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樱花与清酒——日本人的绚烂与平淡
摒弃既有的印象,抛开历史的宿怨,让历史的快车将我们带进今天。日本人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个个是暴徒杀人狂,动不动就切腹自杀。如果真是这样,估计早在几千年前日本民族就已经灭绝了,也不用等到今天。真实生活中的日本人,其实是很平淡与恬静的,他们安于生活,享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安详,这一点,从日本人对待樱花的态度可见一斑。
在日本,樱花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花的范围,而上升到了一种文化符号的地位。这种文化是生活,是精神,更是信念。
早在远古时代,日本人就已经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花的神灵。每当寒意始消,冬去春来,人们便开始关注樱花的生命。花蕾结得多少,开花是否灿烂绚丽,花开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凋谢时能不能洁净无华。
樱花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在古代日本人看来,开花是否顺利意味着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收获满仓。每当花开时节,人们就举家出行,一起聚集在樱花树下饮酒高歌,用最诚挚的态度赞美春天,祈祷神灵的保佑。
樱花之所以自古被日本人所钟爱,除了报春,更为人欣赏的是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与素洁。一棵樱花树从开第一朵花到满树的樱花全部开放,只有4天左右的时间。开始的一两天似乎比较缓慢,星星点点,带几分矜持。当花开过半,如遇风和日丽、天气暖和,一夜之间就能满枝满桠地盛开怒放。为了欣赏“满开”的樱花,人们会通宵达旦地在树下唱歌跳舞。在一些著名的赏樱胜地,人们还为满树的樱花张灯结彩,“夜樱”与彩灯交互辉映,无比灿烂辉煌。
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樱花,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要被打上樱花的印记。牙牙学语的小孩最早了解到的花就是樱花,第一次上学时见到的也是樱花,因为每个学校都栽有樱花树。获得了学校的奖励意味着自己有了初步的成功,或者被名牌大学录取,日本某人就叫“樱花开了”。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日本人的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这与全世界的元旦节是一样的,中国也是如此。但日本人心目中的新年似乎并不是这一天,而是在每年的4月1日,因为这一天是樱花盛开的日子。这一天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直追中国的春节,因为中国虽然也与世界接轨过上了元旦,但在中国人心目中,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疑是春节而不是元旦。
日本的政府工作也是以这一天为界限界定上下年度的,上学转学、工作调度一般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的,日本首相例行的“赏樱会”也是在这一天开始举行的,电视台也正式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赏樱播报,指引着人们应该到哪儿才能看到最好的、最美的樱花。
爱樱花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是一种安详,更是一种恬静。但凡人总归是凡人,还没有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日本人也有生活的压力和人生的烦恼,柴米油盐酱醋茶、工作学业情感等无不时时来侵袭。为了排解压力,日本人找到了办法,那就是酒。
日本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有着这样的小酒馆:每到傍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隐藏在大街小巷里的小酒馆就会亮起传统的红色灯笼,灯笼上一般还有三个正宗的汉字“居酒屋”,大概意思就是小酒馆吧。但与中国小酒馆普遍简陋不同,日本的小酒馆极为重视装饰的情调,环境也都干净整洁,他们不会铺张排场,却处处都在注意营造一种温馨甜美的氛围。
像这样的小酒馆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而且通常都不会很大,一般也就能坐七八个人。这可能与日本人喜欢安静有关,人太多势必会引起喧闹,影响喝酒的心情。普通的上班族在劳心劳力了一整天后,走进这样的居酒屋,要上一壶清酒,来两样海味烧烤、一碟生鱼片,端起酒杯来,懦夫也能变英雄,粗人也能平添几分柔情。更别说离别的情愫与相聚的欢喜、成功的欢畅和失意的痛楚,在轻盈的清酒带来的阵阵惬意中都会烟消云散。这个时刻,饮者会忘掉白天种种的约束和规矩,卸下职场上不得不戴着的虚假面具,肆意放纵着自己压抑多时的情感,返璞归真,真情流露,享受着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日本人感谢酒,因为正是酒的存在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日本社会规矩繁多,家庭里的长幼尊卑,企业里的严格上下级等级制度,都让日本人变得严肃拘谨,处处小心,唯有端起酒杯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地放松下来。酒是日本人生活中的调味料,是带来勇气和享受的催化剂,多数日本人甚至将酒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可能也是唯一的知心朋友,只有在端起酒杯时才会真情流露,这时候也是他们最可能说出自己真心话的时候,看来“洒逢知己干杯少”在日本也一样灵验。
酒不仅是日本人的个人爱好,朋友、同学、亲戚感情的沟通,公司同事的礼尚往来等都离不开酒,这一点与中国还是颇有几分相似的。陌生人初次见面,一般就会找一家酒馆,互相认识了解;生意场上的朋友联系日常感情的方式也不外乎喝酒;公司领导在平时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庆祝公司的成长、感谢员工的辛苦、表彰优秀的员工,年终宴是每一家日本公司都必不可少的项目,年终奖此时就成为员工们翘首企盼的目标。说到酒,同样是中国人的最爱,但和中国的一些代表性白酒相比,日本酒的酒精含量是比较低的,日本人最爱喝的清酒酒精度最高的也就是二三十度,因此入口顺畅,酒量一般的人也能喝上那么几杯。因此日本酒往往显得缺乏一份重厚感,没有二锅头的豪爽与粗犷之气,也缺少茅台酒的浓郁芳香之情,但清酒也有自己的特色,因其温和平淡,饮酒者没有太多喝醉的心理负担,可以从容细品酒的内涵,可以慢慢咀嚼酒精之外的生活,可以一点一点酝酿着或悲或喜的情绪。
不过与中国不一样的是,在日本对于喝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不到20岁的人禁止饮酒。
日本的很多酒馆都有一项任务,就是检查顾客是否成年,如果擅自将酒销售给未成年人,是要面临高额罚款和吊销执照等严厉处罚的。如果店主发现顾客年纪较轻,通常会要求顾客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规定,日本的年轻人往往会被酒勾起更大的兴趣,一旦到了日本的成人节,满了20岁的青年男女就都会举起酒杯好好庆贺一番。
日本人爱喝酒,但酒量却是世界公认的差劲。就那么点度数的清酒,也没见喝了多少瓶多少箱,每每能将一个个看起来五大三粗的大男人撂翻在地。那些小酒馆里,每天都能看见直着进来横着出去的醉汉。或许,日本人喝的不是酒,而是心情,是情绪,一个人真想喝醉时,就是白开水也能达到效果吧!
2.精致之美
日本人是一个特别讲究的民族,生活过得精致无比,很多中国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人家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了才会有的现象,其实不然,日本人的精致并非完全是物质方面的精细和讲究,更主要是日本人干活办事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作风。
就说擦皮鞋吧,这个行当应该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舍得出力气就能干,在高度发达的日本也有这个工种。
日本人擦皮鞋当然也和别的国家差不多,也是一把鞋刷子,一罐鞋油,加上擦鞋的布。日本工人连擦鞋的布居然都要分出很多种类来,什么布擦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什么布还都有讲究。顾客坐下后,第一遍擦鞋用一种黑色的布,上完油后再擦鞋就要换一种黄色或棕色的布,最后打蜡完毕再擦一遍,又要换一种主要为白色或灰色的布。
老百姓的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先说衣食住行中的衣,成年人的衣着普遍精致到繁琐,日本和服世界知名,好看是好看,但若想穿上一套正宗的日本和服,光“穿”所花费的时间,就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而且穿上之后,行动还非常不便。
虽然现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日本女性都不常穿和服了,不过日本女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着装,依旧有许多繁琐的讲究。例如礼服,根据场合不同,礼服要求也完全不一样。所以,若长期生活在日本,又有一定社交圈子的人,起码得准备下面几种场合的礼服以随时备用: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学校时的入园式或入学式的礼服、婚宴礼服、丧事礼服、周末派对时穿的半礼服、参加日式茶会时的礼服,还有听音乐会需要的晚装等,每套服装当然要配备不同饰品与不同的手袋与鞋子。
只是礼服也就罢了,毕竟礼服是用来在重要场合穿着的,讲究一点也是应该的,但日常生活中的便服也要根据场合不同来分类,一般日本主妇光是围裙就有十多条,烧饭、染布、给果树喷药、去采摘菜、种花插花,总之你能想到的家务活他们都要单独准备一件衣服。
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现在连小学生都开始特别讲究。日本小学生去上学,每天必须要准备三双鞋子:一双运动鞋,用来在大街上行走;一双白色布鞋,用来进学校玄关的时候更换入室,因为日本的小学进教室前都得换上室内专用鞋;还得另外准备一双体操鞋,这双体操鞋是在室内体操场上体育课时专用的;配套的衣服也是各式各样:
正常上课适用的校服、体育课使用的体操服和体操帽、游泳课使用的游泳装等都是最常见的。小学生一般还不会自行处理自己的衣服,都是家长跟着整理,家长每周拎上一大堆去学校,到了周五又再带回家来清洗。
再说衣食住行中的“食”,网络上流行一个比较经典的说法:中国人的美食要用舌头吃(意思是讲究味道香)、法国人的美食要用肠胃吃(意思是法国菜比较注重营养搭配)、日本料理要用眼睛吃(意思是日本菜特别讲究好看)。
日本料理的餐具种类繁多,吃蛋羹得使用专用的小木勺,吃鱼得使用鱼盘,吃天妇罗得使用天妇罗专用的篮子,咸菜也有专用小碟,酱油和盐胡椒等调味品还要配专用的浅口小杯,一个人吃一顿饭,可以占用满满一桌子的空间,真难为了日本的主妇们是怎么伺候这些大老爷们的。
还有衣食住行中的“住”,也处处体现了这种“精致到极致”的日本式生活观。
日本的建筑工程,档次纵有高低之分,晶质则无优劣之别。中国人通常的观念可能都认为低档次的建筑工程当然伴随着的是低质量,一分钱一分货嘛!但在日本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日本人认为档次高低只是体现在建筑材料的名贵程度、房屋建筑设计的考究程度、内部装饰的奢华程度、空间大小程度、住宅周边环境等等,都是一些外在的可控的东西,而不是责任心和做工的细致与否。
一个社区附近路面上的交通标线画的一丝不苟,好似美术学院专业的工笔画,社区里公共道路所用的方砖更是精雕细琢,房间内部的边边角角都严丝合缝,在这些由人控制的方面,日本人是绝对拒绝粗糙这个词语的。
房屋建筑在规划时就已经处处透着精致,在大城市密度比较高的住宅区里,有多少套房屋,就会有多少个停车位,最少要保证每家一个车位,当然高档豪华小区车位要更宽裕一些,一家有两个甚至三个停车位,那就另当别论了。
即便是在地价昂贵、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也都建有儿童游乐场,人员密集的场所里多少人必须拥有一部公用电话,这都是市政法律明确规定的。
衣食住行中,“行”是一大难点。日本的市政设施将日本式的精致展现的一览无余。
在城铁站等场所,站在任意位置,只要环顾四周,一般能很容易地看到卫生间、指路牌等标志,一些卫生问指示牌上甚至会注明从此地到公共厕所拐哪几个弯,距离是多少米,这个数字有时还能精确到个位数。日本的地铁运行十分高效,列车运行时间间隔精确到秒,极少发生晚点现象。日本人已经完全依赖地铁了,在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时,都会依据地铁时刻表,每天早上几点几分出门,几点几分坐哪一班地铁,几点几分准时到达什么地方,走几分钟路到公司。由于长期依照这一规律办事情,你会发现同一班车上的乘客都似曾相识,因为他们每天也都是固定乘坐这一班地铁的。
日本的服务业也处处展示着精致。各地的主要报纸,规格完全一样。超市里蔬菜按份儿卖,水果按个卖,同样价钱的商品,顾客基本挑不出来谁优谁劣。超市里出售的鸡蛋上都有出产日期和生产厂家的名称以及保质期,如果真有食品中毒事件发生,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查到究竟是哪一批鸡蛋出了问题,并且一直追究到生产者个人头上,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超市里的食品都有保质期,一旦接近保质期,超市就会有相应的告示,同时开始打折减价处理,过了保质期的商品,统统销毁,绝不会挂羊头卖狗肉。各个大小餐厅一般会在大厅摆出本店提供的食品模型,让人一目了然,为顾客点餐提供最大的方便。
日本的精致,还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因此有人曾经形容日本社会说:整个日本就是一台精密仪器。日本式的精致提升着社会生活的效率、秩序、品质与和谐程度,更是高度文明的象征。最近在中国的职场上流行一个词语叫细节决定成败,说得一点没错,日本人正是有了这种对于细节近乎苛刻地追求,才让他们拥有了精致的世界级产品和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