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三个人。
第一位特别要感谢的是金庸先生。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有许多成功的人物塑造,非常符合心理学理论和经验上的典型人物。本书正是以小说中的部分人物为典型进行心理学分析而创作完成的,可以说没有金庸小说、没有金庸先生塑造的这些武侠经典人物,就没有本书的面世。但令人遗憾的是,从本书初稿完成直到交付出版,虽经多方联系,尝试通过金庸先生授权的代理公司、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以及向托人问到的一个金庸先生的私人信箱发邮件等方式,可一直没能与金庸先生联系上,无法向先生表达我深深的谢意而为遗憾!与此同时出版社也作了很多努力,都没有结果。经多方努力无果之后,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决定先把书出版出来。因为我个人还是有些私心的,觉得写本书不容易,很辛苦。在此公开向金庸先生道歉,并且承诺:只要能联系上,我会按照引用字数的多少,或者按照要求,给付相应的稿酬。恳请金庸先生谅解我的冒失,并诚请先生给予支持,万分感谢!
第二位要感谢的是朱建军老师,是他为我们创造了宽松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各种新兴的思想和研究都可以生根发芽。提到金庸有一段小插曲。朱建军老师的导师就是金庸迷,朱建军老师本人也是个金庸迷。在他的大力推荐和倡导下,他的弟子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金庸迷。作为他的弟子。不了解金庸都不行,他的课程内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聊金庸作品。正是由于连续三代人对金庸的热爱,而他们前辈又总是苦于没有时间专门写作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这个任务才落到我头上,最后才终于有了这本书。
第三位是我女朋友歌歌。我偷偷地写这本书,是想在出版的时候给她个惊喜,逗她开心。所以每天见面,但始终没告诉她我在写书。写书有时候蛮辛苦的,为了制造惊喜,我才算坚持下来。因为她,我才有写书的动力,所以要感谢。
另外要感谢安徽人民出版社,感谢杜老师为联系金庸先生而帮我做的各种努力,感谢出版社创造的出版意象对话丛书的机会。感谢编辑李琳丽和洪红,反复多次:为我修改稿件,多次电话咨询我的意见,一点点小问题也不放过。贵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很感动。
郑玉虎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