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
长城
据史料记载,我国从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开始,前后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帝王修筑过长城,全长共计5万多千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打败了诸侯六国,统一了天下,使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制的国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防御外敌入侵,派大将蒙恬动用了近30万的人力,在原来秦、燕、赵部分长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扩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万里长城。
此后,从汉、南北朝一直到金、元各朝也都曾修筑了长城,明代的长城修筑工程是继秦以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工程: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中国北部的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长达5660千米。
现在人们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明朝修筑的。绵延万里的长城有数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的敌楼、烽火台,构成了一道完备的防御工程体系,加之丰富的绘画、雕饰等艺术,使这座雄奇险峻的建筑更具魅力,成为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其中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嘉峪关,“北门锁钥”八达岭等最为著名。
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距离市区有25千米。它北依燕山山脉,南临渤海之滨,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说。
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由明大将徐达组织人力修建的一座关城,因此关位置在山与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由青砖和土垒建而成,周长4千米,14米高,依山就势,以城为关,形成“铁关金锁接长城”之势。山海关共有4个城门:东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为迎思门;南为望洋门,因面向渤海而得名;北门与燕山山脉相对,为威远门。各个门上均有一座城楼,钟楼位于城中心,护城河依城环绕。
山海关的关城四周有许多军事设施、建筑物,峰火墩台星罗棋布,彼此呼应。其关城的两翼不仅建筑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而且在军事上互为犄角,前防后卫,主次分工明确。
山海关南面4千米处为长城的南人海处——“老龙头”,这里有明代蓟州镇总兵戚继光所建的石城;山海关城东北8千米处是有“长城倒挂”之称的角山长城。
作为金山岭长城其中一段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密云县北金山岭上,古北口以东,由著名将领戚继光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督建而成。
司马台长城全长19千米,有敌楼35座,它以峡谷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东西两端的长城由峡谷中的一座索桥贯穿在一起,东段长城在千米山峰之巅密布敌楼15座。此外,建筑精美的“仙女楼”和雄奇壮观的“天桥”也都位于长城之上。在山势较平缓的西段长城上,保存着20座敌楼。城墙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司马台的隘口山势奇险,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司马台长城集惊、险、奇于一身,在这段十余里的长城内,危岩险涧、孤峰险楼、悬空险墙、陡壁险梯随处可见。如果说长城是奇观的话,那司马台长城则是奇中之奇。
八达岭长城位于距北京约70千米处,南通北京,北去延庆,西往宣化、张家口、大同等地,四通八达,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隘。明代的建筑物位于岭口的关城,它的东西两面各有关门,西面的关门上刻有“北门锁钥”四个字。八达岭似一把铁锁,一旦这里失守,铁锁将会被开启,居庸关也就门户洞开了,那么,北京将首当其冲地受到严重威胁。
八达岭长城依山势而筑,墙体外部由巨大的城砖砌筑而成。长城的高低宽窄各不相同,平均高6~7米,宽4~5米。下部由条石台基组成,上砌砖墙及马道,墙身内的填充物为碎石及黄土。墙顶的材料是墁方砖,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由供瞭望和射击的垛口——射洞组成。山脊的高地、城墙的转角或险要处都筑有堡垒式的城台,它在古代主要用于防御外敌的入侵。城台分上下两层,上层顶部为平台,周围有射洞和垛口;下层则为贮存武器和驻兵的屋舍。墙台多建于平缓处,较低矮,它或骑墙而筑,或凸出墙外,与城墙具有相同的高度,台四周也有射洞和垛口。
此外,金山岭、古北口长城、箭扣、平型关、娘子关等也都是长城中较有特色的游览之地。
故宫
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封建王权的象征,这一点在它的建筑形制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建筑格局讲究均衡对称,建筑规模庞大,防卫系统森严,建筑环境氛围庄严,建筑外形注重庞大而庄重的式样,内部装饰追求富丽堂皇的风格,无处不体现出威严的皇家气质。中国的故宫既是中国宫殿最杰出的代表,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共性,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人文和历史价值。1987年,北京故宫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被称为紫禁城,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都在此居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故宫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兴建,基本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 420年)。后经明清历代皇帝的不断整修和扩建,成为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历经24个皇帝,历时570多年。故宫建筑面积达15.5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间。故宫四周环绕着10米高的城墙,墙外还有一条52米宽的护城河,城之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建筑风格奇丽独特。全城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格划分为前(外朝)、后(内廷)两部分,完全是按封建礼制设计的。前部的中心建筑有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都饰以高大的宫门和宽阔的御路,明清两代的帝王行使封建权力就是在这里;后部由交泰殿、乾清官、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构成,帝王们处理政务,后妃们的起居生活都是在此。前部建筑庄严高大,以此来宣示封建帝王崇高的权力,后部庭院则错综复杂,自成体系,颇有生活情趣。
故宫的正门是午门,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开始兴建,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重修。午门高37.95米,下面是高大的砖石墩台,台正面有垛墙环绕着,后面建有宇墙。墩台正中有三门,正面呈长方形,后为券洞形。五座楼阁建于墩台上,俗称五凤楼,四周围着精美的汉白玉栏杆。主楼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其余四座楼为重檐攒尖顶,色彩绚烂的彩画与金黄色琉璃瓦相互映衬,气势雄伟,辉煌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向太和门。
故宫三大殿中最大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开始兴建,原名秦天殿,后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才改为太和殿。现存殿重修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全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全殿内外总共立有大柱84根。殿高约35米、宽约63米,在全国木结构建筑中规模是最大的。殿内御座金龙飞舞。这里是封建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
位于故宫太和殿之北的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皇帝去太和殿办事先在这里稍事休息,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也在此参拜皇帝。每逢重大日子像加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皇帝要先一天在这里批阅奏章和阅览祝辞。
保和殿坐落在故宫中和殿之北,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时,皇帝每年除夕和元宵节就会在这里宴请王公贵族和京中的文武大臣。乾隆后期,殿试也在这里举行。
除以上的宫殿建筑、亭台花园之外,北京故宫还收藏着大量的文物珍宝,其中有很多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它庄严雄浑的建筑,丰富的馆藏,吸引着每个来京游览的中外游人。到目前为止,故宫已接待游人几亿人之多。
敦煌葵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坐落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之上。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洞窟由上下两层构成,南北长1600米,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创建。相传古时有一位叫乐傅的和尚西游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来到了鸣沙山下。对面三危山上的云母矿石在夕阳的返照下发出耀眼的金光,看上去像显身的千万尊金身佛像。在乐傅看来,这预兆着佛祖将把这里选为圣地,于是他便到四处化缘,用募集来的钱请能工巧匠在鸣沙山东麓的悬崖上开凿石窟,释迦牟尼像就供奉在第一个石窟里面。后来,东游至此的法良禅师又在乐傅所开凿的石窟旁边开凿了新的洞窟。继后,在这里相继开凿佛龛的还有在“丝绸之路”进行商贸往来的王公贵族、巨商大贾和行人,他们想求佛祖保佑自己,石窟的规模便在这不断的开凿中逐渐扩大。
现存492个洞窟,内有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壁画,2400多尊从数十米到不足0.1米的大小不一的彩塑。这些彩塑有的雄伟浑厚,有的小巧玲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壁画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有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因缘故事和图案等。彩塑描绘的是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耕田、旅行、宴会、乐舞、出巡、商贾等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也反映在其中。如果把壁画全部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画廊,有25千米长。
秦始皇陵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北面渭水、西向华清池,坐落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北,距西安市区30千米处。秦始皇陵为秦朝始皇赢政之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的帝王陵墓之一。陵园东侧1500米处的兵马俑陪葬坑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对于研究秦代的军队编制、作战方式、军事装备等提供了丰富而形象的实物资料,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1987年,秦始皇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即位后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集中修建了11年。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1974年舂,当地的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就是1979年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造的。随后又在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两组彩绘铜车马,近年又对二号坑进行了清理发掘。秦陵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我国政府将它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又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坐落在中国北京城西南约50千米处的周口店龙骨山上。该遗址内有距今四五十万年的中国原始人类的遗骨、使用火的遗迹、使用工具以及其他各种古生物化石,向世人展示了当地原始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所创造的辉煌的远古“北京人”文化,成为世界古人类研究中心之一。1987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过去,多以烧石灰为生的周口店附近的人,在山上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不少骨骼,他们以为是中药里面的“龙骨”,于是称山洞所在之山为“龙骨山”。在这片约2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化石遗址和文化遗址多达23处,其中第一地点、第十三地点、山顶洞人化石产地和第十四地点最具考古和历史价值,众多具有考古价值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就出土于此。
山顶洞是北京人居住最高的洞穴,居住地主要集中在洞的东部,葬地则居于西部。洞顶和大部分顶壁被除去。在洞里,三个完整的人头骨和部分骨架被发掘出来,据考古学家鉴定,这三个人头骨一个是老年男性的,而另两个分别是中青年女性的。经专家测定,山顶洞人大约生活在约18340前左右。骨针的发现,充分证明当时人类已具备了缝制皮衣御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