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54900000032

第32章 吐故纳撕

长寿谁人不想,古有秦始皇海外求仙丹;今有现代医学的各种先进手段。日前,国际自然医学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认定了5个长寿之乡,其中中国就有两处:广西巴马和新疆和田。这未尝与中国传统中医学中所提倡的养生方法没有关系。但看流传下来的成语——顺其自然、心平气和、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礼让居先、淡泊明志、虚心实腹、适可而止、修身养性……与养生相关的就有不少。其中,“吐故纳新”是不得不说的一例。

故,旧的;纳,接纳,吸收。“吐故纳新”典出《庄子·刻意》:“吹吻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原意是通过这些动作和锻炼,可以使人健康长寿,是道家养生的方法之一。指吐出浊气,吸入清气。后比喻排除旧的,吸收新的。明·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修真炼性,吐故纳新,炼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明·陆采《明珠记·买药》:“夜夜朝朝,纳新吐故,潜收静处功夫。”

从这一个成语中我们可以初窥到中医养生的门道。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有关养生的论述不绝于书,注意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对今天的保健、预防医学研究,使人们以良好的身心状态生活和工作,都有着不少积极的意义。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便有了长寿观念,《尚书·洪范》所言“五福”中第一福是“寿”,“六极”中第一极是“凶短折”。春秋战国时期,养生学萌芽,先秦诸子著作中几乎家家都有关于健身长寿的探讨:《论语》“五不食”讲饮食保健,“三戒”讲情绪卫生;《墨子·节欲》讲去欲养生;《管子》主张存精养生;《内业篇》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精存自生”;杨朱提出“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荀子》提倡动以养生,言“形具而神生”,“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对养生论述较详的还是《老子》、《庄子》、《吕氏春秋》和《黄帝内经》。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故《老子》提出“静以养性”的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庄子·齐物论》更进一步提出“虚以养神”观点,提倡“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纯素之道,唯神是守”,“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产生了“坐忘”、“心斋”、“听息入静”、“广成子静坐”等养性炼神静功行气术。

《吕氏春秋》成书于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秦国,法家的进取精神反映在养生学中,产生了“动以养形”的理论:“流水不腐,户枢不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用其新,弃其陈,腆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在这种思想促动下,古老的导引术、按摩术迅速发展,由《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言导引、按摩及长沙马王堆兰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可推知先秦导引术、按摩术发展的盛况。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医学著作,也是先秦养生学的总结之作,其养生思想中贯穿了一个“和”字:

(1)阴阳相和。“生之本,本于阴阳。”“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故上古真人“把握阴阳,呼吸精气”,中古真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而皆能寿永。

(2)天人相和。“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故寿“可以百数”。“若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3)形、气、神相和。“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以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若“五脏皆虚,神气皆去”,便会“形骸独居而终矣”。故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这种理论对后代养生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董仲舒则承先秦儒家、医家之说,以天道比附人体,主张“循天之道以养身”,强调“人理之符天道”,要“推大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顺阴阳之和“以得天地之泰。得天地泰者,其寿引而长”,实则继承了先秦的“顺天运动说”。东汉荀悦在《申鉴·俗嫌》中道:“善治气者,由(犹)禹之治水也。”“故君子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奎闭滞底(抵)。”并将导引促气血流行之理运用到行气术中,创立了引气循行体内之术:“若夫导引蓄气,历藏(脏)内视,过则失中,可以治疾。”这种“历脏内视”的以意引气行气术,为唐宋内丹术大、小周天行气法开创了技术先导。东汉医家在这种顺应天道、动以养生的理论指导下,提出“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华佗语,见《后汉书·方技传》)。于是,著名的程式导引术“五禽戏”应运而生,气生丹田、意引气行的炼气动气功萌芽。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动、静养生论开始融合,既重视动以养形,又重视静以养神。西晋稿康《养生论》曾说“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便可久寿,应“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而达保神养形的目的,既主张清虚保神,又主张吐纳养身。在这种论说的影响下,养生术也出现合用现象。

葛洪对前代养生家们偏执一术的狭隘作法提出批评,强调“籍众术之共成”,才可“内修形神”、“外攘邪恶”,故在《抱朴子》中对汉魏以来的炼丹术、行气术、导引术、房中术以及服食、辟谷等都有总结性论述。

南朝宋、梁时期的养生学家陶弘景继承了这种传统,在《养性延命录》中辑录了“上自黄、农以来,下及魏晋之际”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术,对行气、导引、炼丹、按摩等都有所研究论述。这种兼收并用的传统一直被后代卓有成就的养生家所继承,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以至宋、元、明、清人的养生著作中都广收行气、导引、服食、按摩等养生术。

隋唐时期,孙思邈在稻康论说的基础上在顺应自然、“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千金要方·养性》)思想的指导下,对养生观中的动、静理论作了更为恰切的论述,提出“流水不腐”,养生贵在于动,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又提出养生也要倡静,如道教“坐忘”、佛家“禅定”,但也不能“久坐久卧”,“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主张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用“僵仰之方”(即导引)以调筋骨,“吐纳之术”以祛疾邪,“补泻之法”以通营卫,忍怒抑喜以全阴阳,服草木以救亏缺,服金丹以定无弯,“养性之理,尽于此矣”,强调动静相宜,全面养生。在这种理论带动下,隋唐养生术呈现着诸术合流的状态。如《千金要方·养性》所录“天竺国按摩婆罗门法”和“老子按摩法”将导引与按摩相结合,司马承祯的“养生操”则将梳发、叩齿、行气、按摩、导引结合在一起,它们为著名程式化导引术太极拳的出现开创了建构模式。

宋初道士陈抟承魏伯阳的“归根返元”逆向演化说,刊《无极图》于华山石壁,其图“为圆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极上,初一日玄北之门,次二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五行定位,日五气朝元;次四阴阳配合,日取坎填离,最上日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

《无极图》在“人体小宇宙论”基础上,奠定了内丹学“顺则生人,逆则成丹”的生命逆向演化理论框架,将“归根返元”的生命逆向演化说具体化、程序化,讲明了内丹术“炼精化轰,炼轰化神,炼神还虚”的基本步骤,成就了内丹学说的基本骨架。北宋中期人张伯端潜心于《无极图》研究,积平生所悟,于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悟真篇》,讲明了内丹原理及其修炼方法,重申修炼精、气、神应按万物化生法则反其道而修之,说:“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死,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薛道光注曰“阳主生,阴主死,一生一死,一去一来,此常道顺理之自然者也。圣人则之,反此阴阳,逆施造化,立乾坤为鼎器,盗先天一器为丹,以丹炼形。入于无形,与道冥一,道固无极,仙岂有终?”

这种“逆则成仙不死”的归根返元学说,是建立在“天人相合”的哲学思想之上的一种生命逆向演化理论。在这些学说、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静中有动的古代行气术结晶——内丹大、小周天行气法和动中有静的古代导引术结晶——太极拳。

太极拳是在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的基础上,结合《黄庭经》的“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吐纳之法,南陈王廷创造而成的。这种健身术以“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太极理论为指导,要求演练时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做到手、眼、身、步与呼吸吐纳有机统一,以追求形随意至、气选神往的高度境界。其拳势动作仿太极图呈弧形伸缩旋转,连贯而圆活,配合发自丹田的内气,以腰为轴,四肢划弧,通过旋腰转脊等弧形运动,以意导气,气贯全身,通任、督、带、冲诸脉,使内气随转膀旋腕、转膝旋蹂而达于四肢,归复丹田,成为一种动静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内外俱练的导引行气相结合的健身术,亦是“运动派”和“清虚派”双重理论指导下的产物。

一滴水反应太阳的光辉。由吐故纳新看中医养生学,可知其博大精深:长生有术,养生有道。吸取古代养生中的精华为现代所用,必有所裨益。

同类推荐
  • 渭风

    渭风

    闫长红的作品为我们歌颂、描绘了一大批开拓者的感人事迹和诸多场景。他长期生活在乡村,工作在一线,作品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了来自基层的声音。这声音出现在舞台上,无疑是一种震撼!他的作品集无疑为一段别开生面的历史缩了影、定了格、确了位。它留给当代的,是一方矢志强国的功德榜,他传给历史的,是一本惠泽民生的礼赞歌。
  • 口音里的乡愁

    口音里的乡愁

    我曾乘飞机几度跨越太平洋的上空。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海蓝蓝,天蓝蓝,似乎连置身其间的空气都是那种飘浮而透明的瓦蓝。经灿烂阳光的洗涤,它们蓝得浩瀚,耀眼,神秘,蓝得令人惊心动魄,如临仙境。那一刻我感觉飞机没有动,像是融化在了那茫无边际的瓦蓝里。日后想起,总觉得那被阳光洗涤过的瓦蓝亦真亦幻。如果不是借助于二十世纪的现代飞行载体,跨越太平洋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个梦想,而对于我,这样的梦想都不可能有。
  • 李叔同精选集

    李叔同精选集

    本书精心整理收录李叔同的自述性散文、佛学经典演讲录、中西文艺简谈、新旧体诗词,涉猎全面、层次分明,以李叔同最经典、最平易的文字,带领大众读者走进李叔同的世界,感受他在红尘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致在空门的清心苦修、慈悲为怀。本书特别附有生僻注释,另附大师生平大事记。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让你看到更好的自己

    让你看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在唠叨的叙说里还原岁月,在恳切的絮语中沉淀美好,在谆谆的叮嘱中叩响心扉。无论世事多艰,你都可以从作者痴痴的低语里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有了更好的自己,便有了笑对幸福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智童太子啊

    智童太子啊

    “你们听说了吗?那太子府的太子妃啊在太子病好以后就被冷落了,听闻那太子啊!一直在纳妾,却在也没有进过太子妃的房门……”
  • 下雪了王爷

    下雪了王爷

    他,圣王陌烬轩,清冷孤傲,淡雅如墨,作为南铭皇朝最尊贵的王爷,却因体寒多病,双目失明,又曾被太医断定时日无多而远离朝政,与世无争。但看似与世无争的外表下包藏的便一定是一颗与世无争的心吗?她,安瑾柠,作为南铭皇朝唯一的异姓王爷安平王的嫡女,身份尊贵,倾国倾城,医术卓然。虽未在安平王膝下长大,但依旧父母兄长疼爱,万千宠爱于一身,是人们眼中未来太子妃的绝佳人选。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人,却因一张懿旨,一场赐婚,紧密相连。为此,众人皆是唏嘘不已。却不想,大婚当日,喜堂之上,盖头之下,她一脸淡然,告诉众人:“我,安瑾柠,今日既嫁圣王陌烬轩为妻,日后,我们便是一体,他不离,我便不弃,若再让本郡主听到妄议他的话,本郡主定不轻饶。”从那之后,众人嘴上虽未再说,可心中依旧不服。殊不知,多年以后,他问鼎天下,俯瞰众生。朝堂之上,群臣谏言重开后宫,进新妃。却不想,他只淡淡道:“我,陌烬轩,娶安瑾柠为妻,便此一生,忠一人,绝无可能再开后宫,若日后,再让朕听到关于重开后宫的话,不管你是何等身份,何等功劳,斩立决。”从此之后,再无人敢多言半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圣之天地无疆

    妖圣之天地无疆

    在人和妖的世界中,是奴役还是共存,为了生存,该如何选择。
  • 神甲传说之妖世今生

    神甲传说之妖世今生

    “如果今生你注定不会爱我,那我又何苦一定要恢复你前世的记忆,让你我都那么痛苦呢。你决定不了的事,交给我……”——云灵月上古战神刑天将危害人间的妖主饕餮封印后。就有传说道妖主破封之时,后代战神能集齐三套神甲将妖主彻底消灭。几千年之后战神出世,而她却闯进了他的世界。就在妖主即将破封之时,他为了救她,设计了一场天魔大战,导致妖族乘虚而入。天魔大战后,战神失踪,妖主也没有破封,所有人关于天魔大战记忆也失去了。只知道妖族打败了天魔两族,夺得天界。天族和魔族的人想抗击不知何时破封的妖主以及弄清天魔大战发生了什么,就必须回到一千年前。帮转世战神寻回前世的记忆,让他重新爱上她………
  • 日月朝

    日月朝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惯看了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 重生之血羽王座

    重生之血羽王座

    她被好朋友追杀,死在了热带雨林中,醒来后却是重生在了一个车祸死亡的同名不同姓的少女身上,开始了她为自己而活的新生,带着前世的才能和前世的秘密重生,是在游戏中淡看人生还是迷失在了游戏的乐趣之中?爱情,友情,亲情,什么才是能够信任的呢?如何才能不受伤害?
  • 我有一个小把剑剑

    我有一个小把剑剑

    七星斗转,暗月瞒天。双月悬挂,天灾降至。
  • 只能你看见

    只能你看见

    夏之间二十岁是个自小就走红的人气偶像。顾你我想要进入娱乐圈的菜鸟新人他们的交集?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隐身?“你在干什么”“你能看见我……”“你别走,这样我跟定你了!”从此开启了啼笑皆非的故事。顾你我:我们的缘分是能看见你的只有我!(甜宠暗恋吼吼甜)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艺术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艺术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也是少有的,这些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