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7600000012

第12章 说黄苗子(3)

河北大学刘金柱教授写了一本《题壁》,提出让我来作序,这可能是因为题壁既有艺术属性又能传播属性,而兼攻这两大学科的学者不多。据我所知,题壁的重要性,是艺术史研究与新闻传播史研究都未予以重视的。事实上,岩壁或墙壁应当是人类原始文明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媒介,壁上观这种观看方式,一直沿续到今天,也是人类欣赏艺术的最主要、最正统的方式。总体而言,除了中国传统的册页、手卷、扇面等案头或手上把玩的小品,书画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悬挂或张贴的形式,与地面垂直地展示的——也就是说,与原始人类的岩画或古代的壁画一脉相承。即使是碑碣,其实也都是变相的壁,甚至连原本是平置的墓志,进入博物馆成为展品时,也都会竖立起来,非如此,人们在观看时就会觉得不舒服。

宗教壁画的人物,有寺观住持或当时名僧的真像,吴道子画菩萨像,竟自写己像——这种艺术史现象在西方近代不乏其例,如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的画面上,就有自己的形象。人类的知识与理论,往往是相通的,有的是相互影响借鉴,有的是不谋而合。治比较文学者,往往喜欢收集中西文学中类似的例子,其实,如果明白了人类的基因与生理、心理结构大同小异、完全兼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能够无条件地杂交混合,那么,在文化或艺术等等衍生副产品上,过于看重所谓种族或国家或地区文明优势或传统,就太小家子气了。全世界的文明属于全人类,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传播时代,狭隘的地方或种族意识都是不健全的观念。体现在艺术与传播方面,艺术创作者与传播者应当以全人类文明为自己的学习、研究、借鉴对象范围,而不能采取画地为牢的做法,像培养纯种犬或纯种马那样,过于重视所谓血统的纯正。

黄苗子先生在文中涉及杜惊的小注中,介绍了唐代名相杜佑的孙子杜惊虽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是未尝荐贤士,时呼“独角犀”。在中国传统礼教中,自古是把举贤视为最重要的品德的,从先秦诸子开始,就形成了共识,荀子说“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历朝历代,人才是决定天下安危的关键,是否贤良当道关系到政权的合法性以及人心的向背,所以不只是从道德伦理角度要求人们荐贤,而且是君主从政治上、法律上强制要求臣属必须举贤,知贤不举,或者有贤不知,不仅是失职,而是不尽忠,最后可能有被杀头之祸。这种人才制度,造成了从春秋到民国两三千年的人才举荐习惯,以三国时期为例,刘备三顾茅庐是求贤佳话,其实,向他推荐孔明先生者,除了热心成全他人事业的因素以外,还有一重顾虑就是怕因为举不出贤士而受惩治。直到清末,各州府的长官都还有举贤的任务,完成的好有功,有贤不举,要负失察的责任。所以,杜惊的行径,在唐代就非常罕见,因为位居宰辅竟未尝荐贤士,这绝对不仅仅是嫉贤妒能,而是例外中的例外,是拿自己的脑袋冒险了。近年些来,武大郎开店蔚然成风,荐贤成了任人唯亲的托辞,独角犀似的人物在在皆是。古人说,“国有颜子而不知国之耻也”,而今在很多单位,则早已谈不到什么荐贤不荐贤,即使是名满天下、专业成就在全国公认为数一数二的人才甚至权威也照样埋没,古人“二桃杀三士”的典故成为笑谈。更严重的是,很多人已经不懂什么叫二桃杀三士了。到此地步,夫复何言?说到二桃杀三士,同一篇文章中,黄老还引用了一条很有趣的五代画史资料,跋异与李罗汉两位画家在福先寺绘制壁画,争竞激烈,跋异明显胜出,最后“李氏深有怍色,倏起如厕,久而不出,人竟怪,乃往视之,李乃缢于步檐下矣。”这就是知耻。文化艺术是专业工作,水平技能高低,如市上黄金,自有公论,本来古今中外行行都有高者与低者,只是,低者不该居于上位,高者低者如果发生争夺,低者当然必输无疑。古今的区别是,古时的李氏没脸见人于是在厕所里上吊,而今天的李氏却“好官我自为之”。

《画家的雅与俗》也提到了董其昌,其持论观点与启功先生大体相同,而与吾之所见迥异。我在《董其昌》一文里详细论证了启功先生的不当之论,在此不再重复。书画艺术的本质是雅,正如中国文化的主流是雅。从古迄今,无论是为人还是作艺,学雅、知雅、力争雅,尚不见得必能雅,何况不曾学雅也不知雅为何物之辈?古代艺论又有名言说“百病可医,惟俗不可医”。如今书画界俗人俗事太多,甚至有极端的以俗自封甚至自许自夸的人,当然其创作出来的东西也就滥俗无比、不可救药。

什么是雅?我的理解,雅就是超常的好,就是难得的好。

用西方流行音乐的说法就是“惊人的优美”,用西方历史的术语是“光荣的孤立”。

受时代局限的影响,黄苗子先生有时会表露出不由自主的所谓群众史观,如在《古代美术字》一文中,他说:“历代以来的书法艺术,其实最初也是工匠和广大人民的劳动成果”并指出后世书法大师所效法的汉魏碑刻也是出于无名工匠之手。我却不敢苟同这一通行观点。道理很简单,今天的书画艺术,最杰出者并非工匠与无名的群众,那么以今推古,在文化教育原始得多的古代,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等奇事?只要是艺术,就都是精英的产物。因为有很多史料失传,我们可以说文化遗产中有很多作品不知其作者,但是可以断言,每一经典都是由极具才华的人物所创造的,岂是工匠所可为?我们只是已经无法得知是谁创作了这些奇迹而已,但是不必怀疑一定出于大师巨匠之手。事实上,以汉魏碑刻为例,在那个年代,只要是识字的就不会是今天意义上的群众,而一定是非富即贵至少是知识分子,所以,书法史上的杰作不会是我们想象中的普通百姓的“劳动成果”。

反过来的例子更说明问题:欧洲从文艺复兴以后,中国从宋元以后,美术作品凡是成为艺术瑰宝的,都出于名家大师之手。工匠与广大人民,从艺术有了连续可查考的历史记载之后,莫非变得不如以往更有创造力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文化界与艺术界,如今被公认为是没有多少值得肯定的成果的,1949年以后即使是过去作品很有影响的大名家如巴金、老舍,虽然也一直卖力写,但却怎么也创作出不好作品,其根源大概就是受了这种历史观的误导。

黄苗子先生对美术的兴趣广泛,不仅只是专攻名画家或画派,而是兼及与书画相关的边缘学科,视野广阔,如《打拓·钩摹·版印》以及《胡桃油·漆画·密佗僧》诸篇就对版画、印刷术以及画材都有论及,不乏创见。如从胡桃油提出“曹衣出水”的具体含义解释,虽未见得尽合史实,但作为一种思路却值得参考。

《古画书芜乱》一文,对我有特别的启发,因为这实际是一个文字印刷史的问题,也便属于新闻传播史领域。我一向认为,人类文明往往存在一些集体盲点或误区,甚至沿习干百年而无人察觉、无人更改,中国文字印刷史上书刊不加标点即为一个典型例证。由于书写与印刷都不加标点,造成了中国文化典籍出现了很多混乱与麻烦,单是由于错简、佚文掉字导致的无法断句、不能释义,就举不胜举。也由此便出现了考据校勘等学科。

我认为,这并非是无意的失误,而是成心如此。古时无论中外,都是只有极少数上层精英才有识字写字的特权,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0世纪。阅读与写作,成为一种重要的技能,也意味着饭碗与社会地位,因此,出于本能,古人会奇货可居地尽量提高门槛,以免他人轻易能染指禁脔。不加标点无疑增加了辨读的难度,尤其是对识字不多的半文盲来说,即使都认识眼前的字,但未必能理解连贯起来的意思。

所以,古时孩童启蒙,总是先识字,后背诵,再句读。达到一定水平,受过专门训练,才做得到点书精读,否则,一本白文的线装书,岂是容易点得断的?点不断又如何理解内容?这种防范日久天长,人们也不再去想为什么要这么做。即使是到了20世纪,社会思潮与文明意识都发生了巨变,扫盲,让全民学会识字阅读,成为一种公益运动,也就是说,印刷品或书写文字再也不必设防、而应尽最大限度让更多的人能阅读并理解已是共识,仍然有不少人出于惯性,在文言印刷品或书写时不肯加标点。

这一点在书画界最突出。凡是在画面上题跋或创作书法作品时,包括在印章上刻边款(印面文字相对都是极简,情况特殊,加标点反而是蛇足),几乎就没有人想到该加上标点。

其实这并不难,也不需要使用全套的标点符号——我在给新闻传播学院讲报刊编辑学课堂上,曾经做过小测验,让研究生们当场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现行中文标点符号,结果最多的列出了二十三个,其实中文标点符号至少有三十多个——传统的顿逗与句号,其实便足矣。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本人直到今天行文至此意识到这一荒唐现象之前,所作的书画凡是有毛笔字时,也都是未加标点的。大家都这样做——可是,难道大家都这样做就对吗?我认为在创作中国书法作品与中国画时,绝对有必要尽量加上标点,中国书画汉字书写自古无标点,启功先生在他的部分作品中是加标点的,我希望至少自己今后在书画作品中一定要加标点符号。

2008年3月13日写于闲闲堂艺术界就是由圈子组成的———评黄苗子《画坛师友录》黄苗子先生关于美术史论的著述研究,按照时代分为古今两类,前者结集为《艺林一枝——古美术文编》,后者结集为《画坛师友录》增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一版),两本书互为表里,足以见黄苗子治学著论的功力。在此书的三联版面世不久我就曾撰写过一篇评论发表在我创办的《中国书画》创刊号上,转眼数年,最近出版社又重新装帧推出新版,蒙责任编辑张琳女士惠赠一册,显然这本书已由“畅销书”晋身为“常销书”了,甚至可以预言迈入了传世之作的队伍。在这期间,我也有幸拜识黄苗子老人,多次登堂入室,还曾一同参观过画展、一起参加过小圈子的聚会。这样,我对黄苗子先生其人其书,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因此,重读其大作,有不少新收获。

在1949年以后国人的话语系统中,文艺界的“圈子”是个贬义词,因为在文艺界的历次运动中,“圈子”是个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不祥之物,谁沾上谁就有麻烦。以黄苗子为例,他所属的“圈子”二流堂,就是大名鼎鼎,着实让参与者吃了无数的苦头,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就是文人艺术家选择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文化圈子本身并没有毛病,揆诸中外文艺史,哪个国家的文艺界,不是以有形无形的圈子的形式存在着?德国的歌德、席勒,法国的罗丹、里尔克、梵高、高更,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英国的雪莱、拜伦,等等等等,无不如此。尤其是现代文学艺术,圈子更是作用巨大。从普鲁斯特到乔伊斯,都是因为有一个适当的圈子才取得成功。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虽然说艺术是寂寞孤独的事业,但那是指创作行为过程本身。对于艺术家来说,不可能离开朋友与同行而生活。西方有旬格言:孤独着是可耻的。嘤嘤其鸣,求其友声。艺术家格外需要朋友。即使是一些自大狂如毕加索对朋友们背后大加贬低,可是他的另一面却是盛友如云、门庭若市。

在内容性质上,《画坛师友录》是一本艺术评论与艺术家传记合编,三联书店所出的这部书,尽管黄苗子自己谦称所写的是部闲书,其实是很专业的,但不知怎么搞的,被不少读者大众当成了畅销人文读物。当然,对于美术专业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普通读者对美术史论图书有兴趣,有利于书画艺术普及与推广。这本书能够一印再印,说明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高速发展,读者对美术史论著作的需求强劲。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罗丹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相声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盐池1936

    盐池1936

    本书以盐池红色经典文化为题材,以1936年前后的盐池历史为背景,集中展示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盐池,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示盐池当时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和经济中心,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宁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从1936年至1949年盐池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打土豪、分田地、援抗日、歼顽敌,努力生产、踊跃支前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热门推荐
  • 横推三千世界

    横推三千世界

    你消耗源力,融合镇海掌、天鹰爪、玄空拳……,世间第一门至强武学从你手中诞生。你消耗源力,推衍补全洗髓经残卷,气血鼎盛,阳气炽烈,有如烘炉大日,鬼怪在你拳下纷纷如冰霜消融。你消耗源力,提升天赋【抵消伤害】变为【混洞之体】,自此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世界最终笼罩在你的阴影之下。你渐渐发觉,源力即是一切。……书友群:731539188
  • 侯门女纨绔

    侯门女纨绔

    上一世成妱是女将军,保家卫国、杀伐决断。这一世池绾是个女纨绔,调戏美男,无法无天。女将军和女纨绔之间,隔着血海深仇,以及一个渣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转狂医

    九转狂医

    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乃扁鹊又重生。一针之间,翻手可剿灭黑道,覆手可让老板娘暗诉心声。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柔软白富美,高冷大学生,热情俏房东纷纷投入他怀。不用开刀不用药,只要对他‘坦诚相见’,必能针到病除。
  • 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会在哪呢

    你会在哪呢

    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丢了一个人,也总是在怀念和悔恨中继续生活着。如果现在的自己能够回到过去告知那青涩的未察明的爱会怎么样呢?是感动还是啼笑皆非?
  • 阒城

    阒城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仙的完美游戏

    仙的完美游戏

    在这个世界,风靡游戏界的不在是英雄联盟,穿越火线,QQ飞车,而是有C公司开创的仙的世界!!
  • 五弦琴

    五弦琴

    天上掉下个“活神仙”,漂亮英俊得让九凤流口水,当即让二十岁的九凤拍板决定去成亲,趁着这个神仙还没恢复记忆就捡个便宜呗。交杯酒,洞房夜,夫君竟然弹起了杀魔琴,刷刷两下,杀了两人。谁知道这个把房顶砸个洞的“活神仙”是个何许人也?我可不可以不要成亲啊?……
  • 工作是一种修行

    工作是一种修行

    工作即修行,职场即道场。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工作中的修行,不是要正襟危坐地拜佛念经,更不要作秀表演,它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引发出来的行为。本书共分为八章。以崭新的视角、缜密的逻辑和独特的思维,结合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从工作的价值、态度谈起,详细阐述了怎样修身养性才能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帮助职场之人找出工作的本质,抓住工作问题的关键。引导大家走出心灵误区,打破“框架”束缚,达致充满热情、创造力的平和境界,使个体释放更大的生命能量。
  • 嫡妃狠狂野

    嫡妃狠狂野

    悲催!穿越就算了,还身中媚药?某女仰天长啸:“老天,赶紧给姐来个男人吧!”话落,扑通一声,一个男人掉在玉无瑕面前。她直接扑倒,蹂躏再蹂躏,完事后拍拍屁股走人!五年后,某男人将她逼到角落,冷笑道:“女人,要怎么折磨你才能弥补我这五年来的守身如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