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曾经开玩笑指着他的肚子说:“这个胡人的肚子里有什么东西,怎么这个大啊?”,安禄山回答说:“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只有一颗赤心!”,唐玄宗听到这样忠诚的回答很是满意。
安禄山装傻充愣本事非常高。一次,玄宗叫安禄山拜见太子,安禄山不行礼。左右的人催促他下拜,安禄山站着说:“我是胡人,不知道朝廷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说:“这就是储君,我死后,他代替我领导你们”。安禄山说:“我很愚钝,过去只知道陛下您一个人,不知道还有储君呢”,做出不得已的样子,然后下拜。
唐玄宗信以为真,更加喜爱他了。
得到玄宗宠爱后,安禄山并未表露丝毫得意,相反越发对玄宗显得更加尊敬。安禄山可以在后宫出入后,就势要求做杨贵妃的干儿子。
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起坐着,安禄山先拜杨贵妃。玄宗问为什么这样,安禄山回答:“我们胡人就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唐玄宗很高兴。
安禄山傻呆的外表取得了玄宗的信任,从而放松乃至放弃了对他的警觉。结果就是这个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连年的战乱导致唐朝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之多,为祸极大,成为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对于那些显得很憨厚,有时候说话很直的人,一般人都认为这样的人很实在,多数是这样,但也有少数如安禄山者,假痴不癫,通过这个方法迷惑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外表精明的人,大家都很警惕,而对于憨厚直爽的人,大家往往不警觉,这就是人性的一个误区。对于任何人,都要保持一丝警觉,不要以貌取人,被相貌及语言所迷惑。
与君子相比,小人都很会“装”,因为他们深知赢得好名声需有“群众基础”。这方面王莽可谓是小人中的“楷模”。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侍郎,后升为射声校尉。
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
公元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王政君掌握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他爵位愈尊,矫情伪饰愈甚。公元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给两万多人。
暗地里为巩固自己的权力,王莽想把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就上奏说:“陛下即位已3年,还没有立皇后,后宫嫔妃也空缺。以往国家的灾难,本由于无继承人,后妃的来路不正所引起。请考查讨论儒学五经的有关记载,制定聘娶皇后之礼,使古代天子娶12个女子的规定,纳入正轨,以广求继嗣。广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后裔,周公、孑L子的后代,以及在长安的列侯之家中,挑选合适的女子。”
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将此事交付有关主管机关办理,主管官员呈上众女的名单,王氏家族的女子多在被选中。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儿会与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上书说:“我本身没有高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太皇太后以为他是诚心诚意谦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参加挑选了。”
听说王莽的女儿被排除在了参选之外,那些拥戴王莽的人纷纷上书。平民、诸生、郎吏及以上官吏,守候在皇宫大门上书的,每天有一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朝中,有的俯伏在宫内官署的门下,都要求说:“安汉公的盛大功勋,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立他的女儿为阜后,为什么单单剔除了安汉公的女儿,天下人将把期望归聚到哪一化身上呢!我们希望能让安汉公的女儿做天下之母!”
王莽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故意派遣长史及以下官员,分别去劝说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然而上书请愿的人反而愈来愈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就听从公卿的意见,挑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h说:“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两个正统,是不应当的。”王莽只好说:“请察看我的女儿吧。”
王莽的“装功”可谓炉火纯青,集所谓“忠、孝、节、义、慈、友、信、廉”于一身,不知迷惑了多少人。王莽积几十年的一流“装功”,一举登上了“九五”之尊。
但即使是最虚伪的小人,也会露出破绽。只需平日留心观察和不断努力,就能察言观色有迹可寻,人生的变幻风云能够提前窥得端倪。
用真心去观察,在茫茫人海中,你就能巧妙地避开你的“冤家”
与克星,与小人绝缘!
人需要处处警惕,但不能处处怀疑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际间的交往也就成了一门学问。讲究的礼貌、彼此的尊重和小心的防备都成为实际中重要的一方面。
不管什么样的社交场合,你看到的几乎都是微笑的面孔,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两人偶然相逢热情问候溢美之词洋洋不绝于耳,不论是故友还是初识。于是,你便也展开了欣喜的容颜迎向他们,以不设防的真诚与善良敞开心扉。然而,当你带着这份欣慰,带着这份放心大胆而痛快淋漓地行定于漫漫人生长路时,却发现微笑原来并不都发自于内心:那笑意背后隐藏的有荆棘也有陷阱。
任何渴望成功的人,都不会希望自己在将登临山顶时遭到上面石头的砸击,都不会希望在自己即将渡过急流时被折断了船桨。那么,该如何躲开这背后而来的袭击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高深莫测的人际社会心理,不容你忽视,不容你不细心对待。
因此,为人处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即在这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掌握攻防的技巧,躲开背后的袭击。
郑袖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宠姬,后来魏王送给楚王一个美女,楚王喜新厌旧就冷落了郑袖。郑袖见楚怀王如此宠爱新人,心中十分妒忌。然而,却深藏不露。反而,按照新人的喜好,常常把自己的衣服,玩的用的送给她,处处投其所好。如此这般,取得了新人的信任,也迷惑了楚王。楚王见郑袖如此大度,高兴地说:“妇人们凭借自己的美貌来取悦于丈夫,相互间争风吃醋,是她们的常态。而郑袖却与常人不同,她深知我宠爱新人,非但不嫉妒,反而显得比我还爱新人。
如此为本王着想,可见她的一片忠心。”
经过苦心经营,郑袖知道楚王与新人对自己已毫无戒备之心,便继续施行她的歹毒计谋。一天,她装作好心相告的样子对新人说:
“你深得楚王的喜爱,可是他不喜欢你的鼻子,如果你再见楚王时,把鼻子捂住,显得更美,楚王就会更加宠爱你。”新人不知是计,听从了郑袖的话,从此之后,每见到楚王时,都要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
楚王见了很纳闷,便问郑袖: “为什么新人见我时总是捂着鼻子?”郑袖故意欲言又止,楚王更加纳闷,一再追问。郑袖才说:“她好像厌恶你身上的臭味。”楚王一听,火冒三丈,下令割掉了新人的鼻子。郑袖从此独占专宠。
有些人外表柔弱顺从,内心却阴险歹毒,就像郑袖那样,把她的险恶用心深藏起来,装作十分友善的样子,等对手丧失警惕后,伸出毒手,施行诡计。可惜那个新人没有警惕之心,面对反常之举,却深信不疑,可悲可叹。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世界;所赖以生仔的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身处于其中,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下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接触千姿百态的人,得到了各自不同的感受。这感受有喜有悲,有欢乐有哀伤。当然,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如意,都不希望有欠缺有烦恼有挫折。可是,希望总归只是希望,生活却总是希望与痛苦交织,明晰与困扰并存。生活的这种复杂性充分地向我们勾画了一幅人心难以把握测量的图画。
然而,虽说我们要处处警惕,但也不能处处怀疑。
《三国演义》里记载了一段极有意味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热情迎接,杀鸡宰猪地设置晚宴。由于家中无好酒,吕伯奢出门沽酒。结果曹操就起了疑心,以为他去告密。于是悄悄来到草堂观察动静,只听得里面的人说:“绑起来杀掉,怎么样?”曹操吓出一身冷汗,对陈宫说,“果然不出所料!今晚若不先下手,必将遭到他们的擒获。”接着与陈宫一起二话不说拔剑杀了吕家八口人。
当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时才知道错怪了好人,但事已至此,吕伯奢回来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一起杀掉了,并说出了一句奸诈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的怀疑使得九口人死于无辜。其实只要他肯多看一眼,就不至于错杀好人。我们也有很多疑心很重的人。他们大多缺乏安全感,他们看似是怀疑别人针对自己,其实是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对自己有怀疑,觉得自己某些方面不足,因而就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
因此,一看到别人说话,就怀疑他们在揭自己的“丑”。
其实大可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只要他人不主动侵犯你的利益,就不用时时事事怀疑。放开心,给予可信之人足够的信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战国初年,魏文侯派大将乐羊讨伐中山国,碰巧的是,乐羊之子乐舒当时正在中山国为官。两军交战,中山国想利用乐舒迫使魏国退兵,乐羊不为所动。为把握胜局,乐羊对中山国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略。
消息传到魏国,一些大臣纷纷向魏文侯状告乐羊以私损公。魏文侯不予轻信,当即决定派人到前线劳军,并为乐羊修建新宅。乐羊围城数日,待时机成熟,一举破城。灭了中山国。
班师回朝后,魏文侯大摆庆功宴,酒足饭饱,众人离席后,魏文侯叫住乐羊,搬了一个大箱子令其观看,原来里面装满了揭发乐羊围城不攻,私利为重的奏章。乐羊激动地对魏文侯讲:“如果没有大王的明察和气度,我乐羊早为刀下之鬼了。”
这个故事生动地表明,用人不疑是多么的重要。科学讲求怀疑一切,但对人就要区别对待。有些明明可以托付之人,如果你处处怀疑不予重任,往往导致对方反投他主。
出于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人都戴上了虚伪的面具。这面具随着年龄的增大,戴得越来越巧妙,越来不易被人发觉,致使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为人处事不妨多些警惕之心,以免上当受骗。
掌控自我,记住快乐,争取幸福
也许你有一份不错的差事、稳定的收入、美满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下班后有人做饭,周末邀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假期驾车一家旅行,偶尔还可以奢侈一下享受高档生活……
可是,你快乐吗?
问人们他们最想从生命中获得什么,最常得到的答案将会是:我只要快乐。快乐不只是远离沮丧和不幸,更是一种欣喜的感觉,一种对生命的满足与喜悦。
既然每个人都要快乐,为什么这么少人得到呢?为什么制药厂销量增长最快速的药是抗抑郁剂呢?为什么认为自己快乐的人那么少呢?
先来看一则故事吧:
有一个石头切割工人,总希望成为其他类的人,在生命中有个不同的地位,所以一点都不快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有钱的员外家,看到他家里有一些很棒的东西,他想这个员外在城里会是多么受人敬重啊!他很羡慕员外,并希望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这样他就不再是一个卑微的石头切割工了,而是走到哪里都有人尊敬的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