攻长安时,都几乎调遣了所有兵马,连女儿平阳公主都带着亲卫军上阵,好不容易才能进入。何况叛军也知道长安城的重要性,一旦失去长安这个战略保障,他们要回范阳可谓千难万难,比起唐军,他们更像背水一战的人。
长安虽然难攻,但是这个关乎李亨乃至整个大唐面子的城市,对于李亨来说,确实是非拿下不可的。李亨收复长安的决心,不会被任何东西阻挡,既然叛军调来了增援部队,那么李亨也下令再次从各地抽调士兵,参加长安争夺战。
李亨的命令一出,全国各地的军队陆续拍马赶到,在潼关集结后,算了一下人数,有十五万之多。看得出来,李亨这次是下血本了,这么多人,就是人海战术往上推,也能把长安城的城墙给推倒了!
也许被僵持的战局吓怕了,李亨突然没了自信。唐军人数虽多,正规军还剩多少?安史之乱中唐军一再惨败,可以看出临时招募的军队和叛军的精锐骑兵相比,简直不堪一击,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增强唐军的战斗力呢?
李亨想到了唐朝的老办法。
李渊起事时,实力弱小,曾向突厥借兵,虽然代价昂贵,的确也保证了最初的军事胜利。李亨思来想去,自己能不能也去借一些彪悍的军队来?
对象也有,开元、天宝时期一直对唐朝毕恭毕敬的回纥就是现成的兵库,回纥人英勇善战,正好可以用来对付叛军的骑兵。
打定了主意后,李亨派郭子仪去和回纥人联络,商讨借兵的具体事宜。
李亨太着急想要收回长安,为了胜利,他什么都可以牺牲。
急于求成是人性的弱点,如果把这个弱点放到一个皇帝身上,就会变成一种危险。
作为一国之主,他的命令没人能够站出来反对;作为安史之乱的受害者,这些大唐的臣子也和李亨一样,已经被长期的失利和僵持搞得心力交瘁,他们迫切地想要找到一个强援,在乱世中,每个人内心都是自私的。
郭子仪很快就与回纥方面商议妥当,在李亨的坚持下,回纥太子叶护亲自带来了四千精兵进入大唐,要助唐军一臂之力。
至于郭子仪在整个外交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有点像当年的刘文静。突厥人当然喜欢给他们带来财运的刘文静,突厥人得到的好处多了,李渊不免对自己的老兄弟犯嘀咕。最后被裴寂谗言几句,又被二儿子刺激几句,一气之下杀了老战友。
郭子仪在做人方面,就要比刘文静周全得多了,他知道这并不是个什么好差事,这其中是有一定风险的。郭子仪所做的就是一切按李亨的旨意行事,也并不结交可能会当上太子的广平王,而是一心一意带兵打仗,李亨暂时倒也怀疑不到郭子仪。
找回纥帮忙,虽然应允了,回纥人也确实带着自己的部队过来了,但是请“外援”的代价还是非常惨痛的。李亨向回纥方面许诺,只要拿下两京,城中的男子和土地归唐朝,女子和财宝归回纥。
赶走老虎又招来了豺狼,比起李隆基的弃城逃跑,李亨的“慷慨”也实在高明不到哪儿去。
看到叶护手下的精兵,李亨终于定下心来,比起自己那面有菜色、军容不整的唐军,这批军队一看就有胜者之相。他高兴地设宴款待了叶护,席间还赏赐了不少宝物,随后又命广平王李俶与叶护结拜为异姓兄弟。
叶护这位太子也非常知趣,他这次亲自前来帮忙的目的只有一个:趁火打劫。
趁着唐朝搞内战,自己能抢多少就抢多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但是,表面上却装出了一副对唐朝皇帝无比恭顺的模样,见了李亨二话不说,赶忙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之后听说唐朝广平王要和他结为兄弟,更是喜笑颜开,直呼李俶为“王兄”。
看着眼前无奈之下才认了的“王弟”,李俶心里根本就开心不起来,一想起收复长安之后,城里的百姓又要继续遭殃,他就心急火燎。
等到叶护的军队被编入郭子仪军中,郭子仪也对叶护款待得极其周到,连续三日设宴迎接回纥太子的到来。在宴会中,叶护信誓旦旦地表示:“国家正在危难之际,我们远道而来,哪里有时间赴宴!”
叶护的态度很明显,他这是要迫不及待地上战场,不,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迫不及待地想发财。
在唐军之中,回纥兵的待遇是相当高的,唐朝方面每天要供给这四千精兵二百只羊、二十头牛和四千石米。想想南阳之战中卖四百文钱的老鼠,想想睢阳城内张巡不得不下令吃人,回纥兵的待遇,让人看了不禁为那些围城中的守将心酸。
无论如何,回纥兵的到来,还是让唐军的士气大振,从皇帝到士兵都信心暴涨,一场收复长安的决战即将开始。
长安争夺战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广平王李俶带领十五万大军进攻长安。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带兵于长安城西的香积寺和敌人展开了决战。
一向勇猛的李嗣业率领前锋军,郭子仪坐镇中军指挥,王思礼在大军后方做防。当时的战况异常激烈,双方数度交锋过后,叛军突然直奔唐军中军大营而来,一时间唐军阵脚大乱,不断后退收缩。前锋李嗣业见势大吼一声,对士兵们说:
“今天如果不跟敌人拼命,谁也别想活着回去!”说完,抡起大刀冲向敌阵,杀出了一条血路。士兵们见李嗣业如此勇猛无畏,顿时稳住阵脚。李嗣业命手下士兵排成人墙向敌军逼近,局势渐渐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