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著名心理学家陈丽如女士认为: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又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很多事都是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险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地挫折教育,就会理顺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只有经历过坎坷磨砺,性情坚忍的人才能担当大任。
安逸的生活会让孩子产生隋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家长们:“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家务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家庭责任感,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为家庭贡献力量。
朋友小王和我抱怨说自己的儿子在帮她打扫卫生的时候,往往是一边干活一边说:“妈妈,这种事情以后不要让我做了,我是个要当作家的人,以后,我请个保姆,这些事情就不用自己做了。”
妈妈却说:“当作家,就需要有生活体验。如果你连打扫卫生都不愿意,不想体验,你怎么可能写出让读者认同的作品呢?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今天你不愿意体验打扫卫生,以后你更不愿意体验普通人的生活,这样,你的思想永远脱离普通人,写出来的东西恐怕只有你自己能看得懂了。”
“妈妈,你说的有道理。”孩子若有所思。
“妈妈不是随口说说的,你可以去看看伟大作家的成长环境,他们都是从小就坚定自己的梦想,然后努力工作和学习,从生活中获取真谛,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孩子,妈妈希望你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梦想需要一步一步去做才能实现,不是可以等来的。”
现在很多父母越来越像是孩子的保姆了。在生活上,他们对子女呵护备至,体贴入微,溺爱有加。孩子可以为所欲为的享受,可以毫无顾忌的花钱,可以没有节制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骄纵跋扈,根本不管他人的感受,听不进大人的话,就知道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困了有人哄睡觉,累了也可以看电视,活像一个小少爷。这样娇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上了大学还要把脏衣服寄回家来让妈妈洗。
孩子每天都在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学习实践生活。孩童时代,孩子们的好奇心旺盛,每天总有新的发现和感受。经常是今天忽然能做昨天不能做的事情了,明天也会做到今天不能做到的事情。孩子们就是在这样重复的发现和感觉中渐渐成大。于是在每天的生活中,让孩子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做做饭、或整理饭桌都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以外的收获。同时这也将对孩子的将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引导孩子尝试做家务劳动不在于孩子干活的轻重多少,而在于孩子的参与过程。孩子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孩子所干的事情,在成人眼里虽是些微不足道的简单家务劳动,如擦擦桌子、整理报纸、参与家庭购物、拖地等等,但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
把孩子当成大人,会使他们感到高兴。而将家务变成一种有责任的游戏,就能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不妨对孩子这样说:“从今以后,你要负责家里倒垃圾(收衣服或者给花浇水等)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必须努力做好。
4.故家务能沟通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
让孩子做家务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当孩子为父亲拿了一份报纸或一双鞋子,父亲一定会对此十分开心,觉得孩子变得懂事了,父亲的感激之心会很容易地传达给孩子,孩子也会在父亲的赞美声中感受喻悦。
有不少教育家认为,孩子们在被宠爱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被爱,倒是自己在付出爱、而对方对这种爱做出回应时,孩子们很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被爱。所以,让孩子适量地做一些家务,有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并很好地沟通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邻居家的孩子小伟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有意识让他参与家务劳动,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让他自己洗小手帕、洗碗筷、拖地等,由于常能得到大人的表扬,小伟干活时更来劲了丝毫也不马虎。长大一点时,家里买早点、打酱油、扔垃圾成了他的专利。8岁时,小伟就能做饭、炒菜、独自坐长途车去外婆家。当然,他的父母会不时地提醒和指导他,并常夸他说:“我家的孩子最能干。”今年暑假,伟伟可谓是大显身手,做了一回十足的家庭小主人。每天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基本上家务活都让小伟承包了。
无论是生活条件有多优越,也要让男孩知道自己的责任,好的生活环境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的,是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汗水的,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东西。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不能永远陪在他的身边,总有一天他会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去走自己的路,所以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赖任何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
孩子们绝对不会去做无趣的事情,收拾玩具又无趣,又费力,孩子们肯定不乐意做,为了不收拾玩具,孩子会想尽办法耍赖。于是妈妈要时刻观察孩子,看他玩的差不多了,就应该开始引导孩子去收拾玩具。简单讲,就是要将收拾过程包含在玩耍的时间内。
让整理玩具也像游戏一样充满竞争陛。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爱玩、爱模仿、爱打赌的天陛。要让孩子觉得收拾玩具也好似一种游戏。
“来,开始收拾玩具了,先把最大的书放到书柜里,比比谁最快。”
妈妈可以带头热闹起来,拿起书跑向书柜,孩子肯定会紧随其后的。如果让几个孩子一起比赛收拾,那就更加热闹了。紧接着,就说:“接下来收拾不大不小的书,然后再拿最小的书过来。”孩子们发现自己拿错了书,甚至还会跑回去重拿,他们会完全投入到收拾玩具的游戏中。
“开始收拾红色的玩具了,把他们放到第一个桶里。”听到后,孩子们会飞快地把玩具收集过来。“然后是蓝色玩具了。你看,妈妈一下子拿了两个。”看到妈妈在炫耀,孩子也不甘示弱,会更加努力地去收拾。
孩子们爱玩、爱模仿、爱打赌,所以这种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不仅可以尽情地玩,也可以尽情地收拾。每收拾好一样东西,就要表扬他,鼓励他,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会一天天长大。
任何一个孩子在学步阶段都曾跌倒过,跌倒并不可怕,只要能再次爬起来,就一定能稳步前进。国外很多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外,孩子跌倒时,她们总能平静地说:“别怕,我相信你能站起来。”有的妈妈甚至不闻不问,孩子自己也不当回事。
但我们的一些父母往往一见到孩子跌倒,就惊慌失措地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他们本身比孩子更惧怕困难,即使男孩长大了,也不敢让男孩独自拼搏闯荡。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跌倒后,会和孩子一起怨天尤人,他不仅抱起孩子,还要伸手拍打几下地面,并说:“都怪你,把宝宝绊倒了,妈妈打他,宝宝不哭。”她们以为这样就能安慰孩子,但只会进一步导致孩子的心态失衡。
同事小李是三个孩子的爸爸,在孩子们还在学步阶段的时候,小李就鼓励他们:“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
孩子们果然不哭,跌倒了爬起来再走。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小李却回答:“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孩子们渐渐长大,小李特地选择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带着老大、老二、老三等人去兴林。他不让孩子们参观兴林塔,却让他们丢开手中的雨伞,站在塔下淋雨。小李指着高高耸立的兴林塔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这座塔,百余年来不怕风雨,为什么?因为它基础牢固,骨架紧密。你们将来踏入社会,就要从小打基础,锻炼体魄。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比赛,围绕宝塔跑六圈,六六大顺!”小李带头跑了起来,孩子们紧紧跟着父亲,有的孩子不小心在泥泞中跌倒了,却迅速地爬起来再跑,无一肯落后……还有一次,孩子们“拉黄包车”的游戏,老大装作黄包车夫,老二扮成乘客,老三和别的小朋友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他慈爱地对老大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老大不好意思地笑了。父亲又笑着对老二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孩子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一脸的阴云散去了……我们不仅仅要钦佩这位父亲,更要为这几个孩子感到欣慰,他们有这样一位父亲,将来一定拥有快乐,积极和勇往直前的性格。
小男孩和爸爸经过一个操场,看到别人在里面自由自在的玩滑板,很是高兴,他也想玩,但是有很犹豫。爸爸问他:“为什么不敢玩,怕摔倒吗?”
小男孩低着头说:“是的,那样会很疼。”
爸爸问:“到底有多疼呢,你摔过吗。”
男孩回答说:“摔倒过,膝盖都摔破了。”
爸爸又问:“如果我们带上护膝,安全帽等工具,那样还会很疼吗?”
小男孩想想了说:“应该不会了。”
爸爸又问:“带上护膝不会摔了吗,万一再摔跤怎么办?”
小男孩说:“那样就不会很疼了,就算摔几下,应该也没什么问题的。”
爸爸点点头说:“好的,我支持你。”
其实,很多困难都是这样,本身并没有多强大,只是人们的想象让困难变得强大,只要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分析困难,一勇敢地面对困难,那么困难就不可怕。
5.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
我所在的学校有一位叫皮特的美国中学生申请在假期参加学工劳动。
他说:“新雇员开始必须涂抹和粉刷厂房的外墙,以练习技巧。一天,我在炎热的太阳下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双手酸软,疲乏得很。回到家中,我忽然意识到: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双手。看看厂里每天辛勤工作的人们,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尊重一个正直而诚实的劳动者。”
“记得那天我刚刚刷完第一面墙时,几乎所有在近处干活的工人都跑过来为我鼓掌。这天的记忆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中,我由此领悟到由辛勤劳动所结的果实是最甜蜜的。”
“在这个劳动的夏天,我获得了很多的技巧和新的价值观,尽管我也失败过,我也沮丧过,但是,没有这次失败的经历,我又怎么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呢。”皮特无不感慨地说。
成功与失败,很多人只看到了结果的不尽如人意,却忽略了孩子在这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和经验的积累,教孩子正视失败,并尝试接受失败,那么就会离成功的脚步更近了。
如果一个人的腿受了伤,可以拄一根拐棍,假如他没有受伤,你非要给他一根拐棍,时间长了,他就会变得不会走路了。
住在我楼上的晨晨自上一年级以来,每次作业,他妈妈总是紧盯着,严把质量关。为此,晨晨也习惯了妈妈的做法,每天作业一写完,就把本子往妈妈面前一放,说:“妈妈,检查。”当然,晨晨妈妈必定把他的作业从头到尾认认真真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才让他收拾起来。可是,长期以来,晨晨马马虎虎的毛病始终得不到解决。每次考试,失分处不是不会做,而是马虎毛躁造成的,写字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点,计算不是进位忘了。就是抄数抄错了。是不是长期以来包办检查作业所致?在思考研究后,晨晨妈妈决定换一种方式试试。她跟晨晨约定,每次作业,必须自己检查好,检查完了才属于写完了。后来晨晨因为老师批评他近来的作业明显比以前的退步了,恳求妈妈做回以前给他检查作业的方式。妈妈明确告诉晨晨,他以前的作业都是妈妈给检查出来改得全对的,现在,妈妈不能让他依赖性太大,难道考试也让妈妈去检查。作业是自己的事情,应该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不认真对待作业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此,晨晨写作业,妈妈依然督促,但对他作业检查却少了很多。久而久之,晨晨养成了写完作业自己检查的好习惯,成绩也越来越好。
从小让孩子养成做事独立的好习惯,凡事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只有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收获成功的希望。
刻意给男孩制造一些小挫折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成长中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走惯了平坦路,听惯了顺耳话,做惯了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会束手无策,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的生活好学习中,有意识的为男孩设置一些小麻烦,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比如,在外出游玩时,父母与幼小的孩子一起去爬山,山路高地不平,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非常难走,但是父母不要去帮助孩子,就让孩子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即使遇到小石子或踩到小坑里,也不要马上去扶他,而是要鼓励他自己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