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纳什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william Parcher’)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同时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里西亚·拉迪(AliciaLarde),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将纳什引人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坠人爱河的纳什和艾里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自己正在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几近于被毁天才的爱的重压下。随之而来的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1958年的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已答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报纸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终于,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几年后,虽然艾里西亚与纳什离婚了,但是她一直都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依靠自己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有人说,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异常孤独的大脑,纳什发疯是因为他太孤独了。
但是,纳什在发疯之后却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们没有抛弃他,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挽救他,试图把他拉出疾病的深渊。尽管纳什决心辞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职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们还是设法为他保全了保险。他的同事听说他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后,给当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说:“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那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到:“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仅对他,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好处。”
也许真的正是这一份份满满的爱感动了天地,守得云开见月明,妻子和朋友坚持不懈的关爱终于得到了回报。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随之,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用爱与困扰向纳什的精神疾病作斗争,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最终获得了学术的最高成就——诺贝尔奖。
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纳什的精神疾病曾被多位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判定为只能希冀好转,不能治愈的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而他意外的完全康复,至今仍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对于纳什来说,那段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正是由于妻子忠诚不渝的爱和同事、朋友的关爱,陪他走过了那艰难的岁月,正是爱将他拉出了那孤独、绝望的内心世界。爱,是最终治愈了他精神疾病的特效药。
爱,在心中盛开为花,花中的日子明媚如新;
爱,在雨中相依为伞,伞下的世界温暖依旧。
爱,你在,所以,我也在这里!
爱没有大小,爱并无形状
爱没有大小,爱并无形状,无论何种爱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都是支撑我们在这个世界坚持奋斗下去的不竭动力。
爱不分大小,一丝一缕,哪怕一个洋溢着温暖的微笑,一个充满爱心的拥抱,只要是你的真心真意,都是无比珍贵的。
“5·12”汶川地震之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一笔笔捐款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汇往灾区。对于那些向灾区和灾民捐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很多人都会投去赞美和赞叹的目光,都会默默地代灾区人民向这些捐款者道声“谢谢”。
但是,在南京,一笔看起来十分微薄的捐款,却让许多人为之泪流满面。不错,105元,相对于那些高额和巨额捐款来说,真的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当我们知道这105元是出于一位乞讨老人之手,一位在很多人不屑的眼光中生存的老人之手,没有几个人会不为之动容。
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对于这位乞丐老人来说,105元,需要他走多少路、低多少次头、说多少好听的话、看多少人的白眼,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把这105元捐给了灾区人民,甚至为了“好看”一些,还特地把那些沾满怜悯和同情的“碎钱”到银行换成了“整钱”,投向了捐赠箱。
“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
我们不知道,世上还有没有比这分量更重、感情更浓的语言,但我们明白,这是一位老人最真诚的心,最质朴的爱。
爱没有大小,105元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也许只是一顿快餐,一场电影的价钱,但是对于这位乞讨老人来说却是他全部的身家。这份情,这份爱又是如此之重。
爱没有大小,爱亦并无形状。困苦中的资助、危难中的帮扶、平淡里的温馨、乏味中的笑颜,这都是爱。无论是严父之爱的厚重,还是慈母之爱的温暖;无论是情人之爱的热烈,还是友人之爱的温馨,都是我们所能拥有的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也许当时的你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岁月飞逝,时光流转,当某一天一切都已经明白,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他的事业也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他们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温暖的房子,在市郊另租了一套简陋的房子。房间阴冷潮湿,一如他们当时的心情。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
她信!白天,他在外面玩命地奔波,有时一整天也不打一个电话回来。她理解他,知道他在外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将来。晚上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里,他总是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查资料,整理信息,打客户电话然后昏昏地睡去。他很少和她闲聊。她理解他,知道他很累,需要休息。但不管怎么累,他都要天天洗澡,那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浴室里只有简陋的沐浴,这让她很怀念那套曾经温馨的豪宅。
想起以前的日子,她有些伤心,因为她突然发现他不在乎她了。
不再对她嘘寒问暖,这从洗澡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在以前,他总是让她先洗,他自己却留着一身臭汗在客厅或书房里,直到她洗完。这样的细节曾令她自豪和感动。可是现在,他总是要先洗。每当她要走进浴室的时候,他就会突然说,我先来吧。然后她便听见浴室里哗哗的水声。生活的艰难磨去了他的绅士风度,改变了他们的相敬如宾,更削减了他对她的爱恋。她想他为什么不能继续让着她呢?这是不是说明他已经不在爱她了?后来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
他愣了半天说:“在外面跑了一天,一身的臭汗不舒服,所以急着冲一下。”她几乎绝望了。他终于不再疼她了吗?难道她不仅仅失去了以前那套豪宅,并且也正在失去爱情吗?
那一天,如往常一样,他出去了。她百无聊赖,打开了他的电脑。
惊奇的发现他竟然天天在电脑上写日记!她慢慢地读着,读着。然后,泣不成声。她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今天她问我为什么总是要抢在她前面洗澡。我没有说实话,我怕她为我难过。浴室很冷,但我知道,在沐浴完以后,那里面的温度会升高一点点,哪怕是1度也好。那样的话,她在洗澡的时候该会暖和一些吧?在这艰苦和寒冷的日子里,至少我还能送给她这1度的温暖!”
你先还是我先,多么简单而且微不足道的问题,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满含了他对她的疼爱。爱有一定的形状吗?爱有固定的模式吗?
有些时候,只是我们的眼睛蒙蔽了我们的头脑,我们固定的思维让我们忽视了眼前的爱。
在她小的时候,有一天,她曾问妈妈为什么会嫁给爸爸,妈妈一脸幸福地摸着她的头说,他们那时候都是经过相亲而结婚的。妈和爸相亲的那一天,刚好牙疼,吃饭的时候又不好意思说不吃,于是捧着碗慢慢地嚼,身旁的爸爸轻轻地问了一句:你是不是牙痛呀?妈妈红着脸点点头,爸爸也就放慢了速度,陪着她慢慢地吃。后来,妈妈就这样嫁给了爸爸。
她的心里便有了这么一种想法,以后要是有哪个男孩会在她吃饭的时候问她是不是牙痛,她也一定嫁给他。后来她有了自己的男朋友,他温柔体贴,对她也十分的好,一次一起吃饭,她想起了妈妈和爸爸的故事,就故意慢慢地吃着,可他不但没有什么反应,还一直不停地往她碗里夹着菜,让她快点吃,多点吃。她很失望,渐渐地也失去了爱的激情,最终他们分手了。
多年以后,一次偶然同桌吃饭,她的牙齿却真的疼了起来,她没有说话,低着头慢慢地吃,他问:“怎么?是不是牙痛?”她猛地抬起头,怔在原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接着说:“我女友也是牙痛,吃饭的时候牙痛了便一声不哼地慢慢吃。”这次,眼泪便如决堤的河水,一发不可收拾,这句话,她等了多少年?盼了多少年?如今,等到了,但是她为这句话而要嫁给他的可能却变成了永远的不可能了。
原来,爱并没有固定的形状,执著于形式,往往却错过了我们一直所想要的。
真爱不在于大小,不在于奢华与贫穷,真爱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与形状,擦亮你的眼睛不要让爱在身边悄悄地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