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权利人不得擅自将权属单元分割转让。《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也规定:“本法所称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由于铺位是开放的,没有四至界限,不能彼此分开,因此不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所定义的房屋,开发商擅自分割转让的,也不能取得房产证。
(8)土地使用年限应为10年
通过查阅商铺产权,不仅要弄清权利人的基本情况,有无抵押,还要弄清楚商铺的土地使用期限和房屋用途。住宅的土地使用期限是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10年,只有10年商业用地性质才符合商铺的用地要求。
(9)物业管理要重视
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资质、物业服务费的收费标准也要详细了解,此外,由于涉及公用部位的水电费用分摊,要弄明白是按建筑面积还是按实际用量来分摊的。
商场经营的好坏和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因此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10)有特殊要求的商铺
如果购买的商铺是用来做餐饮的,要特别注意烟道、排污、消防、环保、广告、空调、电容、煤气等问题,必要时要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如果购买的商铺是社区商铺,那就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建筑的相邻关系,如车位、采光、通风等。总之,因这些商铺有特定的用途,所以要根据用途作出综合的评估。
投资市场变幻莫测,异地买铺要谨慎
商铺投资凭借其高收益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中,异地商铺作为一个特别的类别,更是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青睐。道理很简单,相对低廉的价格显然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例如,2008 ~ 2009年广州商铺的平均销售价格在20000 ~30000元/平方米,而外地的商铺大多都在3000 ~ 8000元/平方米。低位价格确实让不少投资者心动。不可否认,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商铺价格比像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商铺价格低得多,但商铺的含金量却不比这些一线城市的商铺低。因此,也正是这种比价效应,才使得投资者趋之若鹜。而且根据目前的政策和市场情形来看,投资商铺的好处是投资住宅所不可比拟的。
但是,投资市场变幻莫测,机遇和风险并存。尤其对较不熟悉的二三线城市,投资风险更高。由于二三级城市的投资环境与一级城市是无法相比的,不少投资者只是硬生生把在一线城市的投资经验搬到二三线城市去使用,岂有不栽跟头之理?“樱桃好吃树难栽”,对于投资者来说,异地买铺还要谨慎小心,不要单单因为价格便宜而投资。
据某投资者的实战经验介绍,相比一线城市,投资二三线城市的商铺一定要注意其商业规则的不完善所带来的隐患。一般而言,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商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擅自改变项目性质及建房用途,把一般工业用房当做商铺出售,给将来办产权证带来困难。
②虚假广告宣传,把建设规模、投资回报、业态经营等说大、说高、说好。
③虚报投资额,资金无保障。
④用鸟瞰式效果图误导。
由此,这些城市不少商铺销售存在着虚实不清,投资者如同雾里看花,容易上当。对此,投资者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对该城市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最好有委托人或者“眼线”,一来可以得到真实的、及时的情报,二来可以帮助照看商铺,及时反馈需求、租赁状况,省得来回奔波。假如投资者对该城市实在陌生,还分不清东南西北,那么,奉劝投资者要谨慎行事,别轻易乱投资扑个空。
一是不要贪图便宜。某投资者投资经历中,大多价格偏低,低的分价不过15万元左右,高的也不过是三四十万元的水平,明显有“贪便宜”的心理。这些商业房产往往有比较细的产权分割,有些分割并不在政策允许范畴内,因而产权归属也并不是很清晰,很容易出现问题。
二是投资期房要谨慎。期房一般投资额大,周期长,投资者对房产证等后期管理的难度,要有脚够的估计。由于异地购房,更要查清销售商是否有开发商品房的天分,是否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项目许可证》等证件,还要了解相关公司近年来商品房销售方面的信誉。不然一旦出现昆山那样的购买1年半却不见动工的情形也无计可施。
三是异地购房不偷懒。投资不是“省心”的举动,在投资过程中也不要盲目跟风,要多听多看;每个购房团最好聘请有业内人士或律师同行,认真调查住房质量、推敲购房合同;同时,如果本人来回当地的成本过高,能够委托当地熟人、朋友代为访察,经常了解楼盘的开发状况,以做到对投资了然于胸。
出售型商铺的五大软肋
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花花绿绿、风风光光地亮相。除了少数被开发商持有外,绝大部分是冠以“出售”、“租售”或“出售后返租”的标签而被卖出去,即所谓的出售型商铺。然而,有关商铺转让不顺、租售失利、回报率低、投资风险大的消息屡见报端,而众多商铺“关门谢客”,甚至“全年空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当投资者走访一些带有出售型商铺的楼盘,发现开发商谈得最多的是未来良好的收益预期,而对未来经营、管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只字不提或者语焉不详。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出售型商铺大多只求“卖完就好”,而正是因为这样,出售型商铺天生存在不可避免的五大软肋。
(1)开发商与投资客“分家”
一般情况下,开发商售完商铺后,至于后续该如何投资、如何经营则是买方或承租方自己的事了,开发商可能拍拍屁股就不管了。这就难免会令开发商与购买者或投资者“劲不往一处使”。
一方面,开发商只是想把建造出来的商铺赶紧卖出去,而且还要卖个好价钱。探查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开发商实力不足,急于资金回笼,也可能是因为开发商“看人下菜碟”,一心只顾着去做大买卖,或者开发商根本没意识到该设身处地去为商铺经营着想:什么样的商铺格局才会更人性化?什么样的临街距离才能更吸引消费者?什么样的商业业态更适宜?开发商没有从这些看似细节却十分关键的方面为投资者解决问题。某商业地产权威专家这样定义成功的开发商:“真正的商业地产商会将20%至30%的盈利空间让予租售后的商铺老板,或帮他们规划、策划他们的经营。只有商铺生意红火了,商业地产开发商才算真正成功了。”
另一方面,投资者在购买商铺时,可能更多的是想着如何把商铺收入囊中,想着如何从商铺中赚取更多的钱,而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怎样才能真正而长远地经营这个商铺。一般商铺投资细节很多,如人流量、消费层次、进货渠道,甚至连货车怎么开进来都得一一想个清楚。另外,商铺投资者的耐心与实力也极其关键,尤其是一些新开发的商铺至少得养三年左右才能真正开始获利。
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地产开发需要规划,我们的商铺建设与投资也一样,而且还要事无巨细、成熟地去规划。这样可能就不会出现“开发商卖得不开心,投资人买得也揪心”的尴尬局面。
(2)开发模式转型不彻底
商铺品质不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商业规划存在硬伤。有的是商铺内部交通设置不利于人群流通,有的是商业业态的规划布局混乱、定位重复,这一状况在大型商铺地产项目中尤其突出。
另外,导致商铺品质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发商的转型不彻底。虽然有部分开发商意识到商业与地产是两个不同的、专业的概念,但转型并不彻底,很多开发商依然以住宅开发的模式来做商业地产,根本不考虑后期的经营管理。比如,社区底商的商家就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家又一家,理发店、洗衣店等大量充斥其中,有些甚至连一些必需的中高档商店都没有。
据《楼市》市场研究部的调查显示,虽然2006年商铺的销售量比2005年猛涨了80. 6%,成交价也略有上涨,但整体招商和经营情况却很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铺的空置率居高不下;二是商业经营惨淡。
因此,2006年销售势头虽然良好,但仍有不少商铺处于“待售”状态;同时,更有不少商铺虽已销售,但仍空置一旁,没有投入经营。虽然一些商场由于酒店、展览中心、会议中心整体的规划使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形成成熟的商务中心,但是鲜有其他运营非常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
(3)急功近利追求回报
“急功近利”这一点在现今的开发商与投资者身上普遍存在。做商业地产对心态的要求很高,如果开发商过于追求高回报,必定会给商业地产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许多商业项目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开发商有“定力”,不贪图眼前的利益,始终持有所有商铺的产权,并挑选合适的租户。
比如,大型零售品牌在进驻商铺时通常把价格压得很低,这时开发商就要做出决策:是让利引进品牌商家,还是保住自己的高利润?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商铺的长远经营必然不会乐观。有些商铺最初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报出高昂的租金,失去了很多知名品牌商家。后来发现没有知名品牌商家的吸引招商变得很困难,迫于资金压力,开发商只好降价招租,杂货店、美容店之类的都来者不拒。最后既没有得到预想的高租金,反而影响了商铺的市场口碑。
有的小开发商实力欠缺,如果选择独自持有经营则很难顺利熬过商铺培养期。但除了临街店铺,一般商铺如果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经营,就会很难成为一个优良的商业体。巨库等产权式商铺的失败案例已不在少数。除了那些适合打散经营的商业形态,开发商最好是与专业的经营公司合作,通过持有的方式开发经营。
(1)无序的“独立产权”之痛
2006年3月,某项目二期“一房两卖”的事件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而关于商铺业主投诉开发商欺诈的诉讼案也是频出不断。所以,独立产权并不像预想的那样让业主轻松赚钱。
我们知道,出售型商铺的一个关键在于买产权,无论是50年、70年或100年,最后商铺的产权归属及使用权都归购买者,目前,出售型商铺往往采用的是产权式商铺出售的形式。
一般而言,产权式商铺常分两种: “虚拟”产权式商铺,独立产权商铺。
先说“虚拟”产权式商铺,它通常是指开发商将超市、百货大楼等开放式卖场进行面积概念分割,小商铺之间无墙隔离,不划分实际区域,产权登记在投资者名下,并在一定期限包租,购房者只是认购了其中一定面积的商铺,然而投资者却无法自行经营的商铺销售模式。
虚拟产权式商铺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一种房地产商铺产品形式,由于虚拟产权式商铺存在多个主体,多重法律关系,因此一旦处理不好,常常会引发纠纷。所谓的“长期包租最有保障”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通常,虚拟产权式商铺存在两大弊病:铺位分割与实际经营卖场不吻合;包租期内可能出问题,包租期满后难以为继。
再说独立产权商铺,这种商铺与虚拟产权式商铺的根本区别是,它是真正拥有分割的独立产权的物业形态,购买这种商铺的投资者可以自营,也可以出租,或是让经营公司包租。这样投资者就真正拥有了处置权,拥有独立产权的独立商铺对投资者而言无疑风险相对降低。
产权式商铺投资共有投资者、管理经营公司和业主三个利益主体。投资独立产权商铺仍旧面临两大方面隐忧:第一,由于产权过于分散,尽管有业主委员会从中协调,但开发商丧失了对整体项目的掌控权,业主各自为战,经营品种混乱,造成租金普遍下滑,甚至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第二,商铺还可能因为投资者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区域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协调等因素,造成后期经营困难的局面。
(5)专业运营商缺失
在四川成都的东方时代商城,一家著名火锅店租赁的铺位就由28个小业主所有;广西玉林生活广场内的陶然居,租赁的商铺就分属于11个小业主。这些商城选择的是分割产权出售,而且这一带是当地的商业人气旺地。
在投资者眼里,为融资、变现资金,开发商选择分割产权、出售商铺是正常的经营策略。而且,商铺的产权性质与其日后经营的好坏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失败的大型商铺,可能是因为有开发商、市场管理的经营失策,还有因为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期望过高,不懂得投资的中间环节。如果这些避免了,产权式商铺的成功经营应该不成问题。
产权式商铺往往吸引来了很多非商业运作专业人士和实力较弱的商业经营者,这样无疑更加需要有专业的运营商来保障投资者的收益。而且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也要十分谨慎,一般而言,区位、交通物流、商业氛围、开发商背景、主力商户、项目规划、运营管理、升值潜力等九大要素,是每一个明智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都应考虑的。
专业市场商铺投资三大注意
专业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特殊产物,其强大的经济拉动能力和产业整合能力从义乌、永康等地的市场发展便可见一斑。专业市场对投资者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市场份额巨大;另一方面不少专业市场类商铺频频创造销售“天价”。