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50100000005

第5章 奇特的个性心理(1)

11.需求递进定律

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级的需求。

定律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及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低级需要扣高级需要之间的差异在于:低级的需要比高级的需要更为强烈,与动物所拥有的需要更相似;而高级的需要却是人类所特有的。虽然高级需要与生存没有直接关系,但高级需要的满足是更值得追求的,因为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

生活启示:

人的需要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总是原有的需要满足了,又产生新的需要。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人的感觉器官同外界接触,随着接触多而频繁,感觉会随之衰减。衰减率与满足程度成正比,满足度越高,衰减率越高。就像俗话说的:“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一般说来,当人们产生了某种欲求或需要时,心理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随后就选择或寻找目标。

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这种活动进行时,需要就在不断满足过程中削弱。行为结束,人的心理紧张消除,然后又有新的需要发生,再引起第二个行为。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递进。

人们常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春秋时荀子也说过:“贵为天子,欲不可尽。”意思是像天子那样的地位,能得到最大的享受,可是欲望仍然是无穷无尽。这些话和成语“得陇望蜀”一样,常常含有贬义,但是如果从心理学来看,却是人的客观属性,是“需求递进”理论的反映。

从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可以看出人们需求的递进特点。有人说,匮乏的年代,人们需要温饱;温饱的年代,人们需要安宁。在住房方面,匮乏的年代,人们没地方住,大家挤在筒子楼里面,忍受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只要有一套房,哪怕不是成套住宅,也觉得很不错了。但是摆脱了匮乏年代,人们就需要追求温饱,这个时候,人们对住房有了更高的需求,像居住面积、是否成套、家里有没有厨房和厕所,都成了关心的内容。而满足了温饱后,人们对安居、安宁就有要求了,需要安逸地居住——安居才能乐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低级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往往无法顾及高级需要。

比如穷人到垃圾桶里捡废品,是为了满足温饱这种生理需要,也就无法顾及面子和尊严。而有的人则在满足了前三个需要后,努力追求第四个需要,即别人的尊重。比如收人比较高的人,买高档汽车,不仅为了代步,更是为了形象。有的成功人士,拥有了大量财富,开始追求为他人造福的慈善事业,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心理智慧:

我们应该把需求的递进,作为提升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努力去实现需求层级中更高级的需求。不应把需求变成不择手段、无止境追求个人利益的动力,如许多贪官利用职权贪污腐化,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蛀虫,是为人所不齿的。

12.选择适度定律

在选择中。选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度才好。

定律解析:

一般人都知道,我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如果选择面过窄,肯定不利于做出好的选择。因为好坏、优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

只有拟订出一定的可能方案来对比,判断和决策才能比较合理。

但是另一方面,选择方案过多也不好。因为选择方案过多,会搅得人们心神不宁,让人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是,“多方案”成了“无:方案”,什么方案也确定不下来,也就是俗话说的“挑花眼了”。

这当然不利于做出好的选择。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面临既不多也不少的选项,才容易做出最好的选择。这叫“选择适度定律”。

从下面两个实验中可以看出来。

科学家让一组被试者在6种巧克力中选择自己想买的,而另一组被试者则在30种巧克力中选择。结果在后一组中,有更多的人感到所选的巧克力不大好吃,对自己的选择有点后悔。

还有一个实验,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超市进行的。

工作人员在超市里摆两个小吃摊,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显示:有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顾客较多,242位经过的客人中60%停下试吃;而6种口味的小吃摊前260个经过的客人中只有40%的人停下试吃。可是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在有6种口味的摊位前停下的顾客,30%都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而24种口味摊位前的试吃者中只有3%的人买了东西。

这两个试验证明,人们面临过多的选择时,容易无所适从,而不容易做出决断。

生活启示:

中国历史上有个“歧路亡羊”的故事。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一队车马,羊群因受惊散开了。他回家清点时,发现丢了一只羊,就召集全家人和杨子的一个童仆,一起去找羊。杨子问:“用得着这样兴师动众吗?”邻居说:“山野、田间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

大家沿着回来的路走,遇到岔路就派一个人去找。没多久,带去的人就分光了,剩下这个邻居自己走着大路。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岔路,他任选了一条路走了过去。又走了一会儿,发现前面又有岔路,就感到无可奈何了。这时天黑了,他只好打道回府。

碰到其他人也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面对的选择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反而很难做出决定。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存在类似的规律。

比如在求偶问题上,总嫌选择面太窄而无法找到更好的,于是进行大量的选择,频繁地相亲。可结果是,看的人太多,挑花了眼,也不知道到底哪个适合自己。这样犹豫不决,不知不觉蹉跎了岁月,过了适婚年龄。到后来选择面忽然变窄了,也同样不好选择了。

在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对于管理者来说,工作中经常会面对来自各方的意见。就像俗语说的:“筑室道旁,三年不成。”如果谁的意见都听,,就等于没有意见。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出意见的动机也不尽相同。过多的意见中,可能有互相矛盾的,反而会混淆视听,把思维搅乱。因此过于注重吸取别人的意见,只会使自己更拿不定主意,失去主见。

心理智慧:

我们面临各种选择的时候,首先不能选择面太窄,那会使我们视野狭窄;但是另一方面选择面也不要太宽,否则会无所适从。要懂得在什么程度适可而止,及时地做出最好的决定。

13.定位效应

人们习惯了某个位置,定准了某个事物就不容易更换。

定律解析:

人们习惯了某个位置,定准了某个事物,就不易更换。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定位效应”。

下面两个实验证明了这个效应的存在。

第一个实验是:社会心理学家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置,之后到室外休息片刻,再进入室内入座。这样反复五六次,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

另一个实验是:实验对象被要求估计,有多少个非洲国家是联合国成员。在估计之前,他们被要求将他们的估计值限定在一个在0~100之间随机选取的数的范围内。结果显示,被限定在10%范围内的实验对象,平均估计为25%;而被限定在60%的实验对象,平均估计为45%。

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人们对事物做出定位后,就容易先入为主。

生活启示:

古时候有个郑人买履的故事。

郑国有一个人,鞋子很破旧了,就打算到集市去买一双新鞋。

去之前,他在家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可是出门前,却将小绳忘在家里了。

到了集市上,他挑中了一双鞋,正准备拿出小绳量一量,才发现小绳没带来。于是他赶紧回家去取绳。可是等他取来绳子,集市已经关门了。

别人提醒他拿自己的脚试试不就行了,他却说他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寓言的寓意就是,郑国人犯了定位效应的错误。因为一开始用的是绳子衡量脚的尺寸,就以为只能用绳子来量,而忘记了脚本身才是最好的依据。

这个故事或许有点夸张。但在生活中,人们的确容易受定位效应的影响,比如在对自己的认识上。

唐宣宗时,宰相举荐李远做杭州刺史。宣宗一听就摇头说:“难道你没见他写的诗吗——“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惟消一局棋”。这样不务正业的棋迷,怎能治理好州郡呢?”

宰相忙解释:“那只不过是一句诗啊!”宣宗大怒:“诗可以言志,他能这样写,也会这样做!”

宰相回答:“皇上所见极是。不过,李远确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他只是因为闲居无事,才借下棋消磨时光。但是假如您能将他选拔上来,派他去治理杭州,他有正经事可做,就不会整天下棋了。”

宣宗觉得也有道理,就任用了李远。后来,李远果然把杭州治理得很好。

这个故事说明,由于定位效应的影响,李远最初没有官职,就把自己定位为无业游民,整天混日子。可是当他得到官职,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改变了,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好官,也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这也说明,人们在对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判断时,往往是非理性的。

如果初始点是由有用信息产生的,定位效应则可以成为理性的表现;

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宁愿“固执”地拘泥于无用的初始信息。

再看这样一个问题并回答:有一个商人从某地买进一种手编花篮,进价是每个10元。然后他把花篮运到了省城卖,每个售价却是8元,比进价还低。这种亏本的买卖,商人干了一年以后,成了百万富翁,请问为什么?

对这个问题,有人回答是“受到了政府百万奖励”,有人说是“感动了消费者,建立了会员制公司,收取了百万会费”,更有人说是“买彩票中了百万大奖”。而实际的答案很简单:这个商人在开始的时候,是个千万富翁,赔钱后成了百万富翁。

多数人之所以千方百计寻找这位商人的“赚钱之道”,是因为他们开始时,把商人定位为没有一百万的人,从而进入了思维的误区。

把这个效应广义化,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习惯的工种、专业、职位等社会定位,经常受定位效应的影响。比如我们在找工作时,如果事先设定了一个理想岗位,择业时就往往一味追寻这类工作岗位,而不一定想到其他岗位是否更适合。

心理智慧:

多数人都会受到定位效应的影响: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多数不愿轻易改变。这个效应告诉我们,有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要对预先设定的标准或期望进行重新审定或调整,而不能总是拘泥于过去的定位。

14.心理张力调节定律

人们在做事的心理张力适度的情况下,做事效果才最好。

定律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他认为:人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学习一本书等。这种心理倾向叫做“心理张力”。

比如你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留出一点空白。回头如果再瞧一下这个圆,你肯定会闪现出要填补这段空白的意念。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企图满足自己的需要,完成自己的动作。

比如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东西,或者想得到一辆新款的汽车,或是大一点的房子。每个人所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需要,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决定着这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的基调和特点。

一旦产生张力系统,就会促使一个人采取行动,去达到目标。没有完成的任务,使没有解决的张力系统永远存在,而任务完成之后,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会随之消失。

人们做事情不能没有心理张力,缺乏“完成欲”和“心理张力”,人就容易在行为上表现出马虎、懒惰。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长性,最后将是一事无成。

但“完成欲”和“心理张力”也不是越强越好。心理学家发现,有过度“完成欲”和“心理张力”的人,容易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焦虑、恐慌心理,导致能力下降,不能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甚至使情绪失常,健康受损。

生活启示:

古时候乐羊子出门求学,由于想家,学业未完成就回家了。妻子问他:“学业完成了吗?”他说:“没有,因为想家就先回来了。”

妻子当时正在织布,就站起来,用剪刀把布剪断。乐羊子吃惊地问:这是为什么?妻子语重心长地说:“你出去求学,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家,就像我织布没有织完就剪断一样啊!”乐羊子听了很惭愧,他理解了妻子对他的劝诫,就离开家继续求学去了,直到学有所成。

乐羊子做事缺少恒心与毅力,也就是缺乏足够的心理张力,而妻子对他委婉的批评,是要鼓励他做事情要做到底,不成功不罢休。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张力,是很难完成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的。

同类推荐
  • 谈话礼仪

    谈话礼仪

    本书介绍了倾听、回应、表达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眼神、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的运用。
  • 做生意要会算计

    做生意要会算计

    很多人总想赚钱,却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生章,有些人做生意如鱼得水,可是对另一些人却导致破产、精神崩溃乃至走上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在做生意之前你必须了解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做生意成功的一般条件包括:自律、自强、识人能力、管理技能、想像力、口才、毅力、乐观、奉献精神、积极人生观、客观、推销产品(服务)的能力、独立作业的能力、追求利润的方法。
  • 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

    尼克·胡哲:像雕塑一样活着

    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没有手,也没有脚。然而,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他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还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同时投资房地产和股票。骑马、游泳、打鼓、足球、冲浪……样样皆能。到今天,他已走遍了34个国家,做了1500场演讲,出版了两本畅销书。所有看过他的视频,或听过他演讲的人。都无不发自内心地诚服于这个曾被预言“永远得不到爱”的人。他已经成为世人心目中与命运顽强斗争的象征,或者说,一尊活的雕塑。
  • 善待人生

    善待人生

    此书是培根多年反复锤炼、推敲、修改而成的经典之作。
  • 像奥巴马一样成功

    像奥巴马一样成功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奥巴马非凡的人生轨迹,如果你想走入这位成功男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想了解奥巴马应对当前危机的举措,那么。就请你捧起《像奥巴马一样成功》,相信它会给你最需要的答案。
热门推荐
  • 奈何晨光已熹微

    奈何晨光已熹微

    熹微看着头发雪白的师父,心道也该给师父找个伴了这个什么什么公主,脾气大长得丑一看就配不上我师父听说魔界有个第一美人,嗯,不错就她了。帝辰风:……帝辰风:好,你倒是嫁给我啊!
  • 源动力

    源动力

    一个特殊的地球人,以特殊的方式,进入了外星高级文明,特殊的的他,注定不会平凡。面对全新的环境、超常的高科技和无尽的星空,他会选择怎样的道路来继续自己的生命?漫漫的宇宙何处为始,何处是终?因何而生,因何而亡?“我的梦想就是在无尽的空间中,回到万物的起点,找寻推动宇宙的伟大力量。”——任钦
  • 会唱歌的春天

    会唱歌的春天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张扬的青春在红火中潇洒的落下帷幕之后,人生的沉重已经登台。亲情,友情,爱情,高考,理想,名和利,这一切在青春看来是那么遥远,而过了青春之后却成了人生的无奈,每次谈起都发觉心脏的地方涩涩的疼......
  • 网游神兵传奇:契约之竜

    网游神兵传奇:契约之竜

    以竜之神魂,傲视各路英雄;以狼之锋锐,俯视天下玩家;以神之契合,斩落恶灵魔皇……网游神兵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徐徐展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平行世界旅游记

    快穿之平行世界旅游记

    白小米在家呆了很久很久,在第n次逛厨房的时候从冰箱后面摸出来一颗玻璃珠子,然后......
  •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3

    《21世纪大学英语》配套教材.阅读.3

    本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的配套系列教材,包括《阅读》、《口语》和《词汇》三种,每一种分一、二、三册,供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和练习使用。《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第一册和第二册每册十单元。每一单元介绍一种阅读技能,并带针对性训练。各单元还配有三篇快速阅读,旨在通过反复训练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第三册以介绍文学名著为主,通过对各种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文字进行讲解与分析,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 你不了解的太阳系之谜

    你不了解的太阳系之谜

    本书从太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星球出发,详实地介绍了太阳系大家族,包括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让青少年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天文世界之中,感受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从而增长才智,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作为一名青少年,如果你拥有了探索的明眸,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不妨翻开此书一探究竟吧。
  • 寻找胡福

    寻找胡福

    胡福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时代,唐娴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由于胡福总是沿着“玄林”后面的小径为小村的人们带去福音,人们非常敬畏他,据说大凡在这个世界上祈福未来的人都是由他带到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去的。然而,随着那条小径的消失,原来熟悉而神秘的胡福在唐娴的眼前消失了,是他带走了唐娴家所有的亲人,于是,她决心寻找到丢失的胡福。在寻找胡福的日子里她遇到了厄休拉,得知她也在寻找胡福,她们自认为寻找的是同一个使者,于是踏上了一条充斥着荒唐变故的道路。在路上,她们遇到了自认为是胡福的人,胡福的马车带着她们去寻找由追寻幸福而丢失的故乡,然而,故乡在哪儿?故事的核心意在唤醒人们在寻求发展的惯性下我们丢失了什么?
  • 筑梦维艰

    筑梦维艰

    老支书卸下的重担将交给谁?危难之中,张光明接下重任,看他如何带领大家走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