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在专心地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早在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这种灯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脑汁,想制造一种灯光柔和、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
爱迪生从白热灯着手试验。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可马上就断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掉。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可不管怎么说,爱迪生终于发现:真空状态对白热灯非常重要,关键是炭丝,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好呢?
爱迪生左思右想,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要算白金啦!于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现有的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电灯发光的时间还是达不到基本的要求。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可试来试去,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的真空程度更高,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花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如此一来,实验工作陷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
一天,天气很冷,爱迪生在炉火旁闲坐,看着炽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语道:“炭炭……”可用木炭做的炭条已经试过,该怎么办呢?爱迪生感到浑身燥热,顺手把脖子上的围巾扯下,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好长时间,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爱迪生非常高兴,紧接又制造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泡的寿命一下子延长到了13个小时,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又达到45小时。
这个惊人的消息一传开,就轰动了全世界。这使英国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煤气行也出现一片混乱。人们预感到,点燃煤气灯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电光的时代。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却无丝毫高兴的样子,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他材料!”“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助手吃惊地问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答道。大家知道,亮1000多个小时固然很好,可去找什么材料合适呢?爱迪生这时心中已有数。他根据棉纱炭丝的特性,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更加经久耐用的炭丝。
于是,马拉松式的无止无尽的试验又开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爱迪生都做了试验,甚至连人的头发和胡子,马的鬃都拿来当灯丝试验。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他在试验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显微镜一看,不禁高兴得跳了起来,竹子的纤维结构非常的合适。果然,在把炭化后的竹丝装进玻璃泡,通上电之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这下,爱迪生终于松了口气,助手们纷纷向他祝贺,可他又认真地说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认真挑选一下!”助手深为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到各地去考察。经过比较,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合适,便大量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灯光柔和,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在那之后,竹丝灯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灯丝,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当人们点亮电灯时,每每会想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他,给黑暗带来无穷无尽的光明。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一百周年。是爱迪生的专注努力,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光明。
在灯丝的研制过程中,爱迪生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这项任务上,精益求精,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也不因一时的进展而满足,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成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抹色彩。
让你的双手专注于一项任务,不达目的绝不回头,成功终将是属于你的。
让你的研究专注于一个领域
人类发展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在科学的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至今,有勤奋钻研而功成名就的,也就有穷其一生却无所建树的。常言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些时候,我们其实是败给了自己。轻浮躁动的心思,朝秦暮楚的转变以及不坚定的信念,都是导致我们失败的罪魁祸首。
多一分的执著,多一点的努力,让你的研究专注于一个领域,水滴石穿,真理——就在执著的彼岸。
1934年,珍·古道尔出生于伦敦。还是在小孩子的时候,珍的妈妈就开始培养她对动物的浓厚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珍刚满周岁的时候,伦敦动物园第一次产下了一只小猩猩。为了表示庆祝,妈妈给女儿买了一个大的蓬松玩具——黑猩猩。从此,这个玩具猩猩就成了珍最爱的朋友,并陪伴她度过了整个孩提时代。从小痴心于动物,喜欢读杜立特写的动物故事书,书本告诉珍非洲的哺乳类动物最为丰富,于是到非洲去和动物们在一起成为了她的梦想,也是从这时开始就奠定她以后的成功基础。
毕业之后,珍决定从事黑猩猩的研究,以便实现她小时候和动物一起生活的梦想。但她并没有多少钱,就一边当女招待或者是干零活,攒旅费,一边到博物馆阅读大量于黑猩猩以及动物行为学有关的书籍和文献,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当她把旅费攒足之后,珍立刻启程到了非洲的肯尼亚。
在那里,她找到了著名的猿人类考古学家路易斯-里基,向他申请一个和动物打交道的工作。里基在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考察旅行中,不经心地考验了她对野生动物的知识后,同意请她当他的助理秘书。
后来,因为里基认为黑猩猩在动物中与人的亲缘最为相近似,它的基因组有98%与人类的相同,通过对黑猩猩生态习性的观察,可以为人类的远祖情况提供线索;又看到珍要和动物为伍的志向非常坚定,就资助她到坦桑尼亚去观察野生黑猩猩群。
同时,在选择女性考察员这一决定上,是因为里基认为以考察灵长类动物的群体生活习性而论,女性考察员对那些雄猩猩的威胁可能远低于男性考察员,从而使考察工作更为可行。结果表明,里基的理论是正确的。然而,此时当地政府提出:必须有个欧洲人陪同前往。
这时,珍的母亲自告奋勇地充当了女儿探险的伙伴。
于是,这个没有受过训练的姑娘,就闯人了观察黑猩猩这个从来没有人尝试过、也没有人敢尝试的科学领域之中。这是1960年,而珍年仅26岁,抛开都市中的繁华,年轻的姑娘开始了她的探索之路。
在人们的脑海中,探险可能只是一件十分浪漫并且充满趣味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它却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在那里,时不时会有凶狠的公狒要来袭击营帐,抢夺她们的食物……而吃的却只有罐头食品。
在那茫茫林海,有的只是寂寞、孤独、险情,整天与动物为伍,同森林做伴,再加上整天奔波,水土不服,又缺医少药……甚至,有当地的土著人告诉她有人曾在爬一棵油棕树时被一只雄猩猩从树顶赶下来撕破了脸挖去了一只眼睛的可怕经历。但是珍并没有被这些故事所吓倒,而这所有的困难也并没有阻碍珍要和黑猩猩在一起的决心,她和母亲坚定不移地开始了她们漫长而又枯燥的研究之路。
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年轻姑娘的选择,面对种种质疑,珍坦然地回答道:“人们常常问我是否思念家里舒适的生活条件,的确,有时我想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享受一下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但是坦白地说,除此以外,我在这片丛林里感到很愉快。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在可爱的小溪中洗澡,中午的炎热,倾盆的大雨,有时甚至有讨厌的小虫,但是,它们都是森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一直盼望的生活。我从来没有后悔做了这样的选择。”
最初的时候,黑猩猩们还是对这位闯入它们领地的不速之客怀着强烈的戒心的。珍只能在500米外的范围悄悄地观察它们。为了求得黑猩猩的认同,珍不顾艰苦,带着望远镜悄悄地进入林区,静悄悄地等待,静悄悄地观察。她露宿林中,吃黑猩猩吃的果子,有时只能像猩猩那样在树间行动。雨林中的茂草有一人多高,锋利的叶片刮伤了她的皮肤,也曾遇到过黑猩猩对她的威胁,但由于临危不惧,最终都安渡难关。
15个月后,黑猩猩们对珍的出现终于习以为常。珍甚至坐在黑猩猩身边,它们也待理不理地懒得看她一眼。她一天又一天轻手轻脚地逼近黑猩猩群,她仿效黑猩猩的动作和呼叫声,使她能够和它们作一定程度的沟通,仿佛自己也是一只母猩猩。她惊人的耐心终于获得了黑猩猩群的信赖,为它们所接受,融人了它们的群体之中,也为自己能够近距离接近黑猩猩做研究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多年的观察研究,珍·古道尔发现黑猩猩能够使用工具以帮助生活,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因为在此以前大家认为只有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她发现黑猩猩使用细长的树枝从白蚁窝的出人口插进去,以便用树枝沾出白蚁来吃。与此同时,她还发现黑猩猩是杂食而不是过去所公认的素食性的,因为她见到了黑猩猩还爱吃动物的肉。
几年之后,也就是在1965年,珍对黑猩猩群体生态学的观察和研究成果使她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珍·古道尔小姐曾经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并被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副教授。
至今为止,这位女科学家领导着“珍·古道尔研究所”仍在研究、保护野生和笼养黑猩猩等方面进行着不懈努力。她和她的助手们对黑猩猩的实地观察已进行近50个年头,这是人类迄今历史最久的一项动物研究,珍·古道尔的发现也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50年如一日,珍·古道尔可以说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于黑猩猩的研究之中。日复一日的观察,年复一年的研究,她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一心一意地在自己心爱的领域孜孜不倦的努力着,终于抵达了成功的彼岸。
让你的研究专注于一个领域,不因孤寂而自我放弃,也不因危险而退缩,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必将引领你走上成功的道路。
让你的能力专注于一种工作
在职场上,常常听到人们的抱怨,不是同事有问题,就是领导太暴躁,要不就是工作本身有问题,反正种种原因都可以成为我们跳槽的理由,我们总是认为前方会有更美好的东西等待着我们,见异思迁似乎成为了我们的本能。
于是,岁月蹉跎,时光在不经意之间就悄悄地溜走了,到头来,我们只会发现自己一事无成,怪谁呢?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能力专注于一种工作,看紧自己的目标,不因外物的纷扰而迷乱,那么一切是不是会大不同呢?
在非洲有着许多宽阔的河谷,河谷两岸绿树茵茵、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美美地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轻手轻脚地,低头哈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瞬时爆发,像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飞快,非洲豹更快。
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它一个劲地直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那只羚羊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累与累的较量中,比最后的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绊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非洲豹站在羚羊的身边一动也不动,喘着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