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待了三年,日耕夜读,创作了近200首诗,在大大小小的刊物上发了一些。他想出本诗集,已和一家出版社挂上了钩,就是缺笔钱。他悄悄地爱上了镇长的干金丽丽,写了几封缠绵的求爱信,仍锁在抽屉里,没有勇气寄出去。
他太自卑了,没钱没地位,门不当户不对。他暗想:等我出了诗集,成了诗人,名利双收了,何愁没有女孩子追我?他想了个以文养文的方法,摘抄了近百道文化名人和名著的有关知识性的问题,准备打出有奖竞答的启事。大致内容是,凡参赛者需寄10元参赛费,索取一份征答卷,均可得到一份价值8元的纪念品,还有2名一等奖各1000元、4名二等奖各500元、三等奖200名各50元的物质奖励。他的本意是用参赛费出书,再将书作奖品反馈的。
刘巧通过熟人,找到市报的蒋副社长。蒋副社长告诉他:“这个、这个类型的广告,报社这个把关很严,也很这个慎重,要这个……”蒋副社长故意拿腔拿调地搪塞,熟人就朝他做眼色,他很快就明白蒋副社长的意思。
后来广告还是登出来了,字是蒋副社长签的。之后,刘巧就每天等信。正巧,那段时间发大水,不少地方受灾,邮递工作受到了影响,刘巧急得抓耳挠腮,骑二十多里的车,工脆到乡邮局等。邮差都是清一色的哥儿们,都找他敲烟抽。想想以后的日子,他可不在乎这几个烟钱。他眼前一下浮现出雪片似的信件、绿色的汇款单、印有他大名的精装诗集,还有秀色可餐的女孩寄来的丽照和粉红色的信笺。
广告登出不久,市报上的读者来信专栏几乎用整版篇幅登载举报信,揭露不少以征题为名的有奖征答、征词、竞猜、销售等玩意儿,纯粹是骗人的诱饵。
他委实看不下去了,显得万分沮丧,也再没勇气迈进邮局的门。半个月过去了,他收到一封信,怀着万分惊喜的心情,拆开一看,是一个同学写来的。一个月过去,他又收到一封信,他心情很坏,但好奇心驱使他拆开一看,竟是一个山区少年清秀的字迹:“大哥哥,前不久的一场大雨,山洪把我家的房子冲倒了。父亲为了修房子,无法为我交清学费,我只得含泪辍学了。在同学家里看到市报的广告,我想参赛,盼能中奖,得一些奖金,再继续去读书。只是我现在连参赛费也交不起,大哥哥能不能免呢……”
他一下子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