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种种,无非心造
朱建军
很早之前刚刚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像所有人一样叹为观止,当即对朋友说金庸的书比之水浒或稍有不足,而比之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则显然胜过一筹,必定可以成为经典。
后来读心理学,从弗洛伊德到荣格到林林总总的各个大师,又做心理咨询,看过人间种种悲欢离合,回头再看金庸小说,多了一双心理学给的火眼金睛。就又看出新的滋味。
一直想写一本书,用心理学方法特别是自己用的意象对话心理学方法来分析金庸小说的人物和故事。但是忙于各种纷至沓来的杂务,一直没有能做这个事情。于是便鼓动学生们去写,也很久没有回应。
现在郑玉虎写了这本书,我非常高兴,自己的一个心愿了了;虽然不是我自己写的,但是正如梁漱溟所说“痛痒亲切,便是自己,何必七尺之躯”,他写和我写,原本并没有什么不同——当然,我并不是想用这个理由来侵犯玉虎的著作权。
郑玉虎来自云南,也就是段誉的大理国,论风流倜傥当然不能和段誉相比;然而就博学多闻上说,虽然也依旧比不上段誉,却也可以说相当不错了。就读心理学以来,读书更为勤奋,这一点或可以说略似王语嫣;当然比相貌,就不能和王语嫣相比了。多有独特见解,与众不同,这一点或可以说略似包不同;当然比相貌,包不同或许就不如郑玉虎了。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金庸小说中的《天龙八部》,就是写人心不同的名著。王语嫣人美情美,是天人中之女子。萧峰豪迈磊落,如同神龙。貌美而善妒之秦红棉当然是阿修罗……种种人的不同在其不同的心,而种种人的命运也无非是他们自己的心做造作的后果。“既种业因,必有业果”,叶二娘哭求无用,虚竹刚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就受罚并自杀,这一切的事情的前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早埋伏于山洞偷情时刻,而是早埋伏于那和尚和少女的心中了。
这本书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天龙八部》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学问,借助心理学的透视,看种种人的心更为透彻,因而看书中的种种事情也更为透彻,毕竟世间种种,无非心之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